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基材论文_刘力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态基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材,护坡,生态,植被,温度,生土,地区。

生态基材论文文献综述

刘力[1](2015)在《基于飞灰利用的生态基材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的不断推进,生活垃圾的处理和环境保护的问题日益突显,如何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实现垃圾资源再利用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成为了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生态岩土是可以思考的一个方向。本文着手于垃圾焚烧灰资源再利用,以寻求解决垃圾焚烧灰问题的可行性方法,研究飞灰与土混合的掺灰土的力学性能研究,同时考虑到生态修复技术中植物的生态修复功能,研究飞灰对狗牙根生长的影响以及狗牙根根系对与掺灰复合基材的力学性能研究,以此为基础来探究其在道路、筑堤、生态护坡、市政小区绿化用土等方面应用。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探究垃圾焚烧飞灰掺灰量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通过室内直接剪切试验,探究五种掺灰量(0,5%,6.7%,10%,20%)下,垃圾焚烧灰对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即掺灰量对土壤c、φ值的影响。实验表明:飞灰对土体的抗剪强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对强度影响最显着的掺灰量区间为5%~8%,该阶段掺灰量的增长明显提高了掺灰土的抗剪强度,而在其他区间内,这一提升并不明显。而飞灰对粘聚力的影响则存在着两面性,起初掺灰量的增长会促使掺灰土粘聚力较快增加,但掺灰量达到区间5%~9%后,飞灰的负作用开始明显显现,这一阶段掺灰土粘聚力迅速下降,此后虽无明显下降,但掺灰土的粘聚力已经低于为素土的粘聚力。表明灰的适量加入并未削弱土体原有的力学性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土体的力学指标。(2)探究不同含水率(16.9%,20.9%,24.9%,28.9%,32.9%)对五种掺灰土的抗剪强度影响,即含水率对掺灰土的c、φ值的影响。仍然是通过室内直接剪切试验来完成研究。实验表明:在五种掺灰量下,掺灰土的粘聚力均是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先基本呈线性增加,然后呈曲线下降,并且均在最优含水率(24.9%)左右取得峰值。且当含水率小于24.9%时,五种掺灰量下的粘聚力在相同含水率时,其大小变化有明显规律,但超过24.9%后,呈现不规律性。而在五种掺灰量下,掺灰土的内摩擦角均是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先基本呈线性增加,后开始下降,大致呈抛物线,但上升速率小于下降速率,表明合适的含水率对内摩擦角有一定增强作用,一旦过量则会明显减小内摩擦角值。(3)研究掺灰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和根系对根土复合基材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分为两个阶段,首先进行模型试验,选出适合在飞灰条件下生长的植物,通过对不同掺灰量下的狗牙根、高羊茅及多花木兰进行模型试验,得出狗牙根更适合飞灰条件下生长。接着在五种掺灰量(0,5%,6.7%,10%,20%)下种植狗牙根,观察期出芽棵数和生长状况,找出掺灰量对狗牙根生长状况的影响。第二阶段则对种植狗牙根的试验块进行直剪试验,探究根系对掺灰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掺灰量超过5%时,飞灰开始明显抑制狗牙根的生长,使得掺灰量超过5%的试验块含根量减少,根系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加强作用开始剪弱,而飞灰对土体的影响不受到根系的干扰。而根系对内摩擦角却无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期刊2015-06-01)

周明涛,胡欢,杨平,许文年[2](2013)在《冻结温度对植被混凝土生态基材冻胀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寒气候条件下,因工程扰动造成的众多岩石裸露边坡亟待生态修复的现状,选取植被混凝土这一典型人造复合生态基材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冻结温度变化对其冻胀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混凝土作为弹塑性材料,在试验设定的负温环境中均将产生冻胀现象,其冻胀历时随冻结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而冻胀率随冻结温度的降低呈极为显着的线性减小趋势;同一冻结温度条件与冻胀变形稳定时,在植被混凝土中将形成近似稳定的温度场,且试样中的温度降低幅度随着植被混凝土与冷源距离的增大逐步减弱;冻结温度场将明显改变水分在植被混凝土内的分布状况,冻结温度越低越不利于试样中水分的自由迁移。(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3年04期)

