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肝癌冷冻术后主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李娜,方云,张婷婷,凌芝,谢明晖[1](2020)在《靶向刀冷冻消融治疗肝癌的围术期护理》文中指出[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冷冻消融治疗肝癌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收集2016年6月1日—2018年12月1日于长海医院介入科行经皮穿刺冷冻消融术治疗的肝癌病人78例,采用科学的围术期护理方案,对术后治疗相关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及围术期的护理经验。[结果]78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治疗过程,5例病人出现严重并发症,对症处理后均可完全恢复。[结论]冷冻消融治疗肝癌安全性高,优质的围术期护理至关重要。
冯青江,郭应兴[2](2020)在《冷冻复苏护理在氩氦刀微创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的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冷冻复苏护理在氩氦刀微创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的应用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介入诊疗科对原发性肝癌的13例患者施以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微创治疗,并对其进行术后冷冻复苏护理。结果:13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术后采用冷冻复苏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
曹秋颖[3](2020)在《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第二肝门区肝细胞癌的可行性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探讨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第二肝门区肝细胞癌的可行性及疗效并分析其预后因素。材料与方法:2014.3~2018.10在我院微创介入科就诊的接受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的第二肝门区肝细胞癌患者共51例,其中位于第二肝门区肿瘤为54个。收集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生存时间及并发症。所有患者在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均常规行保肝降黄治疗,术后一周复查肝功能恢复至Child-Pugh A或B级后对所有病灶行射频消融治疗。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计算患者1年、2年、3年的累积生存率、中位生存期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对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检查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所有位于第二肝门区肝细胞癌的完全消融率为81.48%(44/54),部分消融率为18.52%(10/54)。患者1年、2年、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0.20%、57.50%、31.00%:中位生存期为28个月,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9个月。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AFP(≤400或>400 ng/ml)和肝内肿瘤个数(包括第二肝门区肿瘤,≤2或>2个)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P均<0.05)。严重并发症(气胸3例、胸腔积液1例、出血1例)发生率为9.80%(5/51),无与治疗相关的死亡发生。结论: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可以有效治疗第二肝门区肝细胞癌,疗效好,并发症少。术前AFP(≤400或>400 ng/ml)和肝内肿瘤个数(包括第二肝门区肿瘤,≤2或>2个)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
王立刚[4](2019)在《1.0T MR自由手透视技术引导肝顶部结节穿刺定性及肿瘤消融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前言肝脏是常见的肿瘤发病器官,肝脏肿瘤包括良性肿瘤、原发性恶性肿瘤及继发性恶性肿瘤;其中原发性肝癌是继肺癌、结直肠癌和胃癌之后的第四大癌症死亡原因。肝内肿瘤大多起病隐匿,往往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因此,肝内结节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目前,病理穿刺活检等肿瘤病理学诊断方法是确诊肝内结节的重要依据。