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公差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公差,套管,螺纹,在线,盲文,轧辊,梯形。
公差带论文文献综述
王伟,吴玉光[1](2019)在《叁基准要素应用公差相关要求下的检验公差带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准要素应用的相关要求会产生转移公差,将转移公差补偿给关联要素的设计公差能够扩大被测要素的检验公差带,从而提高零件的合格率。为计算多个基准应用公差相关要求下的检验公差带,提出一种叁基准要素全部应用相关要求下的检验公差带计算方法。该方法总结了叁基准要素全部应用相关要求的基准组合形式,利用模拟基准要素概念,建立基准要素实效状态和极限状态下的模拟基准要素,提出根据两个状态的模拟基准要素建立设计坐标系和测量坐标系的方法。根据基准要素的几何类型、尺寸和布局,利用连杆机构原理建立了两个坐标系的相对运动关系,通过设计公差带的连杆曲线包络计算出检验公差带。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所提计算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期刊2019年11期)
周焱民,刘永龙,李学明[2](2019)在《中厚钢板窄公差带生产技术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热轧钢板厚度均匀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对轧制温度、轧制压下率分配、精准操作及系统控制等关键因素加以优化改进,使轧制过程受控,厚度偏差得到有效保证,成功生产出窄公差带钢板。(本文来源于《宽厚板》期刊2019年05期)
徐鲁宁,李宇飞,韩立,沈容,陆坤权[3](2018)在《电流变液微阀门加工公差带选择与盲文凸点显示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电流变液微阀门控制盲文凸点显示矩阵具有低成本,能耗少,易于控制等优势.每个盲文凸点都有独立控制的应用需求,决定了电流变液微阀门需要采用并联结构,因此,并联阀门性能一致性成为盲文凸点能否正确显示的重要因素.就电流变液微阀门的结构而言,这种性能一致性取决于阀门加工的公差带选择.盲文凸点的高度取决于同一给定压力下各阀门输出的流量,不同的公差带对应着不同的阀门阻力,影响着阀门的输出流量,阀门间的流量差异过大会导致盲文凸点的误显示.该文系统分析了阀门结构参数波动对阀门阻力和流量的影响规律,给出了电流变液微阀门加工公差带选择依据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注塑加工方式制作了并联式电流变液阀门.测试结果表明,根据模型选定的公差带内的并联阀门,能够显示符合盲文标准的盲文凸点,满足应用需求.(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李浩,吴文江,韩文业,郭安[4](2019)在《基于公差带的二次连续贝塞尔曲线刀具轨迹平滑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加工路径的光滑性和精度,在分析现有样条拟合方法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公差带的G2连续Bézier刀具轨迹平滑算法。该算法根据双弓高误差限制,从由离散小线段构成的加工路径中识别出连续微小线段加工区域。对于连续微小线段加工区域,首先,对离散的指令点进行局部插值,将折线加工路径转化为G1连续的二次有理Bézier曲线;然后,调整相邻两条二次有理Bézier曲线的权值和连接点处的切线方向,使加工路径达到G2连续性;最后,通过建立公差带将不满足精度要求的二次有理Bézier曲线进行重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实时性好,生成的加工轨迹满足G2连续性和精度要求,实现了在线轨迹平滑处理,有效提高了加工效率。(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云介平,张建梅[5](2018)在《探讨公差带图在技术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机械零部件设计中,常常遇到技术设计合理性及标准化双重问题,尤其技术标注,既要符合功能要求,又要满足标准化要求,这两项要求体现了设计意图与生产实践的结合统一。通过揭示技术设计的内涵,解读公差带图及其工程含义,结合工程问题,展示了公差带图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过程。最后得出,公差带图的应用不失为零部件设计过程中兼顾技术标注的合理性及标准化的一条捷径。(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8年03期)
宋永石,何仁琪[6](2016)在《关于实效公差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以尺寸公差与几何公差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出发点,在这两种公差带难理解且表示方法复杂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公差带方法——实效公差带,介绍实效公差带的概念并重点说明实效尺寸公差带图的绘制方法,分别以相关要求中应用广泛的包容要求与最大实体要求为例,介绍了这两种实效公差带的建立过程。并说明实效公差带在实践教学中的意义和工程实践上的应用。(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6年18期)
