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硝化污泥论文_陆健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反硝化污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污泥,污水,活性,颗粒,宏基,磷酸酶,滤池。

反硝化污泥论文文献综述

陆健刚[1](2019)在《双污泥反硝化除磷技术去除生活污水中N_2O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双污泥反硝化除磷技术在处理生活污水时N_2O产生量的影响因素,通过控制进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浓度以及不同曝气量,分析了装置内总氮(TN)、总磷(TP)、氨氮(NH_(3~-)N)、亚硝酸盐氮(NO_(2~-)-N)、硝酸盐氮(NO_(3~-)-N)含量,研究了不同控制条件下N_2O的释放量,并对不同DO浓度下NH_3和NO_(2~-)-N完全降解所需时间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硝化阶段DO浓度为3 mg/L时释放的N_2O浓度最低;2)随进水COD浓度的增加,反应完全后装置内TN浓度依次降低、TP浓度依次增大;3)反硝化阶段,进水COD浓度为300 mg/L时,释放的N_2O浓度达到最大值(5.34 mg/L)。(本文来源于《江西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娄红春,王敏,严夏,袁衍超,张润雨[2](2019)在《水解反硝化+AO工艺污泥减量及菌群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采用水解反硝化+AO工艺处理城镇废水,系统连续运行九个半月,日处理量48m~3,期间无污泥外排。在系统出水达标前提下进行污泥减量研究,计算系统污泥产率系数来衡量污泥减量效果。整个试验阶段中,污泥产率系数为0.112gMLSS/gCOD,远低于所在污水厂的污泥产率。陶厄氏菌属与颗粒污泥的形成及污泥减量有关,红假单胞菌属、Methyloversatilis、短杆菌属、弓形感菌属、链球菌属和拟杆菌属等是污泥减量中的重要菌群。从碳水化合物活性酶分析,GHs和CBMs两种活性酶能促进污泥减量。(本文来源于《给水排水》期刊2019年S1期)

任梦丽,白文荣,谢恩,刘婷婷,郑蕾[3](2019)在《聚磷污泥和反硝化聚磷污泥对磷源的利用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以7种不同的磷化合物作为单一磷源,对常规活性污泥系统(O-S)和以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驯化后的活性污泥系统(N-S)生长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对于2种活性污泥系统,磷酸钠都是最有利于活性污泥的生长得,经过60 h的培养,MLSS含量分别达到了初始状态的12倍和40倍。磷酸肌酸难以被O-S活性污泥利用,但能较好的支持N-S活性污泥的生长。培养结束时,磷酸肌酸组N-S系统正磷酸盐残留量比O-S系统高1.7倍单位碱性磷酸酶比活性是其1/13。表明活性污泥经不同电子受体驯化后,其对磷的利用规律发生变化,对活性污泥生长的支持度也产生了差异。(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王雪芳,张洪波[4](2019)在《利用双污泥反硝化除磷工艺降低污水处理过程中N_2O产生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人工模拟废水为处理对象,采用双污泥反硝化除磷工艺,试探了在不同DO下各污染物的去除率和曝气池中N_2O气体产生量,结果表明:双污泥反硝化工艺对废水中氨氮、总氮和总磷去除效果较好,对COD和BOD_5的去除效果甚微;曝气池中产生的N_2O量在曝气前30min几乎呈线性增长,随后区域稳定,曝气池中DO为2、3、4 mg/L时,曝气60 min后产生的N_2O分别为0.37、0.32和0.47 mg/L;为使该工艺处理印染废水能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应控制曝气池中DO浓度为3 mg/L。(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9年08期)

