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自然因素论文_于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超自然因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超自然,莎士比亚,因素,戏剧,麦克白,历史主义,人文主义。

超自然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于静[1](2019)在《中国文学与印度文学作品中超自然因素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超自然因素在戏剧中的运用并不罕见,它是作者将自己的幻想化为具体的舞台形象,直接参与舞台表演,给予观众以视觉、心灵的冲击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要素。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牡丹亭》和《窦娥冤》两部作品可以说是超自然因素运用的典型代表。而在印度文学作品中,迦梨陀娑的七幕剧《沙恭达罗》也十分典型,并与中国文学形成鲜明对比。(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12期)

王勋[2](2018)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超自然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接近四百年间的莎士比亚研究史当中,曾涌现出诸多评论大家,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卓越的见解来评介和阐释这位西方乃至世界文学近代史上公认的伟人及其着作。进入二十世纪以来,莎士比亚研究继续蓬勃发展,涌现了诸多新的批评方法和批评流派:诸如新黑格尔主义性格分析、精神分析、历史主义批评、强调意象、象征、原型的形式主义批评等等,率先为莎学的研究贡献了巨大的力量;而到了20世纪后期,更是出现了解构主义、新历史主义、文化唯物主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及后殖民主义等诸多批评阵营及方法,使得莎学研究呈现欣欣向荣之势。本文将运用近年来学界探讨较为热烈的新历史主义为主要研究方法,来探究莎士比亚剧作中超自然因素的运用以及其所蕴含的创作主旨。新历史主义者所提出的“自我塑造”、“权力关系”、“社会能量的流通”、“历史的文本性与文本的历史性”、“逸闻主义”等理论观念,将更有助于笔者去分析莎翁时代的个体与意识形态之间的权力关系。本文共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本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理论方法、研究内容和意义,以及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第二部分正文部分由四章构成。第一章主要分析莎翁创作时期的历史背景与戏剧文化。这一章着重分析伊丽莎白一世、詹姆士一世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当时民众的社会生存状态,莎翁创作时期的文学基础以及同一时代剧作家的戏剧创作及对莎翁戏剧创作的影响。这一章会涉及到欧洲历史上一件很重要的事件“猎巫运动”,它的发生与发展极大地影响了欧洲(包括英格兰在内)民众的信仰以及心理状态,并与莎翁生活的时代密不可分,也与他的创作背景息息相关。第二章主要分析莎翁的早期戏剧创作,笔者将借助《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等几部涉及到超自然因素的喜剧,通过对欧洲传统的五月节、仲夏节等节日起源及节日氛围的探查,不仅得出这些存在着精灵、仙境、魔法的“梦幻世界”是莎士比亚对充满着爱情、自由、友情的人文主义理想世界的追求这一主旨,同时笔者也要指出,这些被以往的主流文化所忽略的逸闻、传说等蛛丝马迹也在深刻地影响着莎氏的创作。第叁章主要分析莎翁的两部悲剧作品,《哈姆雷特》和《麦克白》。前者通过借用鬼魂这一超自然因素,表现了了哈姆雷特替父报仇的心路历程。然而哈的延宕并非只是性格原因,还受到不断建构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我身份转换的认知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文艺复兴时期知识分子的现状的担忧与疑虑。后者则是通过对女巫、预言、魔法等超自然因素的借鉴,来表现麦克白这种利欲熏心的权力欲,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权力、意识等的深刻思考。第四章着重分析莎士比亚传奇剧《暴风雨》中的魔法世界。这一时期莎翁走出了中期悲剧创作中的阴郁、黑暗,转而创作出一个超自然的,传奇的魔法世界。而主人公普洛斯帕罗这一人物形象由被驱逐-成为魔法师-回归现实世界这一系列的过程,也恰恰是普洛斯帕罗参与自我塑造的过程,通过对这一过程的描述,来体现出莎翁对和谐世界的渴盼和对人文主义精神的复归的愿望。第叁部分主要是对全文做一个总结,同时本文将得出结论:莎士比亚的创作过程既是他参与自我塑造,并使个体与政治、经济、文化、法规、教会等诸多因素之间进行社会能量的沟通与交流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能让读者更清晰地了解莎翁创作时期的个体精神与社会氛围,同时也为大家更好地理解他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而提供了便利。(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6-01)

