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甲醇合成论文_刘朋标,闫冰杰,柳兆忠

导读:本文包含了低温甲醇合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甲醇,低温,催化剂,合成气,相互作用,动力学,活性。

低温甲醇合成论文文献综述

刘朋标,闫冰杰,柳兆忠[1](2019)在《低温甲醇洗净化合成气硫含量超标分析及应对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温甲醇洗技术是一种酸性气体脱除技术,它主要利用CO_2、H_2S等气体在甲醇中的溶解度不同而进行的脱除技术。这种技术中林德低温甲醇洗技术最具有代表性,因此针对该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总结了该技术中甲醇洗涤塔的操作要点以及甲醇洗净化气硫的影响因素,并且结合实际安徽晋煤中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经验,对净化气中硫含量超标的具体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本文来源于《化工设计通讯》期刊2019年10期)

赵晓明,陈胜军,杨玉龙[2](2019)在《低温甲醇洗净化合成气硫含量超标分析及应对》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温甲醇洗技术是一种利用甲醇对H_2、CO_2、H_2S等气体溶解度不同,进而实现酸性气体脱除的技术,本文简要介绍林德低温甲醇洗技术,分析了甲醇洗涤塔精细化操作、循环贫甲醇纯度和变换气中硫化物含量对低温甲醇洗净化合成气硫含量的影响,结合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实际生产情况,论述了硫超标原因及应对措施,对相关企业生产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纯碱工业》期刊2019年02期)

李卓君[3](2018)在《低温甲醇合成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温甲醇合成反应路径以一氧化碳合成气为基本反应原料,在应用包含甲醇的碳醇催化剂下能够在低温环境下实现对一氧化碳反应原料的转换,进而生成新的甲酸酯,弥补传统甲醇合成的局限。在阐述全新的低温甲醇合成路径、反应原理和动力学基础上,研究分析低温液相甲醇合成催化剂体系。(本文来源于《山西化工》期刊2018年04期)

丁由由[4](2018)在《低温合成甲醇Cu/MgO/Fe_2O_3催化剂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温合成甲醇是热力学有利的反应,但是活化能高,反应速度慢,高效催化剂的研究受到关注。均相催化剂低温活性很高,但是很容易被原料气中的CO2和H2O杂质中毒;多相催化剂的低温活性与平衡转化有差距,有待提高。本文围绕改善Cu/MgO催化剂的低温甲醇合成性能,从制备工艺和反应途径两方面考虑,研究了制备方法、元素配比、助剂添加、反应条件对CO/H2/CO2原料气转化行为及产物甲醇选择性的影响。结合制备样品的物相、形貌、表面积、吸附性能表征,分析了催化剂微观形貌、助剂对催化性能的影响。1、共沉淀法制备Cu/MgO催化剂,当沉淀温度为60℃、Cu/Mg摩尔比为3时,150℃合成甲醇活性最高,CO转化率为17.3%,液相产物甲醇选择性为100%:反应中产生了 CO2。随着反应温度从150℃升高至200℃,CO2的生成量增加,液相中除了甲醇,还副产甲酸乙酯。相比,175℃反应活性最佳。2、溶胶-凝胶燃烧法制备Cu/MgO(Cu/Mg=3)催化剂,当溶胶pH值为7,金属离子与柠檬酸化学计量比为1时,150℃合成甲醇活性最高,CO、CO2转化率分别为19.8%和9.9%,液相产物甲醇选择性为100%,二者同步转化。催化剂微观形貌为蜂窝状多孔结构,表面积为76.3 m3/g,高于共沉淀法样品。此外,制备过程中形成的干凝胶经惰性N2气氛锻烧后生成金属铜,无需还原程序制备。3、共沉淀法、溶胶-凝胶燃烧法制备了 Cu/MgO/Fe2O3(3/0.75/0.25)催化剂,后者150°C合成甲醇活性更高,稳定性更好,CO、CO2转化率分别为22.3%和37.1%,显着高于Cu/MgO催化剂,液相产物甲醇选择性为94.6%,副产物为甲酸乙酯。程序升温脱附表明,Fe2O3对CO2吸附性能强,有助于通过逆水煤气变换反应促进CO2转化。引入Fe2O3助剂改善了催化剂的低温合成甲醇活性,以及抗CO2和H2O中毒性能。(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期刊2018-06-01)