刘明周,邢玲玲,刘从虎,张淼[7](2015)在《面向再制造复杂机械产品装配过程的质量控制点公差带在线优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再制造零部件利用率并提升再制造复杂机械产品的装配精度,提出了一种面向再制造复杂机械产品装配过程的质量控制点公差带在线优化方法。在分析再制造复杂机械产品装配特点的基础上,对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点公差带进行细粒度划分;从装配精度角度出发,综合考虑装配过程中的质量损失和成本差异,以尺寸链为约束,构建了公差带优化模型,并研究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模型求解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历史数据的正向推理模式,以及基于装配实时信息的逆向推理模式,推导出装配优化方案集并对车间异常情况作出及时响应;最后,开发出再制造发动机装配过程在线质量控制系统原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5年01期)
刘贵富[8](2014)在《产业链中间产品定价的公差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产业链中间产品定价问题是产业链中节点企业利益分配的关键问题。上游企业想方设法提高产业链中间产品价格使其利润增加,下游企业总是尽量压低中间产品价格而使其成本降低,双方最终交易价格将通过谈判机制来解决。基于机械学公差与配合理论提出的产业链中间产品定价模型对于产业链中节点企业确定中间产品定价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北方论丛》期刊2014年06期)
彭泉霖,何世明,郭元恒,段玲[9](2014)在《螺纹公差带对偏梯形螺纹密封性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API套管偏梯形螺纹由于公差带的影响,使螺纹牙之间存在间隙,形成螺旋状的空间间隙带,并受到螺纹牙高公差带、牙型角公差带、锥度公差带和牙顶、牙底弧半径公差带的影响。依据公差带产生的最大间隙,分析了4个公差带对螺纹密封性的影响大小。计算结果表明:牙高公差带影响最大,牙顶、牙底弧半径公差带影响次之,牙型角公差带影响最小,锥度公差带的影响受现场上扣情况的控制。提出了合理改善密封性的措施,有助于优化偏梯形螺纹设计和加工控制,为现场检查判断偏梯形螺纹的适用性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石油矿场机械》期刊2014年09期)
李涛,黄守志,韩伟业,孙强,陈强[10](2014)在《膨胀管配合公差带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膨胀管技术主要应用于套损井的修复,具有悬挂力大,补贴强度高,密封能力强,抗内压、外压大,通径大等特点。为了改善膨胀管管体的抗挤压性能、提高套管补贴效果,通过试验分析了膨胀管膨胀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得到膨胀锥角度与膨胀率、膨胀压力的关系、润滑介质与膨胀压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膨胀配合公差带的膨胀管设计方法,并通过试验对设计的膨胀管的悬挂力和封压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满足目前的套管补贴要求。(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4年26期)
公差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热轧钢板厚度均匀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对轧制温度、轧制压下率分配、精准操作及系统控制等关键因素加以优化改进,使轧制过程受控,厚度偏差得到有效保证,成功生产出窄公差带钢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公差带论文参考文献
[1].王伟,吴玉光.叁基准要素应用公差相关要求下的检验公差带计算方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9
[2].周焱民,刘永龙,李学明.中厚钢板窄公差带生产技术控制研究[J].宽厚板.2019
[3].徐鲁宁,李宇飞,韩立,沈容,陆坤权.电流变液微阀门加工公差带选择与盲文凸点显示关系[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8
[4].李浩,吴文江,韩文业,郭安.基于公差带的二次连续贝塞尔曲线刀具轨迹平滑算法[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9
[5].云介平,张建梅.探讨公差带图在技术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8
[6].宋永石,何仁琪.关于实效公差带的研究[J].科技资讯.2016
[7].刘明周,邢玲玲,刘从虎,张淼.面向再制造复杂机械产品装配过程的质量控制点公差带在线优化方法[J].中国机械工程.2015
[8].刘贵富.产业链中间产品定价的公差带模型[J].北方论丛.2014
[9].彭泉霖,何世明,郭元恒,段玲.螺纹公差带对偏梯形螺纹密封性的影响分析[J].石油矿场机械.2014
[10].李涛,黄守志,韩伟业,孙强,陈强.膨胀管配合公差带设计方法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