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inux的数据转发平台的研究与应用

基于Linux的数据转发平台的研究与应用

屈浩然[1]2003年在《基于Linux的数据转发平台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信息的安全保护面临着单机系统时代没有的新问题。如何保护网络的安全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连接局域网和Internet的安全网关作为一种典型网络安全设备能有效的对抗网络环境下,信息系统面临的两种主要的威胁——通信安全和主动攻击。但是由于安全网关在网络通信中所在的逻辑位冒,决定了它本身将是整个通信过程中转发效率方面的一个潜在瓶颈。如何提高安全网关的效率问题,一直是安全网关研究的一个重点。 本文针对安全网络转发效率低下这一问题,在详细分析自由软件Linux内核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在安全网关中用到的数据转发平台方案。这种转发平台的主要思想是通过对接收到的不同类型数据包指定不同的优先级,并且针对这些不同优先级的数据包,构建不同优先级的内核转发线程,通过内核线程基于优先级的调度,高优先级的内核线程占有处理器执行转发任务,最终将高优先级的数据包尽可能快的转发出去。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Linux内核2.4.0版本的网络协议栈部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论述了网络协议栈的工作机制,针对RTL8139这种流行的以太网卡,阐述了Linux下网络接口设备的工作原理,指出了标准Linux内核协议栈与本文要构建的数据转发平台的差异。 2.提出了一种将协议栈数据转发功能用Linux内核线程实现的方案,在这种方案中,借用多进程操作系统中各个进程基于优先级抢占处理器的思想,来实现基于网络数据包优先级进行转发的目标。为了实现这种方案,首先对Linux内核2.4.0版本的进程管理部分进行了详尽的分析,阐述了Linux内核进程调度机制中,有关调度时机、调度策略、调度方式等关键部分的实现原理,指出标准Linux内核进程调度和目标平台中对内核线程调度机制之间的差异,并给出了解决办法,最终给出了目标平台的实现细节。 3.基于Linux系统,提出了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安全设施体系结构,阐述了网络安全设施中主要采用的相关技术,如隧道技术,加密技术,认证技术等。重点研究了安全协议集IPSec的功能模块,使用原理等问题,将IPSec协议中核心的功能模块和作者构建的数据转发平台有机的集成在一起,搭建了一个具有基本安全功能的安全网关。本文构建的安全网关还只是个原型,将其进一步完善是后续工作的重点。

张坤赤[2]2005年在《基于Linux的MPLS协议转发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MPLS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多协议标记交换)是随着Internet的发展而涌现出来的网络新技术的一种。MPLS利用简单的定长的标记将传统网络层中复杂、灵活的路由协议与数据链路层廉价高速的交换硬件很好地结合起来。它推动了当代Internet体系结构的发展,成为当前研究和应用的热点。 MPLS主要包括密切联系的两部分:控制协议和转发功能。控制协议用于标记分发,主要有LDP(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标记分发)协议。转发功能负责接收和发送MPLS分组。本文重点研究MPLS的转发功能及其在linux系统上的实现。 论文首先对MPLS体系结构进行系统的介绍,对linux环境网络功能的实现方法做了深入分析,设计了MPLS转发功能主要实现模块及其与LDP控制协议的交互关系。定义了关键数据结构及其操作例程。基于GNU linux操作系统在多网卡微机上实现了MPLS转发功能,开展了与控制协议的联调实验,并进行了系统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互操作测试。论文还对在基于网络处理器的高性能路由器上如何实现MPLS的相关技术进行了研究。 GNU的Linux操作系统的普及使我们可以在安装了Linux系统的多网卡微机上对MPLS转发功能进行研究和实现。 本文研究MPLS转发功能及其在Linux系统上的实现。具体包括对Linux系统网络实现方式和MPLS体系结构及转发功能的详细分析,以及对MPLS转发功能在Linux操作系统上实现的详细阐述。该实现是在以太网环境中IPv4协议下完成的。 如何设计相应的软件结构以及数据结构来将MPLS体系结构RFC文档中描述转发基本功能在实际的Linux系统上实现是本文研究的重点。这些方法也可以在基于其它操作系统实现MPLS转发功能时得到应用。

