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植基因论文_崔帅,王作平,于江辉,肖国樱

导读:本文包含了转植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植酸,玉米,转基因,基因,蛋白质,家蚕,消化率。

转植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崔帅,王作平,于江辉,肖国樱[1](2019)在《转植酸酶-抗菌肽融合基因水稻BPL9K的植酸酶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检测了转植酸酶-抗菌肽融合基因水稻BPL9K及其杂交组合种子的植酸酶活性。结果表明:(1) 3个转化体的植酸酶活性差异极显着(p<0.01),BPL9K-1植酸酶活性最高,平均为28.82 U/g,BPL9K-4次之,平均为25.77 U/g,BPL9K-2最低,平均为17.11 U/g;各转化体的植酸酶活性均能稳定遗传;纯合体和杂合体间植酸酶活性差异不显着(p>0.05)。(2)植酸酶基因表达显着受遗传背景和栽培条件的影响,3个转化体盆栽的植酸酶活性均极显着高于大田(p<0.01);不同杂交组合的植酸酶活性差异显着(p<0.05),最高达到20.01 U/g,最低只有8.59 U/g。(3)常温储存6个月,BPL9K-1和BPL9K-2的植酸酶活性下降均不显着(p>0.05),但BPL9K-4的植酸酶活性均显着下降(p<0.05);常温贮存12个月,3个转化体的种子植酸酶活性均显着降低(p<0.05),但仍保持较高的植酸酶活性。证明在适宜条件下BPL9K可以进行较长时间的保存。本研究结果为高植酸酶活性水稻品种培育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10期)

莫健新,张献伟,吴珍芳,李紫聪[2](2018)在《磷高效利用型转植酸酶基因玉米》一文中研究指出植酸又称肌醇六磷酸,是植物中磷的主要储存形式,也是土壤有机磷的主要存在形式。动植物利用植酸磷,需要利用植酸酶将其降解为肌醇和磷酸。但自然条件下,植物的植酸酶表达量较低,不能提供足量的植酸酶活力。据此,我国科学家培育出磷高效利用型转黑曲霉源植酸酶基因phyA2玉米,该玉米不但可以通过根系向土壤中分泌大量的植酸酶,提高植株对土壤有机磷的利用效率;还可以在玉米的籽粒中积累丰富的植酸酶(干物质植酸酶活力高达7032U·kg~(-1)),提高动物对饲料磷及植酸螯合的钙、镁、锌、铜等微量元素的利用效率。(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8年24期)

张名媛[3](2017)在《手工克隆生产转植酸酶基因猪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畜牧业快速迅猛的发展,畜禽养殖业的粪污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猪鸡等单胃动物不能分泌植酸酶,使大量的磷从动物的粪中排出体外,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所以,提高饲料中植酸磷的利用率,对保护环境和磷资源的节约利用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植酸酶是一种水解酶,可以将植酸分解成肌醇和磷酸而被动物消化吸收。因此,可通过植酸酶的作用增加日粮中植酸磷的利用率来减少粪中磷的排放,从而减轻磷对环境的污染。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转基因动物生产技术水平的逐渐提高,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新途径。通过猪和禽等单胃动物自身消化道产生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的内源性植酸酶,已经成为解决单胃动物高磷粪便污染的一种研究策略和手段。本课题成功地将编码对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具有稳定性,对底物有较高亲和力的植酸酶的基因与猪腮腺特异性表达的分泌蛋白调控序列(PSP启动子)进行整合,构建猪腮腺特异性表达的转基因载体p-PSP-Intron-Cafp和PSP-Cafp-IRES-EGFP。PSP-Cafp-IRES-EGFP转基因载体在小鼠腮腺细胞中成功组织特异性表达。本课题建立并优化了胚胎成熟培养体系。在成熟培养体系中,发现培养22-24h时,卵母细胞的成熟液不添加FBS的成熟效果优于添加FBS的成熟效果。在培养体系中,pzm-3培养液比NCSU培养液更适于胚胎培养。当使用NCSU培养液时,在培养的第4天添加10%FBS可以显着提升囊胚率。在孤雌激活试验中,激活参数为120V,30μs,3脉冲的效果最好。本研究通过电转染细胞的方法,将p-PSP-Intron-Cafp载体转染大白猪(DB)和长白猪(LW)的成纤维细胞,成功获得了转植酸酶Cafp基因的DB和LW两组转基因阳性细胞系。以这些阳性细胞系为手工克隆的供体细胞,通过手工克隆技术在体外生产了转基因囊胚810枚,将其中质量较好的712枚囊胚移植到6头受体母猪体内,成功受孕4头。3头受孕猪成功分娩活仔猪14头,断奶存活仔猪6头。PCR结果显示,4头断奶前死亡的仔猪和3头存活的仔猪携带植酸酶Cafp基因。FISH实验发现断奶的6头仔猪有5头为转基因阳性个体。PAGE实验结果显示,断奶成活的6头转基因猪唾液均有阳性蛋白带,但质谱测定却没有检测到植酸酶基因Cafp的表达。实验猪6月龄时进行磷的表观消化率测定,结果显示对照组磷的表观消化率平均为47.2%,转植酸酶基因阴性猪组平均为44.7%,转植酸酶基因阳性猪组平均为57.17%。转植酸酶基因阳性猪磷的排放量平均比对照组降低了 10百分点,差异显着(P<0.05)。对大于6月龄后死亡的3头转基因猪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发现1头转基因阳性猪的腮腺组织表达了植酸酶基因Cafp,其他组织中均没有表达,另外2头转基因阴性猪的腮腺组织和其他组织中均没有表达,表明植酸酶基因Cafp能在转基因阳性猪腮腺组织中特异性表达。综上所述,本课题成功地生产出转植酸酶基因猪,为后续培育更多的环保转基因猪提供了育种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方法。(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7-06-01)

