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央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中央,加工,黄斑,汉语,句法,中文,词素。
中央凹论文文献综述
闫国利,陶佳雨,孟珠,姜琨[1](2019)在《聋人副中央凹字N+1预视效益的眼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聋人听觉受损后,在低水平的视觉认知任务中,表现出副中央凹注意增强效应。这种增强效应是否也会发生在高水平的汉语认知加工任务中?本研究采用边界范式,探究副中央凹注意增强效应对聋人读者合体字N+1预视效益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技能聋人读者,可以获得合体字N+1语音和语义预视效益。研究表明,副中央凹注意增强促进了高技能聋人读者N+1预视信息的获得。(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赵冰洁[2](2019)在《中央凹加工在汉语阅读眼跳目标选择上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阅读过程中,注视点的落点位置直接影响阅读效率。拼音文字读者的眼跳目标为词的中心,该位置为词的最佳注视位置(optimal viewing position,OVP),但由于眼跳误差的存在,注视点倾向于落在词的中心和词首之间的位置上,即偏向注视位置(preferred viewing location,PVL)。拼音文字读者选择眼跳目标时依据的是从副中央凹加工获取的词边界信息。与拼音文字不同,汉语文本中没有外显的词边界信息,汉字的信息密度较高,因此汉语读者在进行眼跳目标选择时的策略与拼音文字读者不同。当前研究表明,中央凹的加工负荷与副中央凹加工负荷均影响眼跳目标选择,但是对于中央凹注视加工影响眼跳目标选择的方式上存在争议:眼跳目标选择的动态调节假说(dynamic-adjustment hypothesis)认为:中央凹加工负荷对眼跳目标选择的影响是通过副中央凹实现的。基于加工的眼跳目标选择假说(processing-basedstrategy)认为:读者会估计一次注视所能获取的信息,下个注视点为能获取新信息的位置,与副中央凹加工负荷一样,中央凹加工负荷直接影响眼跳目标选择。本实验首先探讨中央凹加工对眼跳目标选择的影响是否独立于副中央凹,然后探讨中央凹字与词的加工在眼跳目标选择中的作用。实验一采用2(中央凹的词频:高频、低频)X2(副中央凹的笔画数:多笔画、少笔画)的两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使用Eyelink 1000型眼动记录仪,对40名大学生读者阅读时的眼动情况进行记录,以探讨中央凹对眼跳目标选择产生的影响是否独立于副中央凹。结果发现:中央凹词的词频效应显着,即从高频中央凹词发出的向前眼跳长度长于从低频词发出的;副中央凹词的笔画数效应显着,中央凹词到副中央凹多笔画数词的眼跳长度显着的短于到副中央凹少笔画词的眼跳长度;但两者的交互作用不显着。这一结果表明中央凹词频效应独立的影响眼跳目标选择。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实验二通过两个分实验对中央凹词加工与字加工对眼跳目标选择的影响进行探讨。实验2a采用2(词频:高频、低频)X2(首字字频:高频、低频)两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使用Eyelin k1000Plus记录52名大学生阅读时的眼动,以考察整词词频与首字字频对眼跳目标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目标词注视时间上,词频主效应显着,词频越高注视时间越短;当目标词为低频词时,首字字频效应显着,高频首字的注视时间显着地短于低频首字条件;在眼跳长度指标上,只发现显着地词频效应,词频越高眼跳长度越长。结果表明双字词首字字频影响低频词的注视时间但是并不影响眼跳目标选择。实验2b,同样使用Eyelink 1000 Plus对52名大学生被试阅读情况进行记录。采用2(词频:高频、低频)X2(尾字字频:高频、低频)两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以考察整词词频与尾字字频对眼跳目标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注视时间上,词频效应和尾字字频效应显着,词频与尾字字频的频率越高,注视时间越短;在眼跳长度指标上,二者交互作用显着,当目标词为低频词时,尾字字频效应显着,跳入高尾字字频的眼跳长度更短,从高尾字字频跳出的眼跳长度更长。结果表明尾字字频既影响注视时间又影响眼跳目标选择。在本论文的研究条件下得出以下结论:(1)中央凹独立影响汉语读者的眼跳目标选择。