刘志盛[5](2018)在《含油型合成气低温甲醇洗装置改造与技术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中煤图克化肥和中煤平朔硝铵项目的运行状况和操作实践,介绍了赛鼎含油型合成气低温甲醇洗装置生产运行中出现油污染问题和解决办法,提出萃取塔和共沸塔的油/醇高效分离是防止低温甲醇洗装置甲醇油污染的关键。(本文来源于《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期刊2018年02期)

石磊,张婉莹,王玉鑫,Tsubaki,Noritatsu[6](2015)在《低温甲醇合成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学者Tsubaki等开创了一种全新的低温甲醇合成反应路径。该路径以含有二氧化碳的合成气为反应原料,使用单一低碳醇(包括甲醇)同时作为催化剂和溶剂,实现了反应原料一氧化碳在低温(443 K)条件下,一步转化率达到70%~100%。原位红外和多种表征手段证明,该反应能够在低温条件下进行,是由于催化剂上吸附的甲酸盐物种可以和多种低碳醇溶剂在低温条件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相对应的甲酸酯。而生成的甲酸酯很容易在低温条件下,铜基催化剂表面,发生加氢反应,生成甲醇和相应的溶剂醇。该种全新的甲醇合成路径克服了常规甲醇合成过程中,甲酸盐必须在高温条件下才能发生加氢反应的关键步骤。同时,还介绍了适用于低温甲醇合成反应的金属Cu/ZnO催化剂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全新的溶胶-凝胶-燃烧法、固相研磨-燃烧法以及甲酸辅助燃烧法直接制备高活性、纳米尺度、高分散的金属Cu/ZnO催化剂,而不需要额外的还原流程。(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5年09期)

管飞[7](2015)在《合成气制甲烷联产液体产物以及低温转化制甲醇技术探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化石能源结构为“富煤、少气、贫油”,能源供需矛盾随着经济的发展日益突出,不断扩大原油进口量依然是缓解供需矛盾的主要方式。因此,寻找石油代替能源,积极利用我国煤炭资源,对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首先,本研究通过费托合成与甲烷化催化剂、合成低碳醇与甲烷化催化剂混填和复配性能评价实验,对合成气制甲烷联产液体燃料/低碳醇技术进行探索研究,旨在解决煤制天然气(SNG)的调峰问题,并联产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从而保障煤制天然气产业的稳定市场效益。其次,作为合成气联产系统的拓展,对合成气低温转化制甲醇工艺进行了探索研究,考察ZnO载体制备方法对Cu/ZnO催化剂上甲醇合成性能的影响,以优化低温甲醇合成工艺,实现煤炭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基于Si02为载体,结合等体积浸渍法制得钴基费托合成催化剂10wt.%Co/SiO2和镍基甲烷化催化剂10wt.