对于确诊为恶性的肝脏肿瘤,局部消融治疗已成为近些年研究的热点,并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目前肝脏内结节的穿刺活检及局部消融多是在影像学引导下,如X线透视、B超、CT等引导下进行,但这些方法对肝顶部结节的穿刺活检及消融治疗均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超声图像易受肺底部气体、肋骨的影响,在病灶体积较小或合并肝硬化的情况下往往不能很好地显示肝顶部结节;CT引导直视下经皮-经肺-经膈肌-经肝穿刺路径导致气胸、肺部损伤发生率偏高,经皮-经肝穿刺(肋膈角下进针)由于路径较长、角度过大需多次调整进针角度及方向,从而可能增加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等。而目前磁共振引导方式由于其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多参数及任意方位成像的能力,能够从不同切面显示病灶的全貌;具有血管流空效应,不需增强便可清晰显示病灶周边血管情况:消融过程中典型的MR表现以及无电离辐射等优点,使其成功应用于临床,并成为目前影像学导引技术的研究热点。目前临床中肝肿瘤消融最常用的方式包括射频、微波和冷冻消融等。但肝顶部肿瘤由于位置特殊,除了精准穿刺肿瘤难度较大以外,此部位肿瘤消融治疗也受到严峻的挑战。由于肝顶部肿瘤距离膈肌、肺底、第二肝门区等重要脏器较近,导致肿瘤消融过程中监控难度增大,膈肌及肺底损伤、疼痛等并发症较多,该区域肿瘤常常因消融过程中病灶可视化较差、患者呼吸运动影响、患者疼痛耐受差需要降低消融功率/时间等因素导致消融不够彻底,往往有较低的完全消融率和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针对肝顶部肝癌的消融治疗,微波消融及冷冻消融均有文献报道(绝大多数为超声及CT引导),两者消融方式各有其优劣势,但少见对照研究及磁共振引导下消融治疗。目前针对1.0T开放式磁共振自由手透视技术引导肝顶部结节穿刺活检及磁共振引导与监控肝顶部肿瘤消融治疗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通过1.0T开放式磁共振自由手透视技术引导方式,分别行肝顶部病变穿刺活检、肝顶部肝癌的冷冻消融及微波消融,分析及评价其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比较两组消融的手术成功率、患者的生存时间/生存率、局部肿瘤控制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第一部分 1.0T开放式磁共振自由手透视技术引导肝顶部结节穿刺活检研究目的前瞻性评估1.0T开放式磁共振自由手透视技术引导肝顶部结节穿刺活检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准确性。研究方法纳入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自2014年10月至2015年11月内收治的36例肝顶部占位患者,其中31例位于肝右叶(Ⅶ段和Ⅷ段),5例位于肝左叶(IVa段),所有病灶最大直径范围为0.6-3.6 cm(平均直径为1.8±0.5cm),根据病变的最大直径分为两组:≤1.5cm组(n=14)和>1.5cm组(n=22)。病例纳入标准:(1)肝脏顶部病变,可疑恶性需明确病理诊断指导下一步治疗;(2)肝内病变经常规超声或CT检查无法清晰显像,或者经超声或CT引导下穿刺结果为阴性。病例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失血或休克;(2)存在严重感染;(3)凝血功能障碍(国际标准化比值超过1.5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超过正常值的两倍);(4)难以纠正的血小板数目减低(<50×109/L);(5)安装心脏起搏器等MR检查的禁忌。所有患者穿刺过程中采取仰卧位,均经由1.0T开放式磁共振自由手透视技术引导行经皮肝顶部病变穿刺活检(MR透视序列:T1-FFE,TR 10ms,TE 6.0ms,翻转角35°,层厚/间隔8mm/-1mm,FOV 350 × 350,矩阵176 × 146,无屏气或呼吸代偿触发,采集时间1.6 s),最终的诊断依据外科病理学或是临床和影像至少12个月的随访结果。最终诊断结果与穿刺活检病理结果行对比分析,统计并分析穿刺活检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同时记录平均穿刺时间和穿刺并发症。研究结果所有患者的肝顶部结节均在磁共振自由手透视技术引导下准确穿刺并取材成功。磁共振引导下经皮肝顶部病变穿刺活检结果显示29例(29/36,80.6%)恶性病变和7例(7/36,19.4%)良性病变;最终诊断根据手术切除病理结果(n=26)或临床随访(n=10),结果显示为30例恶性病变和6例良性病变;在35例病例中(29例恶性和6例良性),26例患者外科手术后病理分型与穿刺活检结果一致,9例病灶(4个恶性和5个良性)经临床随访后证实与穿刺活检结果一致。MR引导下经皮肝结节穿刺活检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2%、96.7%和100%;直径≤1.5 cm组穿刺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9%、90.9%和100%,直径>1.5 cm组穿刺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100%和100%,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穿刺针从皮肤进针点穿刺至病灶的平均时间是1.1min,平均手术时间是28.5min(范围21-47min)。3例患者出现少量肝周出血,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研究结论1、1.0T开放式磁共振自由手透视技术可近实时引导行肝顶部结节穿刺活检,且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诊断方法。2、对于直径>1.5cm及≤1.5cm的肝顶部病变,磁共振引导穿刺活检都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第二部分 1.0T开放式磁共振引导与监控肝顶部肝癌的冷冻消融与微波消融临床对比分析研究研究目的回顾性分析1.0T开放式磁共振自由手透视技术引导与监控经皮肝顶部肝癌冷冻消融与微波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探讨分析该两种消融治疗方式的临床治疗结果及差异。