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胚乳细胞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胚乳,细胞,淀粉,水稻,胚囊,质体,细胞核。
胚乳细胞核论文文献综述
张军[1](2008)在《麦类作物淀粉胚乳PCD过程中细胞核衰退和胞质发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研究了小麦和大麦胚乳发育过程中淀粉胚乳细胞的程序性细胞死亡(PCD),胚乳贮藏物质蛋白体和淀粉粒的发育,以及淀粉粒的部分理化特性,主要结果如下:1、麦类作物淀粉胚乳PCD研究。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淀粉胚乳在胚乳生长分化期的中、后期,细胞核表现典型的植物PCD的形态特征:核变形、染色质凝缩、核膜多处降解破坏,核基质外泄等。DAPI染色也表明,细胞核形态由规则变为不规则到解体形成核残体分散于淀粉粒之间。伴随胚乳发育进程,TUNEL标记结果显示细胞核DNA发生了断裂,DNA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上表现为梯状条带。Evan’s blue活体染色表明淀粉胚乳细胞的死亡在胚乳中是随机发生。上述结果表明,淀粉胚乳发育经历了PCD。在淀粉胚乳细胞核衰退解体中或解体后,无核的胞质细胞器丰富,淀粉胚乳细胞继续合成和积累淀粉粒和贮藏蛋白,表现为很强的代谢活性。超氧化物岐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等抗氧化酶在胚乳发育后期仍维持很高的活性,粒重的测定表明,籽粒仍在增重,表明淀粉胚乳细胞在核衰退解体后,胚乳细胞并未立即死亡,这与植物PCD过程中细胞核是最后消失的细胞器不同,是一种特殊形式的PCD。2、麦类作物胚乳淀粉粒的发育和理化特性研究。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都表明,在胚乳发育早期,前质体转变为淀粉质体,大淀粉粒在这些质体内发生与发育,淀粉质体通过缢缩和出芽进行增殖,一个淀粉体只包含一个大淀粉粒,表明大淀粉粒为单粒淀粉。在胚乳发育的中期和后期,包含大淀粉粒的淀粉体被膜向细胞基质突起,出芽产生许多淀粉体,小淀粉粒在这些淀粉体内发生与发育;包含小淀粉粒的淀粉体也可以通过缢缩或被膜外突出芽产生新淀粉体,用来形成小淀粉粒;多个小淀粉粒可以同时在一个淀粉体内发生与发育,表明小淀粉粒为复粒淀粉。当淀粉体被淀粉粒所充满,淀粉体被膜降解消失,释放淀粉粒到细胞基质中。在胚乳发育过程中,大、小淀粉粒的形态没有差异,但淀粉粒的比例、大小、直链淀粉含量、糊化特性和晶体特性表现有明显差异。3、麦类作物胚乳蛋白体的发育。透射电镜观察表明,贮藏蛋白积累在蛋白贮藏液泡中,但贮藏蛋白从ER到达蛋白贮藏液泡的具体途径在大麦和小麦中不同,高尔基体参与了小麦贮藏蛋白的运输,而大麦贮藏蛋白积累在内质网,然后从内质网直接到达液泡。(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08-05-01)
韦存虚,蓝盛银,徐珍秀[2](2002)在《水稻淀粉胚乳细胞编程性死亡中细胞核变化特征(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 ,观察了水稻 (OryzasativaL .)淀粉胚乳细胞编程性死亡过程中核的变化特征。伴随胚乳的发育进程 ,淀粉胚乳细胞核表现出衰退特征 :核变形、染色质凝缩、核膜多处被降解破坏、核基质外泄等。DNALadder显示核内大片段DNA呈严重的弥散状拖尾现象 ,而核内和胞质中在 14 0~ 180bp处有明显的条带。在核衰退的同时 ,其胞质中的粗面内质网、淀粉质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具有正常的代谢功能 ,细胞仍在合成并积累营养物质 ,淀粉胚乳细胞一边衰退一边行使其功能 ,直至死亡。这些结果表明 ,水稻淀粉胚乳在核衰退的同时 ,细胞仍在积极合成与积累贮藏产物 ,表现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植物细胞编程性死亡现象。此外 ,对淀粉胚乳细胞特有的核质关系、植物细胞编程性死亡过程中细胞核的变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Acta Botanica Sinica》期刊2002年12期)
