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卵巢粘液性肿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卵巢,肿瘤,粘液性,免疫,腺癌,病理,细胞。
卵巢粘液性肿瘤论文文献综述
祁玲[1](2019)在《卵巢粘液性肿瘤复发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影响良性、交界性及恶性卵巢粘液性肿瘤复发及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的诊治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562例卵巢粘液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卵巢粘液性囊腺瘤患者368例,卵巢交界性粘液性肿瘤(mucinous 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mBOT)90例,卵巢粘液性癌(mucinous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mEOC)104例,分析患者的初诊年龄、症状、手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手术方式、手术途径、术中肿瘤破裂情况、腹水情况、手术病理分期、术后辅助化疗等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影响卵巢粘液性肿瘤复发和预后的相关因素。采用电话及门诊复查方式了解患者术后复发,复发后的治疗及生存情况等,通过SPSS软件(21.0版本)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卵巢粘液性囊腺瘤患者平均随访时间56.8±28.95个月(12-12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7个月,随访期间26例复发,复发率为7.1%(26/368例),平均复发时间36.96±18.54个月(4-75个月),复发中位时间为36个月,目前无与本疾病相关死亡的病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卵巢粘液性囊腺瘤患者的复发与手术途径(腹腔镜、开腹)、肿瘤破裂与否、肿瘤直径大小、术前肿瘤标志物高低无关,P>0.05,与行粘液性囊腺瘤剥除术有关,P<0.05。2.卵巢交界性粘液性肿瘤患者平均随访时间46.51±30.32个月(12-12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4.5个月,随访期间11例复发,复发率为12.2%(11/90例),平均复发时间23.45±17.83个月(3-60个月),复发中位时间为21个月,目前无与本疾病相关死亡的病例。单因素分析:mBOT复发与保留生育功能手术、伴浸润有关,P<0.05,而与年龄、术前肿瘤标志物高低、病理类型、术后化疗与否,术中是否行阑尾切除及淋巴结切除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保留生育功能手术(P=0.030,OR=13.529,95%CI=1.294-141.504)与伴浸润(P=0.001,OR=18.797,95%CI=3.083-114.602)是mBOT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3.卵巢粘液性癌患者平均随访时间58.54±34.18个月(12-128个月),随访期间17例复发,复发率为19.1%(17/89例),平均复发时间22.53±15.35个月(4-53个月),复发中位时间为17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mEOC的复发与FIGO分期、术后有无病灶残留,术前腹水≥1000 ml,化疗疗程数有关,P<0.05,与年龄,术前肿瘤标志物高低、肿瘤直径大小及术中是否行阑尾切除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有病灶残留及化疗疗程数是影响其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4.随访期间mEOC患者8例死亡,患者平均生存时间75.64±32.91个月(9-12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77个月,早期(I-II期)mEOC患者5年生存率达92%,但晚期(III-IV期)mEOC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25%。预后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术后有无病灶残留、术前腹水≥1000ml、以及足疗程化疗为影响患者5年生存率的危险因素,P<0.05;而年龄、肿瘤直径大小、术前CA125值是否正常、术中阑尾切除及淋巴结切除与否对预后无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足疗程化疗是影响患者5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1.粘液性囊腺瘤剥除是影响卵巢粘液性囊腺瘤复发的危险因素。2.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和肿瘤伴浸润是影响卵巢交界性粘液性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3.FIGO分期晚、病灶残留、腹水≥1000ml,化疗疗程不足是影响卵巢粘液性癌复发及预后的危险因素。4.卵巢交界性粘液性肿瘤有发展为卵巢粘液性癌的风险,对此类患者需严格随访。