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栋[1]2017年在《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我国出口贸易快速发展,1979年至2015年出口总额从167.6亿元增加到141166.83亿元,增长了 841.28倍,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我国出口贸易在商品结构、流向分布、持续时间上也呈现出新的特征,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超过95%,其中资本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超过50%,商品结构更加高端化,且出口贸易市场也不断向新兴市场经济体拓展。汇率是影响出口贸易的关键因素,随着人民币汇率改革不断推进、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易受到国际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2015年"811汇改"以后人民币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那么,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对于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影响究竟如何值得研究。更为重要的是,汇率与贸易的研究不断从宏观和中观层面向微观延伸,讨论汇率变动对于出口持续时间的影响,所以人民币汇率与我国出口产品生存持续的问题也亟需理论层面和实证层面的探索和讨论。据此,本文以供给和需求的视角切入来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重点包括以下四块核心内容:(1)构建厂商微观定价行为的理论模型,从供给和需求渠道理论探索汇率变动的出口价格传递机制,并采用VAR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于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2)拓展"2-2-2"结构假设构建理论模型,从出口国企业生产供给和进口国消费者需求入手来探讨汇率变动对出口贸易流向的影响机理,选取主要出口伙伴国来进行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进行了宏观国别层面的研究;(3)分析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变迁及测算出口贸易竞争力,从供给和需求弹性切入来研究汇率变动对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机理,实证检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效果,进行了中观结构层面的研究;(4)以我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为对象,采用K-M生存分析法估计出口产品生存函数,在出口企业生产供给和进口消费需求模型中引入产品差异性,探讨汇率变动对出口持续时间的影响机理,辅之以probit、logit和cloglog模型对人民币汇率影响出口持续时间进行实证检验,进行了微观产品层面的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包括以下四点:第一,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出口价格具有不完全的传递效应。理论机制阐述了供给渠道上汇率通过进口投入品价格的传递来影响出口商生产成本,以此影响出口价格;需求渠道上需求弹性变动使得出口商调整成本加成,降低出口价格对汇率变动的敏感性。对此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的出口价格传递效应的确存在,但传递系数小于1,说明是不完全传递。第二,1998年至2015年数据表明我国主要的出口伙伴国依旧为中国香港、美国、日本等,但其所占出口总额的比重有所下降,出口新兴经济体所占份额不断提升。理论模型和实证检验都表明汇率变动会导致我国对各国(地区)的出口贸易流量发生变动,由此改变出口贸易流向分布,更为重要的是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产生了异质性的效应,即人民币汇率升值减少了发达国家和地区出口贸易流向,增加了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出口贸易,出口市场有所拓展。第叁,出口竞争力指标测算说明了我国出口贸易不断优化,但主要动力来源为工业制成品的出口竞争力提升,说明出口结构不断调整。我国出口以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占多数,相较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其拥有更大的汇率弹性,所以人民币升值会导致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出口量的下降快于资本密集型产品,使出口结构从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为主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转变。第四,K-M生存法估计结果表明我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持续时间平均值为6.51,中位时间为5,处于较短的持续时间水平。理论模型指出汇率贬值会增加汇率波动风险,不利于出口关系稳定,而probit、logit、cloglog离散时间模型的实证结果同样证明了人民币汇率升值有利于降低农产品出口危险率,稳定农产品出口关系。同时,产品特征层面的指标反映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不高。本文的创新点有以下叁方面:(1)将出口贸易拆分成出口价格、贸易流向、商品结构以及持续时间,从宏观国别层面、中观结构层面和微观产品层面相结合对人民币汇率变动与出口贸易发展进行系统性研究;(2)从供给和需求的视角,以出口价格为切入口来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影响,具体包括供需双向渠道、供需汇率弹性、市场供需均衡等;(3)将人民币汇率作为核心变量探讨汇率变动对出口持续时间的影响,基于产品数据估计我国出口持续时间生存函数及检验出口持续时间的决定因素,丰富现有从企业特征、产品特征等角度对我国出口持续时间的研究。
