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地球化学指示论文_沈越峰,Fritz,Neuweiler,Adrian,Immenhauser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物地球化学指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地球化学,生物,碳酸盐,环境,同位素,额济纳旗,微生物。

生物地球化学指示论文文献综述

沈越峰,Fritz,Neuweiler,Adrian,Immenhauser[1](2019)在《生物辐射遇上气候变化:来自塔里木盆地中-晚奥陶世碳酸盐岩缓坡生物沉积学、成岩作用和地球化学指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地质历史时期生物沉积系统的更替是生物演化和环境气候变化及其相互作用的共同结果。区域或者全球范围内海相碳酸盐生物沉积系统的更替,与海洋有机碳埋藏速率导致的碳同位素偏移、大气二氧化碳浓度(pCO_2)、烃源岩的生成情况及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奥陶纪海(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于洋,陈智斌,薄海军,周文孝[2](2018)在《内蒙古额济纳旗北部奥陶纪火山-沉积生物地层、同位素年代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Zoolen洋俯冲的指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北山弧盆系地处新疆-甘肃-内蒙古交界,位于中亚造山带(CAOB)中段南缘,是探究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的重要窗口。内蒙古额济纳地区广泛出露的奥陶纪火山岩-地层是该带早古生代地质事件的重要响应,对研究及认识古亚洲洋的演化有着重要的启示。本文对内蒙古额济纳旗呼仍巴斯克及小狐狸山两地火山岩-地层开展研究,主要获得成果如下:1、额济纳旗呼仍巴斯克地区咸水湖组为一套基性—酸性熔岩及其同质的火山碎屑岩组合,在其流纹岩夹层中获得SHRIMP锆石U-Pb同位素年龄462±3Ma(MSWD=1.6),显示其形成时代为中奥陶世晚期。2、在额济纳旗呼仍巴斯克奥陶系白云山组采获腕足30余属:Howellites sp.,Onniella sp.,Plectorthis sp.,Lingulla sp.,Bicuspina cf.trapezoida Fu,Eospirigerina sp.,Tetraphalerella coopeii等,叁叶虫2属2种:Encrinuroides cf.yanheensis等,角石1属1种:Rizosceras cf.orientale Lai,将其时代划于晚奥陶世桑比期-凯迪期(Sandbian-Katian);在小狐狸山咸水湖组灰岩中首次获得牙形石化石,3属4种:Baltoniodus cf.triangularis,Periodonsp.indet.等,时代划为中奥陶世达瑞威尔期-晚奥陶桑比期(DarriwillianSandbian)。3、野外产出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额济纳地区呼仍巴斯克-小狐狸山-希热哈达沿边境一线出露的奥陶纪火山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背景,是中奥陶世晚期Zoolen大洋南向俯冲的响应。同时,呼仍巴斯克火山岩区别于西侧小狐狸山、希热哈达的洋内岛弧性质,而更具陆缘弧特征。这一成果丰富了研究区早古生代大洋的陆缘类型,微陆块、岛弧、陆缘弧等的共存,共同表征了奥陶纪时期大洋的多岛洋格局。4、岩性组合及沉积相分析表明,晚奥陶世时期,明水-旱山陆块北缘仍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北侧Zoolen大洋持续俯冲,在呼仍巴斯克火山弧后,形成具双物源特征的白云山组滨浅海相弧盆碎屑岩沉积。在小狐狸山地区,为一套结晶灰岩夹火山熔岩,可能代表水下火山隆起带上的特殊生物礁灰岩沉积环境。(本文来源于《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9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09-17)