谭燕华[4](2017)在《转植酸酶基因玉米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转基因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商业化种植已经20多年了,随着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转基因植物产品的生物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焦点和争论热点。转植酸酶基因玉米是目前我国唯一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安全证书的转基因玉米,可以提高动物对磷的利用率,具有很大的潜在商业化种植市场。转基因作物的监管需要进行安全性评价,对转植酸酶基因玉米的安全性已经采用多方面指标进行评价,但还未见从蛋白质组层面上对其进行非预期影响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双向电泳(2-DE)和高通量精准定量比较蛋白质组iTRAQ技术,系统比较了转植酸酶基因玉米与非转基因对照玉米叶片和种子的蛋白质组差异,从蛋白质表达水平对其非预期影响进行了进一步评价,以期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蛋白质组学技术体系,来检测和评价转基因作物的非预期影响,为转植酸酶基因玉米以及其它转基因作物的安全评价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首先,我们通过2-DE结合MS/MS技术比较了转植酸酶基因玉米与其非转基因对照叶片的蛋白质组,获得了转植酸酶玉米叶片的总蛋白2-DE图谱,鉴定了 57个差异蛋白点,占检测到的所有蛋白点总数量的6.7%。这些差异蛋白点均由玉米籽粒自然合成的,没有发现有毒蛋白或过敏性蛋白,因此转植酸酶基因玉米与其非转基因对照叶片虽然检测到差异蛋白,但改变不大,转植酸酶基因玉米与其非转基因对照叶片在蛋白质组水平具有实质等同性。COG功能分类表明,40%的差异蛋白是与碳水化合物的转运与代谢相关;KEGG分析显示差异蛋白主要是参与光合作用的碳固定途径。其中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Rubisco)和景天庚酮糖-1,7-二磷酸酶(SBPase)在转植酸酶玉米叶片中都为上调蛋白,可能是由于外源基因phyA2随机插入到植物的基因组而引起的。qRT-PCR分析表明,大多数的差异蛋白在翻译和转录水平的变化是一致的。接着我们利用2DE-MS/MS,结合iTRAQ技术研究了大棚种植的转植酸酶基因玉米与其非转基因对照玉米种子的比较蛋白质组学,获得了转植酸酶玉米种子的总蛋白2-DE图谱,得到了 148个差异蛋白,经过质谱成功鉴定的差异蛋白的数目仅占总蛋白点数量的1.83%;差异蛋白大多数是由玉米籽粒自然合成的,同样没有发现额外的有毒蛋白或过敏性蛋白,说明转植酸酶基因玉米与其非转基因对照种子,虽然检测到差异蛋白,但改变不大,转植酸酶基因玉米与其非转基因对照种子在蛋白质组水平具有实质等同性。COG功能分类表明31%的差异蛋白是参与转录后调控与转录后修饰的蛋白。其中参与转录后调控的功能的差异蛋白主要为核糖体蛋白,在转植酸酶玉米种子中大部分的核糖体蛋白的丰度增加,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也是上调的,这可能是由于外源基因的插入而引起的反应;参与转录后修饰的差异蛋白大部分为热激蛋白,但这些热激蛋白在转植酸酶玉米种子中丰度变化不一致,有的为下调的蛋白,有些是上调蛋白。通过2DE-MS/MS技术我们进一步比较了大田条件下种植的转植酸酶基因玉米与其非转基因对照种子的蛋白质组,鉴定了 32个差异蛋白,占检测到的所有蛋白点总数量的3.43%。COG功能分类表明,差异蛋白主要是翻译后修饰相关的分子伴侣类蛋白,这些差异蛋白可能是对非生物胁迫的调控过程中,通过磷酸化和泛素化使植物适应各种环境。最后我们比较了生长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转植酸酶玉米与其对照种子的蛋白质组,2-DE胶图分析的结果显示非转基因玉米种子在大棚种植与田间种植之间的差异蛋白点有76个,转植酸酶玉米种子在大棚种植与田间种植之间的差异蛋白点有77个。而同在大棚种植的转植酸酶玉米种子与非转基因对照玉米种子之间有43个差异蛋白点,田间种植的转植酸酶玉米种子与非转基因对照玉米种子有37个差异蛋白。这些实验结果显示,环境对蛋白表达谱的影响(差异蛋白点的数量)可能要大于外源基因插入的影响,相对转基因事件本身而言,外界环境对种子蛋白表达图谱影响更大一些。另外,大棚种植的非转基因对照玉米种子和田间种植的非转基因对照玉米种子之间的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也表明,非预期效应的发生不是转基因技术特有的,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在传统育种中也经常发生,环境对传统作物的影响比转基因本身对传统作物的影响要大得多。(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期刊2017-05-01)