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1月至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6例患有肝顶部肝癌的患者,其均在1.0T开放式磁共振自由手透视技术导引下行经皮穿刺肿瘤冷冻或微波消融。根据消融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冷冻消融组(n=37)与微波消融组(n=39),所有病变的最大直径范围为0.7 cm~4.0 cm。在两组所有病例中,肿瘤与肝顶区膈肌之间的距离不超过10 mm。在冷冻消融组中,病变中位最大直径为2.9 cm,其中28个病灶位于肝右叶(Ⅶ段和Ⅷ段),9个病灶位于肝左叶(Ⅳa段);在微波消融组中,病变中位最大直径为3.1 cm,其中31个病灶位于肝右叶(Ⅶ段和Ⅷ段),8个病灶位于肝左叶(Ⅳa段)。纳入标准:(1)单发肝顶部肝癌,最大直径≤4cm;(2)既往未接收过肝癌治疗,包括手术切除、动脉化疗栓塞、放化疗、靶向药物治疗等;(3)肿瘤未侵犯门静脉、肝静脉,无肝外转移;(4)肝功能Child-PughA级或B级,且血清胆红素水平<51.3 μmol/L,体力状况ECOG(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2分;(5)不能手术切除或病人不愿接受手术切除治疗。排除标准:(1)难以纠正的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大量腹水、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INR(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国际标准化比值)>1.5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超过正常值两倍或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60×109/L;(2)严重心、肺、肾功能障碍、严重感染、严重失血或休克等;(3)肿瘤晚期恶液质患者;(4)安装心脏起搏器等MR检查的禁忌。所有患者均在磁共振透视技术引导及监控下行消融治疗。患者在消融术后随访了至少12个月或至病人死亡;随访期间出现肿瘤局部进展后,分别补充行冷冻消融或微波消融治疗,未联合其他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局部肿瘤控制情况、手术时间及手术相关并发症、不良反应等。研究结果所有76例肝顶部肝癌患者均成功实施MR引导下的经皮冷冻消融或微波消融手术治疗,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21.0个月(10-26个月)及19.5个月(8-25个月)。在冷冻消融的37例患者中,2例患者分别在术后第4个月和第1 1个月出现了局部肿瘤复发,并接受了第2次补充冷冻消融治疗;1例患者在冷冻消融术后第10个月死于上消化道出血。在微波消融的39名患者中,5例患者分别在术后第5、8、9、10、11个月出现了局部肿瘤复发,并接受了第2次补充微波消融治疗;1例在术后8个月出现消化道出血而死亡,1例在术后12个月因出现脑出血而死亡。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肿瘤局部进展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 2.7%(1/37)、100%(37/37)和 2.6%(1/39)、100%(39/39);术后 12 个月分别为 5.4%(2/37)、97.3%(36/37)和 12.8%(5/39)、94.9%(37/39),Log-rank检验显示,在随访期间内,冷冻消融组局部进展率低于微波消融组(p=0.0295),两组总生存趋势无明显差异(p=0.5899)。冷冻消融组与微波消融组术中VAS(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疼痛评分均数分别为4.0、6.5;术后3天分别为1.8、3.5,冷冻消融组均低于微波消融组,两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35;p=0.028)。冷冻消融组患者术后3天血小板水平较术前下降(p=0.000),术后7天恢复至术前水平(p=0.141);微波消融组患者术后3天及术后7天血小板水平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168,p=0.235)。两组中均有2例患者术后胸腔积液需要胸管引流,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研究结论1、1.0T开放式磁共振引导与监控冷冻消融与微波消融治疗肝顶部肝癌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2、磁共振引导肝顶部肝癌冷冻消融的总生存趋势与微波消融相仿,但肿瘤局部进展率低于微波消融。3、冷冻消融患者术中及术后疼痛较微波消融低,冷冻消融术后第3天患者血小板计数较术前下降,第7天恢复至术前水平,微波消融对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影响;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刘占伟[5](2019)在《TACE联合MWA方案治疗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远期生存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微波消融(MWA)方案与单纯TACE方案治疗大肝癌(LHC)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远期生存,同时进一步研究患者预后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将2014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78例LH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TACE方案治疗,以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成功后进行诊断性肝动脉造影,明确肿瘤位置、大小、数目及血液供应情况,选择性插管直至肿瘤供血动脉,以碘油乳剂栓塞肿瘤末梢血管后注入化疗药物,最后以明胶海绵栓塞肿瘤供血动脉近端延长化疗时效,每隔2840天进行一次,不超过3次。