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类匹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晶体,特征,畸变,谐波,激光器,谐振,相位。
类匹配论文文献综述
杨安然[1](2018)在《图像分割、特征聚类与特征类匹配方法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图像分割、特征聚类和特征类匹配是图像处理与视觉计算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探讨图像分割、特征聚类及特征类匹配方法及其在人脸图像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图像上的应用。本文首先探讨了图像特征聚类及特征类匹配方法,设计了一种改进的区域相似度计算方法,进而设计了一种基于特征类的人脸图像匹配方法。具体内容包括:(1)利用基于Harr-like特征的图像分割方法进行图像的人脸区域提取以消除图像中背景区域对匹配结果的影响。(2)对SIFT算法的相关参数进行阈值选择以保证在不影响匹配精度的条件下得到尽量多的特征向量,从而获得更稳定的人脸特征。(3)将SIFT特征提取算法应用于人脸图像并观察特征点在人脸图像上的分布情况。由于特征主要分布于左右眼、鼻子与左右嘴角五个区域,因此我们选择5个初始聚类中心并利用K-means算法对SIFT特征点进行聚类,完成人脸图像的区域划分,并对不同图像进行区域之间的匹配以提高匹配性能。(4)基于通用的向量空间相似性度量公式,将欧氏距离与夹角余弦进行结合设计了一种改进的相似性度量公式。(5)考虑到人脸图像的不同区域对于匹配结果的重要性不同,为不同区域赋予不同的权重,进而设计了一种基于特征类匹配的人脸图像特征匹配方法。我们在公开可获得的ORL人脸图像库和与YALE人脸图像库上进行了基于特征类的人脸图像匹配实验,结果阐明了我们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接着探讨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图像的视盘定位方法以提高眼底图像的视网膜病变的计算机辅助诊断效率。具体内容包括:(1)采用阈值分割方法对眼底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并提取眼底图像的ROI以减小计算量,从而减少眼底图像的黑色背景区域对于定位结果的影响。(2)通过尝试多种亮度归一化方案最终选定了基于比例算子的归一化方法来降低眼底图像的亮度不均衡、对比度不明显等对于定位结果的影响。(3)通过对眼底图像的灰度化处理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利用绿色通道灰度图能够在保留较完整的图像信息的同时获得较高的对比度。基于此,我们设计了一种适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图像的具有一定通用性的视盘模板。(4)基于视盘模板设计了 一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图像的快速视盘定位方法。通过在眼底图像中依次滑动视盘模板并计算模板与图像被覆盖区域的相似度来确定待匹配图像中最相似的区域。我们在目前最大的眼底图像数据库MESSIDOR上进行匹配定位实验,大量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视盘模板的快速匹配方法能较好地进行视盘定位。所做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图像匹配的性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5-19)
李永亮,曾佑洪,姜会林,倪天怡,张天乙[2](2010)在《LD泵浦Nd:YVO_4全固态RTPⅡ类匹配543nm激光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LD泵浦Nd:YVO4晶体连续输出的全固态腔内倍频543 nm激光器。采用叁镜折迭腔结构,用功率为20 W的LD抽运掺杂浓度为0.2%的Nd:YVO4晶体,产生1 085 nm腔内振荡基频波,其谱线在Nd:YVO4晶体内的对应能级跃迁为4F3/2-4I11/2。采用长度为10 mm的Ⅱ类临界相位匹配RTP晶体进行腔内倍频,获得了543 nm激光输出。在20 W的抽运功率下,最大输出功率为2.13 W,光束质量因子M2=1.22,光-光转换效率达到了10.65%,输出功率在30 min内稳定度优于3%。实验结果表明:采用Nd:YVO4激光晶体进行腔内倍频是获得该543 nm波长激光的高效方法。(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0年06期)
罗玉[3](2005)在《利用Ⅱ类匹配谐振倍频产生多种非经典光场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利用Ⅱ类匹配谐振倍频产生多种非经典光场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1.介绍了二阶非线性过程及其详细分类、相位匹配条件、压缩态和纠缠态的理论模型和判断标准。简要回顾了谐振倍频、压缩态光场、纠缠光源实验的发展过程。 2.列举了影响倍频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激光光束和谐振腔两方面。分析了非线性转换系数与光束形状、谐振腔参数的关系,以及几种主要谐振腔形的特点,理论计算了泵浦功率与谐波功率、倍频效率的函数关系。兼顾性能和易用性,设计制作了由半整块KTP晶体和一个凹面镜组成的双共振驻波谐振腔,它既可以作为倍频光源泵浦光参量振荡腔,又可以作为研究谐振倍频产生非经典光场的理想平台。采用Ⅱ类非临界相位匹配方式,通过把晶体加热到80℃来达到相位匹配点。用自行研制的瓦级全固化整体腔单频激光器作为泵浦源。在1.18W泵浦功率下谐振倍频腔输出绿光功率为849mW,倍频效率72%,考虑到输出镜对绿光90%的透射率,实际倍频效率达80%。绿光短期频率稳定性优于±246KHz(1分钟),长期频率稳定性优于±2.3MHz(30分钟)。 3.理论计算了Ⅱ类匹配倍频腔的经典运动规律和基频光、倍频光输出场的量子噪声谱:腔内存在两个基频光模式,一个偏振方向与泵浦(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05-06-01)
侯静,张雨东,姜文汉,凌宁[4](2002)在《单轴晶体Ⅰ类匹配相位畸变光束二次谐波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理论上研究了单轴晶体Ⅰ类匹配时相位畸变光束二次谐波的转换 ,其中考虑了衍射、离散效应 ,给出了相位畸变小信号解。在此基础上 ,以KDP晶体为例分析并给出了有像差高斯光束的转换效率随晶体长度的变化规律。对于任意光强分布和有任意相位畸变光束的谐波转换也是同样适用的(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02年01期)
姜喜春,李相中[5](1985)在《关于图论中一类匹配问题算法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给出了一种关于匹配的有效算法。该算法比文献[2]的算法简单,并以实例给出了求解步骤、框图、程序及结果。(本文来源于《吉林化工学院学报》期刊1985年03期)
类匹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报道了LD泵浦Nd:YVO4晶体连续输出的全固态腔内倍频543 nm激光器。采用叁镜折迭腔结构,用功率为20 W的LD抽运掺杂浓度为0.2%的Nd:YVO4晶体,产生1 085 nm腔内振荡基频波,其谱线在Nd:YVO4晶体内的对应能级跃迁为4F3/2-4I11/2。采用长度为10 mm的Ⅱ类临界相位匹配RTP晶体进行腔内倍频,获得了543 nm激光输出。在20 W的抽运功率下,最大输出功率为2.13 W,光束质量因子M2=1.22,光-光转换效率达到了10.65%,输出功率在30 min内稳定度优于3%。实验结果表明:采用Nd:YVO4激光晶体进行腔内倍频是获得该543 nm波长激光的高效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类匹配论文参考文献
[1].杨安然.图像分割、特征聚类与特征类匹配方法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8
[2].李永亮,曾佑洪,姜会林,倪天怡,张天乙.LD泵浦Nd:YVO_4全固态RTPⅡ类匹配543nm激光器[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0
[3].罗玉.利用Ⅱ类匹配谐振倍频产生多种非经典光场的实验研究[D].山西大学.2005
[4].侯静,张雨东,姜文汉,凌宁.单轴晶体Ⅰ类匹配相位畸变光束二次谐波理论分析[J].光学学报.2002
[5].姜喜春,李相中.关于图论中一类匹配问题算法的探讨[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