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论文-秦秀玲

北京晚报论文-秦秀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北京晚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融媒体,纸媒,国际新闻,编辑

北京晚报论文文献综述

秦秀玲[1](2019)在《融媒体时代纸媒如何编辑制作国际新闻——以《北京晚报》国际新闻报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国际新闻与受众之间的关联度越来越紧密,尤其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发展,新闻资讯呈现爆炸式增长,传播技术和手段都发生了深刻改变,对国际新闻报道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变化对传统纸媒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传统纸媒必须变压力为动力,针对受众的阅读需求,在提升自己的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和制作意识上下功夫。本文将以《北京晚报》国际报道为例,对融媒体时代纸媒如何编辑制作国际新闻进行案例分析。(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9年31期)

李璐[2](2019)在《都市体育文化的媒介镜像——对《北京晚报》2018年体育新闻报道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都市体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除了大众参与的各项体育活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对体育赛事、体育明星的报道成为大众了解体育、获取体育赛事信息、认知体育项目与明星的主要渠道。卢元镇认为:"传播媒介能够把体育项目介绍给受众、传播媒介可以培养人们的体育观念、传播媒介为人们的科学健身提供指导、传播媒介刺激人们参与体育消费"。因此媒介中呈现的体育是大众对体育的总体认知最为便捷、畅通的路径,媒介也成为塑造都市体育文化的重要力量。《北京晚报》作为北京一份重要的都市报,它以发生在北京方方面面新闻为报道素材,参与、建构了都市文化,是城市化进程的见证者,是北京都市文化意义的承载者,因此该报体育新闻报道是都市体育文化形成中不可或缺的建构者与推动者。1.研究设计本研究根据《北京晚报》相关体育报道,分析作为北京最主要的都市报,其是如何通过不同的报道主题、报道体裁、图片、版面等方面呈现并建构了北京这座都市的体育文化,并探讨该报办报方针、现实社会文化环境及体育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对北京都市体育文化的形成和呈现的影响。1.1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取定量研究方法,以内容分析法为基本方法,重点分析2018年《北京晚报》相关体育报道。并以文本分析法为辅助具体分析报道内容,从而更好地阐释《北京晚报》是如何构建了北京的都市体育文化。1.2样本选取《北京晚报》创刊于1958年3月15日,是北京最早主办的市级报纸之一,1964年毛泽东主席亲笔为该报撰写报头。近几年来更是秉持"晚报,不晚报"和"今天,看今天的新闻"的办报理念,成为北京市信誉度最高、公信力最强的报纸。《北京晚报》素来重视对体育新闻的报道如新近发生的体育赛事与相关体育人物,并重点关注发生在北京的体育新闻及北京球队、北京运动员的最新动态,因此该报长期对体育新闻报道内容、体裁、篇幅等的选择与运用早已介入并渗透到北京都市体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也成为大众认知北京都市体育文化内涵的载体。1.4信度检验本研究严格按照内容分析法的操作与指标进行了编码,并提前对编码员进行了培训。两名编码员在指标的量化及编码过程中达成共识,在制定了一个双方能够认同的编码原则后进行量化,并在编码开始前对信度进行了测试。基于本研究的样本数为1140个,编码员的同意度检测选取了110份样本,一致的数量为96,得到编码的信度为0.873。2.《北京晚报》相关体育报道2.1样本的总体描述根据前期对《北京晚报》2018年报纸中北京体育新闻报道的整理,得到符合要求的样本为1140个,其中缺失样本量为0,有效样本量为1140。3.《北京晚报》中都市体育文化的内容分析量化统计从宏观上展示了《北京晚报》2018年全年的报道概貌,但要具体探讨《北京晚报》构建怎样的北京竞技体育、社会体育、民俗民间体育、学校体育的形态与氛围还要对报道文本进行分析。《北京晚报》就是抓住了北京体育赛事的特点,在以本土赛事和球队为核心关注点的基础上,以国际化视野关注北京举办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并通过具有极强号召力的体育明星、球队激发市民参与体育的积极性,加强对球迷群体的关注增强其归属感,营造了一种丰富的、具有竞争力的赛事氛围,给市民、读者从多个侧面营造良好的都市体育文化氛围,并在每一天的报道中强化已构建的北京都市体育文化形象。以国际赛事带动影响力,以本土赛事为核心竞争力,北京的竞技体育在国际化与本土化间交织着向前发展,共同形成了繁荣的北京竞技体育文化形态;以明星球队、明星球员的强大号召力与体育迷间形成合力,使得北京都市体育文化在消费刺激下显现出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并进一步影响整个都市文化的发展;以奥林匹克精神为脉络,抓住全民健身的战略契机,北京的社会体育文化在市民参与的基础上迎来一次次的发展机遇;优秀的民俗民间传统体育文化虽在城市化进程中遭遇发展瓶颈,但诸多民俗民间体育却在北京的胡同文化中得以保存下来,并不断丰富着自身内涵,适应新的城市语境;贯通中小学直至大学的校园体育文化,成为北京校园文化中最具青春活力,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的主要途径。《北京晚报》通过2018年的1140篇报道,呈现了北京都市体育文化的媒介镜像,并构建了不同的竞技体育、社会体育、民俗民间体育、学校体育的发展框架,实现了一张都市报对北京都市体育的文化书写。(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秦秀玲[3](2019)在《如何做好养老育幼专题报道——《北京晚报》国际新闻养老育幼报道的启示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养老育幼是全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北京晚报》专门开设了"一老一小"栏目进行每周一期的报道,每期都会刊登一篇介绍国外养老育幼方式的文章。本文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期间刊登的134篇养老育幼文章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叁大报道特点。(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9年17期)