冯飞[3]2018年在《内容中心网络底层部署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当前网络应用的主题已由硬件资源共享转变为信息共享,网络应用更关注内容本身而不在意内容所在的位置。面对这种应用方式的深刻变革,传统IP网络主机到主机的通信模式逐渐暴露出可扩展性、安全性和移动性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研究者们提出以内容为中心的构想,试图设计一种全新的网络架构来取代IP网络。内容中心网络(Content Centric Network,CCN)就是基于这一构想的代表性网络架构,其基于内容命名进行路由转发的机制很好地克服了IP网络所面临的问题。但目前内容中心网络主要基于覆盖网实现,无法摆脱TCP/IP协议的本质缺陷,不能充分发挥CCN网络设计上的优势。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以太网和WiFi网络的内容中心网络底层部署方案,并做了原型实现。本文首先分析了底层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针对CCN的块级传输,在以太网采用巨型帧技术避免数据包分片,在MTU暂时无法提高的WiFi网络采用分片重组机制。CCN包中只有内容名标识,无法像IP网络一样通过ARP协议完成地址转换,通过建立邻居接口映射表记录邻居节点的物理地址,实现数据帧物理地址的封装和解析。为了实现对邻居节点可达性的快速检测,设计了一种链路状态检测的方法。为减少数据包在局域网内的广播,在消费者节点设计了FIB表的自学习机制。为了验证部署方案的可行性,本文基于linux系统开发了用于底层部署的CCN路由节点的原型系统,实际部署了基于以太网和WiFi网络实现的去IP化的CCN网络,并在不同的网络场景下进行了文件传输测试。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CCN网络底层部署方案,可以完全脱离TCP/IP协议的限制,充分发挥CCN网络的设计优势和潜力。另外,该方案完整地保留了以太网和WiFi网络的功能,使底层实现的CCN网络不仅适用于现有的网络拓扑和网络设备,还可以与TCP/IP协议兼容。

李贝贝[4]2016年在《基于Linux的健康云平台服务优化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近几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兴起,大健康产业已经和这些新兴的互联网技术打的火热。信息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让医疗界呈现出智慧转型加速的趋势,移动互联网和健康大数据正在引发医疗健康管理产业发生颠覆性变革。各级代理商着力构建形成一套基于“互联网+物联网+医疗服务”技术的以O2O商业模式为主的云端健康管理系统平台。“中科慧康”云健康平台是由中科院所属企业--中科政平公司及中科院沈阳计算所联合研发。该平台融合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前沿技术,打通线上与线下资源。由本地化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入手,通过平台连接,实现一站式日常健康管理-诊疗-康复维护-日常健康管理的O2O闭环。达到移动互联的便捷性、及时性和本地化健康服务的极致体验有机结合。本课题从系统的难点和需求出发,首先详细阐述了中科慧康云健康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和系统的架构设计,然后对云平台进行模块划分和模块实现,再次在android系统上开发出中科慧康移动客户端,最后对系统进行整体性能优化,从负载均衡,分布式缓存,数据库优化,socket转发服务器等方面优化,设计并实现了中科慧康云平台健康管理系统。完成设计和优化工作后,对系统进行了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证明,该系统架构可以满足百万级别的数据量转发和用户访问,平台各项功能稳定,用户体验良好,目前系统已上线运行1年,验证了该方案的可用性。