%Ni/SiO2,考察了10wt.%Co/SiO2与10wt.%Ni/SiO2的物理混合比例(重量比1:2、1:1、2:1)、反应温度240-350℃、反应压力1-3MPa以及原料气中H2/CO比例1.0-3.0等反应条件区间内两种催化剂物理混填床层的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所考察的反应条件范围内,CO转化率可以在5%-99%之间变化,而甲烷的选择性可以在20%-90%之间变化。与之对应,液体产物(C5+)的选择性可以在0-62%之间变化。反应温度是影响甲烷化联产液体燃料催化剂活性和产物选择性的重要因素,其次是H2/CO比例影响较大,2MPa后升压对反应活性及油气选择性影响不大。进一步采用共浸渍法制备了费托合成与甲烷化双功能催化剂6.7wt.%Ni3.3wt.%Co/SiO2,发现相比于单一钴基催化剂或镍基催化剂,Ni-Co双功能催化剂中存在较强的双金属协同作用,具有更好的还原性能、金属分散度和反应稳定性。因此,相对于相同条件下的物理混填催化剂而言,6.7wt.%Ni3.3wt.%Co/SiO2催化剂上CO转化率提高了一倍,液体产物选择性与物理混填催化剂相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得铜-钴基低碳醇合成催化剂10wt.%Cu10wt.%Co/SiO2,考察了10wt.%Cu10wt.%Co/SiO2与10wt.%Ni/SiO2的物理混合比例(重量比1:2、1:1、2:1)、反应温度240-350℃、反应压力1-3MPa以及原料气中H2/CO比例1.0-3.0等反应条件区间两种催化剂物理混填床层的催化性能。在所考察的反应条件范围内,CO转化率可以在9%-98%之间变化,而甲烷的选择性可以在35%-80%之间变化。与之对应,液相产物中C5+的选择性可以在0.16%之间变化,总醇选择性可以在0-12%之间变化。反应温度对混填催化剂床层的催化性能影响最大,其次是H2/CO值影响较大。采用共浸渍法制备了合成低碳醇与甲烷化双功能催化剂5wt.Cu5wt.%Co5wt.Ni%/SiO2,与相同条件下的物理混填催化剂进行对比,催化剂活性明显下降,但甲烷选择性和总醇选择性有所提高。基于均匀沉淀法(HP)、溶胶-凝胶法(SG)、微乳液法(ME)等传统方法制备出的ZnO载体和商业ZnO载体,分别采用浸渍法和沉积-沉淀法制备了16.7wt.%Cu/ZnO和44.4wt.%Cu/ZnO,并考察了其低温甲醇合成性能,结果表明,传统方法制备的ZnO载体比表面依然存在限制,不能很好的分散铜,负载后得到的Cu/ZnO催化剂在低温甲醇合成反应过程CO最高转化率在8%-22%之间变化,但是反应后期容易出现失活。采用共沉淀制备了Cu-ZnO催化剂,与相同条件下的负载型Cu/ZnO催化剂相比,共沉淀型催化剂的铜锌相互作用力强于负载型催化剂,从催化剂稳定性上来说,共沉淀型铜锌催化剂优于负载型铜锌催化剂,共沉淀型铜锌催化剂以其较好的催化CO转化低温制甲醇活性以及高稳定性。从工业化角度而言,共沉淀型催化剂目前是优先选择。但是从研究角度而言,适当负载量与载体负载能力的匹配或是寻求高比表面ZnO的制备方法,进而保证ZnO载体上铜物种的分散性是具有研究前景的。(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5-05-30)