令狐丽琴[5](2016)在《转cry1Ab/cry2A和G10evo-epsps基因抗虫耐除草剂玉米和转植酸酶基因玉米的营养及功效学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全面评价转cryl1b/cry2A和G10evo-epsps基因抗虫耐除草剂玉米(下文简称“双抗12-5"玉米)、2种转植酸酶玉米TPY002、TPY003的营养价值,本论文将从主要营养成分分析、蛋白质利用率、小型猪体内主要营养素代谢利用情况开展相关的评价研究,包括对“双抗12-5"玉米和转植酸酶玉米TPY002、TPY003进行详细评价;并对转植酸酶玉米TPY002钙、磷的消化代谢率进行功效学评价。材料和方法1.主要营养成分比较分析测定“双抗12-5"玉米、植酸酶玉米TPY002及亲本玉米2ck、植酸酶玉米TPY003及亲本玉米3ck、郑单958玉米的宏量营养素、主要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等,比较“双抗12-5"玉米及对照,植酸酶玉米TPY002、TPY003与其亲本玉米及对照玉米的差别。2.蛋白质利用率评价参照农业部2031号公告-15-2013《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食用安全检测蛋白质功效比试验》方法对“双抗12-5”玉米、转植酸酶玉米TPY002、TPY003开展蛋白质功效评价试验。饲料配制以玉米最大掺入比为原则,使各组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达到10%。动物选择初断乳SD大鼠,于清洁级动物房适应饲养5天后随机分组:“双抗12-5”玉米评价分3组:“双抗12-5”玉米组、郑单958玉米组、酪蛋白对照组;2种植酸酶玉米评价随机分6组:TPY002及亲本玉米2ck组、植酸酶玉米TPY003及亲本玉米3ck组、对照郑单958玉米组、酪蛋白对照组。整个实验过程单笼饲养观察大鼠一般情况,每周称体重一次,称量叁次给食、撒食、剩食,计算进食量,实验结束,腹主动脉取血2管测血常规和血生化,解剖,称脏器重,计算PER。3.主要营养素体内消化代谢实验去势巴马小型公猪8头,体重30-35kg。术前单个放入代谢笼进行适应饲养,7天后,动物禁食36小时,禁水12小时,行回肠造瘘手术。术后2周,选择6头恢复良好小型猪进入实验。实验以叁氧化二铬作为指示剂和饲料混匀,5%酪蛋白作为对照组测定内源性氨基酸的排出。采用拉丁方设计,对“双抗12-5”玉米,植酸酶玉米TPY002及其对照玉米,测定主要营养素的消化利用情况,其中每期实验过程,适应饲喂6天,2天收集粪便,3天收集食糜,将每期收集的所有食糜、粪便冷冻干燥,搅拌器混匀过20目筛进行测定。食糜测定指标主要包括18种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粪便测定指标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元素。4.转植酸酶玉米钙、磷消化率研究根据饲料中磷的含量及植酸酶的活力设计了6个实验组,探索转植酸酶基因玉米钙、磷代谢的影响。第一组郑单958对照玉米、无商业植酸酶添加,正常磷添加;第二组郑单958对照玉米,无植酸酶玉米、无商业植酸酶添加,无机磷减少1/3;第叁组无机磷减少1/3,加植酸酶玉米使植酸酶活性达到500FTU/kg;第四组无机磷减少1/3,加植酸酶玉米使植酸酶活性达到1000FTU/kg;第五组无机磷减少1/3,加植酸酶玉米使植酸酶活性达到5000FTU/kg;第六组无机磷减少1/3,加黑曲霉来源植酸酶使植酸酶活性达到500FTU/kg,仍采用上述动物;交叉重复饲喂6期;每期适应6天,收集2天粪便,冷冻干燥过20目筛,测定粪便中的钙、磷、铬,计算钙、磷的消化率。结果1.主要营养成分比较分析营养成分比较结果显示“双抗12-5”玉米的主要营养成分在数值上略高于郑单958玉米,但都在OECD玉米的正常范围,因此认为基本符合实质等同。植酸酶玉米TPY002、TPY003的主要营养成分与亲本、郑单958相比,数值上略有差别,但都在OECD的参考值范围内,因此认为基本符合实质等同。2.蛋白质利用率评价蛋白质功效比实验结果显示无论雌性、雄性大鼠,“双抗12-5”玉米与对照组郑单958玉米无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认为“双抗12-5”玉米组的蛋白质功效比等同于对照郑单958玉米组;无论雌性、雄性大鼠,转植酸酶基因玉米TPY002、 TPY003组与亲本对照组,郑单958玉米组没有显着差异(P≥0.05),因此认为转植酸酶玉米TPY002、TPY003组的蛋白质功效比等同于亲本对照组,郑单958玉米组。3.主要营养素体内消化代谢研究主要营养素体内消化代谢实验结果显示“双抗12-5”玉米18种氨基酸真消化率与对照组郑单958玉米比较,除酪氨酸外,其他氨基酸消化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植酸酶玉米TPY002赖氨酸、组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的真消化率与亲本和郑单958玉米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且高于亲本和郑单958玉米(P<0.05)“双抗12-5”玉米与郑单958玉米的第一限制氨基酸都为赖氨酸,校正氨基酸评分别为39和37。植酸酶玉米TPY002、亲本、郑单958玉米的第一限制氨基酸都为赖氨酸,校正氨基酸评分分别为43、42、42。“双抗12-5,,玉米和郑单958玉米比较,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消化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植酸酶玉米TPY002、亲本、郑单958玉米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磷的消化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转植酸酶玉米钙、磷利用率研究第二组的钙磷消化率与其他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组钙磷消化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500KTU/kg及以上植酸酶玉米的添加可以使无机磷的量减少1/3,但大剂量的植酸酶玉米添加未体现对钙、磷吸收进一步的促进作用。结论1.主要营养成分比较分析“双抗12-5"玉米营养成分与对照郑单958玉米营养成分基本符合实质等同,转植酸酶玉米TPY002、TPY003、亲本、郑单958玉米除植酸磷含量外,其他营养成分基本符合实质等同。转植酸酶玉米TPY002、TPY003的植酸磷含量明显减少。2.蛋白质利用率实验“双抗12-5"组的蛋白质功效比等同于对照郑单958玉米组;转植酸酶玉米TPY002、TPY003组的蛋白质功效比等同于亲本对照组,郑单958玉米组。3.主要营养素体内消化代谢研究除酪氨酸外,“双抗12-5”玉米氨基酸真消化率与对照郑单958玉米相近;转植酸酶玉米TPY002赖氨酸、组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的真消化率高于亲本、郑单958玉米组。氨基酸评分说明“双抗12-5"、郑单958玉米组、植酸酶玉米TPY002、亲本组、郑单958玉米组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赖氨酸;“双抗12-5”和郑单958玉米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消化率相近;植酸酶玉米TPY002、亲本、郑单958玉米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磷的消化率等同。4.转植酸酶玉米钙、磷消化率研究500FTU/kg转植酸酶玉米来源植酸酶与微生物黑曲霉来源等量植酸酶活性相近,500FTU/kg及以上转植酸酶玉米的添加可以使无机磷添加含量减少1/3,转植酸酶玉米使钙磷表观消化率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期刊2016-06-30)

