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中心医院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临床麻醉中应用右美托咪啶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中研究对象是我院2018年全年进行全麻手术的156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观察组麻醉方式为注射右美托咪啶,对照组麻醉方式为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清醒时间、麻醉满意度以及采用Ramsay进行镇静评分的情况。结果:对麻醉时间、清醒时间分析发现,两组间差异性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对Ramsay镇静评分分析发现,两组间差异性显著,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中满意度为48.72%,较满意度为32.05%,麻醉满意度为80.77%;而观察组患者中满意度为60.26%,较满意度为38.46%,麻醉满意度为98.72%,相比两组麻醉满意度,观察组显著较高,存在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麻醉中给患者注射右美托咪啶疗效显著,麻醉效果较佳,安全有效。
【关键词】临床麻醉;右美托咪啶;Ramsay镇静评分;麻醉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3-0022-03
临床手术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就是麻醉,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手术的正常操作,因此要重视手术麻醉。临床上近年来对手术麻醉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目的在于提高麻醉的效果以及麻醉质量,减轻患者的疼痛感[1],缩短术后患者的苏醒时间,进而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麻醉中关键是麻醉药物的选择,这需要根据疾病类型、手术部位以及患者体质等多方面的考虑,临床上常使用的一种辅助性药物是右美托咪啶,可提升对患者的麻醉效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被广泛应用在临床麻醉中。本文中研究我院156例进行全麻手术的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啶进行麻醉的效果,以下是本次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中研究对象是我院2018年全年进行全麻手术的156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纳入标准:均符合手术相关指征,手术时间在2h以上,均为择期手术患者,均为开腹手术,术前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的详细情况,使其充分了解后,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对右美托咪啶过敏的患者,存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高血压、传染性疾病以及精神类疾病的患者。对照组78例患者:女性为36例,男性为42例,年龄在18~80岁,平均年龄为(45.1±6.2)岁,观察组78例患者:女性为35例,男性为43例,年龄在19~78岁,平均年龄为(45.6±5.9)岁,两组间一般资料无差异性,P>0.05,可进行组间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和观察组在麻醉方式上存在差异性,其主要是是否应用右美托咪啶,其他流程全部一致,具体为:术前,护理人员在巡房时叮嘱患者禁食、禁水,并严格执行,告知其禁食、禁水的原因,以便取得患者的理解并积极服从,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并进行详细记录,如有异常及时给予有效处理。术前30min给患者注射麻醉药物,肌肉注射0.05mg/kg咪达唑仑以及0.3mg东莨菪碱,静脉输注芬太尼、异丙酚以及维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麻醉处理完成后2min左右给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严格控制氧流量,以患者舒适为宜,并严格控制二氧化碳分压以及麻醉诱导药物的输注速率,最大化提升麻醉效果。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如心电图、动脉压、心率等,对于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观察组患者静脉注射0.5μg/kg的右美托咪啶,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手术结束前5min停止麻醉维持药物的输注,密切监测其各项生理指标,观察患者麻醉时间、吞咽反射、心率、血压等情况。
1.3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清醒时间、麻醉满意度以及采用Ramsay进行镇静评分的情况。麻醉满意度分为满意、较满意以及不满意三个等级,满意为患者无痛感或者是轻度痛感,术后苏醒时间较短;较满意为患者中度疼痛感,可忍受,术后苏醒较为缓慢;不满意为患者疼痛严重,不可忍受,必要时需要给予适量镇痛药物止痛,术后苏醒时间较长。麻醉满意度为满意度加上较满意度。Ramsay镇静评分[2]分值在1~6分之间,其中1分为不安静、烦躁;2分为2分为安静配合;3分为嗜睡,能听从指令;4分为睡眠状态,但可唤醒;5分为呼吸反应迟钝;6分为深睡状态,呼唤不醒。其中2~4分镇静满意,5~6分镇静过度。
1.4统计学处理
在软件SPSS19.0中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进行(%)和(x-±s)表示,进行t或者χ2检验,若是组间有差异性,则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情况对比
对麻醉时间、清醒时间分析发现,两组间差异性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对Ramsay镇静评分分析发现,两组间差异性显著,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情况比较(x-±s)
2.2麻醉满意度对比情况
对照组患者中满意度为48.72%(38/78),较满意度为32.05%(25/78),麻醉满意度为80.77%(63/78);而观察组患者中满意度为60.26%(47/78),较满意度为38.46%(30/78),麻醉满意度为98.72%(77/78),相比两组麻醉满意度,观察组显著较高,存在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麻醉是由药物或其他方法产生的一种中枢神经和(或)周围神经系统的可逆性功能抑制,这种抑制的特点主要是感觉特别是痛觉的丧失[3]。早在史前时期就已经有麻醉这一说法,最早的麻醉药物是天然植物,如大麻、鸦片以及曼陀罗等,处于麻醉的萌芽阶段;进入18世纪之后,外科手术中逐渐应用乙醚等进行全身麻醉,这标志着近代麻醉学的开始;直到20世纪中期,临床麻醉取得较好的发展,属于现代麻醉学的发展阶段。临床麻醉的内容是麻醉前后围手术期的所有事情,麻醉前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包括了解患者的病情,结合其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及麻醉方式[4],术前稳定患者的情绪,提高其手术的配合度,确保手术的正常进行,遵医嘱给予适量的抗胆碱药物、镇痛镇静等药物。指导患者麻醉之前需要禁食禁水,目的是避免术后恶心、呕吐、误吸等并发症。