马佳[4](2019)在《探析城市文化基因的媒体表达——北京晚报《周末跟我GO》周刊的创新编辑思路》一文中研究指出新闻媒体传播信息时,地域文化基因总是潜移默化地在其中自然流露,在受众阅读时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作为都市媒体,如何做好城市文化基因的媒体表述,直接影响着阅读人群的价值认同与情感归属,这已成为媒体传播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本文来源于《传媒论坛》期刊2019年15期)

叶琳玲[5](2018)在《纸媒转型,“内容为王”该如何坚守——以《北京晚报》《今晚报》的发展之路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媒体时代,在全国报业都在思考转型的今天,纸媒的优势在哪里?本文以"报业转型"为主题,通过对《北京晚报》《今晚报》两家老牌晚报转型之路的调研,浅谈转型期纸媒如何坚守"内容为王"。(本文来源于《新闻世界》期刊2018年11期)

李玥琦[6](2018)在《《北京晚报》《新民晚报》京沪中超对战报道中的地域认同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超联赛,即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CSL),是中国大陆地区顶级职业足球联赛。由于参赛球队俱乐部按照地域划分,并以主客场双循环赛制进行比赛,中超联赛有着广大的球迷群体和地域影响力,其中京沪对战就是最具看点的对战之一。中超联赛最大分差纪录就是在1997年的京沪大战中所创造的。而地方媒体在报道中所呈现的地方色彩以及对地域认同的建构,同样是联赛的一道靓丽风景。《北京晚报》《新民晚报》位列国内“四大晚报”之中,既是分别面向京、沪地区读者的综合性地方报纸,也是中超联赛从萌芽起步到成熟发展的见证者。就足球联赛报道而言,相较于全国性报纸,《北京晚报》《新民晚报》等地方性报纸更关注本地球队,并在某种程度上建构了京沪对战背后的地域内涵。本研究以文献资料法、文本分析法、内容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从地域认同建构视角出发,对1994-2017年间《北京晚报》《新民晚报》的京沪中超对战报道进行了分析,希望能揭示地方媒体职业联赛报道的特点及功能。研究发现,地方媒体对本地球队参与的赛事呈现出较高的关注度。作为中超联赛最有“看头”的京沪对战,《北京晚报》《新民晚报》通过地域异同感、地域归属感、地域立场感叁方面呈现出对地域认同的建构:通过关注度的高低、竞争对手的“他者”称谓、凸显“他者”形象来建构地域异同感;通过报道用语地域化、地域符号的媒体再现、报道的“人情味”来建构地域归属感;通过报道态度、感情色彩浓郁的词语、倾向性视角来建构地域立场感。地理位置的接近性、本地受众的需求、媒体自身的定位决定了地域认同存在的客观性。然而在建构地域认同的过程中,如把握不当,则会出现报道视野受限、制造地域对立和监督功能弱化等局限性。因此,地方媒体应处理好地域认同建构和客观报道原则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期刊2018-05-09)