戴超[5]2012年在《基于无线自组织网络的智能路由协议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物联网和泛在网的兴起,无线自组织网络进一步成为无线通信领域的关键技术。网络智能化需求日渐强烈,对路由协议的智能性提出了新的需求。新型的智能路由协议不仅需要具备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配置的能力,而且要能与业务模型、调制、功率控制、频谱感知等技术相结合,进行联合优化。本论文以设计路由算法和路由机制为研究内容,以用户的QoS (Quality of Service)需求、通信节能、负载均衡为优化目标,以最优化理论、多目标决策、机器学习、智能搜索算法为理论基础,开展无线自组织网络的智能路由协议的研究。本论文受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专项及国际科技合作等项目的支持,围绕路由协议的智能机制,积极探索新的解决方案,取得了以下的研究成果:(1)针对智能路由的框架建模问题,创新性的提出了基于OODA (Observe, Orient, Decide and Act)控制环的智能路由机制。该智能路由协议能充分利用自感知信息,具备自适应特性,能独立完成自配置过程,同时具有好的健壮性、负载均衡能力、QoS保障能力。它基于认知无线电,认知包技术,实现网络状态、节点状态信息的交互、收集过程,获得路由信息库;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实现过滤,推理,判断,更新信息过程,获得路由知识库;针对不同的网络结构、区分不同的用户等级、面向不同的业务类型,获得网络优化目标,并针对该目标自适应的从支持多种优化方案的策略库中选择路由策略;根据决策结果进行自组织,自配置,完成路由过程。本文认为基于该路由处理架构,具备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配置能力的路由协议称为智能路由协议。(2)针对无线信道的时变特性和自组织网络带宽受限的现状,引入强化学习机制,通过与环境的交互,用较低的路由开销完成对环境的学习和感知,设计了针对QoS保障目标的,基于Q-强化学习的多播路由协议和机会路由协议。所设计的多播路由协议创新性的将Q-强化学习引入多播领域,基于Q-强化学习的学习和预测能力,用较少的发送机会,完成具备QOS保证能力的多播传输。所设计的机会路由协议创新性的将Q-强化学习引入机会路由领域,能合理选择中继集并控制了副本数量,在保证传输率和时延的高性能的前提下,凭借Q-强化学习对动态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加适应速率较快的应用场景。(3)为了满足绿色通信的需求,设计了基于联合优化和模拟退火算法的绿色路由机制。基于绿色节能的目标和需求,创新性的提出了联合调制、功率控制和路由的跨层优化设计,该设计能通过求解节能的优化目标和流量约束组成的优化问题,获得较节能的调制方式、发送功率和传输路径。然后,针对网络场景过大,节点过多的场景,创新性的提出了基于节点相关性的模拟退火的路由搜索方法。结果表明,该机制能用较少的计算资源获取较好的数据传输性能。(4)为了在智能路由中利用认知无线电技术的自感知能力,设计了基于协作的频谱感知算法和考虑频谱感知结果的负载均衡路由协议。针对认知无线电在无线自组织网络的应用场景,创新性的设计了分布式的基于信道估计与激励的频谱感知算法,在保证误警率的前提下,提高了算法的检测概率。并且,基于该算法创新性的提出了考虑频谱稳定性、负载均衡、QoS保障等性能,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下动态调整路由度量权重的多策略路由,提高了认知无线电环境下的路由效率。(5)针对实物实验验证智能路由技术的需求,搭架了由嵌入式开发板、台式机、笔记本电脑组成的无线自组织网络实验平台。在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实验平台中,遵循OODA的智能路由框架,创新性的设计了自感知模块、自学习模块、自决策模块、自配置模块等模块,实现了多模式多策略的智能路由。通过实物实验验证了基于OODA的智能路由框架的可行性,并为其他研究成果提供测试场所和进一步改进的依据。综上所述,本论文针对智能路由协议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为无线自组织网络领域乃至整个通信领域的新型智能路由的设计进行了探索。