余嘉欣,吴芳,孙成飞,叶星,董浚键[6](2015)在《尼罗罗非鱼γ-干扰素基因的克隆、表达以及在斑马鱼中的转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γ-干扰素是宿主用于抵御病原微生物和抵抗细胞增殖的重要细胞因子,为一种分泌蛋白。本研究从尼罗罗非鱼脾脏组织中扩增到γ-干扰素基因的c DNA其大小为690bp,开放阅读框为621bp,编码206个氨基酸。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正常尼罗罗非鱼个体γ-干扰素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该基因在脾脏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肠、鳃和肾脏,在心脏、肌肉和皮肤组织中的表达量则较低。构建由hsp70启动子驱动的尼罗罗非鱼γ-干扰素基因Tgf2转座子供体质粒p Tgf2-hsp70-γIFN。通过显微注射,将转座子供体质粒与转座酶m RNA共注射于斑马鱼受精卵中,共注射受精卵4180粒,仔鱼出膜2090粒。抽取转基因斑马鱼F0代20尾进行阳性检测发现,9尾为阳性个体,阳性率为45%。将得到的9尾F0代阳性个体与野生斑马鱼配对繁殖,检测发现9尾阳性个体的后代F1中,有3尾的后代为阳性,可遗传率为33%。本研究为进一步分析转γ-干扰素基因斑马鱼的抗病力以及开展转基因抗病罗非鱼的构建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2015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11-05)