常赜,孙宁,蒋然[5](2019)在《活性炭促进硫化物推动短程硝化反硝化污泥颗粒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向反应器中投加颗粒活性炭(GAC),为其主要作用细菌氨氧化菌(AOB)和硫氧化菌(SOB)提供凝集的载体,促进硫化物推动短程硝化反硝化污泥颗粒化。在室温条件下,以低碳氮比(C/N)市政污水为模拟水样反应器,共运行70 d。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6 h条件下,投加颗粒活性炭21 d后污泥成功实现颗粒化,总氮去除率稳定达到95%。强化阶段,HRT为3 h,在高负荷条件下TN去除率仍可达到90%以上。重点分析了反应器内生物量变化、颗粒污泥粒径变化及分布、颗粒沉降性能和胞外聚合物(EPS)变化等规律。活性炭作为"初始晶核"对污泥颗粒化起到促进作用。系统具有脱氮效率高,高负荷下稳定性高等优点,适用于处理低碳氮比的市政污水及工业污水。(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8期)

王峥嵘,李建民,薛念涛,董志英[6](2019)在《CASS反应器中反硝化除磷污泥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了解CASS系统内的反硝化除磷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对反应器内初始接种污泥和驯化成功的污泥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测序结果显示CASS系统反硝化除磷污泥中富集了一定比例的、具有脱氮除磷能力的菌群,优势菌群主要有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目水平上鞘脂杆菌目(Sphingobacteriales)和红环菌目(Rhodocyclales)丰度增长较大,科水平上红环菌科(Rhodocyclaceae)的丰度增长最大,可能包含具有反硝化功能的菌群。此分析结果也显示出CASS系统具有一定的脱氮除磷功能。(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4期)

杨曦,李亚峰,武利,杨继刚,李倩倩[7](2019)在《反硝化聚磷菌颗粒污泥的培养、特性及活性恢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回流污泥为接种污泥,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中通过调整运行条件诱导培养反硝化聚磷菌(DPB)颗粒污泥,实现反硝化过程和聚磷过程的有效结合。经过3个阶段的培养,DPB颗粒污泥对COD、TP、氨氮的去除率均达90%以上,系统具备缺氧条件下同步反硝化聚磷的能力。获得的DPB颗粒污泥平均粒径为1.0~2.0mm,平均沉速为50~70m/h,具有良好的物理特性和沉降性能,有利于减小污泥处理负荷,提高脱氮除磷效率。DPB颗粒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含量明显提高,其中多糖和蛋白质分别为从原接种污泥的21.58、11.22mg/g提高到56.32、34.15mg/g;搁置30d后的DPB颗粒污泥,可在SBR重启30d内恢复原有活性及反硝化聚磷效果。(本文来源于《环境污染与防治》期刊2019年07期)

张立成,杨颂,王文强,张巧艺,张爽[8](2019)在《污泥比对反硝化除磷产电系统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模拟城市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采用反硝化除磷产电工艺,研究了不同的超越污泥比和含磷污泥回流比对系统脱氮除磷及产电的影响。当超越污泥比和含磷污泥回流比相等且分别为0.30、 0.35和0.40时,反硝化除磷产电系统出水COD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1.16、 8.78和12.08 mg/L,出水氨氮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95、4.74和5.85 mg/L;出水PO43--P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38、 0.67和1.93 mg/L,反硝化除磷产电系统的开路电压和最大功率密度分别为0.601 V和62.42 mW/m2、 0.624 V和53.01 mW/m2、 0.608 V和51.12 mW/m2。当超越污泥比和含磷污泥回流比为0.35时,反硝化除磷产电系统去除污染物和产电的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工业用水与废水》期刊2019年03期)

