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频率辨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岩溶水,含水系统结构,含水介质,电导率
频率辨别论文文献综述
郭芳,姜光辉,刘绍华,汤庆佳[1](2018)在《利用泉水电导率频率分布辨别岩溶含水系统的水源组分》一文中研究指出岩溶含水系统中水源组分的识别能帮助认识系统的结构,解决岩溶水文及水化学研究的基础问题。以灵水岩溶大泉为例,分解了4个水文年的电导率频率分布隐藏的峰,并对其所代表的水源组分进行分析。发现灵水泉口的水源组分主要有4种:(1)含水系统中岩溶裂隙或管道中释放的重力水,占53%~77%;(2)源于泉口附近携带污染物质的水源,占3%~7%;(3)强降雨期间通过覆盖层分散入渗的水源,或先前存贮在管道或裂隙中流动性差的水被带出含水层,占13%~42%;(4)地面径流以及直接降落到湖面的雨水,占2%~3%。将灵水的电导率频率分布与峰丛洼地的两个典型岩溶水系统对比,分析了电导率的频率分布所蕴藏的含义。研究结果为西南3 620个岩溶水系统的进一步归类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水科学进展》期刊2018年02期)
伏臻,吴玺宏,陈婧[2](2018)在《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的频率调制辨别和声调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频率追随反应对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的频率调制辨别能力进行客观评估,探究频率辨别能力对汉语声调识别的影响。方法对6名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进行频率调制辨别阈限测试、频率追随反应测试和汉语带调元音识别测试,记录各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频率调制辨别阈限与频率追随反应的指标之间存在显着负相关(r=-0.849,P=0.032<0.05);频率调制辨别阈限与声调识别正确率之间存在极显着负相关(r=-0.958,P=0.003<0.01);频率追随反应指标与声调识别正确率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r=0.856,P=0.03<0.05)。结论频率追随反应可以客观地评估听力损失患者的频率调制辨别能力,这项指标与听者对汉语声调的识别能力显着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邱芬芳,施星辉[3](2014)在《腭裂术后患者的听力对不同频率辅音辨别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腭裂术后患者的听力对不同频率辅音辨别的影响。方法:对30例腭裂术后患者行听力检查和语音效果评价,统计辅音错误频次,依据汉语语音频率强度分布表和普通话构音测量表,将听力和语音资料各分成3个等级,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寻找与听力相关的辅音。结果:错误频次较高的辅音排序(从高到低)为:zh,z,g,sh,s,j,k;腭裂术后患者的听力对语音的辨别有显着影响(P<0.05)的辅音为:d,t,g,k,j,q,x,z,c,s,zh,ch,sh,r;无影响(P>0.05)的辅音为:b,m,f,n。结论:腭裂术后患者的听力主要影响高频辅音的辨别,对低频和中频辅音的辨别影响不大,语音训练腭裂患者时,针对高频辅音,可以尝试多种反馈途径。(本文来源于《实用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4年06期)
张志乾[4](2012)在《绝对频率在核小体辨别和预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利用核小体二联体的绝对频率来研究核小体的辨别和预测。在真核细胞的染色质中,核小体是主要的组成单位。核小体定位就是测定核小体序列在基因组全序列上的精确位置。核小体的辨别与定位的研究,对于理解转录因子结合和转录调控机制等许多生物生理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在DNA复制与修复、可变剪接、基因转录调控等基本生命过程中核小体定位也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DNA序列与基因表达调控的进化也也是在核小体的调控下进行的。近年来由于CHIP-CHIP与CHIP-seq等高通量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核小体定位的研究出现了新的高潮,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果。在现有的核小体辨别和定位的方法基础匕,本文将尝试创造一种新的核小体定位模型。在这里,我们引入了核小体二联体绝对频率,使用它我们把每个核小体进行向量化,使使用数学方法处理核小体数据成为可能。然后我们改进了一种距离判别方法,使之用来进行核小体的辨别和预测,最后通过已有数据集对模型进行检测,验证了新模型的有效及可行性。本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而的成果:一、引入了核小体二联体绝对频率的概念:不同于以往文章在考虑核小体对序列的依赖性时,没有使用二联体、叁联体等传统统计量,而是使用核小体二联体绝对频率(absolute frequency),从而得到了较简洁的向量。二、寻找一种简洁的计算方式来计算核小体的相似性分析,很大程度上简化了计算的复杂度,使大数据量的核小体计算难度降低。叁、综合使用距离和机器学习方法对核小体定位进行预测:通过计算距离和机器学习方法建立核小体定位模型,对酿酒酵母菌染色体中的核小体定位进行验证,得到了十分满意的准确率。四通过对核小体预测结果的分析,总结出了新模型的适用范围及局限。我们使用核苷酸二联体绝对频率得到了一个更精确地结果,但是影响核小体定位的因素有很多,例如DNA序列的依赖性、蛋白质分子的竞争与合作、ATP依赖重塑复合物等多种因素。如果我们能在向量中增加这些因素,比如周期性和曲率,得到的结果可能更好。另外,不同物种间核苷酸二联体绝对频率的依赖程度不同,使得预测结果存在差异,准确性还需要用实验的手段进行验证,新方法的适用范围还要进一步的研究进行明确。(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2-05-20)
鲍平磊,黄昌兵,陈容,周逸峰[5](2006)在《方位辨别知觉学习的眼传递及空间频率调谐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方位辨别知觉学习的神经机制,采用心理物理的方法,研究了方位辨别知觉学习的空间频率调谐与眼传递特性.通过对9个被试在固定空间频率(周期/度)进行方位辨别的训练,并于训练前后在多个空间频率(0.5,1,2,4,8,16和32周期/度)测量方位辨别的阈值,发现被试在训练空间频率的方位辨别阈值平均下降了7.01 dB,并且这种学习效应可显着传递到非训练眼.学习效应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可传递到其他空间频率(4.10 dB),另外一部分则特异于训练空间频率(2.95 dB).这些结果说明方位辨别学习可能发生在双眼信息汇聚之后的视皮层,且可能有多种机制参与其中.(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10期)
