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族氨基酸论文_熊科,柳佳芸,邓蕾,裴鹏钢

导读:本文包含了芳香族氨基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芳香族,氨基酸,苯丙氨酸,脱羧酶,组氨酸,羟色胺,酪氨酸。

芳香族氨基酸论文文献综述

熊科,柳佳芸,邓蕾,裴鹏钢[1](2019)在《源于Aspergillus niger M00988的肽酶对芳香族氨基酸底物特异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F值低聚肽具有多种生理功效,但其制备过程中原料进行定向酶解技术是一个难点。为提高酶法产率,简化工艺,降低成本,亟需探索肽酶特异性识别催化芳香族氨基酸基团定向酶解生成高F值低聚肽的机制。研究选择对黑曲霉M00988来源的肽酶分子N-末端空腔上的结合位点进行突变,构建了Y124S、Y124R、S135G、S135W、Y160S、Y160G、Y206S和Y206G突变体。分析系列突变酶对于二肽cbz-G-F、叁肽G-F-F和五肽FGLGF底物的活性。结果表明:突变体Y124S与S135G对低聚肽底物的活性显着优于Y124R与S135W;突变体Y160S与Y206S对低聚肽底物的活性也显着优于Y160G与Y206G。这表明肽酶对芳香族氨基酸底物特异性识别与其底物结合位点的侧链基团大小和极性密切相关。侧链较小时,空间位阻小,有利于酶与芳香族氨基酸底物结合。同时,底物结合位点氨基酸的极性也影响酶对芳香族氨基酸识别的特异性。研究探究了肽酶特异性识别催化芳香族氨基酸底物生成高F值低聚肽的分子机制,为有效利用原料,简化工艺,降低成本,实现工业化制备高F值低聚肽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刘育坚,王丽,刘智敏,刘宏程,司晓喜[2](2019)在《手性冠醚柱串联C18柱分析米类样品中的手性芳香族氨基酸》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CR-I(+)手性冠醚柱串联C18柱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米类样品中游离的手性芳香族氨基酸进行分离测定。色谱条件为流动相为pH 2.0的高氯酸溶液-乙腈(85∶15,V/V),流速为0.4 mL·min~(-1),柱温为21℃时,该方法能够检测出样品中的手性芳香族氨基酸,其含量在17.83μg·g~(-1)~32.66μg·g~(-1)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2.35%~106.4%之间。(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9年06期)