汤洪忠[2]2007年在《货币渐进升值模型及人民币升值研究》文中认为人民币升值问题是当今中美关系中的一个焦点问题,也是影响国际经济政治关系的一个重大问题。美国通过经济政治手段对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快速大幅升值,而中国政府则声称自己没有操纵人民币汇率来使本国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与此同时,人民币的升值过程也已经开始,自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起到2006年底,人民币累计升值已经超过3%,今年人民币汇率仍有望大幅上升。但是,对于人民币的合理汇率水平、合理升值幅度、以及升值过程的管理等问题,目前学术界仍在争论。本文应用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马歇尔——勒纳条件以及弹性分析方法构建了货币渐进升值模型,并运用该模型研究了人民币升值过程。模型运用购买力评价理论计算货币的当前均衡汇率,在确定币值存在低估后,运用弹性分析法测算货币升值的经济损益。作者认为,货币升值过程的经济影响包括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通过使短期损失(收益)最小化(最大化),可以确定货币升值的最佳幅度;此外,作者还认为,升值的长期影响和升值过程的管理有关,具有不确定性。使用货币渐进升值模型来指导人民币升值过程,不仅能使人民币升值过程的短期损失(收益)最小化(最大化),同时还可以消除货币升值可能对经济带来的长期负面影响,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应用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马歇尔——勒纳条件以及弹性分析方法构建货币渐进升值模型。2.运用货币渐进升值模型研究人民币的升值过程,包括确定人民币的均衡汇率、确定人民币当前的合理升值幅度等。3.分析人民币升值的应对措施,包括使短期损失(收益)最小化(最大化)以及维持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应对措施。4.从中美关系的角度对人民币升值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人民币的升值前景作出展望。
李婷婷[3]2008年在《日元汇率变动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及对人民币汇改的启示》文中提出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已经超过15%。即便如此,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大幅升值的呼声仍未减弱。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缓解外界对于人民币继续升值的压力、减少本币升值对宏观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并且引导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健康有序地进行,成为摆在中国政府和学术界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本文从比较研究的角度出发,通过总结20世纪70年代~90年代日元汇率变动的经验教训,提出对未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若干建议。本文首先阐述了日元汇率变动的背景、过程及日本政府的相应政策措施,以及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产生的影响。然后,比较人民币与日元升值情况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本文认为,日本泡沫经济的高涨与崩溃并不是日元的汇率变动(主要是长期的大幅升值)导致的,日本政府在应对日元升值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不合时宜的过度的政策措施才是罪魁祸首。人民币小幅渐进升值并伴随加息是当前中国的最佳汇率政策选择,中国应该适度运用各项政策工具,不应屈从外界压力。同时,政策的制定应该考虑到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不能顾此失彼。
黄万阳[4]2005年在《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测度、效应与矫正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对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测度、效应和矫正进行了研究,根据研究结论进一步对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人民币不贬值政策和2002年-2004年人民币不升值政策进行评析,并对未来人民币汇率政策进行了展望。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协整检验Johansen法、协整检验Engle-Granger两步法、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协整检验bound test方法、相关分析、普通最小二乘法等实证研究方法。 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一、从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ERER模型看,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的基本面经济变量是贸易条件、对外开放度、政府支出、全要素生产率。从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BEER模型看,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的基本面经济变量是贸易条件、对外开放度、国外净资产,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存在贬值趋势。从人民币结构变化均衡实际汇率模型看,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的基本面经济变量是贸易条件、对外开放度、政府支出,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在1994年存在结构变化。 二、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和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的测度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均衡实际汇率模型的选择、模型形式的选择以及估计方法的选择对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和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的测度存在一定的影响。 叁、在充分考虑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和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的测度存在的不确定性之后,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总的呈现贬值趋势,在1980-1994年,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呈现出较快的贬值趋势,在1994-2003年,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趋于稳定;在1997-2003年期间,人民币实际汇率出现高估,高估幅度不大,基本上不超过10%。 四、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变动的价格变动效应显着存在。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贬值1%,从长期看,导致中国消费物价上涨1.06%,从短期看,在8个月内对消费物价无显着影响。人民币名义汇率变动的实际有效汇率变动效应显着存在。在1980年1季度-1993年4季度,从长期看,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贬值1%,导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贬值1.11%;从短期看,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变化对实际有效汇率有显着影响,影响比较大,影响的方向有正有负。
