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诗学话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诗学,话语,多元论,解释学,明代,巴赫,认知。
诗学话语论文文献综述
刘雨桐[1](2019)在《《道林·格雷的画像》在中国:时代话语诗学观下的选择性接受》一文中研究指出《道林·格雷的画像》是奥斯卡·王尔德唯一一部长篇小说,集中体现了王尔德的艺术观和价值观。但这部作品在中国的译介有明显的滞后性,且始终是一个选择性接受的过程,有时表现为对时代主流话语的契合,有时以个人性、文学性的话语表现出与主流话语的疏离。在这一过程中,译介者使用多种翻译策略,以完成对《道林·格雷的画像》的表述。透过《道林·格雷的画像》译介的个案研究可发现,在政治、文化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每一时期有不同的时代话语占据主流位置,占据主流的时代话语形塑了20世纪中国的主流文学观,翻译文学与占主流时代话语的文学观之间有着复杂且微妙的关系。《道林·格雷的画像》在中国的选择性接受,体现了20世纪中国文学系统在接受外国文学时的功利化倾向,既体现了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选择和接受的普遍性特点,也使翻译文学参与到中国文学系统中,共同构成了多元而复杂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4-01)
周卫忠,蒋颖[2](2019)在《巴赫金诗学的狂欢话语与莫言小说的民间话语》一文中研究指出莫言的小说以张狂放纵、边界模糊的狂欢化语言构建了许多夸张怪诞的狂欢化情节,塑造了众多背离正统、颠覆常规的民间狂欢式人物,这一切归根结底都在体现一种民间立场与民间话语,都在表达一种交替更新、自由平等的民间价值观。其作品可以说是巴赫金狂欢诗学理念在当代中国文学中的绝佳实践,也是当代中国文学中民间价值与民间话语的鲜活体现。(本文来源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王馥芳[3](2019)在《特朗普政治话语构建模式的认知诗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运用认知诗学的方法论揭示特朗普政治话语构建的认知和策略模式。首先,我们简介了认知诗学的发展、基本研究内容和目标。其次,我们介绍了特朗普政治话语构建的时代和媒体背景。接下来,我们从认知诗学的视角分析了特朗普政治话语构建的"前景化"特征。最后,我们提出:(1)特朗普政治话语构建高度"前景化"的根源在于"强区分"认知模式;(2)特朗普政治话语构建践行了"超人秀"话语策略模式,保证了其竞选前后话语风格的延续性和一致性。(本文来源于《外语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张文杰[4](2018)在《“文以载道”与民谣的“观风知政”——论中国口头歌谣的诗学审美话语与“载道写实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无论是古代反映民俗风情的歌谣,还是当代社会转型之后出现的时政歌谣,都反映了人们的生存处境、道德理想和审美趣味所发生的嬗变。当代歌谣传承了古典文学直面现实与"文以载道"的实录精神。首先,中西诗学阐释和关注口头歌谣方法、视角各有不同,中国歌谣却关注对读者内心感受的抒发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精神;其次,中国儒家诗学理论长期重视诗歌作品的道德教化和社会功能功利性作用,它主张文学关注民生,反对无病呻吟的表达,担当"怨刺上政"的政治使命;再次,中国当代歌谣是对转型社会之后出现的社会矛盾的批判性关照,旨在劝谏执政者反思弊端,改良社会不正之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这也是当代中国歌谣的诗学价值和文化价值所在。(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学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杨龙[5](2018)在《六个修正比与创造的二元论——布鲁姆诗学的诺斯替主义话语占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美国批评理论家哈罗德·布鲁姆通过占用诺斯替主义话语实现其诗学建构。在他看来,迟来的强力诗人都是诺斯替派,都是痛苦的二元论者,诗歌创造的实质乃是一种修正主义,诺斯替主义二元论为这种修正主义提供了深刻范式。他所营造的六个修正比作为六种相递进的具体的文学修正策略,作为其修正主义诗学话语典型,熔铸了诺斯替主义"六日创世"的二元论宇宙戏剧,同时,又刻意表现为一种较之诺斯替主义极端二元论更为极端的关于诗歌创造的二元论,就此层面而言,很大程度上流露出对诺斯替主义话语的占用性诠释过度。(本文来源于《汉语言文学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李有光[6](2018)在《明代诗学“诗无达诂”多元解释思想和话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给明代诗学解释多元论输送思想营养、提供精神动因的还要首推王阳明心学。在解释学看来,主体心性的高扬必然使接受者的阐释信心倍增,使得接受者总是从自我视域去观照一切历史流传物,不再轻易依赖权威和他者的理解。当"《诗》为活物、《诗》为人所用、《诗》使人自悟、《诗》随触而自得、说《诗》者人自为说"都可以变为适用于一般诗歌的话语,那么"《诗无达诂》"在明人眼里自然就是"诗无达诂"了。(本文来源于《河南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12期)
