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水质变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质,变化趋势,水库,南区,河网,评价,硝酸盐。
水质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仇建标[1](2019)在《虾塘放苗前水质培肥阶段水体微藻群落结构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虾塘放苗前肥水阶段是对虾养殖的重要环节之一。为探明肥水阶段水体微藻群落结构变化,对杭州湾口南岸虾塘肥水阶段前后进行采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共检出水体中微藻18种隶属2个门,其中硅藻17种、甲藻1种。肥水阶段前后水体微藻平均密度分别为1.05×10~3ind/L和5.29×10~5ind/L,微藻群落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3.09和1.90,肥水阶段后微藻优势种为新月菱形藻和菱形藻。(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23期)
胡裕滔,周才杨,虞铭卫[2](2019)在《长江徐六泾近6年水质变化趋势及其响应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徐六泾水质自动站自2013年1月至2018年10月共303周的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5项水质基本指标(水温、pH值、溶解氧、电导率、浊度)和3项重点监测指标(总有机碳、氨氮、高锰酸盐指数)近6 a的变化趋势。对比了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3项指标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的人工监测数据,并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初步探究了自动监测系统对徐六泾断面水质综合变化的预警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徐六泾断面近6 a水环境质量较好,各指标数值波动幅度逐渐减小;两种监测方式对溶解氧和高锰酸盐指数的检测结果相对偏差≤20%的分别占比100%和84.2%,而对氨氮的检测结果相对偏差≤20%的仅占比42.1%。经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两种方式的检测方法原理不同所引起的系统偏差。但通过单因子水质评价法进行评价时,两种方式的评价结果仍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自动监测系统根据响应机制能够直接反馈徐六泾断面水质综合变化情况。徐六泾水质自动监系统不仅为城市供水提供安全保障,更为保护长江口区域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9年11期)
普靖茜,祁云宽,刘宇,刘绍俊[3](2019)在《云南盘溪大龙潭水质变化及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饮用水源盘溪大龙潭近两年常规监测资料及2019年2月开展的专项监测资料做了分析研究,结合现场调研,分析了大龙潭水质变化及基本原因。结果表明:大龙潭水库水质综合评价基本满足《GB/T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饮用水水质标准要求;总氮和总磷变化幅度均较大,参照《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总磷均优于Ⅱ类,总氮多为Ⅳ类以下;引起大龙潭水质变动的主要原因为地下水补给区面源污染,区域降水补给多寡和周边生态环境影响。(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导刊》期刊2019年06期)
李圣品,李文鹏,殷秀兰,金爱芳[4](2019)在《全国地下水质分布及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013—2017年地下水监测站点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统计地下水质监测指标的变化特征,筛查影响地下水质的主要指标,研究地下水质变化规律。选取2013—2017年具备连续监测数据的地下水监测井,对常规20项监测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就监测站点水质指标而言,总硬度、铁、锰、"叁氮"等超标率均达到了10%及以上,是导致地下水水质恶化的主要指标。总硬度超标集中在华北、东北、西南和西北地区的监测井,超标率在各省市间差别较大。氨氮超标率在各省市地区的监测井中差别较大,超标较为严重的省份是黑龙江、江苏、广东和宁夏。硝酸盐氮超标率年际变化稳定,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的监测井中硝酸盐氮超标较为严重。亚硝酸盐氮超标在华北、东北和西北,以及上海、江苏、湖北、广西和贵州的监测井中较为严重。铁、锰超标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中南地区的监测井中,东叁省、安徽、湖北、四川、宁夏等省份尤其严重。基于地下水监测井统计数据,在全国尺度上对地下水质量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总结出了地下水监测中需要着重关注的指标,如"叁氮"总硬度,铁、锰等。(本文来源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2019年06期)
廖轶鹏,周钰林,范子武,贾本有,李云[5](2019)在《夏季引流条件下苏州古城区河网水质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寻城市河网水动力提升对水环境改善的影响,评估引水调流效益,以苏州古城区河网为例,在夏季丰水期条件下通过对不同流量引水条件下数条河流水动力及水质的监测和分析,探讨水动力作用对河网水体的水质改善效果。结果表明,在汛期允许最佳引流条件下,苏州齐门河、平门河及学士河的污染物通量分别下降了15.2%,16.5%和13.2%,其中古城区北部河网水环境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南部河网。引水调流方案能够有效增强古城河网流动性,而河网水体中COD和溶解氧含量在不同水动力条件下的变化较为敏感,可以作为古城区河网典型水质指标参数,反映水动力调控的影响效果。(本文来源于《水利水运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赵秋娜[6](2019)在《变化环境下洋河水库水质及蓄水变量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环保力度加强,2015年开始,洋河流域先后采取了大量工程及管理措施,流域情况已随之发生变化。本文选取了2014—2018年逐月水质评价数据,结合水温指标,从水库蓄水变量相关性角度尝试分析了洋河水库水质营养化情况。首次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将2014—2018年蓄水变量数据、叶绿素a和总磷、总氮的迭加数据分别进行关联分析。经研究,蓄水变量关联度最好年份为2015年,最差年份为2016年;叶绿素a关联度最好年份为2017年,最差年份为2018年。(本文来源于《水资源开发与管理》期刊2019年10期)
