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伺服刚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刚度,转台,数控,马达,动态,永磁,直线。
伺服刚度论文文献综述
付睿云,孟婥,卜剑秋,苏柳元[1](2019)在《经编机电子横移系统伺服刚度的提高》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干扰力矩的存在会使经编机横移系统高速运行时产生扰动偏差、影响横移系统稳定性和跟踪精度的问题,基于推导出的永磁同步电机系统控制模型,设计了Proportion-IntegralDerivative(PID)交流伺服控制系统,建立了电子横移系统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校正补偿装置,并在输入为零时,导出由干扰输入引起的干扰模型;分析干扰模型的伯德(Bode)图,得出不同控制参数对系统伺服刚度的响应规律;提出采用改进型双T网络陷波滤波器消除横移传动系统的机械谐振点。结果表明:增大位置环和速度环比例增益能够有效抵抗中低频干扰;改进型双T网络陷波滤波器有效地消除了横移系统高速运行时产生的机械谐振,从而提高系统伺服刚度。(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孟自立,SUN,Jian[2](2018)在《影响数控转台伺服刚度的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直接驱动数控转台伺服系统为研究对象,导出系统干扰输入引起的位置输出的传递函数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对干扰模型进行仿真,当控制系统各参数取值变化时,分析干扰模型Bode图的变化。通过bode图可以清晰的看到不同控制系统参数对系统伺服动刚度的影响规律,进而针对不同频率的外界扰动,有目标的调整特定控制系统参数可以提高系统伺服动刚度,从而改善伺服系统的性能,提高直接驱动数控转台系统的传动精度。(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石油化工》期刊2018年03期)
尹明,范丽鹏,张高平[3](2013)在《影响直接驱动数控转台伺服刚度的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直接驱动数控转台伺服系统为研究对象,导出系统干扰输入引起的位置输出的传递函数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对干扰模型进行仿真,当控制系统各参数取值变化时,分析干扰模型Bode图的变化。通过bode图可以清晰的看到不同控制系统参数对系统伺服动刚度的影响规律,进而针对不同频率的外界扰动,有目标的调整特定控制系统参数可以提高系统伺服动刚度,从而改善伺服系统的性能,提高直接驱动数控转台系统的传动精度。(本文来源于《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期刊2013年02期)
孙宜标,金石,王成元[4](2007)在《数控转台回转送进系统伺服刚度的鲁棒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直接驱动数控转台采用环形永磁力矩电机的伺服系统易受负载转矩变化的影响,显着降低系统的伺服动态刚度。基于具有前馈的伪微分反馈控制框架,采用H∞混合灵敏度控制方法,将动态刚度的最大化设计问题转化为H∞鲁棒控制的最小化设计问题来设计控制器。该控制器使系统对负载扰动及自身参数变化具有较强的鲁棒性,提高了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响应速度,解决抗干扰性能和快速跟踪性能之间的矛盾,增强了系统的动态刚度。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H∞控制器使数控转台回转送进系统对负载扰动及参数变化具有较强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07年16期)
孙宜标,金石,王成元[5](2007)在《数控转台回转送进系统动态伺服刚度的H_∞鲁棒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数控转台用环形永磁力矩电动机回转送进系统采用直接驱动技术后,对负载转矩变化更为敏感,严重影响系统的动态伺服刚度,使系统的伺服性能大大降低。采用高级PDFF控制结构与H∞鲁棒控制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将动态刚度的最大化设计问题转化为H∞鲁棒控制的最小化设计问题来设计控制器。该控制器可以有效地抑制负载扰动对数控转台伺服系统的影响,使系统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并获得良好的跟踪响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系统抗干扰性能与快速跟随性能之间的矛盾。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PDFF控制器相比,所提出的基于高级PDFF控制框架的H∞控制器提供了更高的动态伺服刚度来抑制动态扰动。(本文来源于《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期刊2007年08期)
孙进平,白会新,刘成颖,王先逵[6](2006)在《永磁同步直线电动机伺服刚度测试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控制系统参数对平板式叁相交流永磁同步直线电动机(PermanentMagnetLinearSyn-chronousMotor,简称PMLSM)的影响,采用瞬态激振的方法测试直线电动机的伺服刚度,并在样机上完成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直线电动机的伺服刚度只受位置环比例增益的影响较大,而其它的控制参数对伺服刚度幅值影响不大。设置好伺服系统各控制参数,为高性能直线电动机伺服控制器的改进设计提供了客观依据。(本文来源于《制造技术与机床》期刊2006年11期)