李有光[7](2018)在《明代诗学“诗无达诂”多元解释思想和话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给明代诗学解释多元论输送思想营养、提供精神动因的还要首推王阳明心学。在解释学看来,主体心性的高扬必然使接受者的阐释信心倍增,使得接受者总是从自我视域去观照一切历史流传物,不再轻易依赖权威和他者的理解。当"《诗》为活物、《诗》维人所用、《诗》使人自悟、《诗》随触而自得、说《诗》者人自为说"都可以变为适用于一般诗歌的话语,那么"《诗》无达诂"在明人眼里自然就是"诗无达诂"了。(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学》期刊2018年01期)
王小岩[8](2018)在《知音的诗学——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知音”话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知音"是中国古代调节作者与读者关系的重要术语。"知音"本指鉴赏音乐的能力,进而指能鉴赏音乐的人,在音乐鉴赏属公共话语范畴的时代,"知音"指能够洞察政治治乱之人。伯牙、子期的故事意味着"知音"开始用于解读私人之志的人,进而"知音"开始用于文学批评之中,指理想的读者。与音乐"知音"必须依靠现场不同,文学"知音"可以远离作者的时代,延迟到"千年之下",作者借此摒弃读者的平庸之见,树立写作的信心。元代以后出现的戏曲"知音",需要重回表演现场,需要有对戏曲作品、戏曲表演作综合批评的能力。经由一些戏曲批评家的论述,戏曲"知音"转向指代专业戏曲批评家,这与明清文学批评转向专业化契合。(本文来源于《铜仁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杨明刚[9](2018)在《“经学化诗学”:重构中国诗学话语体系的有益尝试——简评刘运好先生新着《魏晋经学与诗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历时九年、久久为功、殚精竭虑、数度增删,刘运好先生新着《魏晋经学与诗学》(全叁编)终于面世了!这部由中华书局出版的洋洋百万言的学术着作,系刘运好先生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魏晋经学与诗学关系研究"最终成果的修订稿,是学界第一部系统研究魏晋经学与诗学的精品力作。《魏晋经学与诗学》甫一问世便以其融思辨与考据为一体的富有创新性的研究在学界产生了强烈反响,得到诸多知名学者高度评价。着名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刘跃进(本文来源于《艺术评论》期刊2018年08期)
赵亦雅[10](2018)在《中国文论话语还原的可贵实践——杨义诗学思想新议》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学科体系中的"诗学"和中国古代话语体系中的"诗学",二者含义是不同的,杨义先生的诗学着作,回归了传统"诗学",着意发掘中国诗人的原创性诗学智慧。他在诗学研究中践行着研究话语的还原,反对用西方术语和观念对屈原和李杜诗作做简单的判断。他使用立足于中国文化原创的阐释话语,意欲建构原创的诗学原理。他强调在诗学研究中应当直接面对经典,深入诗歌文本并进行"经典重读"和"个案分析"。他对具有争议性的屈原《天问》和杜甫《赠花卿》的阐释,体现了直面作品文本的实践品格。当代文论应当认真研究中国文学的文本,继而总结规律,在此基础上形成有系统的、具有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的文论体系。(本文来源于《中国文论》期刊2018年00期)
诗学话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莫言的小说以张狂放纵、边界模糊的狂欢化语言构建了许多夸张怪诞的狂欢化情节,塑造了众多背离正统、颠覆常规的民间狂欢式人物,这一切归根结底都在体现一种民间立场与民间话语,都在表达一种交替更新、自由平等的民间价值观。其作品可以说是巴赫金狂欢诗学理念在当代中国文学中的绝佳实践,也是当代中国文学中民间价值与民间话语的鲜活体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诗学话语论文参考文献
[1].刘雨桐.《道林·格雷的画像》在中国:时代话语诗学观下的选择性接受[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2].周卫忠,蒋颖.巴赫金诗学的狂欢话语与莫言小说的民间话语[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
[3].王馥芳.特朗普政治话语构建模式的认知诗学分析[J].外语研究.2019
[4].张文杰.“文以载道”与民谣的“观风知政”——论中国口头歌谣的诗学审美话语与“载道写实精神”[J].中国美学研究.2018
[5].杨龙.六个修正比与创造的二元论——布鲁姆诗学的诺斯替主义话语占用分析[J].汉语言文学研究.2018
[6].李有光.明代诗学“诗无达诂”多元解释思想和话语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8
[7].李有光.明代诗学“诗无达诂”多元解释思想和话语研究[J].中国美学.2018
[8].王小岩.知音的诗学——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知音”话语分析[J].铜仁学院学报.2018
[9].杨明刚.“经学化诗学”:重构中国诗学话语体系的有益尝试——简评刘运好先生新着《魏晋经学与诗学》[J].艺术评论.2018
[10].赵亦雅.中国文论话语还原的可贵实践——杨义诗学思想新议[J].中国文论.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