田进[5]2007年在《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因素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国际金融领域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汇率作为一国与国际往来的桥梁,在国际金融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中国入世,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将融合的更加紧密,商品、资本、劳动力的流动更加频繁,人民币汇率作为我国对外经济往来中的货币价格指标,也开始倍受关注。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几个发展阶段,人民币汇率制度也由固定汇率逐步走向有管理的浮动。在固定汇率制度时期,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更多的是为了适应当期的经济政策,各种因素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被隐蔽化,随着我国汇率制度的不断改革,人民币汇率最终将走向市场化,研究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变得更加重要。本文旨在揭示各种因素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机制,进而为管理当局采取必要的经济手段使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小幅波动提供依据,以此来保障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本文第一部分介绍选题背景及意义、研究现状。第二部分首先简述了人民币汇率的界定以及建国以来人民币汇率历史变迁;并简单综述了影响汇率的变动因素。第叁部分至第五部分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分别从实际经济因素、货币因素和心理预期因素分析了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其中叁、四部分主要是对实际经济因素中的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贸易收支及货币因素中的资本项目、货币政策、利率、外汇储备和国际游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第五部分单独讨论了心理预期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在综述心理预期对汇率影响理论之后,阐述了心理预期对汇率产生影响的过程,并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升值单边预期的形成这种预期在中国的特殊性,及这种单边预期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和危害。论文的最后,根据前面的分析提出了政策方面的建议。
季文宝[6]2006年在《论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当前的世界是个紧密相连又高度竞争的世界。长期以来,各国都不遗余力的追求国际收支的平衡甚至赢余,导致彼此之间为争夺世界市场份额而贸易摩擦不断。 根据传统经济学理论,作为价格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汇率;它的变动影响一国的贸易收支;在一定条件下,贬值可以提高本国的产品国际竞争力,从而有利于扩大出口,改善贸易收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贸易顺差逐年增加,经济也持续高速增长。联想到这一期间的人民币汇率几次大幅度的下调,似乎也证明了这一传统理论。 于是,自2003年以来,在美元汇率持续下跌的背景下,美、日等发达国家纷纷指责中国通过人民币汇率低估来扩大出口,进行不公平的对外贸易。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凸显。去年7月开始,我国开始实行新的汇率制度,人民币自主升值2%,并呈现出进一步升值的趋势。这更激起了国内外经济、金融学界研究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兴趣。无论是从学术上来看还是从政策探讨的角度出发,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都是值得分析和研究的。正是基于这样的前提背景和研究意义,作者开始本篇论文的写作的。 本文作者以弹性论和吸收论为理论基础,在研究以往汇率变动贸易效应并回顾日本的经验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得出:1.以往人民币汇率下调确实起到了促进出口、改善贸易收支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独特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和宏观经济环境,进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不足,贬值的贸易收支调节作用是有限的;2.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双赢余下的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支持人民币的自主升值,人民币小幅度的升值不会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造成明显的冲击;3.