周明涛,杨平,胡欢,许文年[3](2013)在《植被混凝土生态基材冻融效应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植被混凝土生态基材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冷端温度、含水率、植生土类型及融化温度4个因素对其冻融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植被混凝土冻融效应影响的强弱顺序为植生土类型>含水率>冷端温度>融化温度;随冷端温度升高或含水率增大,植被混凝土的冻胀率与融沉系数均显着增大;其它条件都相同时,黏土配置的植被混凝土在冻融效应上比砂土表现的更为敏感;融化温度对植被混凝土融沉系数的影响微弱,且无规律可循;冻胀与融沉过程对植被混凝土耐久性的破坏主要体现在内部的微观结构上,冻融双重作用对植被混凝土的体积变化影响并不显着;以冷端温度和含水率为影响因素所建立的综合预报模型拟合度好,可有效预测植被混凝土冻胀与融沉变形量。(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3年02期)

徐华,李天斌,周雄华,张如柏[4](2009)在《高寒地区JYC生态基材护坡现场试验及测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川西高寒高海拔地区鹧鸪山隧道西引道典型的路堑岩质陡边坡作为现场护坡试验工点,介绍JYC生态基材护坡的施工工艺与方法,对植被在高寒气候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和越冬过夏能力进行长期的监控和评价。3 a多的现场护坡试验表明:JYC生态基材不仅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耐旱抗冻和抗侵蚀能力,而且具有优良的团粒结构和黏结性能,能够与锚杆、铁丝网和植物根系组成复合的工程结构,并与岩质陡边坡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确保了基材自身和边坡在雨水和严寒条件下的浅、表层稳定。经过3 a多的取样测试表明:JYC生态基材物理性质较稳定,pH值属于中性土壤范围,天然含水率在40%左右,能够很好地满足高寒地区岩石陡边坡植物生长的要求;并且3 a中JYC生态基材养分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全氮3.61 mg/kg,有效磷19.55 mg/kg,有效钾504.90 mg/kg,有机质7.56%,基材属于肥力较强的基质,能够持续提供给植物生长10 a以上的养分。JYC生态基材护坡技术既经济又环保,并能有效地防止土壤的酸化和板结,掺入高分子材料的生态基材护坡方法,是高寒高海拔地区岩质陡边坡生态护坡技术发展的方向。(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李天斌,徐华,周雄华,张如柏[5](2008)在《高寒高海拔地区岩质陡边坡JYC生态基材护坡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川西高寒高海拔地区的气候特征和生态环境,提出川西高寒地区生态护坡的植被配置模式;通过一系列室内外试验,成功地研发一种适宜于高寒地区岩质陡边坡植被恢复的新型JYC生态基材;利用正交试验,研究生态基材的组分构成和配比,并重点分析生态基材各组分与草种生长的耦合关系。3年多的现场护坡试验表明:JYC生态基材具有良好的黏结性能,与锚杆、铁丝网和植物根系组成复合的生态–工程结构,并与岩质陡边坡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确保基材自身和边坡浅表层的稳定。经过反复的雨水冲刷和严寒考验,基材流失量极少、无垮塌现象,证明JYC生态基材具有较好的耐旱抗冻性和抗侵蚀性。现场取样测试表明:JYC生态基材的养分含量较高,全氮含量大于0.2%、有效磷含量大于20 mg/kg、有效钾含量大于200 mg/kg,有机质含量大于5%,属于肥力较强的基质,能够持续提供给植物生长10 a以上的养分。掺入高分子材料和磁性肥料的JYC生态基材护坡技术比喷锚支护、喷混植生等边坡防护方法更加环保、经济,是高寒高海拔地区岩质陡边坡植被防护技术发展的方向。(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08年11期)

