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义相成词论文_牛海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反义相成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论衡,词素,汉语,词义,典籍,本体,上古。

反义相成词论文文献综述

牛海燕[1](2018)在《框架理论视阈下中医典籍反义相成词英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医典籍遣词造句形象生动,蕴含丰富的医学和语言文化,集科学性和人文性于一体。《黄帝内经》就是其典型代表,《黄帝内经》中蕴含大量的反义相成词,反义相成词具有概念完整性和结构规律性的特点,故反义相成词的翻译需要达到“形神”统一才可最大程度实现交际目的。框架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人类认知的角度探讨翻译过程。框架理论指导下的翻译即源语框架激活和译文框架重构的双重认知过程,该理论对中医典籍反义相成词翻译有较强的指导性和规约性。本研究的研究方法包含:1)利用语料库软件Antconc3.4.4w对反义相成词进行频数检索;2)经剔除,共纳入本研究66对,1444个反义相成词,同时将中医典籍反义相成词按语义逻辑关系分为极性型反义相成词、互补性反义相成词和反向型反义相成词;3)通过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并用的方法,从1444个语料中抽取220个反义相成词,并手动找到两译本对应译文,对比两译本框架理论视角下反义相成词的翻译策略;4)总结两译本反义相成词英译特点,最后对两译本以源语为导向的翻译策略予以统计。通过研究分析得出,框架理论下的中医典籍反义相成词翻译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框架对等转换、框架成分和层次调整以及空缺框架直接移植;同时认为为了能最大程度彰显中医典籍文化特色和地位,译者在翻译反义相成词时应尽量选择以源语为导向的翻译策略。通过对所抽取的反义相成词进行统计分析,验证了框架理论对中医典籍反义相成词翻译的阐释力,从而初步构建了中医典籍反义相成词翻译模式。(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3-21)

谷鸿洁[2](2015)在《反义相成词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少学者对汉语词汇系统中一种特殊而有趣的词汇现象——反义相成词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本体研究和汉语习得研究为面,以专题研究和系统研究为点,点面结合地对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类、概括和评述,并提出新的研究视角,以期全面、系统地反映反义相成词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研究这一词汇现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期刊2015年07期)

汪梅枝[3](2015)在《《论衡》与上古之反义相成词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与上古相比,《论衡》中的反义相成词有的是继承沿用上古的,有的是《论衡》时代新出现的,还有的是个别义项的增加或削减。文章对这些历时变化分别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此探求《论衡》反义相成词的特点。(本文来源于《时代文学(下半月)》期刊2015年01期)

汪梅枝[4](2013)在《从《论衡》之反义相成词看《汉语大词典》的疏误》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大词典》是目前我国最具权威性的大型语文工具书之一,然其在很多方面亦有疏漏。文章结合《论衡》中的反义相成词,择要举例说明其在释义、书证滞后、义项失收、词条失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期对以后的词典编纂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焦作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汪梅枝[5](2009)在《从字序看《论衡》反义相成词的构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字序角度看,《论衡》中有一部分反义相成词是同词素异字序的,它们可区分为两类:一是字序AB式和字序BA式在《论衡》中同时出现的;二是与现代汉语中的AB式相比,在《论衡》中只有BA式的。它们的特点应该引起研究者的注意。(本文来源于《唐山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郭奕晶[6](2000)在《反义相成词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反义相成词是由两个在意义上相反或相对的单音节词素构成的合成词。反义联合不仅是一种很有趣的构词方式,而且也是汉语发展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构词法。从先秦到现代一直有反义相成词产生,而且在书面语和口语中都被经常使用。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有其独特性。 文章以《现代汉语词典》和《汉语大词典》为主要依据,搜集例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反义相成词加以研究: 1.类型 从叁个角度对反义相成词进行分类:以两词素之间的关系为标准,有极性关系、互补关系、反向关系叁种类型;以词素的语法性质为标准,分为由动词素、名词素、形容词素、方位词素、区别词素、代词素构成的六种类型;以词素义和词义的关系为标准,分为词义保留两个词素的意义、偏重一个词素的意义、产生新义叁种类型。 2.特点 反义相成词在结构和意义两方面都有不同于一般复合词的特点,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词群。它在理性意义上有两大特点:表意的丰富性;反义词较少,词群内部同义词较多。从色彩意义上来看,反义相成词有不同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时代色彩、形象色彩。结构特点表现在两个反义词素的排列顺序有一定规律可循,主要受意义、声调和习惯叁方面因素的影响。 3.蕴涵的社会文化意义 在汉民族的传统文化中,社会地位的高低、尊卑之分,年龄辈分上的长幼、亲疏之别,事物的先后、轻重、大小、美丑之异都相当清晰,以至成为人们认识、表述世界的基本原则。因此,在反义相成词的结构和意义中都不可避免地溶进了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 4.产生及发展 反义相成词产生得很早,在甲骨文中就已零星存在,先秦开始大批出现。产生原因主要有叁个:由单音词变为双音复合词是词汇发展的必然趋势:汉民族的思维方式是其产生的基础:修辞的需要是部分反义相成词J“’生的原因。 各个历史时期产生的反义相成词数量不同,各自的特点也不同。在发展过程中,反义相成词在理性意义、色彩意义、词素排列顺序上郡会发生变化。 5作用 以反义相成词为基础可以构成更高一级的语言单位,大大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它还能取得一定的修辞效果,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相反的情况或对立的事物互为映衬,使词义具有鲜明的对比性、概括性;有的反义相成词能扩展成ihB式的重迭结构,更富有形象性;几个反义相成词在句子中连用还能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总之,深入了解并恰当运用反义相成词对语言研究、教学、交际都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00-04-27)

谭达人[7](1989)在《略论反义相成词》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对单音反义词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新词,这样的词可称为反义相成词。如:褒、贬→褒贬,巨、细→巨细。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讨论反义相成词:一、构条件;二、意义特点,在词汇、语法中的地位和作用;叁、是不是词的问题。一、构成条件现代汉语反义相成词的构成成分(可用A、B表示),大都是可以独立运用的单音词,只有少数不能单独成词(如“寒暄”中的“暄”)。在理论上,A、B两词的结合可有两种格式,即“A+B”和“B+A”。事实上却不是这样;A、B两个单音反义(本文来源于《语文研究》期刊1989年01期)

反义相成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少学者对汉语词汇系统中一种特殊而有趣的词汇现象——反义相成词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本体研究和汉语习得研究为面,以专题研究和系统研究为点,点面结合地对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类、概括和评述,并提出新的研究视角,以期全面、系统地反映反义相成词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研究这一词汇现象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义相成词论文参考文献

[1].牛海燕.框架理论视阈下中医典籍反义相成词英译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8

[2].谷鸿洁.反义相成词研究综述[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5

[3].汪梅枝.《论衡》与上古之反义相成词比较研究[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5

[4].汪梅枝.从《论衡》之反义相成词看《汉语大词典》的疏误[J].焦作大学学报.2013

[5].汪梅枝.从字序看《论衡》反义相成词的构成[J].唐山学院学报.2009

[6].郭奕晶.反义相成词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0

[7].谭达人.略论反义相成词[J].语文研究.1989

论文知识图

框架理论下的翻译研究两译本以源语为导向翻译策略对比随机抽样的结果4-3:极性型反义相成词翻译方法...4-4互补型反义相成词翻译方法对...一反向型反义相成词翻译方法对比

标签:;  ;  ;  ;  ;  ;  ;  

反义相成词论文_牛海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