赵邯郸[7](2015)在《转植酸酶基因玉米的获得及后代鉴定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是重要的经济农作物,在各个领域都被广泛应用,对发展国民经济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如今玉米育种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玉米品质改良和提高产量,应用此技术不仅缩短了育种周期,还可以避免种质间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问题,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育种途径。植酸酶是一种具有特殊的空间结构并且能够对植酸和植酸盐进行催化作用,使其水解成磷酸(盐)和肌醇的一类酶的总称,可以有效水解植酸态和磷脂态的有机磷,并释放出无机磷。植物生长需要众多大量元素,土壤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植物所需元素的供给,作为必需元素的磷在土壤中绝大部分是以有机态磷形式存在,植酸盐占50%以上,植物无法直接对其吸收利用,植酸酶基因可以使土壤中植酸盐水解成为无机磷、肌醇以及一些微量元素,能够直接将其吸收并利用。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植酸酶基因导入玉米中,可以直接吸收并利用土壤中将有机磷水解之后的无机磷,这不仅可以提高玉米利用土壤磷素的效率,改善玉米的生长状态,并且能够提高玉米的产量,促进我国玉米产业的快速发展。本研究主要是将含有根部特异启动子和植酸酶基因(phyA)的植物表达载体转入玉米自交系,利用根部分泌出的植酸酶,使土壤中的有机磷发生降解,促进玉米吸收土壤中磷的能力,创制磷高效吸收利用的玉米新种质。该研究利用pCAMBIA1301-ZmGLU1P-phyA-Nos-BADH植物表达载体对玉米自交系H99进行了遗传转化,对pCAMBIA1301-ZmGLU1P-phyA-Nos-bar植物表达载体遗传转化得到的T3、T4代植株进行了鉴定分析,取得的结果如下所示:1.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ZmGLU1P-phyA-Nos-BADH转入玉米自交系H99中,通过对愈伤组织NaCl筛选压的确定,获得转化玉米植株。提取转化植株的叶片总DNA,并以其作为模板,用以phyA基因序列设计好的特异引物,对T0代植株进行PCR检测,检测结果有7株T0代植株为阳性植株,使其自交并收获T1代种子。2.将实验室保存的含有phyA基因和抗除草剂基因的转基因玉米T3代种子在转基因试验田种植,通过对T3代植株的PCR检测获得147株T3代阳性植株,然后对T3代植株进行自交得到T4代种子147穗。3.将T4代转植酸酶基因玉米(Bar筛选)种子在转基因试验田种植,对T4代植株进行PCR检测及荧光定量分析检测,获得160株T4代阳性植株(来自T3代97株阳性植株)。对PCR检测为阳性的T4代植株进行Southern杂交分析,结果证明了植酸酶基因整合到T4代植株基因组中。利用偏钒酸铵法对经Southern杂交检测为阳性的T4代植株根部植酸酶活性进行测定,其测定结果显示,转植酸酶基因玉米根系的植酸酶活性与对照植株相比均有极显着(P>0.05)提高,平均比对照植株提高了10.9倍,活性最高的达到5.432U/g。4.利用Bowman-Cole法对检测为阳性的T4代转植酸酶基因玉米(Bar筛选)植株根际土壤进行土壤有机磷组分测定,并用未转化植株根际土壤做对照,结果显示,T4代植株根际土壤有机磷含量与对照植株根际土壤有机磷含量相比均有明显降低,最高降低5.21mg·kg-1,是对照的7.8倍。5.对转植酸酶基因玉米植株进行农艺性状分析和考种,结果显示植酸酶基因可提高玉米籽粒重量,相比对照最多提高25.8g,但对玉米其他各项生理生化指标没有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黎相广,陈明霞,吴同山,王敬军,田存锋[8](2014)在《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钙磷表观消化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旨在研究转植酸酶基因玉米(phytase transgenic corn,PTC)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钙磷表观消化率的影响,为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在断奶仔猪饲料中的应用提供参考。选取192头28日龄的健康叁元杂交(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预饲7 d,正试期28 d。正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负对照组饲喂低磷日粮(Ca HPO4含量为正对照组的50%,除磷外其它营养成分与正对照组一致),4%转植酸酶基因玉米组(4%PTC)和6%转植酸酶基因玉米组(6%PTC)是在负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用4%或6%的转植酸酶基因玉米等量替代普通玉米。结果表明:试验第28 d,4%PTC组和6%PTC组的平均日增重均显着高于正对照组和负对照组(P<0.05);试验1~14 d,4%PTC组和6%PTC组的平均日增重均显着高于负对照组(P<0.05),料重比均显着低于负对照组(P<0.05);试验1~28 d,4%PTC组和6%PTC组的平均日增重均显着高于正对照组和负对照组(P<0.05),6%PTC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着高于正对照组和负对照组(P<0.05),负对照组的料重比显着高于其它各组(P<0.05);负对照组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均显着低于其它各组(P<0.05),正对照组磷的表观消化率显着低于6%PTC组(P<0.05)。结果表明,低磷日粮中使用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可提高断奶仔猪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改善生长性能,提高断奶仔猪对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本文来源于《饲料工业》期刊2014年24期)