(2)中央凹多词素词中首词素与尾词素在眼跳目标选择上的作用不同。(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鹿子佳[3](2019)在《句法信息和词汇重复在副中央凹词汇加工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在对拼音文字的研究中发现,读者可以加工副中央凹单词的句法信息(Brothers&Traxler,2016;Veldre&Andrews,2018)。然而中文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文字,与英文有许多不同之处。一方面,中文的动词没有时态和词性的变化来提供句法类型的线索。例如,“研究”作为动词和名词出现的时候或者这个动作发生在过去还是将来都没有任何词缀的变化。因此,可以推测中文句法信息的提取和加工可能会相对较晚。另一方面,中文词汇的另一特点——词间无空格——导致汉字排列更加密集,读者更容易在一次注视中获得较多信息。因此,中文句法加工的时间进程可能会快于英文。中文的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特性让中文句法信息在副中央凹中的提取有待验证。本研究包含两个实验,实验1中,采用边界范式(Rayner,1975)操纵了预视词和目标词的句法一致性关系,设立了四种实验条件:一致预视;句法一致预视;句法不一致预视;重复且句法不一致预视条件(预视词在前半句中出现过,获得词汇启动,但该词与目标词句法类型不一致)。结果发现,跳读率上四种条件间都不存在显着差异。在注视时间的指标上,所有指标上都出现了显着的一致预视效益(一致预视与句法一致预视词相比注视时间显着的短);在凝视时间上,出现了显着的句法一致预视效益(句法一致预视词比句法不一致预视词凝视时间显着的短)。另外,句法不一致和重复词引起的句法不一致预视条件间,没有显着的注视时间上的差异,这说明句法违背造成的阅读困难超过了重复带来的促进作用。实验2中,采用边界范式操纵了预视词和目标词的重复性(重复、不重复)和句法一致性(一致、不一致)关系,设置了 2×2被试内设计以及一致预视作为基线水平。目标词大部分是双字词或常见动名词短语的第二个字。结果发现,当目标词和目标前词划分为一个兴趣进行整体分析时,重复的主效应在注视时间上和跳读率上都达到显着水平,表现为重复条件下注视时间显着短于非重复条件下,跳读率高于非重复条件下。句法类型的主效应在凝视时间上达到显着,表现为句法类型一致条件下短于句法类型不一致条件下。重复和句法的交互作用不显着。研究表明,句法的预视效益存在于当目标词是独立的单字动词或名词时;当目标词是双字词或常见动名词搭配的第二个字时,需要将这个词组或短语作为整体单元进行加工时,才会出现句法的预视效益。中文句子阅读时,当一个词第二次出现时,会出现显着的重复带来的促进效应。高水平的句法信息和低水平的重复性信息对副中央凹词汇识别和加工起到的作用是相互独立的,并不产生交互影响。对预视词的加工程度和深度或许会受到目标前词加工难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期刊2019-03-01)
马伟栋[4](2019)在《老年汉语读者副中央凹加工对眼跳目标选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汉语阅读中,老年人表现出阅读速度变慢、注视次数和回视次数增多、注视时间延长等特点,同时,老年读者的向前眼跳长度更短、跳读率更低,采取了“相对谨慎”的阅读策略。在阅读过程中,副中央凹信息加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影响词汇识别并决定眼跳落点位置。老年读者阅读能力的降低以及眼动控制的改变可能与他们的副中央凹加工效率降低有关。以往少量研究对老年读者副中央凹信息加工进行了考察,但是老年读者副中央凹加工范围是否缩小?如果缩小了,能否获得一些关键信息,如词边界信息,目前还缺少实证研究。因此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察老年读者副中央凹预视范围以及预视中能否获得词边界信息,来探讨副中央凹预视对读者眼动控制的影响。实验一采用边界范式,通过操纵副中央凹词N+1与N+2的预视条件,考察老年与青年读者副中央凹预视范围及其对眼跳目标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1)老年与青年读者均能获得副中央凹词N+1与词N+2预视信息,但老年人从词N+1上获得的预视效应小于青年人。(2)青年人和老年人的眼跳目标选择也受到了副中央凹词N+1和词N+2预视的影响,相比假字预视,目标预视条件下读者向前眼跳距离更长,注视位置远离词首,而且这一影响受到年龄的调节,老年人向前眼跳受到词N+1预视条件的影响较小。