研究组患者采用TACE联合MWA治疗,先行TACE治疗,步骤同对照组,30天后或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进行MWA术治疗,局部浸润麻醉后超声引导下穿刺导入微波电极至预定肿瘤部位,根据肿块大小和患者情况调节微波机功率、作用时间和进针次数,根据肿瘤形态及大小布针,大肿瘤分次从不同方向多点多部位分段凝固、多点组合,消融结束后边退针边凝固针道。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门静脉分支癌栓、淋巴转移、肿瘤最大直径、肝功能分级、巴塞罗那分期(BCLC)等一般资料。于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随访日期截止至2019年8月。以首次进行治疗至因任何原因死亡或随访截止日期作为生存时间绘制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MST)。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1年、2年及3年对两组患者进行实体瘤疗效评价。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糖链抗原19-9(CA19-9)、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根据预后转归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1)治疗结束后1个月研究组患者完全缓解(CR)与部分缓解(PR)人数占比、客观有效率(ORR)及疾病控制率(DCR)高于对照组,病情稳定(SD)及疾病进展(PD)人数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PD人数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ORR及DC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FP、AFU、CA19-9、γ-GGT及ALP水平低于治疗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3)血清AFU、CA19-9、γ-GGT及ALP水平与AFP水平呈正相关(P<0.05)。(4)治疗后两组患者肿瘤最大直径小于治疗前,研究组小于对照组(P<0.05)。(5)研究组患者MST为23.24个月,对照组患者MST为13.58个月。研究组患者术后1年、2年及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6)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不良反应,经干预后患者症状减轻。两组患者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不同BMI、术前AFP水平、年龄、性别、BCLC分期、Child-Pugh分级、门静脉分支癌栓、饮酒史、吸烟史、淋巴转移及治疗次数患者预后情况存在差异(P<0.05)。(8)术前AFP水平、Child-Pugh分级、门静脉分支癌栓、治疗次数为影响LHC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1)TACE联合MWA方案可有效缩小患者肿瘤最大直径促进疾病康复、降低LHC患者体内血清标志物水平改善患者肝功能。(2)TACE联合MWA方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3)近期疗效中,TACE联合MWA方案患者具有较高的疾病客观缓解率和控制率;远期疗效中,TACE联合MWA方案患者1年和3年生存率高具有较长的中位生存时间,对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积极作用。(4)BMI、术前AFP水平、年龄、性别、BCLC分期、Child-Pugh分级、门静脉分支癌栓、饮酒史、吸烟史、淋巴转移及治疗次数为LHC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其中术前AFP水平、Child-Pugh分级、门静脉分支癌栓、治疗次数为影响LHC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
杨玉媚[6](2019)在《经皮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膈下肝细胞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在超声或者超声联合CT引导下经皮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膈下肝细胞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肝细胞癌患者(50例男性,11例女性,平均年龄:56.3±12.1岁;年龄范围,32-83岁)共74个膈下病灶(肿瘤最大直径均数:3.3±1.7 cm;肿瘤最大直径范围:0.8–7cm)。使用CTCAE v5.0标准对所有术中和术后并发症进行等级评估。评估主要并发症及次要并发症。对患者术前、术后1天、术后4天及术后1月的肝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血常规(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进行统计及t检验对比分析。