唐志文,史秀凤,梁振福[6](2001)在《环境噪声对声信号频率辨别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通过环境噪声对人体接收不同声信号频率辨别阈影响的试验,寻找某种具有抗噪声干扰的特殊信号.为研究抗噪声言语通讯装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3种调制波,即纯音调频信号、调幅调频信号和方波,作为测试声信号,采用阈上测试法,以阈上 40 dB信号辨别阈值为对照,分别测定S(信号)/N(噪声)比为0,-5,-10的频率辨别阈。结果 以上 3种信号的频率辨别阈为方波最佳,调幅调频波次之,纯音信号最差。结论 本试验为抗噪声言语通讯开拓了新途径。言语若采用经调制后的方波或调幅波传递,将会获得满意的可懂度。(本文来源于《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期刊2001年03期)
梁振福,胡正元,王云景[7](1995)在《掩蔽声对豚鼠听阈和频率辨别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噪声对听觉辨别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规律,为特殊作业环境噪声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纯音和重复短声调频诱发的慢反应阈值作为指标,利用平均迭加技术测定清醒豚鼠在安静状态无外加噪声和在75、80、85、90与95dBA5种强度噪声掩蔽下的听阈和频率辨别阈变化。结果:听阈随掩蔽声强度的增加而递增。暴露强度为75~85dBA,频率辨别阈(Δfr)变化不明显,当强度增加到90~95dBA时,Δfr显著增加,与安静状态无外加噪声比较差异十分显著。结论:当环境噪声≤85dBA时,只要将接收信号声调节到阈上10~15dB,就能得到满意的辨别效果;当环境噪声>90dBA时,即使将接受信号声提高到较高水平,听觉辨别功能仍会出现明显影响,这时应考虑采取隔声减噪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华航海医学杂志》期刊1995年04期)
王坚,董维嘉,陈继生[8](1992)在《催产素可改善豚鼠对声音强度、频率变化的辨别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采用重复短声调频、调幅信号(Repetend-Click Frequency Modu-atior,RCFM;Repetend-Click Amplitude Modulatior,RCAM)诱发豚鼠听区的皮层慢反应电位(Slow Cortical Response,SCR)以测量听觉系统对声音频率、强度变化的辨别能力,并观察催产素(Oxytocin,OXT)对此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20U/kg OXTi.p、可明显改善豚鼠对声信号的辨别能力,提示 OXT 可能对耳蜗外毛细胞(OuterHair Cell OHC)的运动能力有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期刊1992年03期)
王云景,梁振福,胡正元[9](1990)在《窄带噪声掩蔽引起的豚鼠频率辨别阈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调频法,以体重为300~500g听觉正常的成年豚鼠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不同声压级、不同中心频率的窄带噪声以及白噪声掩蔽下,所引起的频率辨别阈的变化。结果表明;一、当调频刺激器载波频率为1000pps时,85dB(A)以下的掩蔽声对豚鼠也△fr的(本文来源于《声学技术》期刊1990年04期)
梁振福,王云景,胡正元[10](1990)在《掩蔽声对豚鼠听阈和频率辨别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感受和辨别声音是听觉系统的两个基本功能,对信息的传递、分析来说,辨别功能更为 重要。因此,要全面评价环境因素对听觉系统的影响,必须同时了解两者的变化。本文采用 调制重复短声诱发的慢反应阈值(SCR)作为指标,观察了在安静状态和75、80、85、90、95(本文来源于《声学技术》期刊1990年04期)
频率辨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利用频率追随反应对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的频率调制辨别能力进行客观评估,探究频率辨别能力对汉语声调识别的影响。方法对6名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进行频率调制辨别阈限测试、频率追随反应测试和汉语带调元音识别测试,记录各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频率调制辨别阈限与频率追随反应的指标之间存在显着负相关(r=-0.849,P=0.032<0.05);频率调制辨别阈限与声调识别正确率之间存在极显着负相关(r=-0.958,P=0.003<0.01);频率追随反应指标与声调识别正确率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r=0.856,P=0.03<0.05)。结论频率追随反应可以客观地评估听力损失患者的频率调制辨别能力,这项指标与听者对汉语声调的识别能力显着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频率辨别论文参考文献
[1].郭芳,姜光辉,刘绍华,汤庆佳.利用泉水电导率频率分布辨别岩溶含水系统的水源组分[J].水科学进展.2018
[2].伏臻,吴玺宏,陈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的频率调制辨别和声调识别[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8
[3].邱芬芳,施星辉.腭裂术后患者的听力对不同频率辅音辨别的影响[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4
[4].张志乾.绝对频率在核小体辨别和预测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2
[5].鲍平磊,黄昌兵,陈容,周逸峰.方位辨别知觉学习的眼传递及空间频率调谐特性[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6
[6].唐志文,史秀凤,梁振福.环境噪声对声信号频率辨别阈的影响[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01
[7].梁振福,胡正元,王云景.掩蔽声对豚鼠听阈和频率辨别阈的影响[J].中华航海医学杂志.1995
[8].王坚,董维嘉,陈继生.催产素可改善豚鼠对声音强度、频率变化的辨别能力[J].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1992
[9].王云景,梁振福,胡正元.窄带噪声掩蔽引起的豚鼠频率辨别阈的变化[J].声学技术.1990
[10].梁振福,王云景,胡正元.掩蔽声对豚鼠听阈和频率辨别阈的影响[J].声学技术.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