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娟
吉林省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133000
摘要:目的:探讨经十二指肠镜放置胆道支架治疗良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与护理体会。
方法:32例梗阻性黄疸病人行十二指肠镜胆道支架内引流术(ERSD),进行内镜下治疗的配合和护理。
结果:成功实施ERBD29例,引流1~2周平均血清胆红素下降209mmol/L。
结论:ERBD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术后的护理和并发症的密切观察,是ERBD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十二指肠镜;支架置入术;疗效观察;护理
经十二指肠镜胆道塑料支架内引流术(ERBD)治疗良恶性胆道梗阻,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是公认的治疗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对需姑息性治疗的患者,内镜下治疗比手术及经皮肝胆管引流等方法更可取,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我科自2012年以来共收治32例此类患者,现将其疗效观察与护理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ERBD32例,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45~89岁,平均年龄65岁。胆总管结石10例,胆管良性狭窄2例,胰腺癌2例,壶腹癌9例,胆总管癌9例。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134~546mmol/L,平均287.5mmol/L。
1.2置管方法应用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明确胆管梗阻的性质和范围,将导丝通过造影管插至左肝管或右肝管,再经过导丝将相应的塑料支架或金属支架越过梗阻段置入胆管内,末端留置在乳头外或远段胆管内。内置管的长度应大于测量梗阻段长度2cm以上。
1.3治疗效果引流1~2周后平均血清胆红素78.5mmol/L,平均下降209mmol/L。术后24h内血淀粉酶高于正常12例,并发胰腺炎5例,并发胆道感染3例,均经及时内科保守治疗痊愈出院,无因并发症死亡病例。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患者及家属对此项技术了解甚少,易产生恐惧心理及焦虑。护理人员应积极向患者及家属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告知该项技术的先进性、成熟性,详细说明手术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解除患者紧张心理。并用此手术的成功病例现身说法,鼓励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积极配合,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2.1.2术前准备常规检查心肺功能、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及询问有无其它严重器质性疾病,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1]。术前禁食水6h,如上午检查者禁早餐,下午检查者禁中餐。做碘过敏试验、抗生素过敏试验。患者去除佩戴的金属饰品及其它影响X线检查的衣物,并做好清洁卫生工作。术前30min肌注山莨菪碱10mg、哌替啶50mg、地西泮10mg,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减少肠蠕动,使十二指肠处于低张状态,以便于操作。
2.2术中配合和病情观察术中胆道扩张及支架置入时可有上腹部疼痛不适,应及时告知患者,嘱其思想放松。同时,护士要熟悉医生的每一个操作步骤及意图,密切配合。根据狭窄部位的长短选择长度合适的内支架。支架推送器的操作应边推送、边观察、边调整,最终将支架放置合适位置。在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神志、面色及腹部体征,特别对年老体弱的患者更应加强术中监护,发现异常及时中止操作,进行抢救。
2.3术后观察及护理
2.3.1一般护理术后卧床休息,待病情稳定后逐渐下床活动。禁食24h,待次日血、尿淀粉酶正常,无腹痛等不适,可逐渐改进流质、半流饮食,直至普食。
2.3.2并发症的观察胆道内引流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有高淀粉酶血症、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出血等,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有无发热、恶心、呕吐、黑便及腹痛症状,并常规给予补液、抗炎、止血、抑酸、抑酶等治疗[2]。术后24h内金属支架自动膨胀,引起腹部胀痛不适,在排除急性胰腺炎、穿孔等引起的疼痛后,可给予解痉止痛药物。
2.3.3引流效果观察观察患者皮肤、巩膜黄染是否消退,询问患者皮肤瘙痒是否减轻,粪便颜色是否由陶土样变为蓝褐色,小便颜色是否由浓茶色转为淡黄色,腹痛症状是否减轻或消失。同时,检测总胆红素是否下降、B超检查肝内外胆管梗阻是否减轻等。
2.4出院指导嘱患者进低脂饮食,勿暴饮暴食,忌烟酒等刺激性食物,注意休息,精神放松。注意可能出现的远期并发症,如支架阻塞、支架移位、滑脱、支架造成的胆道或十二指肠损伤等。给患者提供相关的医疗知识信息,嘱其定期复查。
3讨论
随着内镜介入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胆道内引流术已成为良恶性胆管梗阻的重要治疗手段,对于解除胆道梗阻、恢复胆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创伤小、恢复快、对患者体质要求低、可反复操作等优点,是一项高难度的介入治疗技术。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正确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许图铭,李兆中.ERCP基本操作与临床应用[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
[2]赵洁,阮永川.经内镜鼻胆管引流171例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0,17(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