有效性评估包括肿瘤反应率、局部肿瘤进展(LTP)率和总生存(OS)率,采用改良实体肿瘤评价标准(mRECIST)对肿瘤反应率进行评价,采用Kaplan-Meier和log-rank检验分析LTP和OS,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OS和LTP的危险因素。结果:冷冻消融术中及术后30天内无一例患者死亡,有5例(8.2%)患者发生了主要并发症,其中4例患者因胸腔积液偏多并出现呼吸急促等症状行胸腔积液穿刺引流术,1例患者因中量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术后共计发生CTCAE v5.0 1-4级并发症198例次。其中59例(96.7%)患者发生一过性的谷丙转氨酶升高。24例(39.3%)患者发生了29例次呼吸系统相关并发症,其中最多见的是胸腔积液16例(26.2%)。术后1月评估肿瘤反应率,54个(73%)病灶完全缓解,14个(18.9%)病灶部分缓解,3个(4.1%)病灶局部进展。在54个完全缓解的病灶中,有24个(44.4%)出现LTP,中位LTP时间是22.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是27.3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细胞癌病灶位于肝左叶和肝内多发肝细胞癌病灶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年龄和肝细胞癌相关病因是LTP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经皮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肝细胞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位于肝左叶的肝细胞癌位置特殊、周围结构复杂,术后总生存时间相对较短。
王辅明[7](2019)在《靶向刀冷冻消融猪肝的实验研究及治疗包膜下肝癌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靶向刀冷冻消融猪肝的实验研究目的:以活体小型猪肝脏为动物实验模型,探究CT引导下靶向刀冷冻消融过程中CT扫描图像显示的椭球形低密度影区与实际冰球形成范围的差异,比较1次循环和2次循环两种不同冷冻消融方案的差异。方法:4只小型巴马猪(25-30KG),随机分为A、B两组,使用速眠新Ⅱ型注射液合剂0.1ml/kg和地西泮注射液5mg肌肉注射诱导小型猪全身麻醉,留置浅静脉针于耳缘静脉,缓慢推注丙泊酚维持麻醉。取右侧肋缘切口开腹暴露肝脏,选择肝叶较厚实部位作为目标消融区域,放置冷冻针于合适位置后对靶区进行冷冻消融,A组选择冷-热10-3分钟1次循环模式,B组选择冷-热10-3分钟2次循环模式。每个靶区冷循环结束后,肉眼直视下于肝脏表面冰球边界处随机放置1枚大头针标记,即刻扫描CT,扫描完毕后计算机多平面重建出椭球形低密度影的最大宽径及肝脏表面冷冻针与大头针平行层面。测量大头针和冷冻针的距离,重建图像上测量椭球形低密度影最大宽径及冷冻针与大头针平行层面冷冻针距离低密度影边缘的距离。术毕处死小型猪,取出靶区肝脏标本,10%的甲醛溶液中固定48小时后,标本沿着冷冻针穿刺针道垂直方向取消融区域椭球的最大宽径处切开。石蜡包埋切片后进行HE及TUNEL染色。染色完成后,观察消融区域病理学改变,使用Toup View显微镜图像测量软件测量TUNEL染色下坏死区域的边界与针道的距离。结果:1.冷冻针与低密度影边缘的距离与冷冻针和大头针的距离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732,95%CI差异数信赖区间为-0.090.07)。2.1次循环冰球的最大宽径为27.6±0.9mm,2次循环的冰球的最大宽径为31.4±0.5mm,(p<0.01)。3.在1次循环形成的冰球范围内,TUNEL染色下半径为8.4±0.2mm的区域为实际坏死区域,冰球覆盖范围与实际坏死区域的边界差值为5.6±0.5mm。在重复循环后,冰球覆盖范围内约半径为12.6±0.4mm的区域为实际坏死区域,第2次冰球覆盖范围与实际坏死区域的边界差值为3.2±0.2mm。结论:1.冷冻消融过程中CT扫描所示的低密度影区能够准确反映冰球实际形成范围。2.靶向刀冷冻设备10-3min冻融模式2次循环较1次循环冰球形成范围更大,且实际坏死区域明显增大,安全消融边缘更小。第二部分靶向刀冷冻消融治疗包膜下肝癌的临床应用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国产冷冻消融设备(靶向刀)经皮穿刺冷冻消融治疗包膜下肝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6年6月份至2018年9月份在长海医院介入科行经皮穿刺冷冻消融治疗的包膜下肝癌(病灶距离肝包膜<1cm)患者共计44例(50个病灶),所有患者术后定期复查肝脏MRI,血液及生化实验室检查,评价冷冻消融的完全消融率,肿瘤局部进展率,总生存期以及治疗相关并发症。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记录患者术中及术后的疼痛评分。比较术前及术后血液及生化检查指标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能顺利完成冷冻消融治疗过程。平均随访时间为12.8个月(范围:3-27个月),完全消融率为96%(48/50)。随访期间内共计9例(18%)患者出现肿瘤局部进展,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的累积局部进展率分别为4.0%,8.2%和20.5%。2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内出现全身多系统肿瘤转移疾病快速进展后死亡。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5%(2/44),轻微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7.2%(12/44)。术中VAS评分平均为1.65分(范围:1-3分),术后3例患者术后出现疼痛明显加重,VAS评分在4-5分左右。术后血常规及肝功能指标出现一过性的改变。结论:靶向刀冷冻消融治疗包膜下肝癌安全有效,手术简便,患者疼痛反应轻。