长期中,要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单单依靠人民币贬值是行不通的,只有调整我国的贸易战略、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及贸易结构才能真正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汤翌[7]2008年在《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研究》文中指出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5〕第16号),明确提出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标志着人民币汇率制度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推行新汇率制度33个月之后的今天,我国依然保持着强势的双顺差,由此形成的巨额外汇储备受美元贬值的影响蒙受着巨大损失,CPI高速增长,通货膨胀形势也没有得到改观,这些都与人民币升值的初衷有所背离。而人民币汇率在内外压力下呈现上升的态势,在升值过程中,国内中小企业蒙受了巨大损失。本选题以此为背景,沿着理论→实际→实证→实践的思路,以国际贸易学为基础,综合运用金融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的原理,采取规范研究、统计分析、实证研究、比较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围绕着人民币升值问题展开研究。本研究通过对国内的总体贸易形势的分析,找出人民币升值压力与汇率制度、贸易状况之间的逻辑联系,通过大量统计数据分析,说明多年来以加工贸易为主,粗放型增长的贸易发展模式给人民币升值带来了巨大压力,同时,通过对我国汇率制度和外汇管理制度的分析指出,片面强调中国汇率制度僵化和人民币升值幅度不足的观点都忽视了我国曾在盯住美元制度下,汇率也随着过去美元的升值而升值的现实情况,因此,笔者认为我国人民币升值因适度谨慎。本文通过ADF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分析,对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经济要素变量进行选择,选取1980-2006年的年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构造适合于中国的均衡汇率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H-P滤波等现代计量经济工具对人民币均衡汇率进行估计,并对80年代以来的人民币汇率的失调情况进行测算和分析以此来判断人民币汇率是否合理,接着,对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本研究在贸易收支模型(2007)的基础上,选取2002-2008年的季度数据,对人民币汇率变化与贸易状况之间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研究表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存在J曲线效应,只是随着国际经济环境日趋复杂等原因使得J曲线效果不够显着。中国经济增长对外依存度高,主要依托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在目前启动内需成效微弱的情况下,必须采取措施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以减少对国内出口贸易的影响,防范人民币升值对经济的震荡,提出了要从长期考虑,防范未来贸易顺差逆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的观点。文章最后从优化产业结构、协调贸易结构、减少贸易摩擦、优化外汇管理制度等角度有针对性提出缓和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政策建议。
王焱[8]2007年在《货币升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贸易收支在国际收支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汇率是影响对外贸易收支的重要因素之一,汇率升值或贬值对一国的对外贸易有重要影响。我国对外贸易飞速发展,积累了大量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使人民币面临着空前的升值压力。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制改革以来,截止2007年7月,人民币已累计升值7%,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如何,如果继续升值将对我国贸易收支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及影响有多大,这个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汇率升值的贸易收支效应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同时也特别探讨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本文在已有汇率波动贸易效应理论的基础上对汇率升值可能造成的贸易收支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回顾日元升值经验和检验人民币贬值与我国贸易收支的关系,最终得出“汇率升值对一国贸易收支的影响是有限的”这一结论。同时,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针对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收支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几点具体的应对措施。本文分五部分进行了相关论述。第一部分由人民币升值这一热点问题引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并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关于汇率波动与贸易收支关系以及人民币汇率与贸易收支关系的研究。第二部分在回顾汇率波动影响贸易收支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货币升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和机制。第叁部分回顾了日元升值的经验,并利用计量分析方法对日本1985-2004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货币汇率升值不一定导致贸易收支恶化的结论。第四部分首先介绍了人民币汇率的演变过程以及面临的内外升值压力,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收支影响的理论分析以及回归分析,得出在长期内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冲击不大的结论,通过与日本升值的比较,也得出相似的结论。第五部分总结了上文的结论,指出汇率不是影响贸易收支的唯一重要因素,一国货币升值不一定会导致贸易收支的逆差,而且从长期看升值对贸易收支的恶化作用是有限的。针对前面的研究结论提出应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利用汇率升值的时滞效应促进贸易,并致力于贸易收支的中长期均衡等。