李晨曦[3](2018)在《莎剧与中国古典戏曲超自然因素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威廉·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在世界上都享有盛誉,中国古典戏剧不仅在中国文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也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这些作品出现在不同的国度,但是在艺术造诣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比较它们之间的超自然因素有很大的意义。本文将选择莎剧中有代表性的《仲夏夜之梦》《哈姆莱特》《麦克白》《暴风雨》与中国古典戏剧中经典的《窦娥冤》《牡丹亭》《长生殿》作比较。本文由绪论、正文、结语叁部分组成,共分为五章。绪论首先介绍了超自然因素的现象,并对国内外关于莎剧和中国古典戏曲的超自然因素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整合。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莎剧和中国古典戏剧中的超自然因素的描述,找出它们的不同点,并且从思想根源上找出它们之所以不同的原因,并对它们在剧中的意义及价值做相关的研究。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选取莎剧和中国古典戏曲中有代表性的神圣事物和鬼魂现象进行系统的描述,进而引出下面对超自然因素的比较研究。第叁章探究神圣事物和鬼魂的异同点。相同点主要从渲染氛围、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和解决戏剧冲突叁个方面进行论述。不同点分别从神圣事物和鬼魂两个方面进行描述。莎剧中的神圣事物凸显的是人性化特征,和莎剧相比,中国古典戏曲中的超自然因素更多的体现的是理想化特征。在等级关系上,后者比前者相对严格。两者所表现的鬼魂的不同点首先就是地位的不同,莎剧中的鬼魂多是男性,后者多是女性且在剧中做主角。中国古典戏曲中存在两种类型的鬼魂:“受冤屈而死”和“为爱而死”,但是他们并不都适用于莎剧。在人、神、鬼转化方面,中国古典戏曲中的表现的相对自由,而在莎剧中它们是不能相互转化的。综上可以看出,超自然因素在主题表现上也存在很大差异。第四章笔者从神话、宗教、特定的社会背景等深层次的根源探究超自然因素不同的原因。首先,莎士比亚生活在西方,从小受希腊神话和基督教的影响。其次中国古代作家深受儒道佛叁教思想的影响,同时生活在封建思想浓厚的时代。文化土壤、传统背景不同产生异质性是必然的。第五章在前几章的基础上探讨超自然因素的审美价值。从“寓幻于真”和“寓真于幻”两个方面去解读超自然因素存在的现实意义和美学价值。结语部分总结全文的论证主旨,并肯定超自然因素存在意义和价值。(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8-06-01)

吴凯[4](2018)在《吉本芭娜娜文学中的超自然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吉本芭娜娜(1964.7.24—)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日本文坛上凭借“治愈文学”而备受关注的女性作家。她的成名作《厨房》,因其透明、孤独的感性色彩和治愈的主题,引起了年轻一代的共鸣,转瞬之间成为畅销作。而且,当时还出现了席卷文学、文化诸领域的“芭娜娜热”和“芭娜娜现象”。在吉本芭娜娜的作品中,主人公心灵创伤的治愈契机大致有“友惠”、超自然现象、自然、分娩等要素。本论文关注的是,主人公的心灵创伤在超自然因素的作用下,逐渐康复的疗愈过程。第一章从吉本芭娜娜文学中的“超自然因素”入手,概括了这种超自然手法的特点,尤其针对《甘露》中出现的超自然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具体文本,论述了超自然因素对女主人公心灵创伤的治愈效果。第二章探讨了吉本芭娜娜常用超自然手法的原因,主要分析了作者幼年体验、泡沫经济崩溃以及“新新宗教”等要素与超自然手法的联系。第叁章论述了朔美记忆恢复的过程。即朔美在体验了各种超自然现象后,在家人、恋人、朋友等现实因素影响下,混乱的内心世界逐渐向现实回归的过程。第四章,进一步分析了吉本芭娜娜“超自然因素最终败给现实”的创作意图。其实,朔美身边的超能力者们分别抱有的遁世思想和所患的严重的心理疾病,进一步加速了朔美向现实回归的进程。研究表明,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吉本芭娜娜的超自然手法。人们会在梦境中认识生活,在空想中感受现实。在这个意义上看,超自然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描写现实而创作出来的要素。其次,吉本芭娜娜的作品也体现了日本国民在泡沫经济崩溃后“失去的十年”里长期痛苦不安的社会现实:生活在不稳定社会的人们的焦虑和孤独感、患有心灵创伤的年轻人。引起他们的共鸣,再次赋予他们活下去的勇气,这大概就是治愈文学的社会价值。(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期刊2018-04-17)