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需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麻醉处理,麻醉中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变化,如有异常及时进行处理,做好麻醉处理的相关记录。全身麻醉指的是采用静脉输注、吸入、直肠灌注或者肌肉注射等方式注入麻醉药物,抑制其中枢神经系统[5],使患者意识消失、周身无疼痛感觉,其中最常采用的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其中包括麻醉诱导、麻醉维持以及麻醉苏醒三个阶段,麻醉诱导是让患者从意识清醒转为意识消失的过程,进入手术室后给患者建立静脉通路,监测各项生理指标,给予吸氧,给患者静脉注射麻醉药物,患者可在3~5min后丧失意识,进入睡眠状态。麻醉维持是在患者手术中持续性给患者吸入麻醉气体或者是泵入麻醉药物[6],使患者处于麻醉状态。麻醉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手术时间的长短,手术结束之前给患者停止麻醉药物的注射,转为麻醉苏醒期。随着麻醉药物的排出,患者体内麻醉药物浓度逐渐降低,到达一定程度后,患者可恢复自主呼吸,意识清醒,医生可拔除气管导管,对口腔分泌物进行彻底性清除,并继续吸氧。在观察患者各项生理指标恢复正常状态后即可送回病房。但是大部分患者对麻醉医生的工作内容不甚了解,常认为是简单的打一针麻醉药物即可,其实并不是,麻醉医生需要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7],患者身体无痛感的基础上还要进行麻醉前后相关事宜的准备以及处理,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密切监测,并参与疼痛治疗以及急救复苏等工作。临床上常用的麻醉药物有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铵、舒芬太尼等,但是麻醉药物的选择需要结合手术类型以及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不可盲目选择,以免造成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了提高临床麻醉的疗效,促进手术的正常进行,在合理选择麻醉药物、评估患者身体状况的基础上还需要关注麻醉处理中的相关辅助药物的应用,进一步提高麻醉的疗效。麻醉处理工作中最常使用的也是最理想的一类药物是右美托咪啶[8],其作用是可直接对麻醉效果进行有效的提升,不会影响患者的清醒时间以及麻醉时间,具有较强的镇静效果以及麻醉效果,在临床麻醉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右美托咪啶属于ɑ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也被称为是盐酸右美托咪啶注射液、艾贝宁,其成分主要是盐酸右美托咪啶,化学名为(+)-4-(S)-[1-(2,3-二甲基苯基)乙基]-1H-咪唑盐酸盐,敷料为氯化钠[9],可用于全麻手术患者气管插管以及机械通气的辅助镇静用药。联合异丙酚、维库溴铵、芬太尼等药物的使用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减轻对患者手术的影响,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进而使患者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更加满意,促进两者之间关系的和谐[10]。
本次对我院进行全麻手术的156例患者进行麻醉研究,结果表明,对麻醉时间、清醒时间分析发现,两组间差异性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对Ramsay镇静评分分析发现,两组间差异性显著,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中满意度为48.72%,较满意度为32.05%,麻醉满意度为80.77%;而观察组患者中满意度为60.26%,较满意度为38.46%,麻醉满意度为98.72%,相比两组麻醉满意度,观察组显著较高,存在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证明临床麻醉手术中给患者注射右美托咪啶可短时间内麻醉患者,提高患者的镇静效果,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进而提高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因此,临床上在麻醉过程中可选择右美托咪啶作为麻醉处理的相关辅助药物[11],提高对患者的镇静以及镇痛作用,对麻醉时间以及清醒时间没有造成影响,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临床麻醉中给患者注射右美托咪啶疗效显著,麻醉效果较佳,安全有效。但要注意麻醉中严格按照药物的使用剂量以及使用方式执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以及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损伤。
【参考文献】
[1]郭志华.舒芬太尼和右美托咪啶应用于临床麻醉及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1(20):112-113.
[2]安明昊,张正正,彭倩,等.舒芬太尼和右美托咪啶对临床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观察[J].医药前沿,2018,8(32):90-91.
[3]丁玲玲,张宏,米卫东,等.右美托咪啶对老年患者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麻醉苏醒期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0(2):129-135.
[4]原峰,李宁,孙申,等.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预防剖宫产术患者脊椎-硬膜外麻醉后寒战的效果[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5,35(2):165-167.
[5]李鹏,廖娟,杨孟昌,等.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啶和咪唑安定在口腔种植手术中的镇静效果[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7,11(2):153-157.
[6]魏芳,闻庆平,王春梅,等.右美托咪啶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6,44(9):790-795.
[7]史宏轶.高龄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应用右美托咪啶硬膜外麻醉剂量的选择[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8,3(22):3472-3476.
[8]余洁,邵雪泉,郑丽花,等.右美托咪啶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七氟烷麻醉复苏期躁动的影响[J].中国内镜杂志,2017,21(2):159-162.
[9]赵钦岭,刘毅.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下肢骨折手术腰硬联合麻醉前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6,55(17):47-48.
[10]钟宝琳,黄桂明,李以平,等.Narcotrend监测下右美托咪啶在语言功能区手术中唤醒麻醉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31(19):1916-1918.
[11]万利芹,陈宇,周巧林,等.右美托咪定复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开胸术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7,35(2):16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