李环宇[7](2018)在《从北京晚报《我们日夜在聆听》栏目14年报道数据看市民反映需求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统计了《我们日夜在聆听》栏目近14年的相关报道内容,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一方面观察市民诉求的变化,另一方面观测执法部门对问题解决的速度变化。此外,通过分析,也向相关党政部门提出合理建议。(本文来源于《科技传播》期刊2018年05期)

宗媛媛[8](2017)在《抓好第二落点 巧做独家新闻——以《北京晚报》的报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媒体时代,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刻影响着传播格局和阵地,传统媒体在抢占新闻第一落点上已经失去优势,但只要能够找好切入角度,深度挖掘,拓展采访广度,提升表现力度,依然可以后发制人,凭借第二落点做出有思想、高质量的独家新闻,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7年13期)

郭强[9](2017)在《《北京晚报》:特色报道拉近读者距离》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一场新闻大战也由此展开。《北京晚报》经过精心策划和筹备,推出了一系列有晚报特色的报道,圆满完成了报道任务。《北京晚报》关于“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报道特色大体呈现出“巧策划”“接地气”“样式新”“成规模”等(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期刊2017-05-23)

郭晋丽[10](2017)在《大众传媒在传统文化传播中的价值坚守——以北京晚报《墨缘》专刊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每一个民族都很重视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传播是有着鲜明的价值定位与取向的,会影响到大众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发展。大众传媒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中,同样也存在一个如何选择传播的价值定位问题。本文以北京晚报《墨缘》专刊为例,探讨大众传媒如何在传播传统文化中起到真正的价值坚守与文化导向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新闻与写作》期刊2017年04期)