(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崔雨萌,石红[2](2017)在《宫颈微偏腺癌伴双卵巢粘液性肿瘤2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49岁,以"间断下腹痛5个月,发现盆腔包块4天伴腹痛加重1天"为主诉于2014年12月15日急诊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患者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针扎样疼痛,无放散痛,进行性加重,以右下腹为重,夜间明显,加重时自服止痛药对症处置,未就医;4天前于本院门诊就诊,行超声检查示盆腔右侧液性占位(203mm×187mm×120mm),囊壁薄,见分隔,周边见血流;1天前患者腹痛加重,伴腹胀,少量阴道流血,色鲜红,(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董春龙[3](2017)在《探讨卵巢交界性粘液性肿瘤的病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粘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卵巢交界性粘液性肿瘤患者60例,术后定期随访,按时复查,对其病理诊断、预后及复发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初始症状不明显,36例(60%)经B超检查发现盆腔包块,15例因腹痛、腹胀及月经不调就诊发现,9例因急腹症就诊发现;肿瘤平均最大直径13.8±6.8cm,36例最大直径>10cm,10例最大直径>20cm;48例单侧病变,12例双侧病变;7例伴微浸润,2例术后有病灶残留;50例(83.33%)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与术后常规病理相符,10例卵巢良性囊肿肿瘤;复发3例,恶变转移死亡1例。肿瘤复发单因素分析,与浸润腹膜种植、术后病灶残留有关(P<0.05)。结论:卵巢交界性粘液性肿瘤(BOT)发病患者年龄较为年轻,多发病在生育年龄,生存率高;多见于单侧病变,肿瘤平均最大直径较大,多为多房黏液囊性;伴随浸润性种植的特点,肿瘤的复发与浸润腹膜种植、术后病灶残留有关。(本文来源于《数理医药学杂志》期刊2017年04期)
翁海燕[4](2016)在《卵巢粘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和目的卵巢原发性粘液性肿瘤(primary mucinous tumors, PMT)是卵巢常见的上皮性肿瘤,来源复杂,形态多样。而卵巢又是肿瘤转移的好发部位,原发病灶可以隐匿不现,而转移性粘液性肿瘤(metastatic mucinous neoplasms, MMN)可以是首发症状,在形态上又可以貌似良性、交界性或恶性,极易发生误诊,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鉴别卵巢原发还是继发性粘液性肿瘤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本课题的目的是希望从临床病理以及免疫组化特点探讨PMT与MMN的鉴别诊断。方法收集安徽省立医院及安徽省肿瘤医院病理科2009年4月~2015年1月期间存档的155例临床病理资料齐全的卵巢粘液性肿瘤病例,每例标本均经过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后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根据2014年新出版的((WHO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重新阅片诊断,分为PMT及MMN两组。PMT组共128例,其中良性86例、交界性31例、恶性11例;MMN组共27例,其中来自阑尾19例、结肠5例、胰腺1例、宫颈2例。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K7、CK20、MUC-1、MUC-2、CDX-2及VIllin蛋白在两组间表达的差异,并对比各组的临床病理资料、HE形态特征,从而比较原发与继发性粘液性肿瘤间的区别,探索出对诊断有价值的临床病理参数。结果MMN组中年龄大于40岁,双侧病变及伴有腹膜假粘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的患者较多(P<0.05);与MMN组相比,PMT组中CK7、MUC-1阳性表达明显增高,CK20、MUC-2、CDX-2阳性表达则明显降低,,检验组间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而villin在两组的阳性表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临床资料显示年龄小于40岁,单侧病灶,无PMP伴发,CK7/MUC-1弥漫性强阳性表达时,要考虑PMT;大于40岁,双侧病灶,伴发PMP且CK20/MUC-2/CDX-2弥漫性强阳性表达时,首先考虑来自下消化道转移可能,但还需排除来自卵巢畸胎瘤的肠型粘液性上皮肿瘤;当两组标记物交叉阳性时需结合临床病理特点,必要时行全身检查以排除转移可能。故PMT与MMN的鉴别诊断是相当复杂的,需要结合临床、HE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来判断。(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6-03-01)
牛炜,赵丽苹,刘洋,吴书莹,许天敏[5](2016)在《卵巢透明细胞癌伴有肠型交界性粘液性肿瘤及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及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1病例摘要患者,女,43岁,因"腹胀15天,发现盆腔肿物14天"于2013年10月就诊于我院。病程中偶有腹痛,无其他不适主诉,近期体重无明显减轻。内诊:阴道及宫颈外观未见明显异常,于盆腔正中可触及一直径约13cm的囊实性包块,活动欠佳,有压痛。妇科彩超:子宫前后壁见多个低回声结节,最大者位于后壁内0.9cm×0.8cm。双卵巢未显示,盆腔正中见13.0cm×8.3cm囊实混合回声,形态尚规则,界限尚清,内见分隔。盆液厚5.0cm,肝下积液3.0cm,脾肾隐窝(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诊断学》期刊2016年01期)
王玉琳[6](2014)在《卵巢粘液性肿瘤临床表现及病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卵巢粘液性肿瘤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9例卵巢粘液性肿瘤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本组良性卵巢黏液性肿瘤14例(73.68%),交界性肿瘤4例(21.05%),恶性肿瘤1例(5.26%)。结论卵巢粘液性肿瘤具有癌变风险,早期应用显微镜下观察与广泛取材病理检查对于早期诊断与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期刊2014年04期)