杨光,陈勇,李臣芝,陈彤,王公应[8](2015)在《制备条件对Cu-MnO_x低温液相甲醇合成性能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并流共沉淀法制备Cu-MnOx催化剂,用于合成气CO/CO2/H2为原料的低温液相甲醇合成.研究了制备条件对Cu-MnOx结构及催化性能的影响,XRD、H2-TPR、CO-TPD表征显示,制备过程中的沉淀p H、煅烧温度等影响Cu-Mn Ox中CuO的分散性、还原性能和对CO的吸附能力.沉淀p H为7、煅烧温度450℃制备的铜锰摩尔比为1∶1的Cu-Mn Ox铜锰相互作用强,CuO分散好,形成的Cu1.5Mn1.5O4晶相利于中间产物甲酸酯的生成,并且其对CO的吸附能力强,H2还原温度适中,利于在预还原条件下生成较多Cu+,因此,表现出最好的催化性能.在170℃、5 MPa反应条件下,以K2CO3为助剂、乙醇为溶剂,碳转率为71.8%,甲醇选择性55.9%,同时生成了较多的碳链增长产物,说明CO在该催化剂上可发生解离吸附,为乙醇等C2+低碳醇的合成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分子催化》期刊2015年02期)

华杰锋[9](2015)在《吸附相反应技术制备CuO-MgO/SiO_2催化剂及其低温液相合成气制甲醇催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温液相合成气制甲醇由于能够克服气相甲醇合成中因反应强放热而导致的单程转化率低的缺点,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在以醇类作为介质的反应体系中,反应过程被认为主要由两步构成,即第一步醇溶液的羰基化反应生成相应的甲酸酯和第二步中间产物甲酸酯加氢生成甲醇。目前对于Cu基催化剂在液相甲醇合成中的活性位以及催化剂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尚未明确。本文在在前期研究中已制得具备高羰基化活性的Cu/SiO2催化剂基础上,采用吸附相反应技术制备了负载型CuO-MgO/SiO2,进一步研究催化剂的加氢反应活性。为抑制CuO与载体SiO2较强的结合作用,研究了修饰组分TiO2、Al2O3,MgO和ZnO的影响,发现加氢活性位为Cu,但是TiO2、MgO和ZnO具有更高的羰基化反应活性,说明两步反应的活性位并不相同,而在第一层预负载MgO能使加氢活性大幅提高。XRD、H2-TPR、XPS等各项表征显示组分间存在相互作用,表现为CuO结晶度减小、还原温度降低以及Cu 2p3/2电子结合能向低位偏移。通过改变MgO的预负载量发现催化剂中Cu-Mg相互作用影响了加氢反应活性。通过改变CuO、MgO的负载方式来调控两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当两者同时负载时,催化剂中Cu、Mg元素均匀地分布在载体表面,CuO与MgO的相互作用增强使加氢活性提高。随Mg掺杂量增加,Cu-Mg相互作用增强,但是掺杂量过高会使部分Cu活性中心被MgO覆盖,因此加氢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同时还考察了反应物滴加顺序、吸附水量和温度等制备条件对催化剂结构和活性的影响。催化剂表征结果结合催化性能显示,粒径和分散性不能决定加氢活性的高低,组分间的相互作用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因为活性中心来自与MgO具有相互作用的Cu组分,所以合适的制备条件下能得到相互作用强的催化剂,同时表现出较高的加氢反应活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5-01-01)

张魁[10](2014)在《低温甲醇洗装置出口合成气总硫超标原因分析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要介绍了永利化工低温甲醇洗的工艺原理和流程,分析了各项工艺条件对变换气中硫化物吸收效果的影响,以及装置生产过程中出口合成气总硫超标的原因,提出了相关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对系统调整,有效降低了合成气中总硫含量,在生产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天津化工》期刊2014年06期)

低温甲醇合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低温甲醇洗技术是一种利用甲醇对H_2、CO_2、H_2S等气体溶解度不同,进而实现酸性气体脱除的技术,本文简要介绍林德低温甲醇洗技术,分析了甲醇洗涤塔精细化操作、循环贫甲醇纯度和变换气中硫化物含量对低温甲醇洗净化合成气硫含量的影响,结合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实际生产情况,论述了硫超标原因及应对措施,对相关企业生产具有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温甲醇合成论文参考文献

[1].刘朋标,闫冰杰,柳兆忠.低温甲醇洗净化合成气硫含量超标分析及应对措施[J].化工设计通讯.2019

[2].赵晓明,陈胜军,杨玉龙.低温甲醇洗净化合成气硫含量超标分析及应对[J].纯碱工业.2019

[3].李卓君.低温甲醇合成研究进展[J].山西化工.2018

[4].丁由由.低温合成甲醇Cu/MgO/Fe_2O_3催化剂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D].宁夏大学.2018

[5].刘志盛.含油型合成气低温甲醇洗装置改造与技术管理[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8

[6].石磊,张婉莹,王玉鑫,Tsubaki,Noritatsu.低温甲醇合成研究进展[J].化工学报.2015

[7].管飞.合成气制甲烷联产液体产物以及低温转化制甲醇技术探索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

[8].杨光,陈勇,李臣芝,陈彤,王公应.制备条件对Cu-MnO_x低温液相甲醇合成性能影响[J].分子催化.2015

[9].华杰锋.吸附相反应技术制备CuO-MgO/SiO_2催化剂及其低温液相合成气制甲醇催化性能[D].浙江大学.2015

[10].张魁.低温甲醇洗装置出口合成气总硫超标原因分析及对策[J].天津化工.2014

论文知识图

鼓泡浆液反应器中低温甲醇合成...合成气转化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不同沉淀pH制备的Cu-MnOx催化剂的H2-TP...一3.不同错含量的铜基催化剂的TPR图谱闪蒸分离的低温液相甲醇合成的流程图制冷系统简图

标签:;  ;  ;  ;  ;  ;  ;  

低温甲醇合成论文_刘朋标,闫冰杰,柳兆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