刘华光,荣超,张金松,周星煜[9](2019)在《添加前处理垃圾渗滤液污泥反硝化效能及微生物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探究前处理垃圾渗滤液作为去除高浓度硝态氮外加碳源的可行性为目的,建立SBR系统R0、R1(分别以无水乙酸钠、前处理垃圾渗滤液+无水乙酸钠作为碳源),采用模拟高浓度硝态氮废水培养获得快速高效反硝化活性污泥,考察了其脱氮效能并进行了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在PLL添加体积分数为10%时,R1系统在2.5 h内可将硝态氮几乎完全去除,反硝化速率高达58.05 mg·(g·h)~(-1),是R0系统的1.79倍;16S rDNA扩增子测序结果显示,R0、R1反应器内微生物种群类别较为相似,丰度位于前3位的优势反硝化菌分别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陶厄氏菌属(Thauera)和Pannonibacter,但相对丰度存在差异;经qPCR测定,实验组R1中反硝化基因nar G、nir K、nir S和nor B的相对表达量显着高于对照组R0。前处理垃圾渗滤液作为外加碳源可以提高污泥反硝化活性。(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胡飞,施海仁,张飞,姚坤,许鲁亮[10](2019)在《污泥驯化技术在反硝化深床滤池调试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徽某半地埋式污水处理厂反硝化深床滤池采用污泥驯化的方式进行调试。调试共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每24 h换水1次,加药、闷曝进行微生物培养,历时3~7 d;第2阶段采用小水量连续进水方式进行加药培菌,历时5~10 d。在冬季低温条件下,微生物脱氮效果仍然非常明显,出水水质稳定达标。将污泥驯化技术应用于反硝化深床滤池调试中,有利于加快调试进程,对深度处理及整个污水处理厂的调试、运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9年11期)

反硝化污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试验采用水解反硝化+AO工艺处理城镇废水,系统连续运行九个半月,日处理量48m~3,期间无污泥外排。在系统出水达标前提下进行污泥减量研究,计算系统污泥产率系数来衡量污泥减量效果。整个试验阶段中,污泥产率系数为0.112gMLSS/gCOD,远低于所在污水厂的污泥产率。陶厄氏菌属与颗粒污泥的形成及污泥减量有关,红假单胞菌属、Methyloversatilis、短杆菌属、弓形感菌属、链球菌属和拟杆菌属等是污泥减量中的重要菌群。从碳水化合物活性酶分析,GHs和CBMs两种活性酶能促进污泥减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硝化污泥论文参考文献

[1].陆健刚.双污泥反硝化除磷技术去除生活污水中N_2O影响因素研究[J].江西科学.2019

[2].娄红春,王敏,严夏,袁衍超,张润雨.水解反硝化+AO工艺污泥减量及菌群解析[J].给水排水.2019

[3].任梦丽,白文荣,谢恩,刘婷婷,郑蕾.聚磷污泥和反硝化聚磷污泥对磷源的利用策略[J].水处理技术.2019

[4].王雪芳,张洪波.利用双污泥反硝化除磷工艺降低污水处理过程中N_2O产生量[J].当代化工.2019

[5].常赜,孙宁,蒋然.活性炭促进硫化物推动短程硝化反硝化污泥颗粒化研究[J].环境工程.2019

[6].王峥嵘,李建民,薛念涛,董志英.CASS反应器中反硝化除磷污泥的微生物群落结构[J].安徽农业科学.2019

[7].杨曦,李亚峰,武利,杨继刚,李倩倩.反硝化聚磷菌颗粒污泥的培养、特性及活性恢复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9

[8].张立成,杨颂,王文强,张巧艺,张爽.污泥比对反硝化除磷产电系统影响研究[J].工业用水与废水.2019

[9].刘华光,荣超,张金松,周星煜.添加前处理垃圾渗滤液污泥反硝化效能及微生物学分析[J].环境工程学报.2019

[10].胡飞,施海仁,张飞,姚坤,许鲁亮.污泥驯化技术在反硝化深床滤池调试中的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19

论文知识图

叁级活性污泥法脱氮工艺试验装置照片硝化反硝化污泥培养曲线以短程硝化污泥和反硝化污泥作为反硝化污泥强化两级At0工艺的处...硝化与反硝化中胞外聚合物蛋白类相对分...

标签:;  ;  ;  ;  ;  ;  ;  

反硝化污泥论文_陆健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