杨军[7](2012)在《GDF15和UPA在卵巢浆液性及粘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聚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 GDF-15)和尿激酶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UPA)在卵巢浆液性及粘液性肿瘤组织(本文中简称囊腺瘤、囊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完整的133例卵巢肿瘤标本包括:30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标本、30例卵巢粘液性囊腺癌标本、18例交界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标本、15例交界性卵巢粘液性囊腺瘤标本、20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标本、20例卵巢粘液性囊腺瘤标本)及15例正常卵巢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在卵巢浆液性及粘液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标本中GDF15和UPA的表达。用医学统计学方法分析GDF15和UPA在不同病理类型卵巢肿瘤组织中的差别来说明GDF15和UPA的表达与卵巢浆液性及粘液性肿瘤的关系。结果:GDF15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3.3%),明显高于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38.9%)、浆液性囊腺瘤(5%)、及正常卵巢组织(0%),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GDF15在卵巢粘液性囊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6.7%),明显高于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40%)、粘液性囊腺瘤(5%)、及正常卵巢组织(0%),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GDF15在浆液性及粘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可联合起来共同分析。GDF15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手术-病理分期及细胞病理分级有关(P<0.05)。与其他生物学特征无关。GDF15弱阳性和阴性表达的卵巢囊腺癌患者生存预后好于强阳性表达者。UPA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6.7%),明显高于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33.3%)、浆液性囊腺瘤(5%)、及正常卵巢组织(0%),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UPA在卵巢粘液性囊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0%),明显高于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46.7%)、粘液性囊腺瘤(5%)、及正常卵巢组织(0%),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UPA在浆液性及粘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可联合起来共同分析。UP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手术-病理分期及细胞病理分级有关(P<0.05)。与其他生物学特征无关。UPA弱阳性和阴性表达的卵巢囊腺癌患者生存预后好于强阳性表达者。结论:1、GDF15在卵巢囊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卵巢交界性囊腺瘤、卵巢囊腺瘤、及正常卵巢组织。GDF15高表达是卵巢囊腺癌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GDF15的表达随着卵巢囊腺癌手术-病理分期和细胞病理分级的增加而增加并有望成为判断卵巢囊腺癌转移的参考指标之一。2、UPA在卵巢囊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卵巢交界性囊腺瘤、卵巢囊腺瘤、及正常卵巢组织。UPA高表达是卵巢囊腺癌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UPA的表达随着卵巢囊腺癌手术-病理分期和细胞病理分级的增加而增加并有望成为判断卵巢囊腺癌转移的参考指标之一。3、GDF15与UPA的表达呈显着正相关,所以GDF15与UPA在卵巢浆液性及粘液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存在协同作用。提示两者可能通过共同的途径参与卵巢囊腺性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期刊2012-06-30)
吕炳建,陈晓端,周彩云,张晓飞,余明华[8](2010)在《RegⅣ在卵巢粘液性肿瘤中的表达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RegⅣ在卵巢粘液性肿瘤中的表达意义,我们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RegⅣ、CEA、CK20、CK7、CDX2等蛋白在309例卵巢粘液性肿瘤中的表达,以及RegⅣ在30例非粘液性肿瘤中的表达。结果发现,RegⅣ在粘液性肿瘤的表(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日程及论文汇编》期刊2010-09-17)
