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康断裂带及北缘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层序地层对比与沉积体系研究

阜康断裂带及北缘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层序地层对比与沉积体系研究

论文摘要

阜康断裂带及其北缘下侏罗统八道湾组煤炭资源及煤层气资源丰富,预测煤炭资源量84亿吨,预测煤层气资源量约450亿方。阜康断裂带中部的白杨河、CSD井区更是率先获得了我国中-低煤阶煤层气工业化突破,现今已完钻100余口煤层气生产井,年产能达6000万方,有效缓解乌鲁木齐目前天然气紧缺的状况。研究区资源潜力巨大,但是由于前人对阜康断裂带及其北缘层序及沉积研究不够具体精细,层序地层对比、沉积演化规律及聚煤规律认识不清,严重制约了研究区后续资源勘探开发工作的进展。基于此,本次选题针对阜康断裂带及北缘进行层序格架划分与聚煤规律研究,以阜康断裂带及北缘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为研究重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以钻孔岩心识别、测井相识别、勘探成果再认识为线索,通过等时层序格架、沉积相分析、沉积环境具体刻画等手段开展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地层对比与沉积体系研究,最终明确了煤层发育富集规律,这对后期煤层气滚动勘探及其他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提供了指导。通过层序界面的识别,建立了阜康断裂带及北缘八道湾组的对比方案。该层序划分方案可在全区的钻井剖面间进行良好的对比。早侏罗世早期具有填平补齐、向四周超覆尖灭的沉积特征。通过野外露头剖面观察、岩心描述建立了典型沉积相序列,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湖泊相及沼泽4种沉积体系,主要聚煤环境以辫状河三角平原沼泽及前缘水下分流间湾最为发育。研究区沉积演化可概括为填平补齐期、首次聚煤期、聚煤迁移期、持续水进期4个阶段。坡折带、湖平面、沉积环境共同控制了该区的聚煤模式,盆内一级构造与周缘的构造凸起带共同控制了阜康断裂带及北缘的古地理格局,并决定了富煤带的位置及延伸方向。盆内的断坡带与断阶带决定了沉积体系的基本特征及富煤中心的位置和发育情况。最终在阜康断裂带及北缘形成砂沟、白杨河、煤圈沟、西沟4个聚煤中心。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层序地层研究现状
  •     1.2.2 沉积体系研究现状
  •     1.2.3 研究区研究现状
  •     1.2.4 存在问题
  •   1.3 研究内容
  •     1.3.1 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
  •     1.3.2 沉积体系研究
  •     1.3.3 沉积演化分析
  •     1.3.4 聚煤规律研究
  •   1.4 完成工作量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2.1 构造单元
  •     2.1.1 阜康断裂带
  •     2.1.2 北三台凸起
  •   2.2 地层特征
  •   2.3 主要断裂发育特征
  • 第三章 层序地层划分与地层对比
  •   3.1 层序划分方案
  •     3.1.1 层序界面标志
  •     3.1.2 层序划分方案
  •   3.2 层序地层格架
  •     3.2.1 阜康白杨河煤矿层序地层分析
  •     3.2.2 阜康臭煤沟层序地层分析
  •     3.2.3 阜康夹皮沟层序地层分析
  •     3.2.4 北13 单井层序地层分析
  •     3.2.5 北28 单井层序地层分析
  •   3.3 连井对比
  •     3.3.1 阜5井-北28井-西泉11井-北13井-FK19井连井剖面
  •     3.3.2 阜5井-董6井-夹皮沟ZK85-10连井剖面
  •     3.3.3 夹皮沟ZK85-10井–白杨河146-2井-阜康FK16井-西沟ZK102 连井剖面
  •     3.3.4 董6井-北43井-北86井连井剖面
  •   3.4 地层厚度
  • 第四章 沉积特征与沉积演化
  •   4.1 沉积体系及其特征
  •     4.1.1 沉积成因
  •     4.1.2 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     4.1.3 湖泊体系
  •     4.1.4 沼泽相
  •   4.2 盆地构造属性与古流向研究
  •     4.2.1 盆地构造属性
  •     4.2.2 原型盆地
  •   4.3 沉积演化
  •     4.3.1 填平补齐期(SQ1-LST)
  •     4.3.2 初次聚煤期(SQ1-TST、HST)
  •     4.3.3 聚煤迁移期(SQ2-LST)
  •     4.3.4 持续水进期(SQ2-TST、HST)
  • 第五章 聚煤规律及其控制因素分析
  •   5.1 层序结构
  •   5.2 有利沉积相带
  •   5.3 坡折带
  •     5.3.1 不同类型坡折带控制煤层发育位置
  •     5.3.2 古坡度控制了煤层的厚度
  •   5.4 聚煤模式
  •   5.5 有利聚煤带的发育
  •     5.5.1 砂沟有利聚煤带
  •     5.5.2 白杨河有利聚煤带
  •     5.5.3 煤圈沟井田有利聚煤带
  •     5.5.4 西沟煤矿有利聚煤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与获奖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韩旭