丁松,陈虹月,徐超,孙阳,胡燚[3](2019)在《改性活性炭对羽毛水解液中芳香族氨基酸的吸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对吸附羽毛水解液中芳香族氨基酸(AA)的活性炭进行筛选,然后对筛选出的活性炭进行酸碱改性。在考察的杏壳、椰壳、果壳、木质和煤质活性炭中,杏壳活性炭对AA吸附、洗脱效果最佳。实验表明:碱改性后的活性炭吸附效果较好,经碱改性的杏壳活性炭的比表面积、总孔容、微孔容均增大,酸改性则相反。Boehm滴定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表征结果表明:碱改性后含氧官能团比未改性活性炭大幅减少,酸改性则明显增加。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NaOH改性杏壳活性炭对AA的静态吸附-洗脱工艺优化条件:上样液pH为5.6、上样液中酪氨酸质量浓度为2.4 mg/mL、乙醇体积分数为60%。NaOH改性的杏壳活性炭对AA的动态吸附-洗脱工艺优化条件:上样量为320 mL、上样流速为2 mL/min、洗脱流速为1.5 mL/min、洗脱体积为660 mL。在优化条件下,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回收率分别为76.3%和73.9%,纯度分别为81.7%和82.9%,表明NaOH改性的杏壳活性炭对羽毛水解液中芳香族氨基酸具有良好的分离纯化效果。(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陈先睿,许锦平,陈玲[4](2019)在《芳香族L-氨基酸脱羧酶缺乏症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报道芳香族L-氨基酸脱羧酶缺乏症(AADCD)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基因特征。方法分析2例AADCD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女性患儿,均为新生儿期起病,表现为喂养困难、运动发育落后、眼球震颤、痉挛发作。2例患儿均于1岁余行基因检测,发现DDC基因第13外显子的杂合突变c.1234C>T,例1来源于母亲,例2来源于父亲;同时例1和例2也均携带新的杂合突变c.170 A> G(p.I57T)和c.179 T> C(p.V60A),临床意义不明。结论 2例AADCD患儿均有典型临床表现,早期基因检测识别确诊有助于改善预后。(本文来源于《临床儿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申业明[5](2019)在《芳香族氨基酸氯化及氯胺化消毒副产物的研究(一)》一文中研究指出饮用水的消毒是预防水源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对保护人类健康至关重要,目前多采用氯化或氯胺化消毒法进行。氨基酸作为组成生命体必需物质蛋白质的基本单元,必然广泛存在于水体,在饮用水消毒过程中易受到消毒剂氯或氯胺的进攻,尤其是芳香族氨基酸容易与氯发生亲电取代以及氧化等反应而产生复杂的消毒副产物,对人类健康带来严重的潜在威胁,因此研究芳香族氨基酸作为前体在消毒过程中产生的消毒副产物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本课题以UHPLC-Q-TOF HRMS和UHPLC-QQQ MS为手段研究了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在氯化和氯胺化消毒过程中产生的消毒副产物及二者氯胺化消毒反应动力学:1、建立并优化了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的UHPLC-Q-TOF HRMS的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二者在氯化消毒中产生的消毒副产物,通过标准物对照和验证试验确定了酪氨酸有苯丙氨酸、3-氯酪氨酸、3,5-二氯酪氨酸、N-氯酪氨酸、3,N-二氯酪氨酸和3,5,N-叁氯酪氨酸等6种氯化消毒副产物,苯丙氨酸只有N-氯苯丙氨酸1种。进一步研究了这些消毒副产物随次氯酸钠用量和随消毒时间的变化趋势。2、在相同UHPLC-Q-TOF HRMS分析条件下分别研究并确定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在氯胺化消毒过程中各产生17种消毒副产物;通过标准物对照和验证试验确定酪氨酸的氯胺化消毒副产物中有苯丙氨酸、4-羟基苯甲醛、4-羟基苯乙酰胺和N-氯酪氨酸,苯丙氨酸有苯甲酰胺、苯乙酰胺、4-羟基苯乙酰胺和N-氯苯丙氨酸;以精确分子量产生分子式和二级质谱推测了这些消毒副产物的结构,包括重氮盐、腙、脒、酰胺、过氧化物等以及其它更为复杂的结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这些消毒副产物随氯胺用量和随消毒时间的变化趋势。3、建立并优化了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的UHPLC-QQQ MS的定量分析方法并进行系统适用性验证。在此基础上,测定了4、13、22、31、40℃下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的氯胺化准一级反应动力学常数,并根据阿伦尼乌斯方程进一步计算了酪氨酸和苯丙氨酸氯胺化消毒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63.077 kJ/mol和63.609kJ/mol。本文为饮用水的生产及饮用安全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楼康微,祁文翰,罗红宇[6](2019)在《高F值寡肽制备中芳香族氨基酸的回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对高F值寡肽制备中的副产物——活性炭吸附的芳香族氨基酸的回收方法和工艺进行研究,筛选芳香族氨基酸的优良解吸剂,并对解吸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乙酸乙酯-乙醇复合解吸剂对芳香族氨基酸的解吸效果最佳,优化解吸工艺为:温度65℃、乙醇体积分数60%、乙醇与乙酸乙酯配比1︰1、解吸时间390 min。在此工艺下进行3次平行试验,测得解吸液OD_(280 nm)为2.371±0.17,芳香族氨基酸解吸率达91.28%,解吸后的活性炭经再生后仍可回收利用1次。(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9年02期)

杜秀红,崔节虎,刘隽,行书丽[7](2018)在《芳香族氨基酸二肽金属配合物与DNA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芳香族氨基酸二肽类配体,具有特殊的芳香性侧链结构、良好的理化性质及生理相容性等优势,使芳香族氨基酸二肽金属配合物成为新型金属配合物抗癌药物研究的热点。通过系统研究芳香族氨基酸二肽金属配合物与DNA作用,可为设计、开发新型抗癌药物奠定基础。重点综述芳香族氨基酸直链二肽类金属配合物、芳香族氨基酸环二肽类金属配合物和芳香族氨基酸二肽有机金属配合物与DNA作用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化学试剂》期刊2018年12期)

