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耀秀
(青海省互助县哈拉直沟卫生院青海海东地区810500)
【中图分类号】R7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目的:检查不同孕期孕妇常见阴道炎病原菌分布状况,并对其中的假丝酵母菌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方法:选择孕妇96例为观察组,其中早孕期孕妇与晚孕期孕妇各48例,并选择健康检查的生育年龄孕妇24例为对照组,观察三组的BV、VVC检出率情况,并对早孕期孕妇与晚孕期孕妇的假丝酵母菌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BV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VVC检出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早孕组和晚孕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早孕期孕妇与晚孕期孕妇对制霉菌素,酮康唑,克霉唑药物均有高的敏感性。结论:阴道炎已是一种常见孕妇感染性疾病,而孕期阴道炎更应引起广大临床医师高度重视,进行分泌物培养培养和药敏试验是必须的。
【关键词】孕妇;阴道炎;BV;VVC;药物敏感性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选择2008年11月-2013年6月月在我院行产前检查的孕妇96例为观察组,年龄最小18岁,最大42岁,平均年龄28.8岁,其中早孕期(早孕组,孕周<24周)与晚孕期孕妇(晚孕组,孕周>24周)各48例。同期选择在我院妇科门诊行健康检查的生育年龄孕妇24例为对照组,年龄最小20岁,最大44岁,平均年龄29.5岁。两组排除标准有严重的全身疾病,糖尿病,或是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病例。两组一般资料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检测方法
对三组入选病例行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1)取阴道分泌物直接涂片,革兰染色,显微镜下找到假丝酵母菌的菌丝则诊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2)革兰染色每个高倍镜视野下,形态典型的乳杆菌≤5,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形态的细菌(革兰阴性小杆菌、弧形杆菌或革兰阳性球菌)≥6,则诊断细菌性阴道病(BV)。
1.3药物敏感性分析
为了研究方便,本文仅仅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进行了3种药物的药敏分析,方法与判断标准如下:(1)从琼脂平板上挑取一个或几个单菌落,加入到一支装有2ml无菌水的试管中,自动比浊仪制成浊度为O.5麦氏浊度单位的菌悬液。(2)无菌棉拭蘸取O.5麦氏单位菌悬液,在试管壁上挤压几次压去多余的菌悬液,均匀涂布于已制好的葡萄糖美兰水解酪蛋白琼脂药敏平板上,室温干燥3-5分钟,无菌镊子取药敏纸片,贴于平板表面,并用镊尖轻压纸片使其贴平,将其放置于孵育箱35℃培养24小时观察结果,测量抑菌圈的直径。(3)判断标准:根据抗真菌药敏纸片的基本抑菌圈判读标准,按抑菌圈的大小判定为敏感、中度敏感、耐药。制霉菌素>25mm为敏感,10-14mm为中度敏感,<10mm为耐药;酮康唑>20mm为敏感,12-19%为中度敏感,<11mm为耐药:克霉唑>20mm为敏感,12-19mm为中度敏感,<11mm为耐药。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5.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个孕组分别与对照组、各个孕组之间同一种阴道炎的检出率行X2检验,并对各个孕组内不同阴道炎的检出率行X2检验,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即两组间检出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BV、VVC检出率
观察组和对照组BV检出率行x2检验,P>0.05,无统计学差异;VVC检出率组间行x2检验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早孕组和晚孕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P<O.05,有统计学差异。早孕组和晚孕组比较,P>05,无统计学差异。具体情况见表1。
2.2药敏分析结果
早孕组与晚孕组共检测出25株假丝酵母菌,其中早孕组12株,晚孕组13株。药敏实验结果显示假丝酵母菌对制霉菌素的敏感性最高,为96.0%,酮康唑和克霉唑的敏感性分为88.0%和92.0%。由表2可以看出,两组对制霉菌素,酮康唑,克霉唑药物均有高的敏感性,两组对三种药物的敏感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正常情况下,阴道环境和菌群互相制约而达到平衡状态,而月经期、妊娠期、分娩期、性生活、卫生习惯、某些药物使用及某些疾病均可使阴道环境改变或解剖自然防御机能破坏,使其不能抗御病原体侵袭而致感染。在妊娠期间,受体内高雌激素影响,阴道内糖原合成增加,在这种高雌激素影响下,加上妊娠本身的免疫抑制作用有助念珠菌生长;妊娠期间过氧化氢阳性乳酸杆菌相对不足,有利于加特纳菌及一些厌氧菌生长;内环境的变化有助于病原体的黏附,破坏了阴道内生态环境的平衡;加之孕期阴道黏膜充血、水肿和通透性增加,阴道黏膜较孕前容易损伤,因此孕期易发生各种阴道感染。
以前有人认为假丝酵母菌的感染不需作药敏测定,但随着假丝酵母菌感染的增加,唑类抗真菌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耐药菌株的产生也屡见报道。故现在认为很有必要作药敏实验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目前,关于假丝酵母菌对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国内外报道不一,可能与地区间抗真菌药物使用的频率、剂量及是否规范用药的程度有关,也可能有其它的原因尚待进一步探讨。有研究对593株假丝酵母菌药敏实验发现,酮康唑,克霉唑,咪康唑的敏感率为94.3%与98.5%。唑类药物存在共同的作用机制,但唑类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又存在一定的差别,故不同的唑类药物药敏结果也不一样。本实验测定了25株酵母菌对制霉菌素、酮康唑、克霉唑3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制霉菌素敏感性最高,为96.0%,酮康唑和克霉唑的敏感性分为88.0%和92.0%。比较早孕与晚孕组假丝酵母菌的药物敏感性发现无显著差异。咪唑类抗真菌药主要作用于真菌细胞膜,干扰真菌细胞的类脂质,抑制或杀死真菌。体外药敏试验发现,许多爱滋病及免疫功能缺陷的病人对咪唑类抗真菌药物耐药,研究表明可能与以下两个机制有关:真菌染色体上控制多药传递外泵蛋白的基因突变,使多药传递外泵蛋白过度表达,该外泵蛋白在ATP酶的作用下可把药物从细胞内泵出细胞外,降低药物在细胞内的浓度,使真菌产生对咪唑类药物耐药。真菌细胞膜上药物结合靶酶的改变使咪唑类药物与真菌的结合力下降,这两种机制单独或共同作用,导致真菌在不同水平对抗真菌药耐药。
参考文献
[1]廖德好,万波,蔡春芳,等.妊娠中期阴道炎症的药物治疗与早产的关系[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1):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