王磊[9](2014)在《转植酸酶和内切葡聚糖酶基因乳酸杆菌的构建及其肉鸡饲喂效果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β-葡聚糖和植酸(盐)是单胃动物日粮中主要的两种抗营养因子,对蛋白质、脂类、矿物质离子等营养素均具有极强的吸附和螯合能力,同时单胃动物(如猪和家禽)胃肠道缺乏或很少分泌β-葡聚糖和植酸降解酶,导致一些营养素的消化和吸收率降低,大量营养素被排泄到体外,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在实际生产中,通过添加外源性饲料酶制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这两种抗营养因子的不良影响,但也增加了饲料成本,且只能取得短期的效应,同时在饲料制粒过程中,酶制剂易因高温而失活;因此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能够表达和分泌水解酶类的乳酸杆菌重组菌,将是一种可替代的和廉价的策略。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从自然界中筛选具有高植酸酶活性或内切葡聚糖酶活性的菌株,并克隆其对应的植酸酶基因和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同时从肉鸡肠道内筛选和鉴定优势益生乳酸杆菌作为宿主菌,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两个酶基因同时克隆到乳酸杆菌中,构建既具有益生特性又具有植酸酶活性和内切葡聚糖酶活性的多功能转基因乳酸杆菌,以低有效磷水平的大麦-小麦型日粮为基础日粮,验证其肉鸡饲喂效果,以此来改善肉鸡营养素利用率、提高肉鸡生产性能、降低肉鸡肠道疾病发生率、节约饲养成本,并为多功能转基因乳酸杆菌在动物生产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自然界中分别筛选出1株产内切葡聚糖酶的细菌和1株产植酸酶的真菌,经菌落形态、染色观察及16S和18S保守序列测序鉴定,WL001为枯草芽孢杆菌,WL002为烟曲霉。Bacillus. subtilis WL001发酵产内切葡聚糖酶的最佳碳源为麸皮,氮源为蛋白胨,初始pH为6-7,培养时间为24h;Aspergillus. fumigatus WL002发酵产植酸酶的最佳碳源为麸皮,氮源为蛋白胨,初始pH为5-6,培养时间为24h。B. subtilis WL001内切葡聚糖酶和A. fumigatus WL002植酸酶反应的最适温度均为60℃,最适pH分别为5.5和5.5-6.5。2.从B. subtilis WL001基因组DNA中成功克隆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大小1500bp,命名为celW,获得Genbank登录号(No. KJ528404);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在Ecoil BL21(DE3)中实现可溶性表达,蛋白分子量为55kD,胞内上清内切葡聚糖酶活性为1.18U/ml。从A. fumigatus WL002基因组DNA中成功克隆植酸酶基因成熟肽,大小1320bp,命名为phyAW,获得Genbank登录号(No. KJ528403);植酸酶基因成熟肽在EcoilTransetta (DE3)中实现可溶性表达,蛋白分子量为48.2kD,胞内上清植酸酶活性为0.64U/ml。3.乳酸杆菌在肉鸡嗉囊中密度最大、分布最广,在盲肠中密度最小、分布最少,大多集中分布在肉鸡肠道前端。L. reuteri、L. johnsonii、L. acidophilus、L. crispatus、L.salivarius和L. aviarius是贯穿于整个肉鸡肠道的优势乳酸杆菌。