张伟[8](2019)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适形冷冻消融治疗肾上腺实体肿瘤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近几年来冷冻消融技术在肝癌、肺癌、肾癌、前列腺癌等实体肿瘤中的应用经验已经趋于成熟,鉴于肾上腺具有独特的生理学功能,该技术对于肾上腺实体肿瘤的应用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对于不能耐受外科手术或者不愿意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局麻下影像引导经皮穿刺冷冻消融治疗技术体现出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本研究旨在探讨局麻下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适形冷冻消融技术治疗肾上腺实体肿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尝试探索使用多种技术及方法保障冷冻消融能够成功实施,并依据相关标准分析了该技术治疗肾上腺实体肿瘤的疗效。研究方法本研究收集了 2011年7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局麻下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适形冷冻消融治疗的肾上腺实体肿瘤患者,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收集了 45例。术前均经两种及以上影像学检查方法(CT、超声、MRI、核医学)和实验室检查或者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肾上腺实体肿瘤。45例肾上腺实体瘤中转移瘤31例,嗜铬细胞瘤8例,3例腺瘤,3例上腺皮质癌。使用的影像导引设备为Philips公司PQ6000螺旋CT,氩氦冷冻消融设备为以色列氩氦冷冻消融系统(Cryo-HitTM),使用的冷媒及热媒分别为:超高压氩气及氦气。所有操作在术前均获得患者本人及患者委托人的知情同意。为保障消融术的成功实施,对于富血供肿瘤术前尝试了供血动脉栓塞治疗;对于紧邻重要组织器官的实体肿瘤术中使用了水力分离技术。31例转移瘤消融术后随访至2018年6月或者至患者死亡。术后第1月、3月、6个月、12个月行增强CT或者MRI扫描,此后每半年复查一次增强扫描,评估肾上腺转移癌患者生存期及相关危险因素。对于8例嗜铬细胞瘤患者在术前给予应用α受体阻滞剂及扩容治疗,冷冻消融术中经桡动脉有创连续测压实时监测血压变化,应用α受体阻滞剂等控制阵发性高血压。研究成果本研究组45例患者冷冻消融治疗均获得顺利完成,无因术中血压不可控等其他原因而导致手术终止,未见与冷冻消融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本组病例中有4例患者冷冻术前1-2周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治疗,有8例患者因肿瘤体积较大在术后3月内行第二次冷冻消融治疗,有3例患者因为瘤体紧邻小肠,在实施冷冻消融前使用了水力分离技术,根据肿瘤类型分别做统计和讨论分析,31例肾上腺转移癌患者全部1年、3年、5年生存率累计结果分别为:83.9%、45.0%、30.0%。8例嗜铬细胞瘤患者术中连续动脉测压获得成功,术中应用α受体阻滞剂等控制高血压效果确切,冷冻治疗前后及复温过程中血压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麻下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适形冷冻消融技术治疗肾上腺实体肿瘤安全可行,创伤小,与外科治疗及影像引导的其他消融技术相比,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术前及术中根据肿瘤的类型可实施多种技术保障手术成功。该技术对于不适宜或者不愿意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尤为适用。
聂颖[9](2018)在《肝癌氩氦刀靶向冷冻治疗的并发症护理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研究与分析肝癌氩氦刀靶向冷冻治疗的并发症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86例肝癌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氩氦刀靶向冷冻治疗,观察其治疗期间并发症情况,并对并发症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86例患者治疗期间,11例出现冷休克,占比12.79%;21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占比24.42%;29例出现皮肤冻伤,占比33.72%;31例出现疼痛,占比36.05%;35例出现发热,占比40.7%。而经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患者各并发症均完全消失。结论肝癌患者采取氩氦刀靶向冷冻治疗期间并发症相对较多,而及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后,可显着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黄丽娜,吴娟,吕春容,冯思容[10](2018)在《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肝癌患者围术期护理》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211月收治的42例采用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的肝癌患者为观察组,选取2015年211月收治的40例采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肝癌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总结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甲胎蛋白转阴率、肿瘤完全坏死率、12个月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满意,完善的围术期护理是治疗有效的关键。