李炳[6]2016年在《面向农业工厂化生产过程数据平台优化研究》文中提出农业工厂化生产过程是指应用工业化设施装备和生产手段于农业生产过程,实现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产品商品率。现有生产过程中存在人工数据采集、缺乏有效手段进行数据存储以及生产过程数据的统一管理的问题。本文采用传感器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结合现代互联网技术,对农业工厂化生产过程的环境参数进行采集与存储,设计一个依托开源软件技术的通用数据平台。针对现有数据平台实现过程中存在的数据传输安全、服务器性能瓶颈以及高并发场景平台可靠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SL、集群和负载均衡技术的平台架构。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研究基于Nginx反向代理与负载均衡技术的数据平台性能优化。本文结合负载均衡技术与Nginx反向代理功能,构建应用服务器集群,综合操作系统及Nginx的参数优化,提出一个整体性能优化解决方案,解决数据平台服务器存在的性能瓶颈,减少错误响应码的出现率,缩短平台平均响应时间,提升平台可靠性、健壮性。(2)研究基于加权最小连接算法的动态反馈负载均衡算法。在分析Nginx内置负载均衡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动态反馈负载均衡算法。新算法基于Nginx的加权最小连接算法,并结合upstream机制与上游服务器负载采集器,实现上游服务器集群的动态负载信息反馈,有效避免了因负载信息采集而产生的额外负载开销,提升数据平台请求分配的准确性。(3)研究基于SSL数据安全传输及RSA数据加密算法。通过引入安全套接层技术,基于TCP传输协议实现嵌入式网关与数据平台生产数据安全传输以及用户安全访问。利用RSA加密算法对数据平台传输的生产数据进行有效加密,避免数据被篡改和窃取。针对嵌入式网关硬件性能低,加密算法运算量大的问题,对加密算法进行优化研究。(4)研究基于Nginx反向代理集群的通用数据平台构建。本文利用Django的MVC设计模式进行平台业务逻辑实现,以及ORM技术进行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结合Nginx的反向代理进行集群构建,最后部署金针菇生长过程数据采集系统对平台进行验证。通用数据平台的构建缩短单系统开发周期,提高了系统的易维护性与实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Nging反向代理集群构建的数据平台能有效解决农业工厂化生产过程数据采集与存储的需求;本文利用负载均衡技术和Nginx反向代理改进的数据平台架构,能有效解决平台服务器的性能瓶颈问题,提升平台应对高并发场景的能力;利用改进的加权最小连接算法能有效进行上游服务器集群负载信息的实时反馈;基于SSL和RSA加密算法的数据传输方案能有效保障农业工厂化生产过程中生产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李江[7]2016年在《基于Android的4G网络移动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无线通信和智能手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移动高清视频监控系统成为可能。目前已有的移动视频监控系统大多只能传输低码率(300Kbit/s左右)的标清视频(CIF格式)。为提高监控图像质量,本文采用多种网络、视频关键技术,设计了4G移动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高码率(1Mbit/s左右)的高清视频(D1、720P、1080P)传输。本文设计了一种4G移动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的总体方案,研究了视频获取转发平台和Android监控客户端软件的具体实现。在视频获取和转发平台软件中,本文提出了双线程单缓冲区机制平滑视频的收发,解决了网络“抖动”引起的数据流量“振荡”问题。并使用条件变量和互斥锁实现了多线程同步任务调度的功能。在Android监控客户端软件中,本文引入Android百分比布局库进行UI界面布局,提高了客户端UI界面对不同手机屏幕尺寸的兼容性。使用异步任务AsyncTask重新实现Android平移动画,解决了在线设备查询界面切换时Android UI主线程阻塞的问题。对网络丢包和网络延时过长带来的VLC视频解码错误,本文提出了视频帧数据缓冲验证机制,通过缓冲一帧视频图像并验证数据包的完整性来过滤数据不完整的视频帧,解决了网络丢包引起的视频解码错误,优化了Android监控客户端的视频播放效果。4G移动高清视频监控系统采用有线无线混合网络进行视频传输。因为无线网络中TCP传输时延长、UDP易丢包等问题,本文采用UDT协议进行视频传输。由于UDT协议现有的网络拥塞判定机制没有区分无线误码丢包和拥塞丢包,导致网络拥塞误判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RTT(往返时间)的网络拥塞判定策略。结合RTT和网络丢包来进行网络拥塞判定,并在UDT协议中实现了该算法,得到BRC-UDT协议。结合TCP、UDT协议,本文对BRC-UDT协议在WIFI局域网和4G公共网络中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BRC-UDT协议相较于TCP、UDT协议在传输速率上有一定提升。在整个系统硬件和软件成功实现后,本文研制出了系统样机,并对系统样机进行了实际网络测试。测试结果表明,4G移动高清视频监控系统传输视频清晰,稳定实用。达到实际使用需求。

