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萨满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萨满教,达斡尔族,满族,文化,内蒙古,蒙古族,基督教。
萨满教论文文献综述
财吉拉胡[1](2019)在《内蒙古科尔沁地区萨满教巫病治疗的医学人类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萨满教仪式治疗是医学人类学关注的一个焦点。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萨满教仪式治疗仍然存续在内蒙古科尔沁地区民间,在多元医疗体系中发挥着替代医疗的作用。在考察内蒙古东部科尔沁地区萨满教巫病治疗行为的个案后,分析了萨满教成巫过程和仪式治疗的互动关系、萨满教疾病认知结构和象征性治疗效应,进一步明确了萨满教仪式治疗中巫病治疗的特殊性及其医患关系的处理方式,患者或称依赖者在巫病治疗过程中实际上起到的是"自我治疗"的作用,这种"自我治疗"在接受蒙医思想的地区仍发挥着社会效应。(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期刊2019年07期)
王建新,包海波[2](2019)在《蒙古萨满教区域特征调查——中蒙两国的比较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萨满教是蒙古族原生性宗教信仰,通常称为博教(b??gin?a?in)~((1))或博信仰(b??mürgül)。20世纪80年代起,蒙古国萨满教呈现出了复兴态势。这一现象推动了跨居中蒙两国境内的蒙古族群体间、基于萨满师徒关系的宗教文化互动交融进程。基于在我国内蒙古锡林郭勒、科尔沁等地区及蒙古国乌兰巴托市的田野调查资料,本文试图全面介绍社会转型背景下中蒙跨境萨满教的发展现状,探讨两国蒙古族群体中萨满教文化相互关联和影响的途径,进而比较、阐明两国叁地萨满教信仰的区域特征。(本文来源于《世界宗教文化》期刊2019年02期)
包羽,伊乐泰[3](2019)在《达斡尔族历史上的萨满教疾病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上的达斡尔族萨满教以万物有灵论为基础,对人们患病的原因给予了神秘主义的解释,将其归之于神灵的作祟或惩罚、被特殊的灵异动物所魅惑、婴幼儿的灵魂离开其身体这叁大方面。以这一神秘主义的病由观为基础,形成了祭神、驱鬼、除魅和叫魂为核心内容的平愈疾病观。而在这一疾病平愈观中,萨满则被视为平愈疾病的主体。由于史料的缺乏,很难说上述内容已经对历史上达斡尔族萨满教的疾病观给予了全面的概括,但它构成了达斡尔族萨满教病由观和平愈疾病观的主要内涵。达斡尔族历史上的萨满教在平愈疾病无效的同时给人们带来了经济负担,其疾病观在实践中表现出重大缺陷。(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姜小莉[4](2019)在《满族萨满教与清代国家祭祀》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统治者既继承了中原王朝的国家祭祀,也保留了本民族的萨满教祭祀。深入比较可知,清代国家祭祀仪式中融入了萨满教的信仰逻辑与因素,为其增添了满族文化特色;元旦堂子拜天与冬至圜丘祀天两种祭天体系具备同等重要的地位,体现了满汉并重的文化策略;出征凯旋拜堂子之礼,虽不如政书典籍记载之频繁,但统治者对其重视程度并未改变。由此透视出清代统治者对待满汉文化的态度,他们秉持开放心态实现了满汉文化的交融。(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19年03期)
色音[5](2019)在《论蒙古族萨满教文化的传承、发展与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蒙古族萨满教信仰历史悠久,在外来宗教的冲击以及社会历史变动的影响下蒙古族萨满教文化以改头换面的变异形态残留至今。萨满教文化和成吉思汗祭奠是蒙古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是蒙古民族传统信仰民俗的集中体现。建立在萨满教观念基础上的成吉思汗祭奠已登上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今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各地各级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和条件,采取灵活多样的保护方式和策略,将传统的保存方式和新型的保存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在实际的运作过程和工作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地调整和改进保存方式和保护模式,这样才能够达到既要保存和保护,又要创新和发展的最终目的。(本文来源于《中国本土宗教研究》期刊2019年00期)
阿斯儒,雅茹[6](2019)在《蒙古族萨满教变形神话之生命观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蒙古族萨满教神话是蒙古族神话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而变形又是萨满教神话中的核心问题。蒙古族萨满教变形神话对生命问题的揭示都是从人与自然之关系的角度出发,将人类的生成、存在、发展都归因于自然的力量,并在此之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命意识,其鲜明的"为人"色彩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它不仅属于过去的历史时期,今天也仍然是在蒙古族民间口耳相传的活形态文学。