实验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通过操纵副中央凹词预视类型,以及字N+2的预视条件,考察老年读者能否从副中央凹中获得词边界信息及其对眼跳目标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1)青年与老年读者一定程度上均能获得副中央凹词字N+2的预视信息,但老年人获得的预视效应量要低于青年读者。(2)青年与老年读者均会在副中央凹中获得词边界信息,目标区字N+1与N+2为两个单字词时读者的注视时间显着长于为一个双字词时的注视时间;(3)读者向前眼跳长度在双字词条件下显着长于两个单字词。根据实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老年读者阅读过程中,副中央凹预视范围并未缩小,但获得的预视效应量要小于青年人;(2)老年与青年读者均能获得副中央凹词边界信息,并引导眼跳目标选择。以上结果表明,老年读者采用更为“谨慎”的阅读策略,很可能与其副中央凹预视的老化有关。(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期刊2019-03-01)
刘华,孙佳,赵霞,白领娣[5](2019)在《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玻璃体术后黄斑结构和中央凹视网膜厚度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接受23G玻璃体手术治疗后黄斑结构的修复情况,以及视力和黄斑中央凹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方法:将2016-06/2017-12在我院进行择期手术的单眼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85例85眼纳入研究,其中男37例,女48例,平均年龄64. 7±10. 1岁。所有患者均接受23G玻璃体切割术,应用OCT观察术后黄斑裂孔闭合情况;应用OCT观察术前和术后1、3、6mo黄斑中央凹视网膜厚度的变化;观察术前和术后1、3、6mo患者最佳矫正视力的变化。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获得良好的黄斑裂孔闭合。术后3、6mo时所有患者平均最佳矫正视力显着高于术前和术后1mo(P<0. 05);术后6mo平均最佳矫正视力显着高于术后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 983,P=0. 037)。术后1mo黄斑中央凹视网膜厚度显着高于术前和术后3、6mo(P<0. 05);术后3、6mo的黄斑中央凹视网膜厚度显着低于术前(P<0. 05)。结论:应用23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具有较高的裂孔成功闭合率,患者的视力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李馨,王雯,梁菲菲,马杰,杨宇[6](2019)在《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快速命名缺陷:副中央凹预视效益小和负荷代价大之争》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快速命名缺陷存在两种理论争论:副中央凹预视效益小和副中央凹负荷代价大。本研究采用修订的汉字快速命名范式,操纵副中央凹预视和负荷两个变量,记录阅读障碍、年龄匹配以及能力匹配儿童的眼动轨迹,区分两种理论争论。结果发现阅读障碍儿童在副中央凹预视效益量上小于年龄匹配组,但在负荷代价上并无显着差异。结果支持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快速命名缺陷源于副中央凹预视效益小,而非负荷代价大的观点。(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臧传丽,鹿子佳,张志超[7](2019)在《语义和句法信息在副中央凹加工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读者能够从副中央凹中提取到什么类型的信息,是当前阅读眼动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问题。当前普遍认为低水平信息(如正字法信息)可以在副中央凹中得以加工,但是高水平的信息(如语义和句法信息)能否从副中央凹中进行提取存在争议。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高水平信息在副中央凹加工的研究进展,包括拼音文字和非拼音文字(如中文)阅读过程中语义和句法预视效益的研究现状及影响因素,当前眼动控制模型(如E-Z读者和SWIFT)对预视效益的解释和不足之处,最后提出未来关于语义和句法预视加工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进展》期刊2019年01期)
