扭振相互作用论文-王瑞琳

扭振相互作用论文-王瑞琳

导读:本文包含了扭振相互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扭振互作用,定速异步风力发电机,变桨变速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小干扰稳定分析

扭振相互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瑞琳[1](2012)在《风力发电机与电网之间扭振相互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研究了风电机组的轴系与电网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轴系扭振的机理和影响因素。总结了目前已有的关于风电机组与电网间扭振互作用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小干扰稳定分析法,研究风力发电机单机对无穷大系统在扭振模态上的稳定性;针对定速异步风力发电机和变桨变速的双馈风力发电机这两种机型,分别推导了其轴系叁质量块、发电机定子、并联补偿电容、含有串联补偿电容的RLC输电线路、无穷大电源、双馈风机变频器控制器等各部分的数学模型,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了上述各部分的小信号状态空间模型;将各部分的模型通过接口连接,分别建立了上述两种类型的风机单机对无穷大系统的小信号模型,将模型在稳态运行点初始化并计算系统特征值进行分析,确定了扭振模态所对应的特征值;改变风机或电网的某些参数,观察这些参数的改变对扭振模态频率及阻尼比的影响。利用特征值分析法,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1)并网定速异步风力发电机系统的扭振模态频率和阻尼比随输电线路串补率变化而变化,当输电线路的串补电容和电路电感组成的二阶系统谐振频率与轴系自然扭振频率之和等于50Hz时,阻尼作用达到最弱,甚至使系统在扭振频率上不稳定;而并联补偿电容的变化则对扭振模态没有显着影响。(2)对于不含转子转速控制方案的并网双馈风力发电机,轴系扭振模态的主导因子是风力机本身的运动状态量,与电气部分的状态量无关,轴系扭振具有相当高的独立性,系统电气部分及控制器的参数变化对扭振模态没有显着影响。(3)对于增加了转子转速控制方案的并网双馈风力发电机,轴系通过转子转速与电气部分增强了联系,转速控制器的存在增强了系统在扭振频率上的阻尼作用,提高了系统稳定性。(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2-02-12)

张帆,徐政[2](2006)在《发电机组扭振相互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发电机组间扭振相互作用的存在性是多机组系统能否进行简化的前提条件,但一些相关的结论一直未给出理论依据,而机组间扭振相互作用的现场测试也难以实现。该文提出描述机组间扭振相互作用强度的扭振相互作用系数(T IF),作为评估机组间扭振相互作用是否存在的一个指标。采用时域仿真对相同机组、相似机组以及不同机组在各种情况下的扭振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并考察了系统强度、发电机输出功率以及机组阻尼等参数对机组间扭振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发电机组之间的扭振相互作用随机组自然扭振频率偏差的增大而锐减;对于不同发电厂中的发电机组,不管其机械轴系参数是否相同,相互之间不存在明显的扭振相互作用。而对于同一电厂中的发电机组,机组相互之间存在着很强的扭振相互作用。(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技术》期刊2006年08期)

杨帆,王西田,徐英新,陈陈[3](2006)在《同型多机电力系统间扭振相互作用的等效简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用于分析并列运行的同型多机系统次同步谐振(SSR)稳定性的等效简化方法。该方法基于相似矩阵具有相同特征值的原理,通过构造合适的变换矩阵,将同型N机系统的系统矩阵变换为具有N个子块的分块对角阵,其中N-1个子块完全相同,从而使N机系统的SSR问题可以简化为具有两类结构的N台单机系统来研究,并给出了这两类单机系统的建模方法。采用该等效法可以有效地降低系统维数,且保留了全部的系统特征值信息。理论推导和算例结果都显示了该等效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06年05期)

杨帆,王西田,徐英新,陈陈[4](2005)在《同型多机电力系统扭振相互作用的等效简化研究——第一部分:等效简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用于分析并列运行的同型多机系统扭振相互作用的多机等效法。该方法基于相似矩阵具有相同特征值的原理,可以将同型多机系统的扭振模态及其稳定性问题简化为具有两类结构的单机系统来研究,同时也给出了这两类单机系统的建模方法。采用该等效法可以有效降低系统维数,且保留了系统全部特征值信息。理论推导和算例结果都显示了该等效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为进一步研究多机系统扭振相互作用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电工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5-08-01)

杨帆,王西田,徐英新,陈陈[5](2005)在《同型多机电力系统扭振相互作用的等效简化研究——第二部分:模态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本文上篇所提出的多机等效法应用到同型多机系统的扭振相互作用分析中,根据相似矩阵之间特征向量的关系,分析了并列运行同型多机系统扭振模态和模态响应特性。分析表明,当发生非对称扰动时,异模分量只会出现在具有对称结构的机组状态变量中。异模模态振型的选择具有不唯一性,但对于任意的扰动,多机系统的扭振响应是确定的。(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电工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5-08-01)

周长春,徐政[6](2004)在《一种评价多个直流换流站系统次同步扭振相互作用的新指标》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中的汽轮发电机组可以通过网络同时与多个直流换流站发生作用,因此其次同步振荡问题更为复杂。为了研究由多个直流换流站引起的次同步振荡问题,该文将描述发电机组与单个换流站之间扭转作用的机组作用系数(UIF)推广到含有多个直流换流站的系统,提出了综合机组作用系数(CUIF)这一指标,即采用系统中所有直流换流站的机组作用系数之和来量化其与发电机之间的扭振相互作用。并通过系统电气阻尼频率特性的仿真计算证明了综合机组作用系数在各种系统结构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04年04期)

周长春,徐政,王冠[7](2004)在《多机电力系统扭振相互作用的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多机电力系统机组间电气耦合对轴系扭振特性的影响,以及机组自然频率与机组扭振相互作用的关系,并对复杂系统中并列运行的相同发电机和不同发电机间的扭振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归纳了不同运行条件下机组等值简化的基本原则。(本文来源于《电网技术》期刊2004年06期)

扭振相互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发电机组间扭振相互作用的存在性是多机组系统能否进行简化的前提条件,但一些相关的结论一直未给出理论依据,而机组间扭振相互作用的现场测试也难以实现。该文提出描述机组间扭振相互作用强度的扭振相互作用系数(T IF),作为评估机组间扭振相互作用是否存在的一个指标。采用时域仿真对相同机组、相似机组以及不同机组在各种情况下的扭振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并考察了系统强度、发电机输出功率以及机组阻尼等参数对机组间扭振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发电机组之间的扭振相互作用随机组自然扭振频率偏差的增大而锐减;对于不同发电厂中的发电机组,不管其机械轴系参数是否相同,相互之间不存在明显的扭振相互作用。而对于同一电厂中的发电机组,机组相互之间存在着很强的扭振相互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扭振相互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王瑞琳.风力发电机与电网之间扭振相互作用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

[2].张帆,徐政.发电机组扭振相互作用的研究[J].华北电力技术.2006

[3].杨帆,王西田,徐英新,陈陈.同型多机电力系统间扭振相互作用的等效简化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

[4].杨帆,王西田,徐英新,陈陈.同型多机电力系统扭振相互作用的等效简化研究——第一部分:等效简化方法[C].第十届全国电工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05

[5].杨帆,王西田,徐英新,陈陈.同型多机电力系统扭振相互作用的等效简化研究——第二部分:模态特性分析[C].第十届全国电工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05

[6].周长春,徐政.一种评价多个直流换流站系统次同步扭振相互作用的新指标[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

[7].周长春,徐政,王冠.多机电力系统扭振相互作用的研究综述[J].电网技术.2004

标签:;  ;  ;  ;  

扭振相互作用论文-王瑞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