(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邢楠[7](2018)在《宗教文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基于对基督教与萨满教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创作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宗教文化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最广,作用最深。基督教文化对于西方文学创作的影响源远流长,而萨满教文化对我国东北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论文探讨基督教文化对西方文学的影响以及萨满教文化对东北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影响,并进而比较了这两种宗教文化对文学创作影响的异同。研究发现,两种宗教文化在对文学创作的素材选择、创作手法运用、创作观念表达方面的影响相同,相比较而言,基督教文化对西方文学创作范式影响更大。萨满教文化的影响则带有明显的地域性与民族性,是东北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者民族心理的反映。(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研究》期刊2018年12期)
肖波,徐昕[8](2018)在《试论铜鼓的萨满教属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铜鼓是中国南方和东南亚众多古代民族共同使用的一种器物,很早就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回顾铜鼓的百年研究历史,普遍存在着重视物质文化因素,而轻视精神文化因素的问题,极大制约了铜鼓研究向深层次发展。除了实用性的一面之外,铜鼓还具有众多的宗教功能,后者的地位实际上比前者更重要。从铜鼓本身的结构特点、铜鼓的纹饰及其组合方式以及铜鼓的埋藏习俗来看,均与萨满教的观念相一致。总体而言,铜鼓正是萨满教观念下的作品,是协助萨满进行迷狂体验以及在不同层次的宇宙空间开展灵魂之旅的重要法器。(本文来源于《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刘荣馨,伊乐泰[9](2018)在《达斡尔族萨满教的疾病观》一文中研究指出达斡尔族萨满教的疾病观内容丰富,包括病由观、疾病症状观、疾病治愈观等涉及有关疾病的诸多方面。达斡尔族萨满教的疾病观以神灵作祟致病的病由观为基础,试图将不同的疾病及其症状表现归之于特定神灵,并主张在治愈疾病时供祭相应的神灵,从而表现出一定的系统化倾向。达斡尔族萨满教疾病观中的这一系统化努力,虽然并不十分彻底,但却对达斡尔族萨满教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医药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毕晗[10](2018)在《满族萨满教文化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清朝开始,满族文化便对原有的汉族文化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满族文化的形式多样,其中属萨满教文化最为人们所熟知。通过对"萨满"这一词和祭祀人员的由来,简单概述萨满教的信奉内容和萨满教展开的活动,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表述和分析。(本文来源于《文化产业》期刊2018年18期)
萨满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萨满教是蒙古族原生性宗教信仰,通常称为博教(b??gin?a?in)~((1))或博信仰(b??mürgül)。20世纪80年代起,蒙古国萨满教呈现出了复兴态势。这一现象推动了跨居中蒙两国境内的蒙古族群体间、基于萨满师徒关系的宗教文化互动交融进程。基于在我国内蒙古锡林郭勒、科尔沁等地区及蒙古国乌兰巴托市的田野调查资料,本文试图全面介绍社会转型背景下中蒙跨境萨满教的发展现状,探讨两国蒙古族群体中萨满教文化相互关联和影响的途径,进而比较、阐明两国叁地萨满教信仰的区域特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萨满教论文参考文献
[1].财吉拉胡.内蒙古科尔沁地区萨满教巫病治疗的医学人类学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
[2].王建新,包海波.蒙古萨满教区域特征调查——中蒙两国的比较视角[J].世界宗教文化.2019
[3].包羽,伊乐泰.达斡尔族历史上的萨满教疾病观[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9
[4].姜小莉.满族萨满教与清代国家祭祀[J].社会科学战线.2019
[5].色音.论蒙古族萨满教文化的传承、发展与保护[J].中国本土宗教研究.2019
[6].阿斯儒,雅茹.蒙古族萨满教变形神话之生命观探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7].邢楠.宗教文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基于对基督教与萨满教的比较[J].贵州民族研究.2018
[8].肖波,徐昕.试论铜鼓的萨满教属性[J].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18
[9].刘荣馨,伊乐泰.达斡尔族萨满教的疾病观[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8
[10].毕晗.满族萨满教文化浅析[J].文化产业.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