修长虹[8]2004年在《基于Linux PC集群负载均衡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Internet正在以超过摩尔定律的速度发展,各种应用和服务迫切的需要更为高效,更为可靠的系统提供支撑。尤其在网络核心,关键业务的应用(如WWW,FTP,VOD),都遇到了单台服务器负载过高的现象,从而无法确保网络的正常应用。集群系统是支撑这些应用长远发展的解决方案之一,也是性价比很高的方案。将集群技术应用到网络核心关键应用中去,可以解决性能瓶颈,保障服务质量,提高技术竞争力。这是应用需求扩大的结果,充分体现了技术驱动和应用拉动的事务发展规律。负载均衡(Load Balance)建立在现有网络结构之上,它提供了有效透明的方法扩展网络设备和服务器带宽、增加吞吐量,加强网络数据处理能力,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用性。负载均衡是一种策略,这种策略可以针对网络结构中的不同层次而有不同的具体实现,它主要完成以下任务:合理的业务量分配,对外统一服务,解决网络拥塞问题,服务就近提供,实现地理位置无关性 ;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访问质量;提高服务器响应速度;提高服务器及其他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了网络关键部位出现单点失效。在网络服务集群这一研究领域,已有了很多研究成果。早期的循环DNS系统可以将负载分摊到多台机器上,但是不能做到均匀。Berkeley的MagicRouter使用一种类似“本地交换机”的装置来分发负载,实现了较精细的负载平衡。但是该模型中的分发装置在重载时成为性能的瓶颈,因此可扩展性不好。在IBM的eNetwork系统中,类似的分发装置只需完成一部分工作,因此性能瓶颈得到缓解。本论文在参考了上述技术之后,针对网络服务这一专用领域的集群系统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优化的方案——“环状应答”。环状应答的原理和过程如下, 在集群服务器中,关键的流程是一个称为“环状应答”的过程,客户发起请求,服务器1接受请求,并根据自身的负载情况和其他服务器负载情况决定是否自己处理请求和转发请求,假设服务器1转发了请求,服务器2产生应答。根据TCP/IP的原理,服务器2在应答时,必须伪装成服务器1,即应答数据包的源IP地址必须是服务器1的地址。只有这样,客户端才会认为应答是合法的,不至于扔掉数据包。这要求,服务器2在接收到转发数据包时,要同时知道客户端和服务器1的IP地址。IP包头部中只有一个源地址字段,因此普通的IP包不能满足上述要求。通过IP-IP封装技术或MAC修改技术可以实现。比如IP-IP封装技术,服务器2接收到的是一个被封装的IP包,它有两个IP包头。通过分析这两个头部,可以得到服务器1和客户端的IP地址。一旦转发,服务器1必须能够记住这条连接,并将客户端后续发来的数据包都转发到服务器2。在这个环状的应答过程中,客户始终是被蒙蔽的,它不<WP=90>需要知道是谁为自己服务,因此也无须任何修改。但是,服务器1和2使用了非正常的IP数据包发送方式,因此内核中的TCP/IP协议栈需要修改。在此模型上,作者研究了RFC2003。采用RFC 2003中的封装技术。当服务器1要把数据包转发时,它在该数据包的基础上,再追加一个IP头部,该IP头部中包含新服务器2的IP地址,并包含特殊的协议类型编码。服务器2收到该数据包后可以通过IP头部中的协议类型来判断该数据包是否经过封装,从而知道该数据包是否直接来自于客户端。服务器2在解开封装后,得到原始的数据包,其中包含数据和客户端的IP地址。服务器2应该直接对客户端发回应答,这里要对应答的IP数据包进行重写。虽然有多种方案可用,但采用IP-IP封装技术是最具扩展性的,因为封装后的数据包还是合法的IP包,它甚至可以穿越WAN,从而实现更大规模的集群。本策略是一个基于Linux的PC集群负载均衡策略,通过修改Linux内核中的TCP/IP协议栈,使得集群中各节点能自动平衡网络负载。实现方案采用完全分散的设计模式,不采用集中式的分发管理中心,因此适合于PC集群。在设计中,每个节点既有服务的能力,又有转发的能力。每个节点记录其它节点的负载情况,本节点的连接和转发情况,并依据这些信息做出转发决策,使得用户请求被均匀分散到各个节点。集群的内部通讯协议保障各节点的信息同步,并具有探测节点故障的能力。当节点出现故障时,可采取多种应对手段,进一步提高了系统可用性。另外,本系统能够保持用户态编程接口不变,基于本系统的应用程序开发将会很容易。作者对Linux的TCP/IP协议栈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内容涉及TCP/IP各层的实现及主要数据结构,数据接收和发送的过程,协议栈的初始化过程,中断和系统调用。此外,还对该领域的相关研究做了介绍,并比较了本系统和它们的异同点。最后,介绍了测试环境和结果。实验表明,本系统运行稳定,性能随集群规模线性增长,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移植性。