二、肝癌冷冻术后主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肝癌冷冻术后主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靶向刀冷冻消融治疗肝癌的围术期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仪器设备 |
1.3 治疗方法 |
2 结果 |
3 护理 |
3.1 术前护理 |
3.2 术中护理 |
3.3 术后护理 |
3.3.1 常规护理 |
3.3.2 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原则 |
3.3.2.1 冷冻消融治疗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 |
3.3.2.2 冷冻消融术后常见的轻微并发症 |
4 小结 |
(2)冷冻复苏护理在氩氦刀微创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1 一般资料 |
2 方法 |
3 术后护理 |
3.1 一般护理 |
3.2 术后冷冻复苏护理 |
3.2.1 发热护理 |
3.2.2 皮肤冻伤护理 |
3.2.3 冷休克护理 |
3.3 肾功能损伤护理 |
结 果 |
讨 论 |
(3)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第二肝门区肝细胞癌的可行性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肝细胞癌的经皮治疗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4)1.0T MR自由手透视技术引导肝顶部结节穿刺定性及肿瘤消融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1.0T开放式磁共振自由手透视技术引导肝顶部结节穿刺活检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和表格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1.0T开放式磁共振引导与监控肝顶部肝癌的冷冻消融与微波消融临床对比分析研究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和表格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English Paper Ⅰ |
English PaperⅡ |
(5)TACE联合MWA方案治疗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远期生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病例资料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PHC诊断标准 |
1.5 方法 |
1.6 观察指标 |
1.7 判定标准 |
1.8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
2.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癌标志物水平比较 |
2.4 肝癌标志物相关性分析 |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最大直径比较 |
2.6 两组患者术后存活情况比较 |
2.7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2.8 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
2.9 患者预后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 附图 |
4 讨论 |
4.1 背景 |
4.2 实验室检查 |
4.3 影像学检查 |
4.4 治疗 |
4.5 TACE联合MWA治疗LHC结果分析 |
4.6 本研究不足及改进方法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6)经皮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膈下肝细胞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纳入及排除标准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2.临床资料 |
3.主要手术仪器及设备 |
4.冷冻消融操作流程 |
5.麻醉过程 |
6.评估指标及评估方法 |
7.统计分析方法 |
结果 |
1.患者基本资料 |
2.安全性评估结果 |
3.有效性评估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经皮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7)靶向刀冷冻消融猪肝的实验研究及治疗包膜下肝癌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靶向刀冷冻消融猪肝的实验研究 |
研究背景 |
一、材料与方法 |