丁伟华[3](2018)在《中国泥炭地微生物四醚类脂的环境指示意义与深部生物圈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陆地古气候重建的一个重要的目标是将古温度和古水文信号分开。过去的陆地古气候研究往往重点关注季风的强弱来讨论其驱动机制,默认海-陆相互作用产生的气候配置模式一般为暖湿或者冷干组合,并没有具体到温度和降水等陆相独立的环境因子上。因此,尝试分离出具体的陆地温度和降水信号,对于陆地古气候变化的研究至关重要。另外,深部生物圈是当前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的热门话题。在没有光线的极端情况下,微生物占据了深部环境的主体。通过对地底深部环境的“黑暗生态系统”的研究,可以为探索生命起源和地外地底可能存在的生命形式提供参考。但当前深部生物圈的研究多聚焦在海洋沉积钻孔中。泥炭作为一类极端酸性厌氧的陆地沉积载体,同时也是陆地甲烷的重要来源,其深部生物圈的研究将有利于陆地深部生命形态和全球碳氮循环的研究。泥炭因其独特的形成方式,强烈的酸性环境、丰富的有机质和极端厌氧的条件都使其成为研究陆地古气候变化、陆地环境深部生物圈及其参与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绝佳载体。而作为微生物细胞膜的核心组分,四醚类脂物是联通和隔绝微生物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键部分,其外与外界环境相连,内与微生物自身相关。因此,以泥炭为环境载体,以微生物四醚脂类化合物为研究对象,可以很好的探究以上两个关键科学问题:泥炭沉积微生物四醚脂类的环境指数意义及陆相古气候重建和陆地泥炭深部生物圈及其生物地球化学过程。针对以上两个问题,本文以中国泥炭不同气候区的多个表层样品和两根泥炭沉积柱为研究对象,对四醚脂类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微生物群落和脂类单体碳同位素分别进行讨论,以下是本文的主要结论和认识:1)中国不同气候带的泥炭表层样品的调查,在分离开5-甲基和6-甲基bGDGTs异构体之后,MBT’_(5ME)与pH没有关系,只与温度有关;而环化指数不管是CBT_(5ME)还是CBT_(6ME)都与pH呈显着的负相关关系,说明6-甲基bGDGTs的环化程度都是受控于pH,因此CBT可以作为泥炭pH重建的可靠指标。甲基化指数MBT’_(5ME)与温度相关,MBT’_(6ME)也与温度有一定相关性,但后者还会受到pH的影响,因此选用MBT’_(5ME)进行古温度重建更为可靠。泥炭中5-甲基bGDGTs与温度的关系与土壤中一致,而6-甲基bGDGTs与温度的关系则与中国湖泊类似,说明泥炭作为半浸水的环境,可能综合了土壤和湖泊两者的特点,属于过渡环境。2)针对细菌bGDGTs在同一个泥炭地中分布比较分散的问题,通过大九湖泥炭地的短沉积柱和含水率梯度表层沉积样品的研究,得出MBT和CBT指数同时分别以负相关和正相关形式受含水率或氧气可获得性的影响,因此在全球泥炭表层现代过程的调查中,是没有考虑过这个因素的。3)大九湖泥炭13 ka的古温度和pH分别用表层现代过程中得到的MBT’_(5ME)和CBT_(peat)指标进行了重建,尽管重建的结果在千年尺度上灵敏度不高、波动范围大的问题,但与泥炭霍类等其它生物标志物的记录所反映的温度、水文趋势一致。对于灵感度不高,波动区间大的原因,本文认为是受泥炭含水率也就是水文条件的影响,根据上一章的结论,含水率对MBT和CBT完全相反的影响,在温度升高时,会“放大”MBT上升的幅度,同时也会“抵消”CBT的变化,本文认为泥炭地水文变化是导致古温度曲线波动范围大,pH则过于平缓的原因。4)在泥炭表层现代过程的调查中发现细菌bGDGTs的6-甲基异构体的相对含量与pH有很好的响应。在中国表层泥炭样品中,bGDGT-IIIa’和bGDGT-IIa’与泥炭pH都存在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将中国表层泥炭中IR_(6ME)与pH的关系与全球泥炭、全球土壤和中国部分湖泊中两者的关系对比发现,中国泥炭和全球泥炭中两者的关系在全球土壤的数据范围内,但与中国湖泊相差较大,可能是两类载体中bGDGTs的生物源不同导致的。另外,在表层泥炭样品中的古菌iGDGTs的峰前出现一个“肩峰”,可能是烷基链上带有一个不饱和键或者烷基链上一个五元环被六元环代替的S-GDGTs。在表层样品中发现“肩峰”化合物的相对含量与pH呈显着相关关系,可能为潜在的泥炭pH指标。5)在东北哈尼泥炭沉积柱中检测到了多组古菌醚类化合物及对应带头基的IPL,包括iGDGTs,Archaeol,OH-Archaeol,BDGTs,Me-iGDGTs,Uns-iGDGTs,GMGTs,GDD以及其对应的IPL,其中IPL的头基为1~2个糖基,即1G和2G。所有古菌类脂物的总和,以及单独的各组化合物BDGTs,Uns-iGDGTs和Me-iGDGTs在沉积柱中随着深度的增加,其IPL相对于CL的比值都表现出增加的趋势,说明在泥炭深部活跃着大量的活的古菌类群。6)沉积柱中不同深度样品的DNA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泥炭沉积柱不同深度主要的古菌类群为深古菌MCG,其次为产甲烷古菌,两者和值占到古菌总量的75%~90%,但两者的趋势相反,说明两者存在竞争关系。MCG大致随深度逐渐增加,而产甲烷古菌则从表层向下逐渐减少。根据沉积物中四醚类脂物的分布,沉积柱中iGDGTs,特别是iGDGT-0的含量最大,推测其来源与MCG和产甲烷菌某些种数有关,且MCG的贡献可能更大。而iGDGT-0的碳同位素值与TOC的碳同位素值接近,说明MCG以异养方式直接利用环境中的有机质,或某些产甲烷古菌利用乙酸盐的方式产生CH_4。不饱和的Uns-iGDGTs和甲基化的Me-iGDGTs两组化合物在沉积柱中IPL/CL的趋势与iGDGTs接近,说明不饱和iGDGTs和Me-iGDGTs化合物与iGDGTs,主要为iGDGT-0,可能都来源于MCG和某些产甲烷古菌。7)BDGTs在之前的研究中主要分布在厌氧环境中,在产甲烷古菌的一个目Methanomassiliicoccus luminyensis的单菌株中含量异常丰富,又与MCG有很好的相关性。在哈尼沉积柱中IPL-BDGTs随深度增加的趋势明显,说明产BDGTs的古菌类群在有一定温压的泥炭深部更利于生存,而该趋势又与沉积柱中铵根离子随深度增加的趋势相同,沉积柱底部较强的氨化作用可能可以为这类古菌提供铵根离子等必须的元素。另外,DNA数据显示产甲烷古菌Methanomassiliicoccaceae的相对含量与BDGTs在古菌四醚脂类中的相对含量在沉积柱中的趋势完全一致,再次证明了Methanomassiliicoccaceae是BDGTs的生物源。8)哈尼泥炭沉积柱中类脂物的单体碳同位素结果显示,在泥炭深部生物圈存在不同代谢类型的古菌群落。Archaeol的碳同位素值较TOC的要偏正10‰左右,根据两者碳同位素的差值,推断产Archaeol的产甲烷古菌可能是以H_2/CO_2方式生成CH_4。iGDGTs的裂解产物,叁种双植烷的碳同位素值相差太大,说明iGDGTs的微生物来源复杂,新陈代谢类型也差别较大。iGDGT-0的裂解产物biphytane-0的同位素值与TOC差值最小,推断可能为MCG以异养方式直接利用环境中的有机质,或某些产甲烷古菌利用乙酸盐的方式产生CH_4。biphytane-1(主要为iGDGT-1来源)的碳同位素较biphytane-0更为负偏,与TOC的差距更大,可能来自于以甲胺和甲醇等甲基化合物的产甲烷古菌。(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期刊2018-03-01)