徐进宝[7](2006)在《直接驱动数控转台伺服刚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适应超高速和超精密加工的需要,机床的进给系统采用了直接驱动这种新型的进给方式。同样数控转台就采用了力矩电机主轴和转台刚性连接的进给方式,同传统的蜗轮蜗杆副间接传动相比,直接驱动转台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加速度大、响应速度快以及定位精度高等优点,正在被应用于新的一代机床转台系统中。 为了使转台系统在受到切削力等干扰时还能保证加工质量并使系统具有足够的加工精度。我们要充分利用直接驱动高响应的优点,在保证系统稳定的同时,提高系统的系统刚度。 本文主要研究了直接驱动永磁同步电机转台系统的伺服刚度问题。首先提出了刚度和伺服刚度的定义,比较了直接驱动和间接驱动这两种驱动方式的优缺点及蜗轮蜗杆副间接驱动的系统刚度评价方法,并提出了直接驱动转台伺服系统伺服刚度的定义和评价方法。推导出了直接驱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和伺服刚度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对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了控制系统结构、参数以及机械特性对直接驱动转台系统伺服刚度的影响。为了解决直接驱动更容易受到转台转动惯量和切削力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为了提高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减轻外来扰动对伺服系统的影响,提高伺服系统刚度,在第四章推导出了转台系统的自适应的H_∞控制器,并对该系统进行了仿真。(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06-03-08)
罗勇[8](2001)在《直线电机进给单元伺服刚度及其自适应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快速发展的超高速加工技术对高速进给运动的需要,机床进给运动开始采用直线电机零传动这一新型的进给传动方式。和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相比,直线电机进给系统具有机械结构简单、速度高、加速度大、响应速度快以及定位精度高等优点,是机床进给传动方式的一场革命,正得到日益广泛的运用。 为了保持加工的稳定性,降低加工中的挑动力对加工质量的影响,充分利用直线电机直接驱动加工的高速和高响应特性,伺服控制系统在实现尽可能高的定位精度的同时,还必须具备足够高的伺服刚度。 本文主要研究直线电机进给系统的伺服刚度。论文首先针对直线电机进给系统伺服刚度的特点,提出了直线电机进给系统伺服刚度的定义和评价方法。在推导出直线电机进给系统控制模型后,利用MATLAB软件对模型进行了时域仿真,分析了控制系统结构、参数以及进给系统机械特性对直线电机伺服刚度的影响,然后设计了直线电机伺服动刚度实验方法,对仿真分析结果进行验证。在论文最后,针对加工中负载质量的变化对直线电机进给系统伺服刚度的影响,首此提出采用自适应控制原理对原控制系统进行优化的方法,并对这种方法进行了仿真。(本文来源于《广东工业大学》期刊2001-04-01)
黄栋源[9](1976)在《压力反馈对电液伺服马达伺服刚度及动态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前言在液压控制系统中,经常由于阻尼系数较小而造成低阻尼振荡,这就使系统的工作不可靠。在液压系统中,增加阻尼的方法比较多,这里介绍一个用压力反馈增大系统阻尼的方法。本文所介绍的系统是一个由电液伺服阀控制液压伺服马达的系统,见图1所示。对该系统的刚度已在“电液伺服马达的伺服刚度分析”一文作了较系统的分析,其动态特性也已在“液压伺服马达的分析”一文中分析过了。这里分析一下对该系统采用压力(静压和动压)反馈后对系统的伺服刚度和动态特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1976年04期)
黄栋源[10](1975)在《电液伺服马达的伺服刚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液伺服马达在各个工业部门应用日趋广泛,因为采用电液伺服装置既具有电讯号传递速度快的特点,又具有液压装置快速响应的特点。所以,随着工业的发展,它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作用也越来越大。通常电液伺服装置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指令电压(可以是位置,也可以是速度)与反馈回路的电压差△V输入伺服放大器,再由伺服放大器输出电流给电液伺服阀的力矩马达,从而将电讯号变为机械位移,讯号通过液压放大器输出流量到液压马达驱动负荷。(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1975年02期)
伺服刚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以直接驱动数控转台伺服系统为研究对象,导出系统干扰输入引起的位置输出的传递函数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对干扰模型进行仿真,当控制系统各参数取值变化时,分析干扰模型Bode图的变化。通过bode图可以清晰的看到不同控制系统参数对系统伺服动刚度的影响规律,进而针对不同频率的外界扰动,有目标的调整特定控制系统参数可以提高系统伺服动刚度,从而改善伺服系统的性能,提高直接驱动数控转台系统的传动精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伺服刚度论文参考文献
[1].付睿云,孟婥,卜剑秋,苏柳元.经编机电子横移系统伺服刚度的提高[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孟自立,SUN,Jian.影响数控转台伺服刚度的因素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8
[3].尹明,范丽鹏,张高平.影响直接驱动数控转台伺服刚度的因素分析[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3
[4].孙宜标,金石,王成元.数控转台回转送进系统伺服刚度的鲁棒控制[J].中国机械工程.2007
[5].孙宜标,金石,王成元.数控转台回转送进系统动态伺服刚度的H_∞鲁棒控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7
[6].孙进平,白会新,刘成颖,王先逵.永磁同步直线电动机伺服刚度测试实验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6
[7].徐进宝.直接驱动数控转台伺服刚度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6
[8].罗勇.直线电机进给单元伺服刚度及其自适应控制[D].广东工业大学.2001
[9].黄栋源.压力反馈对电液伺服马达伺服刚度及动态特性的影响[J].机床与液压.1976
[10].黄栋源.电液伺服马达的伺服刚度分析[J].机床与液压.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