付琼[9]2011年在《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思考——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与人民币汇率升值》文中指出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升值压力和预期始终没有消除,造成我国宏观经济困境。根据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追赶,人民币实际汇率有长期升值趋势,而当我国可贸易品部门的单位劳动成本相对下降,这一趋势就通过名义汇率升值压力体现。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提示我们可以通过一般物价水平调整缓解升值压力,即采用温和的结构性通胀策略降低升值预期。这对于稳定我国宏观经济,消除外汇储备泡沫,转变经济结构具有积极作用。
崔民强[10]2007年在《人民币汇率与中国对外贸易结构调整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中国国力的逐步增强和外汇储备的大幅增加,以及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环境的改变,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日益高涨。自中国人民银行在2005年7月宣布人民币汇率调整以来,人民币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已经升值到1美元兑换7.8人民币,并且还有进一步升值的预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本文对中国人民币的未来发展和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做了简要分析,并对在人民币升值条件下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调整提出了一些建议。本文首先对汇率变动对外贸影响的一般规律,汇率变动对外贸影响的理论综述,弹性分析法,要素禀赋论及竞争优势理论做了简要阐述,奠定本文分析的基础。然后主要分析了中国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历史,并参考日元发展的历史和变化的原因,认为人民币汇率有继续升值的可能。接着主要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包括商品结构和地理贸易结构的演变情况,中国的进出口结构在过去的20多年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地理贸易结构也有很大的调整。直观从人民币汇率变化图和外贸结构变化图来看,二者之间存在相关关系。通过用弹性分析法来看,人民币汇率变化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化,在人民币升值条件对中国商品进出口结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民币升值能够减少中国初级产品的支出,所以人民币升值总体上有利于初级产品的进口,应该加强初级产品的进口;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升值将减少出口的收入,升值将使中国进口支出减少。总体上看,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收入增加,有利于中国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进出口。根据上面的分析结果,然后结合商品结构和地理贸易结构的关系,本文认为应该加强急需产品尤其是初级产品如能源、原材料和先进设备、技术的进口力度,减少进口成本,同时密切关注国际市场价格变化;适当保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积极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进出口;在贸易地理结构的调整上,首先积极加强对周边市场的开发,尤其是中亚独联体国家,其次平衡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减少贸易摩擦和纠纷,第叁积极加强对拉美、非洲市场的开发和联系。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人民币汇率从1980—2005年与初级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及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相关性,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化对他们各自进出口的影响,并结合我国的进口策略和进口需求,在调整商品进出口结构的同时,也要相应的调整市场结构。一方面可以较少贸易摩擦,另一方面也维护了我国的经济安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不足之处在于本文实证分析只是一个浅略的分析,有待做更深入的分析,还有没有把服务业包括进去,有待完善。
参考文献:
[1].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D]. 潘家栋. 浙江大学. 2017
[2]. 货币渐进升值模型及人民币升值研究[D]. 汤洪忠. 合肥工业大学. 2007
[3]. 日元汇率变动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及对人民币汇改的启示[D]. 李婷婷. 吉林大学. 2008
[4]. 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测度、效应与矫正研究[D]. 黄万阳. 东北财经大学. 2005
[5]. 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因素的研究[D]. 田进. 四川大学. 2007
[6]. 论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D]. 季文宝.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6
[7]. 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研究[D]. 汤翌. 湖南大学. 2008
[8]. 货币升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D]. 王焱.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
[9]. 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思考——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与人民币汇率升值[J]. 付琼. 税务与经济. 2011
[10]. 人民币汇率与中国对外贸易结构调整研究[D]. 崔民强. 四川大学. 2007
标签:金融论文; 人民币汇率论文; 人民币升值论文; 实际汇率论文; 汇率变动论文; 汇率决定理论论文; 汇率贬值论文; 贸易结构论文; 香港汇率论文; 汇率改革论文; 价格弹性论文; 人民币论文; 货币国际化论文; 经济模型论文; 市场均衡论文; 商品货币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