刘健,周丽雅,崔荣丽,金珠,林叁仁[8](2018)在《MMP-2/9和Ⅳ型胶原蛋白与胃癌患者胃液芳香族氨基酸浓度变化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和Ⅳ型胶原(ColⅣ)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患者胃液芳香族氨基酸(aromatic amino acids,AAAs)浓度异常升高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2月~2016年8月胃镜检查120例符合入排标准患者的胃黏膜组织和胃液标本。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胃癌组(GC,n=29)和胃良性病变组(NGD,n=91)。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胃黏膜组织中MMP-2/9和ColⅣ蛋白的表达情况及胃液中3种AAAs(酪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进行检测。比较MMP-2/9和ColⅣ蛋白在GC和NGD组间表达的差异,并与胃液中3种AAAs的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GC组MMP-2/9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着高于NGD组,ColⅣ蛋白的表达水平显着低于NGD组(P均=0.000);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ρ=0.418,P=0.000),二者均与ColⅣ蛋白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关系(MMP-2:ρ=-0.454,P=0.000;MMP-9:ρ=-0.383,P=0.000)。(2)GC组胃液3种AAAs浓度均显着高于NGD组(P均=0.000)。(3)胃黏膜组织中MMP-2/9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胃液中3种AAAs浓度均呈正相关关系(MMP-2:ρ=0.262、0.295、0.293,P=0.004、0.001、0.001;MMP-9:ρ=0.442、0.437、0.400,P均=0.000),ColⅣ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胃液中3种AAAs浓度呈负相关关系(ρ=-0.283、-0.280、-0.273,P=0.002、0.002、0.003)。结论胃癌组织通过上调MMP-2/9蛋白的表达,降解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中ColⅣ蛋白,可能是引起胃癌患者胃液AAAs浓度异常升高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微创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王璨[9](2018)在《芳香族氨基酸解氨酶的克隆表达及其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芳香族氨基酸解氨酶为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酪氨酸解氨酶(TAL)和组氨酸解氨酶(HAL)的总称。在自然条件下芳香族氨基酸解氨酶发生去氨基反应,将芳香族氨基酸的氨基水解掉,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发生可逆反应。苯丙氨酸和组氨酸及其类似物可以作为多种药物的中间体,例如美法仑、免疫抑制剂和一些抗病毒药物。本课题通过基因组挖掘的方法从Streptomyces bottropensis菌株中发现了一种新型的组氨酸解氨酶SbHAL。并将组氨酸解氨酶SbHAL的基因片段整合到pET-41载体质粒上,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表达,成功表达后用镍柱纯化和分子筛纯化后得到纯蛋白,并对其进行了性质测定和底物特异性研究。使用Discovery Studio 2.5对SbHAL进行同源建模,完成酶与底物对接实验,得到了 SbHAL与底物复合物的叁维结构,推测了 SbHAL的催化中心和活性位点。对影响组氨酸解氨酶SbHAL催化活性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包括温度、pH以及金属离子对酶活的影响。实验表明在40 ℃,pH 10.0的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终浓度为0.1 mM的Na+和Fe2+对酶的活性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0.1 mM的Zn2+对酶的活性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底物特异性的研究显示该组氨酸解氨酶SbHAL对多种组氨酸类似物也有较高的活性,对于抗病毒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制备具有潜在的意义及应用价值。本课题还进一步扩展了蓝藻苯丙氨酸解氨酶Anabaena variabilis PAL(AvPAL)的适用底物。并首次在苯丙氨酸及其类似物的氨基上进行了修饰。实验结果表明,在苯丙氨酸及其类似物的氨基上进行修饰后,该酶也依然存在较好的活性,这为用新方法合成药物提供了可能。(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8-05-29)