韦存虚[3](2002)在《水稻胚乳发育中细胞核与细胞器的结构消长与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胜泰1号”为材料,采用显微化学、不同固定方法超微结构制样、超微细胞化学等方法,对水稻胚乳发育中细胞核与细胞器的结构消长和功能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水稻胚乳淀粉质体有多种发生途径和增殖方式。前质体、线粒体、内质网和环状片层等细胞器均可发育成淀粉质体,表现出细胞器发育的“趋同现象”。淀粉质体增殖产生新淀粉质体有多种方式:出芽增殖、缢缩增殖、中间隔板增殖、被膜向内出泡或内陷增殖、被膜形成双层膜小泡再积累淀粉增殖,它们均是淀粉质体被膜的一种膜行为。 2.胚乳蛋白体的形成。粗面内质网扩增,有些槽库膨大积累蛋白质和形成环状粗面内质网积累蛋白质是形成PBⅠ的主要方式;在内表面积累有蛋白质的大液泡出芽和小液泡积累蛋白质是形成PBⅡ的主要方式。蛋白体形成后期,片段化的粗面内质网形成环状粗面内质网,转化为小泡和小蛋白体。在蛋白质积累过程中,蛋白体周围有大量粗面内质网分布,粗面内质网产生的小泡在蛋白质从合成部位向积累部位运输中起着重要作用。 3.内质网在胚乳发育中极其活跃,具有多种功能。内质网参与胚乳细胞构建中细胞壁物质的积累;内质网包裹基质形成吞噬体,为胚乳的发育提供营养;内质网槽库膨大,积累淀粉转变成淀粉质体;内质网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与积累,在蛋白体的形成中处于核心地位;内质网末端节状膨胀,形成潴泡;灌浆高峰期内质网常与胞间连丝相连,有助于物质的运输。 4.胚乳发育中质膜内陷与物质运输。胚乳细胞内的小泡、内质网常与胞间连丝相连;质膜形态多变,功能活跃,由局部起伏的波纹状发展成明显内陷,深浅不一,多呈袋状,袋中包含着大小不一的泡状物;有些内陷脱离质膜成为胞质中的囊泡,表现出活跃的内吞现象。除细胞间隙中含有圆球状的内含物外,在质膜内陷和囊泡中常含有大量的内含物。H~+-ATP酶定位结果显示,质膜及其邻近的泡状物周围有酶的分布;而酸性磷酸酶定位在液泡、胞间隙和其中的泡状内含物周围;在质膜及其内陷形成的囊泡中有G6P酶的分布。 5.淀粉胚乳细胞核的程序性衰退。伴随胚乳发育的进程,淀粉胚乳细胞核表现出衰退特征:核变形、染色质凝缩、核周腔膨胀、核膜多处被降解破坏、核基质外泄等。DNA Ladder显示核内大片段DNA呈严重的弥散状拖尾现象,而核内和胞质中在140-180bp处有明显的条带。在核衰退的同时,其胞质中的粗面内质网、淀粉质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具有正常的代谢功能,细胞仍在合成并积累营养物质,淀粉胚乳细胞表现出一边衰退一边在行使其功能,直到细胞死亡。博士论文:水稻胚乳发育中细胞核与细胞器的结构消长与功能研究 6.花后衰退珠心和胚乳发育初期C扩十的定位。初始衰退的珠心细胞,C犷+主要分布于液泡膜上和核内;在衰退中期的珠心细胞中,C扩+主要分布在核膜、液泡膜及质膜上;在严重衰退的珠心细胞,C犷十仅存在于液泡中。胚囊壁中有大量的C扩+沉淀;发育初期的胚乳细胞,C扩+主要位于胞间隙,同时线粒体和液泡中也有少量分布。 7.磷酸水解酶(C扩气ATP酶、H+一ATP酶、酸性磷酸酶、G6P酶)在胚乳发育中的超微细胞化学定位。C扩气ATP酶主要定位在:胚囊壁、细胞核、质膜、液泡;H气ATP酶主要定位在:胚囊壁、质膜、质膜内陷、囊泡、液泡、细胞核、细胞壁、胞间连丝、内质网和蛋白体工上;酸性磷酸酶主要定位在:胚囊壁、胚乳细胞间隙、液泡和细胞核上,此外在质膜、蛋白体工和部分线粒体上也有酸性磷酸酶定位;G6P酶主要定位在:胚囊壁、质膜、质膜内陷、囊泡、液泡、细胞核,此外在内质网上也有少量的定位。磷酸水解酶共同参与了珠心降解产物向胚囊中的运输、营养物质从质外体向胚乳细胞中的运输、细胞核的解体。 