杨光义,黄奇华,金伟正,李德识[8](2018)在《基于中央凹视觉的梯度结构相似性图像质量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结构相似性(SSIM)指标在评价图像严重失真时存在不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中央凹视觉的梯度结构相似性的全参考图像质量评价方法 FGSSIM.利用梯度幅度和梯度方向描述图像的结构信息,结合图像亮度和对比度,得到图像的局部质量图.利用人眼视觉的中央凹视觉效应构造中央凹视觉矩阵,以此分配局部质量图的权重,从而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实验数据来源于美国Texas大学图像视频工程实验室提供的LIVE数据库.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评价结果能够准确反映图像质量,并且更加符合人眼主观感受.尤其在图像高度失真的情况下,该方法比广泛使用的SSIM和PSNR更优越.(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王永胜,白学军,闫国利[9](2018)在《汉语阅读中中央凹注视词加工负荷不调节副中央凹加工》一文中研究指出拼音文字的阅读中,中央凹注视词加工负荷调节副中央凹加工,注视词加工负荷越高,副中央凹预视效应越小。汉语文本基本的书写单位是字,虽然词的加工影响阅读过程中的眼动控制,但是缺少外显的词边界信息。而有研究者认为,汉语阅读过程中词的加工时序列进行的,而字的加工时平行进行的。那么,汉语阅读中中央凹注视词的加工负荷是否调节副中央凹加工呢?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实验一,操纵了中央凹注视词的词频(高频词、低频词),使用边界范式(Rayner, 1975)操纵了副中央凹双字词首字N+1的预视类型(目标预视、假字预视)。在中央凹注视词上,发现了显着地词频效应,低频词的注视时间显着地长于高频词,但并不存在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在副中央凹词上,发现了显着的预视效应,目标预视下的注视时间显着地短于假字预视,但并不存在中央凹词频与预视类型的交互作用。实验二,操纵了中央凹注视词的词频(高频词、低频词),使用边界范式(Rayner, 1975)操纵了副中央凹双字词尾字N+2的预视类型(目标预视、假字预视)。在中央凹注视词上,同样发现了显着地词频效应;在副中央凹词上发现了显着地预视效应,目标预视下的注视时间显着地短于假字预视,但并不存在中央凹词频与预视类型的交互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汉语阅读中中央凹注视词的加工负荷不调节副中央凹字的加工。(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2)
王永胜,赵冰洁,陈茗静,李馨,闫国利[10](2018)在《中央凹加工负荷与副中央凹信息在汉语阅读眼跳目标选择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探讨汉语读者选择眼跳目标时,中央凹注视词的加工负荷是否影响副中央凹获取信息量,进而调节随后的眼跳长度。采用眼动追踪技术,操纵了中央凹注视词的词频(高频、低频)和副中央凹词的笔画数(多笔画、少笔画)。结果发现:从中央凹词到副中央凹少笔画词的眼跳长度显着地长于到多笔画词的,且这种笔画数效应并不受中央凹加工负荷的调节;从高频中央凹词到副中央凹词的眼跳长度显着地长于低频词的。在本实验条件下结果提示:中央凹加工负荷在眼跳目标选择中的作用不是通过调节副中央凹获取信息量的多少来实现的。(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中央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阅读过程中,注视点的落点位置直接影响阅读效率。拼音文字读者的眼跳目标为词的中心,该位置为词的最佳注视位置(optimal viewing position,OVP),但由于眼跳误差的存在,注视点倾向于落在词的中心和词首之间的位置上,即偏向注视位置(preferred viewing location,PVL)。拼音文字读者选择眼跳目标时依据的是从副中央凹加工获取的词边界信息。与拼音文字不同,汉语文本中没有外显的词边界信息,汉字的信息密度较高,因此汉语读者在进行眼跳目标选择时的策略与拼音文字读者不同。