    导师: 田继军,冯烁

    关键词: 阜康断裂带,层序地层学,沉积体系,聚煤规律

    来源: 新疆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单位: 新疆大学

    基金: 导师田继军教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62010)“新疆北部侏罗纪巨厚煤层的煤岩特征与煤相演替”

    分类号: P618.13

    总页数: 82

    文件大小: 8788K

    下载量: 173

    相关论文文献

    • [1].库捷尔太铀矿床八道湾组下段沉积相对铀成矿的控制[J]. 中国矿业 2017(S2)
    • [2].准噶尔盆地中拐凸起侏罗系八道湾组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7(11)
    • [3].K油田八道湾组油藏四性关系再认识[J]. 化工管理 2016(14)
    • [4].巴喀油田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储层特征及评价[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 [5].准噶尔盆地八道湾组湿地扇三角洲沉积特征[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5)
    • [6].巴喀油田八道湾组致密砂岩储层沉积特征[J]. 特种油气藏 2013(01)
    • [7].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南斜坡区八道湾组沉积相研究[J]. 化工管理 2017(35)
    • [8].玛西斜坡侏罗系八道湾组油气成藏特征及勘探方向[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8(05)
    • [9].北小湖油田八道湾组储层四性关系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2(30)
    • [10].红浅1井区八道湾组油藏水平井开发优化研究[J]. 新疆石油地质 2008(05)
    • [11].乌鲁木齐–大黄山地区八道湾组煤层气有利区块优选[J].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7(05)
    • [12].车拐斜坡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沉积特征分析[J]. 山西建筑 2014(20)
    • [13].霍城煤矿侏罗系八道湾组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分析[J]. 华北国土资源 2017(04)
    • [14].准噶尔盆地哈山构造南缘斜坡带侏罗系八道湾组一段储层特征及有利储层定量评价[J]. 西北地质 2020(02)
    • [15].阜康向斜八道湾组水文地质控气作用研究[J]. 煤炭技术 2016(12)
    • [16].焉耆盆地博湖坳陷八道湾组层序地层格架及模式分析[J]. 岩性油气藏 2011(01)
    • [17].准噶尔盆地红山嘴地区侏罗系八道湾组沉积特征及其演化规律[J].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19(03)
    • [18].巴喀油田下侏罗统八道湾组沉积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J]. 新疆地质 2012(03)
    • [19].准噶尔盆地车拐地区侏罗系八道湾组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分析[J]. 岩性油气藏 2011(05)
    • [20].重18井区八道湾组超稠油油藏水平井开发效果影响因素分析[J]. 当代化工 2016(02)
    • [21].昌吉油田吉7井区八道湾组储层四性关系研究[J].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5(01)
    • [22].克拉玛依油田七区八道湾组油藏水流优势通道研究[J].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4(01)
    • [23].滴12井区八道湾组油藏储层敏感性特征及注水防膨评价[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 2009(02)
    • [24].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沉积演化及有利区预测[J].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19(02)
    • [25].七区八道湾组油藏测井评价[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8(04)
    • [26].七八区八道湾组砾岩油藏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技术[J].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4(03)
    • [27].M凹陷斜坡区八道湾组油气成藏特征[J]. 内江科技 2020(04)
    • [28].风城油田八道湾组J_1b_(2+3)层细粒储层沉积相研究[J]. 内江科技 2016(08)
    • [29].准噶尔盆地春晖油田侏罗系八道湾组物源分析[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4(02)
    • [30].克拉玛依油田二中西八道湾组洪积扇沉积微相研究[J]. 新疆地质 2008(01)

    标签:;  ;  ;  ;  

    阜康断裂带及北缘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层序地层对比与沉积体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