李全荣[9](2009)在《Lewis y抗原及整合素α5、β1在卵巢浆液性和粘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Lewis y抗原及整合素α5、β1在卵巢浆液性和粘液性肿瘤中的表达以及临床意义,并探讨Lewis y抗原与整合素α5、β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卵巢浆液性和粘液性恶性肿瘤各30例(其中高分化21例、中分化21例、低分化18例),交界性肿瘤20例、良性肿瘤20例及正常卵巢组织10例中Lewis y抗原与整合素α5、β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与卵巢癌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关系。同时利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法进一步检测Lewis y抗原与整合素α5、β1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在卵巢恶性肿瘤中,Lewis y抗原的阳性表达率为88.33%,明显高于交界性(60.00%),(P<0.05)、良性(35.00%), (P<0.01)及正常卵巢组(0)(P<0.01):Lewis y抗原的阳性表达率与卵巢癌临床病理参数无关;整合素α5、β1在卵巢恶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00%、81.67%,明显高于良性(60.00%、55.00%)(P均<0.05)和正常卵巢组(40.00%、30.00%),(P均<0.01);整合素α5、β1的阳性表达率随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增加(P<0.05),与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均>0.05);在卵巢癌中,Lewis y抗原和整合素α5、β1的表达水平随临床分期的增加、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加(P<0.05),而与组织学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Lewis y抗原和整合素α5、β1亚基在卵巢癌组织中同时高表达,且其表达具有明显正相关性。结论1、本研究发现Lewis y抗原及整合素α5、β1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相关;2、在前期研究基础上,Lewis y作为整合素α5、β1的重要成分,通过相应的信号转导途径促进细胞粘附、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改变,从而促进卵巢癌细胞的恶性增殖。(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09-11-01)
陈冬珍,林志红[10](2009)在《CEACAM6在卵巢粘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诊断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EACAM6在卵巢粘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诊断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EA-CAM6在不同卵巢粘液性肿瘤、浆液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中表达情况。结果21例良性粘液性囊腺瘤均为阴性或弱阳性表达,19例交界性肿瘤中16例阳性表达(84.2%);21例高分化癌中17例阳性表达(80.9%),11例低分化癌中7例2~3分阳性表达(63.6%);粘液性肿瘤中,良性粘液性囊腺瘤和交界性肿瘤、高分化癌、低分化癌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交界性粘液性肿瘤、高分化癌、低分化癌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浆液性肿瘤中,良性、交界性和恶性肿瘤CEACAM6表达均为阴性或弱阳性;15例正常卵巢组织阴性表达。粘液性肿瘤和浆液性肿瘤以及正常卵巢组织中CEACAM6的表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结论CEA-CAM6特异性地表达于粘液性肿瘤中,而且CEACAM6的异常表达在卵巢粘液性肿瘤恶性变过程中是一个早期事件,起始于交界性肿瘤。(本文来源于《井冈山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卵巢粘液性肿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49岁,以"间断下腹痛5个月,发现盆腔包块4天伴腹痛加重1天"为主诉于2014年12月15日急诊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患者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针扎样疼痛,无放散痛,进行性加重,以右下腹为重,夜间明显,加重时自服止痛药对症处置,未就医;4天前于本院门诊就诊,行超声检查示盆腔右侧液性占位(203mm×187mm×120mm),囊壁薄,见分隔,周边见血流;1天前患者腹痛加重,伴腹胀,少量阴道流血,色鲜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卵巢粘液性肿瘤论文参考文献
[1].祁玲.卵巢粘液性肿瘤复发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9
[2].崔雨萌,石红.宫颈微偏腺癌伴双卵巢粘液性肿瘤2例报告[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7
[3].董春龙.探讨卵巢交界性粘液性肿瘤的病理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
[4].翁海燕.卵巢粘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
[5].牛炜,赵丽苹,刘洋,吴书莹,许天敏.卵巢透明细胞癌伴有肠型交界性粘液性肿瘤及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及文献复习[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
[6].王玉琳.卵巢粘液性肿瘤临床表现及病理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4
[7].杨军.GDF15和UPA在卵巢浆液性及粘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中山大学.2012
[8].吕炳建,陈晓端,周彩云,张晓飞,余明华.RegⅣ在卵巢粘液性肿瘤中的表达意义[C].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日程及论文汇编.2010
[9].李全荣.Lewisy抗原及整合素α5、β1在卵巢浆液性和粘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
[10].陈冬珍,林志红.CEACAM6在卵巢粘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诊断意义[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