综上所述,本文运用高锰酸钾固定法研究了膜系统(主要指质膜、淀粉质体被膜、内质网)的变化,运用常规固定制样研究了细胞核和细胞器的变化,采用细胞化学方法(C扩十和磷酸水解酶的定位)探索了细胞器和细胞核的功能。上述结果表明:多种细胞器可以趋同发育成淀粉质体,淀粉质体增殖来源于其被膜的活动,粗面内质网在蛋白质的合成与积累中具有重要作用,内质网在胚乳发育中具有多种功能,胞间隙和质膜内陷在营养物质的运输中具有重要作用,淀粉胚乳细胞核的衰退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编程性死亡,C扩+和磷酸水解酶在胚乳发育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对粗面内质网在蛋白体形成中的作用,淀粉质体被膜在淀粉质体增殖中的作用,淀粉胚乳细胞的核质关系,植物PCD中细胞核的变化,以及质膜内陷、内质网、Ca2+和磷酸水解酶在胚乳发育中的作用等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02-05-01)
袁明,傅缨,黄炳权,徐是雄,王凤[4](2002)在《蓝猪耳受精过程中中央细胞和初生胚乳细胞中微丝骨架的组装和细胞核的迁移》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蓝猪耳(Torenia fournieri)活体胚囊的研究,发现中央细胞和初生胚乳细胞中的微丝骨架在细胞核迁移时发生了显着的变化.授粉前,微丝在中央细胞的周质位置呈现短束状随机分布.开花两天后,它们组装成截然不同的微丝网络,在这个阶段,次生核位于中央细胞中央位置并与短束状的微丝列阵相联系.在授粉发生后不久,分布在珠孔端的微丝发生片断化,此时次生核与卵器相邻.受精后,初生胚乳细胞核从卵细胞处移开,在初生胚乳细胞中微丝又重组形成清晰的网络结构.用latrunculin A(LAT-A)和细胞松弛素 B(cytochalasin B,CB)破坏微丝骨架,得到的试验结果说明,微丝参与了中央细胞中的细胞核迁移运动.数据也表明,在受精过程中,微丝骨架的动力学特性在中央细胞和初生胚乳细胞的胞质重组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期刊2002年01期)
胚乳细胞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 ,观察了水稻 (OryzasativaL .)淀粉胚乳细胞编程性死亡过程中核的变化特征。伴随胚乳的发育进程 ,淀粉胚乳细胞核表现出衰退特征 :核变形、染色质凝缩、核膜多处被降解破坏、核基质外泄等。DNALadder显示核内大片段DNA呈严重的弥散状拖尾现象 ,而核内和胞质中在 14 0~ 180bp处有明显的条带。在核衰退的同时 ,其胞质中的粗面内质网、淀粉质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具有正常的代谢功能 ,细胞仍在合成并积累营养物质 ,淀粉胚乳细胞一边衰退一边行使其功能 ,直至死亡。这些结果表明 ,水稻淀粉胚乳在核衰退的同时 ,细胞仍在积极合成与积累贮藏产物 ,表现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植物细胞编程性死亡现象。此外 ,对淀粉胚乳细胞特有的核质关系、植物细胞编程性死亡过程中细胞核的变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胚乳细胞核论文参考文献
[1].张军.麦类作物淀粉胚乳PCD过程中细胞核衰退和胞质发育研究[D].扬州大学.2008
[2].韦存虚,蓝盛银,徐珍秀.水稻淀粉胚乳细胞编程性死亡中细胞核变化特征(英文)[J].ActaBotanicaSinica.2002
[3].韦存虚.水稻胚乳发育中细胞核与细胞器的结构消长与功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2
[4].袁明,傅缨,黄炳权,徐是雄,王凤.蓝猪耳受精过程中中央细胞和初生胚乳细胞中微丝骨架的组装和细胞核的迁移[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