Shamik,Dasgupta,方家松,李江涛,张利,王嘉妮[4](2013)在《现代酸性矿山废水环境中的真核微生物:生物多样性、生理学、生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古环境和早期生命演化的指示》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酸性矿山废水(AMD)环境被认为是地球早期环境的理想对应物。AMD的水环境具有金属含量高、pH低的特点,这与太古代-早元古代时期海洋的某些环境条件十分类似。然而,尽管AMD的环境条件恶劣,但仍然栖息着非常丰富的原核和真核微生物,在这其中那些嗜酸的、营光合作用的真核微生物类群(特别是Eugnamutabilis)更是引起众多科学家极大的研究兴趣。本文全面概述了在AMD环境中发现的真核微生物Euglenids种群的生物化学、生理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于理解生命演化和早期地球环境条件等方面的指示性作用。Euglenids的细胞具备区域化功能,因而具备需氧和厌氧的蜡酯和甾醇的双生物合成途径,同时它们还可以形成生物膜,所有这些均使得Euglenids能够在早期地球极端恶劣的环境条件下生存并持续演化。在AMD酸性环境中发育的富铁迭层石、嗜酸微生物的脂类化合物及其碳同位素比值以及它们独特的生理和生化特征可用于阐述真核生物的演化、地球早期大气中氧气的产生、条带状富铁建造的形成以及地球早期的环境演化等。(本文来源于《第四纪研究》期刊2013年01期)