当前研究表明,中央凹的加工负荷与副中央凹加工负荷均影响眼跳目标选择,但是对于中央凹注视加工影响眼跳目标选择的方式上存在争议:眼跳目标选择的动态调节假说(dynamic-adjustment hypothesis)认为:中央凹加工负荷对眼跳目标选择的影响是通过副中央凹实现的。基于加工的眼跳目标选择假说(processing-basedstrategy)认为:读者会估计一次注视所能获取的信息,下个注视点为能获取新信息的位置,与副中央凹加工负荷一样,中央凹加工负荷直接影响眼跳目标选择。本实验首先探讨中央凹加工对眼跳目标选择的影响是否独立于副中央凹,然后探讨中央凹字与词的加工在眼跳目标选择中的作用。实验一采用2(中央凹的词频:高频、低频)X2(副中央凹的笔画数:多笔画、少笔画)的两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使用Eyelink 1000型眼动记录仪,对40名大学生读者阅读时的眼动情况进行记录,以探讨中央凹对眼跳目标选择产生的影响是否独立于副中央凹。结果发现:中央凹词的词频效应显着,即从高频中央凹词发出的向前眼跳长度长于从低频词发出的;副中央凹词的笔画数效应显着,中央凹词到副中央凹多笔画数词的眼跳长度显着的短于到副中央凹少笔画词的眼跳长度;但两者的交互作用不显着。这一结果表明中央凹词频效应独立的影响眼跳目标选择。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实验二通过两个分实验对中央凹词加工与字加工对眼跳目标选择的影响进行探讨。实验2a采用2(词频:高频、低频)X2(首字字频:高频、低频)两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使用Eyelin k1000Plus记录52名大学生阅读时的眼动,以考察整词词频与首字字频对眼跳目标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目标词注视时间上,词频主效应显着,词频越高注视时间越短;当目标词为低频词时,首字字频效应显着,高频首字的注视时间显着地短于低频首字条件;在眼跳长度指标上,只发现显着地词频效应,词频越高眼跳长度越长。结果表明双字词首字字频影响低频词的注视时间但是并不影响眼跳目标选择。实验2b,同样使用Eyelink 1000 Plus对52名大学生被试阅读情况进行记录。采用2(词频:高频、低频)X2(尾字字频:高频、低频)两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以考察整词词频与尾字字频对眼跳目标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注视时间上,词频效应和尾字字频效应显着,词频与尾字字频的频率越高,注视时间越短;在眼跳长度指标上,二者交互作用显着,当目标词为低频词时,尾字字频效应显着,跳入高尾字字频的眼跳长度更短,从高尾字字频跳出的眼跳长度更长。结果表明尾字字频既影响注视时间又影响眼跳目标选择。在本论文的研究条件下得出以下结论:(1)中央凹独立影响汉语读者的眼跳目标选择。(2)中央凹多词素词中首词素与尾词素在眼跳目标选择上的作用不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央凹论文参考文献
[1].闫国利,陶佳雨,孟珠,姜琨.聋人副中央凹字N+1预视效益的眼动研究[J].心理科学.2019
[2].赵冰洁.中央凹加工在汉语阅读眼跳目标选择上的作用[D].天津师范大学.2019
[3].鹿子佳.句法信息和词汇重复在副中央凹词汇加工中的作用[D].天津师范大学.2019
[4].马伟栋.老年汉语读者副中央凹加工对眼跳目标选择的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2019
[5].刘华,孙佳,赵霞,白领娣.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玻璃体术后黄斑结构和中央凹视网膜厚度变化[J].国际眼科杂志.2019
[6].李馨,王雯,梁菲菲,马杰,杨宇.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快速命名缺陷:副中央凹预视效益小和负荷代价大之争[J].心理科学.2019
[7].臧传丽,鹿子佳,张志超.语义和句法信息在副中央凹加工中的作用[J].心理科学进展.2019
[8].杨光义,黄奇华,金伟正,李德识.基于中央凹视觉的梯度结构相似性图像质量评价[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8
[9].王永胜,白学军,闫国利.汉语阅读中中央凹注视词加工负荷不调节副中央凹加工[C].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10].王永胜,赵冰洁,陈茗静,李馨,闫国利.中央凹加工负荷与副中央凹信息在汉语阅读眼跳目标选择中的作用[J].心理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