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脲氰论文_王庆新

导读:本文包含了霜脲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吡唑,霜霉病,黄瓜,高效,色谱,马铃薯,土壤。

霜脲氰论文文献综述

王庆新[1](2019)在《50%霜脲氰防治甜瓜霜霉病田间药效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明确50%霜脲氰水分散粒剂防治甜瓜霜霉病适用剂量及对甜瓜的安全性,为产品登记提供试验依据。供试药剂分别用90克/公顷、157.5克/公顷、225克/公顷3个剂量进行试验,并选用常规药剂60%霜脲氰·嘧菌酯水分散粒剂作为对照,对照药剂使用剂量为180克/公顷。在施药前进行基数调查,并在末次药后7天、14天调查防效。试验结果表明:50%霜脲氰水分散粒剂施用量为225克/公顷时,防治效果最佳,防效在82.84%,防治效果理想,可以有效防治甜瓜霜霉病,可以作为推广药剂。(本文来源于《农村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蔡凤英,殷海涛,陈希唐[2](2019)在《25%吡唑醚菌酯·霜脲氰悬浮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25%吡唑醚菌酯·霜脲氰悬浮剂复配制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使用C18不锈钢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以甲醇+水为流动相,用外标法对有效成分进行定量分析。配制一系列浓度霜脲氰(吡唑醚菌酯)标准溶液,并以其质量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霜脲氰和吡唑醚菌酯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4,0.9995,标准偏差分别为0.239,0.158,变异系数均为1.5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6%,100.0%。(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9年14期)

高继杨,付璐,张星哲,刘齐月,杜虹锐[3](2019)在《黄瓜霜霉菌对霜脲氰抗药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黄瓜霜霉菌对霜脲氰的敏感性及是否存在抗药性,采用叶盘漂浮法测定了2012—2016年采自广东、湖北、江苏、山东、北京和东北叁省8个省市的13个黄瓜主产区的69个黄瓜霜霉菌株对霜脲氰的敏感性和抗性水平。结果表明,霜脲氰对黄瓜霜霉菌的EC50值为0.006 8~0.134 1μg/mL,平均EC50值0.062 4μg/mL,病原菌对霜脲氰的敏感性呈单峰曲线,近似正态分布,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并未出现,平均EC50(0.062 4μg/mL)可以作为黄瓜霜霉菌对霜脲氰的敏感性基线。69个菌株中,有16个低抗菌株,占总菌株数的23.19%;53个敏感菌株,占76.81%,为优势群体;无中抗和高抗菌株的出现。黄瓜霜霉菌对霜脲氰的抗性水平范围为0.11~2.15倍,平均抗性水平为1.00倍。说明霜脲氰对黄瓜霜霉菌表现出非常强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裴生州[4](2018)在《52.5%恶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防治黄瓜霜霉病田间药效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黄瓜霜霉病是海东市乐都区保护地黄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呈现危害逐年加重的趋势。是影响保护地黄瓜生产的最大障碍因素。2016年进行了52. 5%恶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防治黄瓜霜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黄瓜霜霉病发生初期,使用52. 5%恶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25g/667m2~35g/667m2兑水45L/667m2叶面喷雾1次,对黄瓜霜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可达59. 1%~83. 8%,对黄瓜生长安全。(本文来源于《青海农技推广》期刊2018年04期)

邱俊云,李文刚,何练,任天瑞[5](2018)在《42%吡唑醚菌酯·霜脲氰干悬浮剂配方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吡唑醚菌酯和霜脲氰复配制成干悬浮剂,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率。采用湿法粉碎以及喷雾干燥制备了42%吡唑醚菌酯·霜脲氰干悬浮剂,并通过流点法筛选出润湿分散剂的种类,同时,设计了一系列润湿分散剂的配比,测试并对比了各项性能,最后筛选出最优配方。该干悬浮剂最优配方为:吡唑醚菌酯6%、霜脲氰36%、SD-661 10%、SD-819 20%、NNO24%、SR-05 2%、消泡剂1%。该配方制得的干悬浮剂悬浮率高,稳定性好,各项性能指标都符合规定。(本文来源于《世界农药》期刊2018年04期)

陈凌敏,孙新纹[6](2018)在《52.5%恶唑菌酮·霜脲氰WG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田间药效试验初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评价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确定最佳施用剂量,开展了不同施药量的52.5%恶唑菌酮·霜脲氰WG与50%烯酰吗啉WP、20%霜脲氰悬浮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52.5%恶唑菌酮·霜脲氰WG在用量为600g/hm~2时防效最好,药后7d和10d的防效分别达87.7%和85.9%,药后10d的防效与其他施药量及对照药剂均存在显着差异性。同时发现,52.5%恶唑菌酮·霜脲氰WG的用药为300~600g/hm~2时,对马铃薯早疫病也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可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信息》期刊2018年04期)