L. reuteri是肉鸡肠道最丰富的乳酸杆菌。L. reuteri XC1具有良好的益生特性,是理想或潜在的基因工程宿主菌。4.成功构建了内切葡聚糖酶基因乳酸杆菌表达质粒、植酸酶基因乳酸杆菌表达质粒及其共表达质粒,分别命名为pLEM4157(cel)、pLEM4158(phy)、pLEM4159-cel/phy。通过电转化和平板筛选,获得相应的具有内切葡聚糖酶活性(0.96±0.08U/mL)的转基因乳酸杆菌L. reuteri pLEM4157(cel)、具有植酸酶活性(0.51±0.13U/mL)的转基因罗伊乳酸杆菌L. reuteri pLEM4158(phy),及同时具有内切葡聚糖酶和植酸酶活性(内切葡聚糖酶活性0.68±0.17U/mL;植酸酶活性0.42±0.05U/mL)罗伊乳酸杆菌L. reuteripLEM4159-cel/phy。转基因罗伊乳酸杆菌获得与野生型罗伊乳酸杆菌相似的酸和胆盐耐受特性,当pH为2.0和3.0时,其成活率分别是13%和21%左右,当胆盐浓度为0.3%和0.5%时,其成活率分别是10%和0.3%左右。5. L. reuteri pLEM4158(phy)和L. reuteri pLEM4159-cel/phy可改善21–42日龄肉仔鸡饲料转化率;L. reuteri pLEM4157(cel)、L. reuteri pLEM4158(phy)和L. reuteripLEM4159-cel/phy可改善整个饲养期(1-42d)肉仔鸡饲料转化率,但对肉仔鸡日增重和日采食量无显着影响。6. L. reuteri pLEM4159-cel/phy可提高21日龄肉仔鸡胫骨灰分、钙和磷水平;L.reuteri pLEM4157(cel)可提高21日龄肉仔鸡胫骨钙水平;罗伊乳酸杆菌组21日龄肉仔鸡胫骨磷含量呈现增加的趋势,对21日龄肉仔鸡胫骨钙的沉积有轻微的促进作用;L.reuteri pLEM4158(phy)可提高42日龄肉仔鸡胫骨磷水平。7.饮水饲喂转基因罗伊乳酸杆菌能降低肉仔鸡21日龄和42日龄十二指肠、空肠pH,对肉仔鸡屠宰性能无显着影响,仅可轻微降低腹脂率,可显着降低胸肌滴水损失、蒸煮损失和剪切力,提高肌肉的嫩度。8. L. reuteri pLEM4159-cel/phy可显着提高21日龄和42日龄肉仔鸡十二指肠绒毛高度;L. reuteri pLEM4158(phy)、L. reuteri pLEM4159-cel/phy和L. reuteri pLEM4157(cel)可显着降低21日龄肉仔鸡十二指肠和空肠隐窝深度,增加21日龄肉仔鸡空肠肠壁厚度,降低42日龄肉仔鸡回肠隐窝深度,增加42日龄肉仔鸡十二指肠绒毛高度;L. reuteri pLEM4158(phy)和L. reuteri pLEM4159-cel/phy可显着提高42日龄肉仔鸡回肠绒毛高度和绒毛宽度。9. L. reuteri pLEM4159-cel/phy可显着降低21日龄肉仔鸡盲肠大肠杆菌的数量;L.reuteri pLEM4157(cel)可显着降低肉仔鸡盲肠韦荣球菌的数量;饲喂转基因罗伊乳酸杆菌,21日龄肉仔鸡盲肠大肠杆菌、韦荣球菌和拟杆菌的数量呈现降低的趋势,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呈现增加的趋势,42日龄肉仔鸡盲肠乳酸杆菌和粪肠球菌的数量呈现增加趋势。综上所述:本研究获得1株产内切葡聚糖酶的B. subtilis WL001和1株产植酸酶的A. fumigatus WL002;成功克隆目的基因,并实现大肠杆菌可溶性表达。L. reuteri是鸡肠道最丰富的乳酸杆菌。L. reuteri XC1具是理想或潜在的基因工程宿主菌。获得具有益生特性、内切葡聚糖酶和植酸酶活性的多功能转基因乳酸杆菌。重组的罗伊乳酸杆菌对肉仔鸡饲料转化率、胫骨特性、肠道pH、小肠组织形态和盲肠微生物菌群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4-12-01)