宋慈安,雷良奇,杨仲平,文宗振[5](2012)在《屏障效应对生物地球化学异常形成的影响及找矿有效指示植物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光谱仪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广西几个金属矿床的生物地球化学异常和植物细胞微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生物地球化学异常对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有明显的物质性继承关系;生物地球化学异常的物质以金属聚集体(电子致高密度体物质)的形式沉淀在植物液胞中或细胞壁及膜边缘,其对植物的伤害可能只达到细胞或组织的水平。生物地球化学异常的形成是金属元素胁迫植物吸收过程产生屏障效应的结果;屏障效应是植物避性屏障和耐性屏障的综合反映。避性较大的植物,其在矿区的吸收率相对于背景区降低幅度较大;耐性较大的植物,其异常衬度系数较大。生物地球化学找矿的有效指示植物应选择避性较小而耐性较大的植物。(本文来源于《地质科技情报》期刊2012年01期)

单慧媚,马腾,刘存富,刘玲,杨杰[6](2011)在《有机溴化物的溴同位素测试技术及其生物地球化学指示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溴化物已成为继有机氯化物之后又一值得关注的全球性新兴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稳定Br同位素测试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有机溴化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技术支撑。在综述稳定Br同位素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认为:①基于GC-MC-ICPMS技术基础上的有机单体Br同位素(CSIA-OBr)是Br同位素研究的主要趋势,难点是Br同位素数据的校正;②相对于C、H同位素,CSIA-OBr在指示有机溴化物的来源、传输途径、生物降解过程等方面提供更直接的信息,难点是微生物作用下稳定Br同位素的分馏机理研究;③C、H、Br多同位素的同时测定技术及指示意义研究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进展》期刊2011年08期)

沈忠民,罗小平,刘四兵[7](2007)在《云南保山盆地生物气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云南保山盆地生物气源岩有机碳含量、源岩可溶有机质及族组分特征分析,认为绝大多数源岩样品已达生油岩标准;通过气源岩镜质组反射率、岩石热解参数的研究,认为该盆地源岩处于未成熟阶段;通过气源岩有机质饱和烃色谱特征分析,认为该区有机质沉积时期主要为弱氧化-弱还原环境,有机质以陆源输入为主的混合型有机质。(本文来源于《石油天然气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陶发祥,刘丛强,李思亮,蒋颖魁,韩贵琳[8](2005)在《乌江、沅江水系碳稳定同位素生物地球化学:对流域生态系统整治的指示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乌江与沅江分别是长江上游叁峡水库和中游洞庭湖水系的主要人湖支流;贵州省境内的沅江水系由清水江和(氵舞)阳河组成。乌江、(氵舞)阳河流域出露的主要岩石类型为二迭系、叁迭系碳酸岩,清水江流域除了碳酸岩还有一些非碳酸岩类岩石。乌江流域喀斯特生态系统已严重石漠化,植被覆盖率低,土层薄。受东亚和南亚季风的影响,流域降雨主要集中(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5-04-01)

翁焕新,张兴茂[9](2003)在《海洋沉积记录中环境与生物地球化学信息及其对全球变化的指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研究了南海北部陆坡沉积柱中常量元素钠、钾、镁、铝和营养元素磷以及碳酸钙的含量变化特征 ,并从环境与生物地球化学的角度揭示了它们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显示 ,海洋沉积物中钾、铝含量变化与陆源区化学风化程度有关 ,而钠、镁含量变化受温度的控制 ;海洋沉积磷的积累与大气圈CO2 的变化相关联 ,沉积磷积累量的减少和碳酸钙积累量的增加 ,可能是引起冰期大气圈CO2 降低的一个关键性原因。(本文来源于《第四纪研究》期刊2003年05期)