张向,陈莹,闫凤霞,陈龙,陈萌[10](2018)在《大鼠脊髓全横断诱导芳香族氨基酸脱酸酶细胞产生5-羟色胺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前后芳香族氨基酸脱酸酶(Aromatic L-amino acid decarboxylase,AADC)细胞的分布以及SCI后不同时间段AADC细胞表达5-羟色胺(5-HT)的特点。方法:6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2只)、脊髓损伤2d组(24只,其中假手术/Sham组12只)及脊髓损伤60d组(24只,其中假手术/Sham组12只)。使用负压吸引器将大鼠T10-T11脊髓完全离断1~3mm,建立脊髓胸段T10-T11全横断模型。使用BBB评分评价SCI大鼠不同时间点后肢运动功能。各组大鼠在相应时间点灌注取材,并且在灌注前30min腹腔注射外源性5-羟色胺酸(5-HTP)(100mg/kg),免疫荧光法检测脊髓腰段(L段)和骶尾段(S+C段)中AADC和5-HT表达水平。结果:SCI大鼠在术后1~2、3、7、14、28、60d时BBB评分别为0、1.00±0.58、3.30±0.95、6.30±0.10、7.50±0.36、7.87±0.08分。AADC细胞主要在脊髓的背角、中间带、中央管周围等部位表达。正常对照组、脊髓损伤2d组和脊髓损伤60d组AADC表达数量在脊髓L段为:46.75±5.50、49.50±4.87、48.50±6.38个,在脊髓S+C段为1026.50±66.59、1066.75±80.56、1046.25±67.79个,叁组结果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大鼠脊髓L段和S+C段中AADC细胞中未见5-HT的表达,但在SCI2d组和SCI 60d组均观察到AADC细胞表达5-HT,L段两组表达率分别为(44.43±6.03)%和(96.20±1.53)%,S+C段分别为(44.45±5.71)%和(95.14±3.02)%,两组间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AADC细胞在脊髓胸段T10~T11全横断损伤前后脊髓中表达数量和部位相似。SCI后,损伤平面以下脊髓中的AADC细胞功能增加,可利用外源性5-HTP生成5-HT。(本文来源于《中国脊柱脊髓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芳香族氨基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CR-I(+)手性冠醚柱串联C18柱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米类样品中游离的手性芳香族氨基酸进行分离测定。色谱条件为流动相为pH 2.0的高氯酸溶液-乙腈(85∶15,V/V),流速为0.4 mL·min~(-1),柱温为21℃时,该方法能够检测出样品中的手性芳香族氨基酸,其含量在17.83μg·g~(-1)~32.66μg·g~(-1)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2.35%~106.4%之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芳香族氨基酸论文参考文献

[1].熊科,柳佳芸,邓蕾,裴鹏钢.源于AspergillusnigerM00988的肽酶对芳香族氨基酸底物特异性研究[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2].刘育坚,王丽,刘智敏,刘宏程,司晓喜.手性冠醚柱串联C18柱分析米类样品中的手性芳香族氨基酸[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9

[3].丁松,陈虹月,徐超,孙阳,胡燚.改性活性炭对羽毛水解液中芳香族氨基酸的吸附[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陈先睿,许锦平,陈玲.芳香族L-氨基酸脱羧酶缺乏症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临床儿科杂志.2019

[5].申业明.芳香族氨基酸氯化及氯胺化消毒副产物的研究(一)[D].郑州大学.2019

[6].楼康微,祁文翰,罗红宇.高F值寡肽制备中芳香族氨基酸的回收[J].食品工业.2019

[7].杜秀红,崔节虎,刘隽,行书丽.芳香族氨基酸二肽金属配合物与DNA作用研究[J].化学试剂.2018

[8].刘健,周丽雅,崔荣丽,金珠,林叁仁.MMP-2/9和Ⅳ型胶原蛋白与胃癌患者胃液芳香族氨基酸浓度变化的关系[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8

[9].王璨.芳香族氨基酸解氨酶的克隆表达及其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

[10].张向,陈莹,闫凤霞,陈龙,陈萌.大鼠脊髓全横断诱导芳香族氨基酸脱酸酶细胞产生5-羟色胺的机制研究[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8

论文知识图

共轭的硫族半导体材料的合成机理示...

标签:;  ;  ;  ;  ;  ;  ;  

芳香族氨基酸论文_熊科,柳佳芸,邓蕾,裴鹏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