二、统计学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六、小结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靶向刀冷冻消融治疗包膜下肝癌的临床应用 |
研究背景 |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
二、统计学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小结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
致谢 |
(8)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适形冷冻消融治疗肾上腺实体肿瘤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序言 |
第一部分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适形冷冻消融治疗肾上腺实体肿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
1 材料 |
1.1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1.2 临床资料 |
1.3 冷冻治疗及相关设备 |
2 方法 |
2.1 消融术前准备 |
2.2 氩氦刀适形冷冻消融治疗 |
2.3 技术成功定义 |
2.4 疗效评价方法 |
3 结果 |
3.1 治疗结果 |
3.2 并发症 |
4 讨论 |
第二部分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适形冷冻消融治疗肾上腺转移肿瘤的研究 |
1 材料 |
1.1 临床资料 |
1.2 治疗及治疗相关设备 |
2 方法 |
2.1 氩氦冷冻治疗方法 |
2.2 术后随访方法 |
2.3 定义 |
2.4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患者资料结果及冷冻消融技术结果 |
3.2 并发症 |
3.3 局部进展结果 |
3.4 全身系统进展结果 |
3.5 全部生存率 |
4 讨论 |
第三部分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适形冷冻消融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研究 |
1 材料 |
1.1 临床资料 |
1.2 治疗及治疗相关设备 |
2 方法 |
3 结果 |
3.1 治疗结果 |
3.2 并发症 |
4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9)肝癌氩氦刀靶向冷冻治疗的并发症护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10)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肝癌患者围术期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2.1 治疗方法 |
1.2.2 围术期护理方法 |
1.2.2. 1 术前护理 |
1.2.2. 2 术中配合 |
1.2.2. 3 术后护理 |
1.2.2. 4 并发症处理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AFP转阴率、肿瘤完全坏死率、12个月生存率比较 |
2.2 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满意度比较见表2。 |
3 讨论 |
四、肝癌冷冻术后主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靶向刀冷冻消融治疗肝癌的围术期护理[J]. 李娜,方云,张婷婷,凌芝,谢明晖. 全科护理, 2020(21)
- [2]冷冻复苏护理在氩氦刀微创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的疗效分析[J]. 冯青江,郭应兴. 青海医药杂志, 2020(05)
- [3]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第二肝门区肝细胞癌的可行性及疗效分析[D]. 曹秋颖. 郑州大学, 2020(02)
- [4]1.0T MR自由手透视技术引导肝顶部结节穿刺定性及肿瘤消融的应用研究[D]. 王立刚. 山东大学, 2019(02)
- [5]TACE联合MWA方案治疗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远期生存分析[D]. 刘占伟.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8)
- [6]经皮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膈下肝细胞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D]. 杨玉媚. 深圳大学, 2019(09)
- [7]靶向刀冷冻消融猪肝的实验研究及治疗包膜下肝癌的临床应用[D]. 王辅明.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19(11)
- [8]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适形冷冻消融治疗肾上腺实体肿瘤的临床研究[D]. 张伟. 苏州大学, 2019(04)
- [9]肝癌氩氦刀靶向冷冻治疗的并发症护理分析[J]. 聂颖. 中国医药指南, 2018(16)
- [10]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肝癌患者围术期护理[J]. 黄丽娜,吴娟,吕春容,冯思容. 齐鲁护理杂志, 2018(06)
标签:肿瘤论文; 氩氦刀论文; 肝癌论文; 肾上腺肿瘤论文; 肝癌晚期治疗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