王新红[10](2001)在《厦门附近海区多相介质中石油烃的组成特征及其生物地球化学指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港口和养殖功能兼备的厦门港及其临近海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现代分析技术,从分子水平研究石油烃进入近岸海洋环境后在各相介质(水-沉积物-生物体)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取得以下结果: 1.优化实验条件,建立了不同相样品中痕量石油烃的分析方法,特别是完善了沉积物中痕量组分的分析方法,并采用标准参照物进行了校准; 2.石油烃中各种组分特别是正构烷烃与多环芳烃量化指标具有很好的生物地球化学指示作用。首次发现厦门地区水体、沉积物中nC11含量很高,与煤污染有一定关系。另外厦门海区水体中萘含量与以前相比很高,通过对比判别,认为与厦门地区日益增多的机动车、居民与宾馆大量使用樟脑丸有一定关系。 3.本文首次研究了微表层海水中石油烃各种组分的富集系数,进一步探讨了富集的机理,对了解石油烃在海洋环境中的分布及其生物地球化学行为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微表层对烷烃的富集,主要受物质来源的控制,在上、下层物质输入基本相同时,正构烷烃在微表层海水的富集:低碳数时富集偶数碳,从nC14-nC20,富集倍数逐渐降低;高碳数富集奇数碳,微表层对烷烃总量的富集系数为6倍左右。微表层海水对多环芳烃各组分的富集顺序,基本呈5环>4环>3环>2环,微表层对多环芳烃的富集倍数随环数的增加以幂级升高,这与不同环数多环芳烃在水中的溶解度、溶沸点、挥发度等变化规律相吻合。微表层对多环芳烃总量的富集在1-5之间,平均富集倍数为3.14倍。 4.研究了石油烃在底层水-间隙水—沉积物界面之间的生物地球化学的变化特征,发现石油烃在间隙水中的分配主要以水溶性较高、溶沸点较低的短链烷烃和低环数的多环芳烃为主;在沉积物中的分配主要以水溶性较低、溶沸点较高的长链烷烃和高环数的多环芳烃组成为主;推测沉积物-间隙水是一物质分配平衡的异相平衡体系。厦门附近海区间隙水中石油烃的浓度基本上小于底层水的浓度,主要是底层水向下的输入,使两者达到动态平衡。 5.结合多种生物标志物判别,推断厦门附近海区表层沉积物,厦门港口内油码头附近的W05站、员当湖出口的W06站、马銮湾养殖区的W07站的表层沉积物受到石油烃污染较为明显,污染来源主要是机动船的含油废水排放、市区生活污水、汽、柴油的燃烧及煤的污染;九龙江口的W01、W02、W03站,石油烃以燃烧源为主。6.通过对油码头及海!刁岛柱状沉积物的污染历史研究,发现海门岛曾经经历过石 油泄漏或煤的污染,油码头柱状沉积物相对海I]岛沉积物石油烃污染较轻,tl 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早期遭受过轻微污染,自94年油码头改建后,改变了该* 的沉积环境及沉积速率,石油烃污染也不太明显,但最近两年又有增强的趋势。7.通过现场采样与实验室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了石油烃在养殖翡翠贻贝个同 组织中组成与分配规律,发现石油烃在贻贝不同组织中的组成与富集差异和贝 类的摄食途径与代谢有关。8.通过对养殖鱼排区水、翡翠贻贝体内石油烃组分的分析,发现翡翠贻贝的内肌 团对烷烃的平均富集倍数约为2500倍,对多环芳烃的富集倍数则近1000倍, 翡翠贻贝对烷烃的富集较多环芳烃多,这与烷烃的水溶性较多环芳烃小、亲脂 性强有关。9.厦门附近海区四个鱼排的翡翠贻贝不同程度遭受到石油烃的污染,特别是马銮 湾鱼排,由于水动力活动较弱,使贝类更易富集石油烃。10、本文首次采用大型统计软件 SPSS(10刀)对大量的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 研究石油烃的来源及迁移、转化规律。 总之,论文的根本点是从分于水平出发,深入、系统研究了近岸海洋环境各相介质中石油烃的组成特征及其生物地球化学指示,探索性研究了控制石油烃生物地球化学行为过程的机理,为海洋环境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01-05-01)