柯鹏振[6](2007)在《植物护坡的生态基材物化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材混合物是岩石边坡植被护坡工程植被稳定生长的物质基础,在有限的物质条件下,其功能实现决定于功能材料的效应发挥。水泥、聚丙烯酰胺(PAM)、有机质及秸秆纤维、是基质混合物中主要的功能材料,通过试验定量研究了各主要功能材料在基质混合物中的功能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水泥对提高基材混合物强度起着重要作用,当水泥含量a超过12%时,无侧限抗压强度σ随水泥含量变化增长幅度显著。水泥对基材混合物早期的pH值影响较大,但长时间后表明,其pH值差异不大,均在7.5以下;种草后,草的生长对pH值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因此,水泥对基材混合物pH值的影响在工程实际中不是一个太大的问题。水泥在草生长初期对草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但草生长成熟后影响不大;当水泥含量超过15%时,在基材混合物的表层形成结皮现象,严重阻碍种子的发芽,覆盖率大大降低。水泥的适宜用量在12%~15%左右。(2)聚丙烯酰胺(PAM)对改善基材混合物容重、孔隙度、团粒化结构效果明显。PAM可提高基材的自然含水量,延缓基材混合物水分的丢失,提高连续抗旱天数;并且具有反复吸释水的能力,但随着吸释次数的增加,吸释水能力有所下降。PAM有良好的保肥性能,增强了肥效的缓释作用,基材经过一年的实验后,亏损额保持在较低的水平(5%以下)。PAM含量>1‰时,基材混合物的出苗率急剧下降,草的生长高度也略有下降。因此不宜无限制的增加其用量,其合理的用量在0.8‰~1‰之间。(3)有机质改善了基材混合物的紧实度,提高了基材混合物的自然含水率,为坡面植被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有机质对基材混合物的叁相比的影响较大,特别是提高液相的比重。有机质含量在15%时,水平收缩率最小,超过15%时,水平收缩率和最大裂隙宽度增长较快。因此,有机质对植被生长的适宜含量为15%~20%左右,过高的有机质含量易造成基材混合物的液相比例过大,导致植被根系长期浸泡不透气而烂死;过低易造成过于坚硬,水分不足,不利于植被生长。(4)适量的秸秆纤维可提高基材的抗剪强度,降低侵蚀产沙量,延缓坡面的产流时间,减小基材表面的裂缝的宽度,对基质混合物的整体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但用量过高反而有负效应,产生不利影响,试验条件下,其适宜用量在3%~4%左右。(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07-04-01)

胡双双,陈静曦,周爱芳[7](2006)在《浅析我国高速公路路堑岩质边坡生态基材喷射护坡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介绍了高速公路路堑岩质边坡的生态基材喷射技术原理和施工技术,并从生态护坡理论、生态治理技术、植物选型叁方面总结了当前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分析了当前高速公路岩质边坡生态基材喷射护坡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来源于《交通科技》期刊2006年03期)

生态基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高寒气候条件下,因工程扰动造成的众多岩石裸露边坡亟待生态修复的现状,选取植被混凝土这一典型人造复合生态基材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冻结温度变化对其冻胀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混凝土作为弹塑性材料,在试验设定的负温环境中均将产生冻胀现象,其冻胀历时随冻结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而冻胀率随冻结温度的降低呈极为显着的线性减小趋势;同一冻结温度条件与冻胀变形稳定时,在植被混凝土中将形成近似稳定的温度场,且试样中的温度降低幅度随着植被混凝土与冷源距离的增大逐步减弱;冻结温度场将明显改变水分在植被混凝土内的分布状况,冻结温度越低越不利于试样中水分的自由迁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态基材论文参考文献

[1].刘力.基于飞灰利用的生态基材力学性能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5

[2].周明涛,胡欢,杨平,许文年.冻结温度对植被混凝土生态基材冻胀特性的影响[J].水土保持通报.2013

[3].周明涛,杨平,胡欢,许文年.植被混凝土生态基材冻融效应试验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3

[4].徐华,李天斌,周雄华,张如柏.高寒地区JYC生态基材护坡现场试验及测试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9

[5].李天斌,徐华,周雄华,张如柏.高寒高海拔地区岩质陡边坡JYC生态基材护坡技术[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

[6].柯鹏振.植物护坡的生态基材物化性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

[7].胡双双,陈静曦,周爱芳.浅析我国高速公路路堑岩质边坡生态基材喷射护坡技术[J].交通科技.2006

论文知识图

一3岩质边坡生态基材护坡后初期效...K5+590处生态基材护坡示意图一1生态基材喷射植被护坡基本构造...一2岩质边坡生态基材护坡前效果图一5试验段边坡局部生态基材施工完...一1生态基材护坡技术示意图

标签:;  ;  ;  ;  ;  ;  ;  

生态基材论文_刘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