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研课中寻找“新火花”

在数学研课中寻找“新火花”

弓佳云(苏州市沧浪区红苹果幼儿园,江苏苏州215007)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1-0111-01

摘要:数学活动虽然比较传统,但是却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等特点。研课是一种集实践、反思、总结的活动,教师可以通过研课,改进数学课的传统模式,让数学活动更接近时代的脚步,不断寻找“新火花”。

关键词:数学;研课;新火花

数学作为一项比较传统的学习领域,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等特点。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幼儿的生活经验也在不断地提高,作为教师应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朝着新型的、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相邻数”是数学领域中比较重要的内容,我们知道“相邻数”是指自然数列中某一数前面的一个数和后面的一个数。我们通过多次研课,寻找最适合孩子的掌握方法。

一、研课前——运用欣赏法、操作法等启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一)多媒体导入,让幼儿置身于情境中。

多媒体是现代教学中常用的手段之一,不仅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还能让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多媒体组织“活”起来,具有动感和趣味性,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本环节以动物世界作为载体,为相邻数作铺垫。带领幼儿进入“动物世界”,让幼儿沉浸在动物的热闹场面中,带着他们“来到动物的新家,发现小动物们争先恐后的想去新家”由此引出课题,这一连串的情境设置能够为幼儿提供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借助操作板,加深对相邻数的感性认识。

为了极大程度的提高幼儿的主动性,我分别提供了可以插卡片的操作板、动物卡、数字卡等,引导幼儿根据各自的想法帮助小动物分家,并将数字与动物图片上下一一对应。通过这一操作,可以让幼儿正确感知1—10之间序数的关系以及排列的正确位置。用操作法替代了讲授法,幼儿不仅容易掌握而且还让枯燥乏味的数学活动更具自主性和灵活性。

(三)通过游戏,巩固相邻数的概念。

教育学家说:“玩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的伴侣”。我采用了游戏“摘果子”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掌握相邻数的概念。我提供了各种不同的果树(果树是由废旧的塑料瓶制成的立体小树)、每人一个小篮子等,鼓励幼儿根据小篮子上的数字,到果树上摘取与之相对应的数字贴到小篮子上。在本环节,幼儿操作的速度非常快。虽然游戏比较简单,但是却提高了幼儿的小肌肉能力,而且还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

研课建议:从整堂课来说,幼儿的参与力度比较强,兴趣也很浓,环节的设计比较新颖,但是对于“相邻数”这一具有组合性的数,却没有很好的呈现出来,这也是学习相邻数最关键的地方。通过情景游戏把相邻数的概念展现的再清晰些,让幼儿主动探索到其中的规律,可能效果会更好。

二、研课后——进一步提高课堂内容的紧密联系性,并与生活内容接轨,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一)形声一体的“数字王国”。

“幼儿的活动离不开游戏”,我认为幼儿的活动也离不开音乐。当一个个跳跃的数字朋友,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走上了大屏幕的时候,孩子们发自内心的与数字朋友打招呼,迫不及待的挨个说出他们的名字。此环节不仅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愉快、和谐、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而且还唤起了他们主动学习的激情。

分析:与研课前相比,动物王国的乐趣在与各种动物的外形,而数字王国把数字拟人化了,让孩子们一下子就沉浸在数字的乐趣中。这样不仅能与数字的主题紧密结合,而且更具直观性。不需老师迁移,幼儿就能从画面中得知主要内容。使幼儿更有精力地去投入到相邻数的学习中,充分体现教师是引导者,幼儿是主导者。

(二)汇总经验的集体游戏。

借助PPT,引导幼儿玩捉迷藏的游戏,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鼓励幼儿运用以往的经验给数字朋友排队,能够提高幼儿扩散性思维的能力。把本来比较枯燥的数学体现在情境中,幼儿能感受到别样的乐趣。通过复习1—10的序数,让幼儿知道了数字之间的先后顺序,为相邻数做好充分的铺垫。

分析:研课前采用的是集体操作进行排序,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此环节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而排序并不是整节课的重点内容,所以研课后就把复习序数简略化了,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幼儿在猜测、讨论中整理了自己的思路,体验到了玩中学得乐趣。

(三)发挥主体地位的小组活动。

1.引出动物的家,发现门牌号的区别并解决问题。

运用生动的图片,充分调动幼儿助人为乐的积极性。引导幼儿小组合作制作未完成的门牌号,利用已知的中间数字,选择正确的相邻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到主人翁的快乐感。

2.集体检验,进一步感知相邻数的概念。

集体检验,互相查出不足,这一过程起到了巩固的效果。当幼儿上台交流各组的设计结果时,为幼儿提供了大胆表现的机会,同时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自己的检验,增强了学习自信心。

分析:研课后先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门牌号,幼儿的想法得到了交流,即使有小朋友出现了不同的答案,他们也会一起商量,讨论得出最终的结果。幼儿通过探索得知相邻数的规律,每个人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均衡,培养了反省的习惯和能力,又有利于教师更准确地把握幼儿的思维过程。

(四)与生活接轨的个别操作。

现代教育观指出:数学教学,我们应该从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他们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和应用。《纲要》指出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在这一环节本着与幼儿的生活接轨,达成新目标的原则。结合了生活中常见的小区房子,借用两种不同类型的建筑,鼓励幼儿设计楼层号,引导幼儿能够正确找出纵向排列数字的相邻数,并黏贴在操作板上。这样不仅加深了幼儿对相邻数概念的认识,而且积累了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

分析:研课前在最后环节采用的是摘果子的游戏,巩固幼儿对相邻数的认识,研课后采用的是给楼房设计楼层号,两个环节设计的深度不一样。相比较,后者更加生活化,也正应证了“教育要生活化”这一观点。

研课是一种集实践、反思、总结的活动,对于每个老师来说都有着至观重要的意义,也许每一次的尝试都会发现其中的问题,但是我相信每一次的改进,都会为孩子带来更多的乐趣。

标签:;  ;  ;  

在数学研课中寻找“新火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