北京晚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都市体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除了大众参与的各项体育活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对体育赛事、体育明星的报道成为大众了解体育、获取体育赛事信息、认知体育项目与明星的主要渠道。卢元镇认为:"传播媒介能够把体育项目介绍给受众、传播媒介可以培养人们的体育观念、传播媒介为人们的科学健身提供指导、传播媒介刺激人们参与体育消费"。因此媒介中呈现的体育是大众对体育的总体认知最为便捷、畅通的路径,媒介也成为塑造都市体育文化的重要力量。《北京晚报》作为北京一份重要的都市报,它以发生在北京方方面面新闻为报道素材,参与、建构了都市文化,是城市化进程的见证者,是北京都市文化意义的承载者,因此该报体育新闻报道是都市体育文化形成中不可或缺的建构者与推动者。1.研究设计本研究根据《北京晚报》相关体育报道,分析作为北京最主要的都市报,其是如何通过不同的报道主题、报道体裁、图片、版面等方面呈现并建构了北京这座都市的体育文化,并探讨该报办报方针、现实社会文化环境及体育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对北京都市体育文化的形成和呈现的影响。1.1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取定量研究方法,以内容分析法为基本方法,重点分析2018年《北京晚报》相关体育报道。并以文本分析法为辅助具体分析报道内容,从而更好地阐释《北京晚报》是如何构建了北京的都市体育文化。1.2样本选取《北京晚报》创刊于1958年3月15日,是北京最早主办的市级报纸之一,1964年毛泽东主席亲笔为该报撰写报头。近几年来更是秉持"晚报,不晚报"和"今天,看今天的新闻"的办报理念,成为北京市信誉度最高、公信力最强的报纸。《北京晚报》素来重视对体育新闻的报道如新近发生的体育赛事与相关体育人物,并重点关注发生在北京的体育新闻及北京球队、北京运动员的最新动态,因此该报长期对体育新闻报道内容、体裁、篇幅等的选择与运用早已介入并渗透到北京都市体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也成为大众认知北京都市体育文化内涵的载体。1.4信度检验本研究严格按照内容分析法的操作与指标进行了编码,并提前对编码员进行了培训。两名编码员在指标的量化及编码过程中达成共识,在制定了一个双方能够认同的编码原则后进行量化,并在编码开始前对信度进行了测试。基于本研究的样本数为1140个,编码员的同意度检测选取了110份样本,一致的数量为96,得到编码的信度为0.873。2.《北京晚报》相关体育报道2.1样本的总体描述根据前期对《北京晚报》2018年报纸中北京体育新闻报道的整理,得到符合要求的样本为1140个,其中缺失样本量为0,有效样本量为1140。3.《北京晚报》中都市体育文化的内容分析量化统计从宏观上展示了《北京晚报》2018年全年的报道概貌,但要具体探讨《北京晚报》构建怎样的北京竞技体育、社会体育、民俗民间体育、学校体育的形态与氛围还要对报道文本进行分析。《北京晚报》就是抓住了北京体育赛事的特点,在以本土赛事和球队为核心关注点的基础上,以国际化视野关注北京举办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并通过具有极强号召力的体育明星、球队激发市民参与体育的积极性,加强对球迷群体的关注增强其归属感,营造了一种丰富的、具有竞争力的赛事氛围,给市民、读者从多个侧面营造良好的都市体育文化氛围,并在每一天的报道中强化已构建的北京都市体育文化形象。以国际赛事带动影响力,以本土赛事为核心竞争力,北京的竞技体育在国际化与本土化间交织着向前发展,共同形成了繁荣的北京竞技体育文化形态;以明星球队、明星球员的强大号召力与体育迷间形成合力,使得北京都市体育文化在消费刺激下显现出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并进一步影响整个都市文化的发展;以奥林匹克精神为脉络,抓住全民健身的战略契机,北京的社会体育文化在市民参与的基础上迎来一次次的发展机遇;优秀的民俗民间传统体育文化虽在城市化进程中遭遇发展瓶颈,但诸多民俗民间体育却在北京的胡同文化中得以保存下来,并不断丰富着自身内涵,适应新的城市语境;贯通中小学直至大学的校园体育文化,成为北京校园文化中最具青春活力,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的主要途径。《北京晚报》通过2018年的1140篇报道,呈现了北京都市体育文化的媒介镜像,并构建了不同的竞技体育、社会体育、民俗民间体育、学校体育的发展框架,实现了一张都市报对北京都市体育的文化书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北京晚报论文参考文献

[1].秦秀玲.融媒体时代纸媒如何编辑制作国际新闻——以《北京晚报》国际新闻报道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9

[2].李璐.都市体育文化的媒介镜像——对《北京晚报》2018年体育新闻报道的实证分析[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3].秦秀玲.如何做好养老育幼专题报道——《北京晚报》国际新闻养老育幼报道的启示与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9

[4].马佳.探析城市文化基因的媒体表达——北京晚报《周末跟我GO》周刊的创新编辑思路[J].传媒论坛.2019

[5].叶琳玲.纸媒转型,“内容为王”该如何坚守——以《北京晚报》《今晚报》的发展之路为例[J].新闻世界.2018

[6].李玥琦.《北京晚报》《新民晚报》京沪中超对战报道中的地域认同建构[D].北京体育大学.2018

[7].李环宇.从北京晚报《我们日夜在聆听》栏目14年报道数据看市民反映需求变化[J].科技传播.2018

[8].宗媛媛.抓好第二落点巧做独家新闻——以《北京晚报》的报道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7

[9].郭强.《北京晚报》:特色报道拉近读者距离[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

[10].郭晋丽.大众传媒在传统文化传播中的价值坚守——以北京晚报《墨缘》专刊为例[J].新闻与写作.2017

标签:;  ;  ;  ;  

北京晚报论文-秦秀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