郭颖慧,孙红炜,李凡,杨淑珂,杨正友[10](2014)在《转植酸酶基因(PhyA2)玉米对家蚕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转植酸酶玉米10TPY005、非转植酸酶亲本玉米蠡玉35的花粉分别饲喂家蚕3个龄期,取3龄末期家蚕利用Biolog-Eco法分别从其肠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值)、四种碳源利用率、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指数(Shannon、Simpson和Mc Intosh指数)及主成分分析四个方面进行指标测定,从而研究转植酸酶玉米对家蚕肠道环境菌群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转植酸酶玉米花粉喂食的家蚕与亲本玉米花粉喂食和空白对照两组家蚕相比,上述各指标总体无显着性差异,即转植酸酶玉米对家蚕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未造成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11期)

转植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植酸又称肌醇六磷酸,是植物中磷的主要储存形式,也是土壤有机磷的主要存在形式。动植物利用植酸磷,需要利用植酸酶将其降解为肌醇和磷酸。但自然条件下,植物的植酸酶表达量较低,不能提供足量的植酸酶活力。据此,我国科学家培育出磷高效利用型转黑曲霉源植酸酶基因phyA2玉米,该玉米不但可以通过根系向土壤中分泌大量的植酸酶,提高植株对土壤有机磷的利用效率;还可以在玉米的籽粒中积累丰富的植酸酶(干物质植酸酶活力高达7032U·kg~(-1)),提高动物对饲料磷及植酸螯合的钙、镁、锌、铜等微量元素的利用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转植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崔帅,王作平,于江辉,肖国樱.转植酸酶-抗菌肽融合基因水稻BPL9K的植酸酶活性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9

[2].莫健新,张献伟,吴珍芳,李紫聪.磷高效利用型转植酸酶基因玉米[J].南方农业.2018

[3].张名媛.手工克隆生产转植酸酶基因猪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7

[4].谭燕华.转植酸酶基因玉米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D].海南大学.2017

[5].令狐丽琴.转cry1Ab/cry2A和G10evo-epsps基因抗虫耐除草剂玉米和转植酸酶基因玉米的营养及功效学评价[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

[6].余嘉欣,吴芳,孙成飞,叶星,董浚键.尼罗罗非鱼γ-干扰素基因的克隆、表达以及在斑马鱼中的转植研究[C].2015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5

[7].赵邯郸.转植酸酶基因玉米的获得及后代鉴定分析[D].吉林农业大学.2015

[8].黎相广,陈明霞,吴同山,王敬军,田存锋.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钙磷表观消化率的影响[J].饲料工业.2014

[9].王磊.转植酸酶和内切葡聚糖酶基因乳酸杆菌的构建及其肉鸡饲喂效果验证[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10].郭颖慧,孙红炜,李凡,杨淑珂,杨正友.转植酸酶基因(PhyA2)玉米对家蚕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4

论文知识图

转化植株的Southernblot检测转化苗的PCR检测1-81对应转基因油菜的...气相色谱分析转基因油菜T1代种子与受...与抗性基因的聚合植株Fig3-14Ge...启动子驱动GUS表达阳性植株的GUS活性...基因在不同植物组织中的表达

标签:;  ;  ;  ;  ;  ;  ;  

转植基因论文_崔帅,王作平,于江辉,肖国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