张硕萌[9]2007年在《面向安全网关的Linux实时性改进及数据加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在研究安全网关技术的基础上,本文实现了一种基于X86平台的安全网关。该安全网关对Linux操作系统进行了实时性改进,并在Linux内核中集成了数据包加密及认证模块。本文针对安全网关的实时性需求,阐述了Linux作为安全网关操作系统在实时性方面的不足,并从抢占式内核调度、实时任务的调度策略、任务的响应时间叁个方面对Linux内核进行改进;通过修改Linux内核的标准IP层处理程序,将数据包的加密和认证模块与IP数据包处理程序捆绑在一起,形成新的IP层处理程序;采用了在网络层使用IPSec协议实现该系统的加密、认证等安全机制。经测试,本安全网关能够很好地完成数据的安全通信、密钥协商等功能,并较好地提高了安全网关的数据转发速度。

钟明[10]2014年在《嵌入式Linux下网卡驱动的实现与数据转发性能优化分析》文中认为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后PC时代的到来,嵌入式系统已逐步成为当今IT产业的焦点之一,广阔的市场前景使嵌入式系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由于Linux操作系统具有代码开放、内核可裁减、网络功能强大等众多特点,这些特点恰好与嵌入式平台可高度定制的定位“一拍即合”,这也促使两者成为“最佳搭档”。本课题是针对英特尔Atom处理器的智能家居无线网关系统,旨在为此系统设计具有较高网络数据传输效率的通用DMA (Universal DMA)网卡驱动程序,并优化基于该UDMA驱动的Linux网络桥接通路的数据转发效率。本文首先分析了Linux网卡驱动程序的组成框架、数据结构、控制方法和加载方式,深入研究了网卡实现数据传输的过程以及影响数据传输效率的因素,并对各个影响因素找出了相对应的优化方案,主要包括当下比较热门的NAPI技术和零拷贝技术;其次介绍了该课题针对的Puma平台,分析了基于Puma平台的UDMA驱动程序的总体框架以及其实现数据接收和数据发送的流程,重点介绍和研究了UDMA驱动设计过程中采用的核心技术与算法,包括中断调节技术与速率控制算法;然后对基于UDMA驱动的Linux网络桥接通路进行优化;最后结合优化方案,在实际平台上进行大量的实验测试,获取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实验数据证实了基于UDMA驱动的Linux网络通路确实能提升数据转发效率。本文的重点在于设计了基于UDMA的网卡驱动程序,针对特定的英特尔Atom+Linux嵌入式平台,并把UDMA驱动与该平台的Linux网络桥接通路相结合,最终提升了该网络桥接通路的数据转发效率。设计方案中应用的主要技术和算法包括中断调节技术和速率控制算法,并结合平台的工作环境,让网络桥接通路绕过了一些非必要的Linux网络协议栈和处理过程,从而达到了提升通路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基于Linux的数据转发平台的研究与应用[D]. 屈浩然. 西北工业大学. 2003

[2]. 基于Linux的MPLS协议转发研究与实现[D]. 张坤赤.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5

[3]. 内容中心网络底层部署的研究与实现[D]. 冯飞. 南开大学. 2018

[4]. 基于Linux的健康云平台服务优化研究与应用[D]. 李贝贝.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2016

[5]. 基于无线自组织网络的智能路由协议的研究[D]. 戴超. 北京邮电大学. 2012

[6]. 面向农业工厂化生产过程数据平台优化研究[D]. 李炳. 浙江理工大学. 2016

[7]. 基于Android的4G网络移动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 李江. 浙江大学. 2016

[8]. 基于Linux PC集群负载均衡的研究与实现[D]. 修长虹. 吉林大学. 2004

[9]. 面向安全网关的Linux实时性改进及数据加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D]. 张硕萌.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7

[10]. 嵌入式Linux下网卡驱动的实现与数据转发性能优化分析[D]. 钟明. 厦门大学. 2014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  

基于Linux的数据转发平台的研究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