张锋锋,陈翔,牛艳,王晓菁[7](2018)在《马铃薯及土壤中霜脲氰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快速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快速测定马铃薯茎叶、块茎及其土壤中霜脲氰残留量的方法。[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NH2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以乙腈-水为流动相,使用C18色谱柱,通过Waters 2695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在254 nm检测波长下对霜脲氰进行分析检测,面积外标法定量。[结果]在0.1、0.5、2.0 mg/kg 3个不同添加浓度水平下,马铃薯茎叶中平均回收率为78.0%~104.4%,相对标准偏差为2.7%~3.4%;马铃薯块茎中平均回收率为82.9%~94.7%,相对标准偏差为1.1%~2.3%;土壤中平均回收率为81.6%~91.8%,相对标准偏差为3.3%~5.4%。霜脲氰在浓度为0.05~2.00 mg/L时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最小检出量为0.06 ng,在马铃薯茎叶、块茎和土壤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均为10μg/kg。[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成本低、精密度好、准确率高,适用于马铃薯及其土壤中霜脲氰的大批量分析检测,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检测方法。(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时春喜,王清,曲子瑞,张腾,赵佳振[8](2017)在《吡唑醚菌酯与霜脲氰不同混配组合对黄瓜霜霉病室内毒力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吡唑醚菌酯与霜脲氰不同混配组合对黄瓜霜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明确这两种药剂混配对黄瓜霜霉病的作用效果,筛选出最合理的混配组合。本实验采用室内盆栽法。试验表明,98%霜脲氰原药对黄瓜霜霉病菌的抑制效果好于97.5%吡唑醚菌酯原药对该病菌的抑制效果,EC_(50)分别为13.36μg/ml和19.28μg/ml。在5个不同浓度的混配组合中,17.5%吡唑醚菌酯+32.5%霜脲氰混配对黄瓜霜霉病的抑制效果最好,EC_(50)为9.56μg/ml,增效系数为1.57,增效作用明显。此结果表明,二者混配对黄瓜霜霉病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从安全性及成本等方面考虑,认为混配组合17.5%吡唑醚菌酯+32.5%霜脲氰可以作为防治黄瓜霜霉病的最合理组合。(本文来源于《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与植物保护——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11-08)

洪思慧,佘永新,张超,曹晓林,郑鹭飞[9](2018)在《黄瓜和土壤中吡唑醚菌酯和霜脲氰同步检测及其降解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Qu ECh ERS-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黄瓜及土壤中吡唑醚菌酯和霜脲氰同步检测方法,研究吡唑醚菌酯·霜脲氰水分散粒剂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变化及消解动态,旨在评估联合农药的安全性。样品经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吸附剂和十八烷基键合硅胶吸附剂净化,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扫描。在50~800μg/L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值均大于0.996 1,3个质量浓度添加水平下2种农药在黄瓜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0.45%~107.08%,定量限均为0.050 mg/kg。两年叁地的田间实验消解动态表明:以1.5倍高推荐剂量下,吡唑醚菌酯和霜脲氰分别于黄瓜上施药1、7 d后,土壤上施药7、1 d后残留量小于定量限;当该制剂以推荐剂量在黄瓜上施药3次,施药间隔7 d时,吡唑醚菌酯和霜脲氰在黄瓜中的最高残留量分别为0.090 mg/kg和0.060 mg/kg,远低于我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0.5 mg/kg,推荐采收安全间隔期为3 d。(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8年08期)

鹿泽启,刘传德,张伟,柳璇,姚杰[10](2017)在《霜脲氰在葡萄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在山东烟台、江苏仪征进行田间试验,研究霜脲氰在葡萄、土壤中的消解动态。结果表明:霜脲氰在葡萄和土壤中的消解均符合1级动力学方程,消解半衰期分别为4.2~4.4 d和4.4~4.5 d。(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文摘》期刊2017年09期)

霜脲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对25%吡唑醚菌酯·霜脲氰悬浮剂复配制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使用C18不锈钢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以甲醇+水为流动相,用外标法对有效成分进行定量分析。配制一系列浓度霜脲氰(吡唑醚菌酯)标准溶液,并以其质量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霜脲氰和吡唑醚菌酯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4,0.9995,标准偏差分别为0.239,0.158,变异系数均为1.5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6%,100.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霜脲氰论文参考文献

[1].王庆新.50%霜脲氰防治甜瓜霜霉病田间药效试验[J].农村科技.2019

[2].蔡凤英,殷海涛,陈希唐.25%吡唑醚菌酯·霜脲氰悬浮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

[3].高继杨,付璐,张星哲,刘齐月,杜虹锐.黄瓜霜霉菌对霜脲氰抗药性的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9

[4].裴生州.52.5%恶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防治黄瓜霜霉病田间药效试验[J].青海农技推广.2018

[5].邱俊云,李文刚,何练,任天瑞.42%吡唑醚菌酯·霜脲氰干悬浮剂配方的研制[J].世界农药.2018

[6].陈凌敏,孙新纹.52.5%恶唑菌酮·霜脲氰WG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田间药效试验初报[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

[7].张锋锋,陈翔,牛艳,王晓菁.马铃薯及土壤中霜脲氰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快速分析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18

[8].时春喜,王清,曲子瑞,张腾,赵佳振.吡唑醚菌酯与霜脲氰不同混配组合对黄瓜霜霉病室内毒力测定[C].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与植物保护——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

[9].洪思慧,佘永新,张超,曹晓林,郑鹭飞.黄瓜和土壤中吡唑醚菌酯和霜脲氰同步检测及其降解分析[J].食品科学.2018

[10].鹿泽启,刘传德,张伟,柳璇,姚杰.霜脲氰在葡萄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7

论文知识图

霜脲氰霜脲氰霜脲氰霜脲氰霜脲氰-霜脲氰生产工艺流程图霜脲氰

标签:;  ;  ;  ;  ;  ;  ;  

霜脲氰论文_王庆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