傅煜尧[5](2018)在《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谈《麦克白》超自然因素隐喻翻译——以梁实秋译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麦克白》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创作的经典戏剧,同《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被公认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超自然因素隐喻是该剧本的一大特色,它不仅传达出戏剧要求的强烈情感,还营造出一个相当恐怖的氛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研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解读《麦克白》译本中的隐喻翻译,旨在为翻译策略的选择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英语广场》期刊2018年01期)

李玲[6](2015)在《从《麦克白》和《哈姆雷特》看超自然因素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莎士比亚戏剧中,鬼魂、女巫、精灵等超自然因素频繁出现,它们无疑是莎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超自然因素的作用不仅体现在营造神秘的氛围和推进情节发展上,事实上,它还和剧中人物有着紧密的联系。《麦克白》和《哈姆雷特》是着名的莎士比亚悲剧,在这两部剧作的开场中都有超自然因素出现。超自然因素不仅和剧情联系密切,和主人公的内心活动也密不可分。虽然一些评论家也有类似观点,在他们的研究中也对超自然因素在揭示人物内心活动的作用进行了探究,但这些研究太概括,没有给我们提供一个全面整体的了解。本文以《麦克白》和《哈姆雷特》为例,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为理论基础,对莎剧中的超自然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超自然因素对人物内心世界的表现作用。首先,本文分析了《麦克白》中超自然因素。女巫代表了麦克白的本我,她们的预言激活了麦克白内心深处的欲望。此后出现的幻觉是他激烈的内心斗争的表现。通过分析《哈姆雷特》中的超自然因素,本文指出所谓的“鬼魂”其实是哈姆雷特的幻觉,是哈姆雷特想象力的产物。在哈姆雷特的父亲去世后,哈姆雷特经历了很多的思想斗争,从“鬼魂”的话中我们可以窥探到哈姆雷特内心想法。最后通过对全文的总结,本文指出《麦克白》和《哈姆雷特》中的超自然因素是揭示主人公内心斗争的有效手段。继而指出,对莎剧中超自然因素的研究可以使读者对剧中的人物有更深入的了解。(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5-06-01)

杨晓君[7](2014)在《《暮光之城》中女性哥特式的环境描写与超自然因素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女性文坛新秀斯蒂芬妮·梅尔创作了《暮光之城》吸血鬼系列小说。本文试图从女性哥特小说的视角分析《暮光之城》系列小说在环境描写及超自然因素的运用展现出独特的,具有明显女性哥特的特征,将恐怖悬念与女性的浪漫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本文来源于《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徐跃[8](2011)在《试析莎士比亚戏剧中超自然因素的深层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莎士比亚剧作不但是情节的生动性与人物塑造的典型性的高度结合,在戏剧结构艺术方面也是最高典范。关于莎士比亚戏剧的分析,不管古今还是中外都不乏成功的研究。但是从目前的文献来看,对于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超自然因素的分析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所以也就留给了我们一定的研究空间。莎士比亚戏剧剧中的艺术永远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研究者是数不胜数,而且学术界领域的成果层出不穷,本文是超自然因素表达中的深层结构和内涵来进一步解析其对作品的价值和影响。(本文来源于《山花》期刊2011年06期)

罗海鹏[9](2009)在《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超自然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莎士比亚剧作中大量出现鬼魂、女巫、神仙、精灵、预兆等超自然因素,超自然因素不仅是莎士比亚艺术表现的手段,也与他的思想观念及其发展密切相连。莎士比亚采用不同形态的超自然成分来表达他对人文主义思想的价值判断,甚至还借助它们来表达他对基督教观念的反叛和回归。(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09年15期)

罗海鹏[10](2009)在《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超自然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所谓超自然因素就是指超出一切可能经验之上,不为人所感知、把握的事物。在莎士比亚的剧作中达十部之多出现对各种超自然现象的描写,女(本文来源于《飞天》期刊2009年24期)