生物地球化学指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北山弧盆系地处新疆-甘肃-内蒙古交界,位于中亚造山带(CAOB)中段南缘,是探究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的重要窗口。内蒙古额济纳地区广泛出露的奥陶纪火山岩-地层是该带早古生代地质事件的重要响应,对研究及认识古亚洲洋的演化有着重要的启示。本文对内蒙古额济纳旗呼仍巴斯克及小狐狸山两地火山岩-地层开展研究,主要获得成果如下:1、额济纳旗呼仍巴斯克地区咸水湖组为一套基性—酸性熔岩及其同质的火山碎屑岩组合,在其流纹岩夹层中获得SHRIMP锆石U-Pb同位素年龄462±3Ma(MSWD=1.6),显示其形成时代为中奥陶世晚期。2、在额济纳旗呼仍巴斯克奥陶系白云山组采获腕足30余属:Howellites sp.,Onniella sp.,Plectorthis sp.,Lingulla sp.,Bicuspina cf.trapezoida Fu,Eospirigerina sp.,Tetraphalerella coopeii等,叁叶虫2属2种:Encrinuroides cf.yanheensis等,角石1属1种:Rizosceras cf.orientale Lai,将其时代划于晚奥陶世桑比期-凯迪期(Sandbian-Katian);在小狐狸山咸水湖组灰岩中首次获得牙形石化石,3属4种:Baltoniodus cf.triangularis,Periodonsp.indet.等,时代划为中奥陶世达瑞威尔期-晚奥陶桑比期(DarriwillianSandbian)。3、野外产出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额济纳地区呼仍巴斯克-小狐狸山-希热哈达沿边境一线出露的奥陶纪火山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背景,是中奥陶世晚期Zoolen大洋南向俯冲的响应。同时,呼仍巴斯克火山岩区别于西侧小狐狸山、希热哈达的洋内岛弧性质,而更具陆缘弧特征。这一成果丰富了研究区早古生代大洋的陆缘类型,微陆块、岛弧、陆缘弧等的共存,共同表征了奥陶纪时期大洋的多岛洋格局。4、岩性组合及沉积相分析表明,晚奥陶世时期,明水-旱山陆块北缘仍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北侧Zoolen大洋持续俯冲,在呼仍巴斯克火山弧后,形成具双物源特征的白云山组滨浅海相弧盆碎屑岩沉积。在小狐狸山地区,为一套结晶灰岩夹火山熔岩,可能代表水下火山隆起带上的特殊生物礁灰岩沉积环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物地球化学指示论文参考文献

[1].沈越峰,Fritz,Neuweiler,Adrian,Immenhauser.生物辐射遇上气候变化:来自塔里木盆地中-晚奥陶世碳酸盐岩缓坡生物沉积学、成岩作用和地球化学指示[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2].于洋,陈智斌,薄海军,周文孝.内蒙古额济纳旗北部奥陶纪火山-沉积生物地层、同位素年代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Zoolen洋俯冲的指示[C].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9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3].丁伟华.中国泥炭地微生物四醚类脂的环境指示意义与深部生物圈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8

[4].Shamik,Dasgupta,方家松,李江涛,张利,王嘉妮.现代酸性矿山废水环境中的真核微生物:生物多样性、生理学、生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古环境和早期生命演化的指示[J].第四纪研究.2013

[5].宋慈安,雷良奇,杨仲平,文宗振.屏障效应对生物地球化学异常形成的影响及找矿有效指示植物的选择[J].地质科技情报.2012

[6].单慧媚,马腾,刘存富,刘玲,杨杰.有机溴化物的溴同位素测试技术及其生物地球化学指示意义[J].地球科学进展.2011

[7].沈忠民,罗小平,刘四兵.云南保山盆地生物气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7

[8].陶发祥,刘丛强,李思亮,蒋颖魁,韩贵琳.乌江、沅江水系碳稳定同位素生物地球化学:对流域生态系统整治的指示意义[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5

[9].翁焕新,张兴茂.海洋沉积记录中环境与生物地球化学信息及其对全球变化的指示[J].第四纪研究.2003

[10].王新红.厦门附近海区多相介质中石油烃的组成特征及其生物地球化学指示[D].厦门大学.2001

论文知识图

不同物质δ13C含量区间示意图5金云母40Ar/39Ar等时线年龄图...多环芳烃组分在沉积物一间隙水中相对...保山盆地烃源岩氯仿“A”族组分叁角图...原油风化过程中各类PAHs分布模式变化(相...烷烃与多环芳烃在水相、沉积物中的分...

标签:;  ;  ;  ;  ;  ;  ;  

生物地球化学指示论文_沈越峰,Fritz,Neuweiler,Adrian,Immenhauser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