超自然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接近四百年间的莎士比亚研究史当中,曾涌现出诸多评论大家,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卓越的见解来评介和阐释这位西方乃至世界文学近代史上公认的伟人及其着作。进入二十世纪以来,莎士比亚研究继续蓬勃发展,涌现了诸多新的批评方法和批评流派:诸如新黑格尔主义性格分析、精神分析、历史主义批评、强调意象、象征、原型的形式主义批评等等,率先为莎学的研究贡献了巨大的力量;而到了20世纪后期,更是出现了解构主义、新历史主义、文化唯物主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及后殖民主义等诸多批评阵营及方法,使得莎学研究呈现欣欣向荣之势。本文将运用近年来学界探讨较为热烈的新历史主义为主要研究方法,来探究莎士比亚剧作中超自然因素的运用以及其所蕴含的创作主旨。新历史主义者所提出的“自我塑造”、“权力关系”、“社会能量的流通”、“历史的文本性与文本的历史性”、“逸闻主义”等理论观念,将更有助于笔者去分析莎翁时代的个体与意识形态之间的权力关系。本文共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本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理论方法、研究内容和意义,以及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第二部分正文部分由四章构成。第一章主要分析莎翁创作时期的历史背景与戏剧文化。这一章着重分析伊丽莎白一世、詹姆士一世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当时民众的社会生存状态,莎翁创作时期的文学基础以及同一时代剧作家的戏剧创作及对莎翁戏剧创作的影响。这一章会涉及到欧洲历史上一件很重要的事件“猎巫运动”,它的发生与发展极大地影响了欧洲(包括英格兰在内)民众的信仰以及心理状态,并与莎翁生活的时代密不可分,也与他的创作背景息息相关。第二章主要分析莎翁的早期戏剧创作,笔者将借助《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等几部涉及到超自然因素的喜剧,通过对欧洲传统的五月节、仲夏节等节日起源及节日氛围的探查,不仅得出这些存在着精灵、仙境、魔法的“梦幻世界”是莎士比亚对充满着爱情、自由、友情的人文主义理想世界的追求这一主旨,同时笔者也要指出,这些被以往的主流文化所忽略的逸闻、传说等蛛丝马迹也在深刻地影响着莎氏的创作。第叁章主要分析莎翁的两部悲剧作品,《哈姆雷特》和《麦克白》。前者通过借用鬼魂这一超自然因素,表现了了哈姆雷特替父报仇的心路历程。然而哈的延宕并非只是性格原因,还受到不断建构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我身份转换的认知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文艺复兴时期知识分子的现状的担忧与疑虑。后者则是通过对女巫、预言、魔法等超自然因素的借鉴,来表现麦克白这种利欲熏心的权力欲,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权力、意识等的深刻思考。第四章着重分析莎士比亚传奇剧《暴风雨》中的魔法世界。这一时期莎翁走出了中期悲剧创作中的阴郁、黑暗,转而创作出一个超自然的,传奇的魔法世界。而主人公普洛斯帕罗这一人物形象由被驱逐-成为魔法师-回归现实世界这一系列的过程,也恰恰是普洛斯帕罗参与自我塑造的过程,通过对这一过程的描述,来体现出莎翁对和谐世界的渴盼和对人文主义精神的复归的愿望。第叁部分主要是对全文做一个总结,同时本文将得出结论:莎士比亚的创作过程既是他参与自我塑造,并使个体与政治、经济、文化、法规、教会等诸多因素之间进行社会能量的沟通与交流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能让读者更清晰地了解莎翁创作时期的个体精神与社会氛围,同时也为大家更好地理解他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而提供了便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自然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1].于静.中国文学与印度文学作品中超自然因素的比较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9

[2].王勋.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超自然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8

[3].李晨曦.莎剧与中国古典戏曲超自然因素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18

[4].吴凯.吉本芭娜娜文学中的超自然因素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8

[5].傅煜尧.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谈《麦克白》超自然因素隐喻翻译——以梁实秋译本为例[J].英语广场.2018

[6].李玲.从《麦克白》和《哈姆雷特》看超自然因素的作用[D].云南大学.2015

[7].杨晓君.《暮光之城》中女性哥特式的环境描写与超自然因素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

[8].徐跃.试析莎士比亚戏剧中超自然因素的深层结构[J].山花.2011

[9].罗海鹏.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超自然因素[J].名作欣赏.2009

[10].罗海鹏.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超自然因素[J].飞天.2009

论文知识图

伊拉斯莫不同因素在影响青海民众认知与响应...四体液及其属性(来源:Wikipedia[2])纽曼的空间领域性示意伊拉斯莫-4b人类先天具有对领域结构的偏好(资...

标签:;  ;  ;  ;  ;  ;  ;  

超自然因素论文_于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