康若熙,谢文理,赵文星,庞晓斯,余刚[7](2019)在《从水质变化趋势看常州市武南区域重点河流治理成效》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武南区域重点河流水质的变化规律、驱动因素以及河流治理成效,基于2006~2018年连续水质监测数据,综合分析了4条重点河流(太滆运河、武宜运河、武进港和永安河)水质演变趋势,并对污染较重的永安河各项水质指标进行了季节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8年,4条河流水质整体呈好转趋势,修正内梅罗指数分别下降36.2%,31.5%,56.4%,48.7%,受河流清淤工程影响,永安河2017年水质有所下降;4条河流氨氮浓度、总氮浓度与高锰酸盐指数下降趋势明显(P<0.05),总磷浓度则存在一定波动;永安河的总氮、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间或存在同源关系,氨氮和总氮季节性变化明显,雨季浓度低于旱季,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没有明显季节性变化趋势;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由传统工业、农业向第叁产业的转变均对区域水环境改善有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傅博,黄国如[8](2019)在《广东江门四堡水库水质时空变化及综合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江门市四堡水库水质状况,在该水库布置了13处采样点,于2018年6-12月进行了7次水样采集和检测工作,分析水质因子时空变化规律。分别采用单因子评价法、BP神经网络法、主成分分析法及指数法等对四堡水库水质和富营养化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利用Pearson方法研究叶绿素a与水质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影响水库富营养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不同月份的总磷、总氮和氨氮变化较为复杂,靠近水库中下游区域的水质较好,水库汇水区的水质较差;单因子评价法和BP神经网络的评价结果大体一致,水库水质总体在Ⅲ~Ⅳ类之间,主成分分析法表明水质主要受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氨氮影响,指数法表明水库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在水库汇水区的富营养化程度较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绿素a与氨氮相关性较强,氮为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控制氮素浓度能够有效地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本文来源于《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昀哲,李保[9](2019)在《长江口徐六泾断面近10年水质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江是沿江各城市的重要水源,也是流域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养殖活动等的废水最终汇集地。徐六泾断面是长江入海前的最后一个控制断面,为了解徐六泾断面水体营养盐变化趋势,选取2009~2018年氮磷营养盐监测资料,结合径流量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TN和TP的浓度年际波动较小,并有缓慢下降的趋势;②TN和TP的浓度枯水期普遍高于丰水期;③由于徐六泾断面地理位置特殊,受潮汐的影响强烈,营养盐浓度偶尔会出现丰水期等于或高于枯水期的现象;④TN和TP的入海通量主要受上游来水影响,波动形态基本与净泄潮量的过程线一致;⑤徐六泾断面的氮磷比在11~21之间,适宜浮游植物和藻类的生长。(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快报》期刊2019年10期)
罗达[10](2019)在《白石水库典型监测断面年际水质变化趋势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白石水库典型监测断面水质监测数据对水库年际水质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从2003年开始,白石水库水质历年水质类别在Ⅱ~Ⅳ类之间波动,无明显变化趋势,年际营养状态指数EI值均小于50,以中营养状态为主,总体趋势呈现下降变化趋势,且变化幅度较小。(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应用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水质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徐六泾水质自动站自2013年1月至2018年10月共303周的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5项水质基本指标(水温、pH值、溶解氧、电导率、浊度)和3项重点监测指标(总有机碳、氨氮、高锰酸盐指数)近6 a的变化趋势。对比了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3项指标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的人工监测数据,并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初步探究了自动监测系统对徐六泾断面水质综合变化的预警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徐六泾断面近6 a水环境质量较好,各指标数值波动幅度逐渐减小;两种监测方式对溶解氧和高锰酸盐指数的检测结果相对偏差≤20%的分别占比100%和84.2%,而对氨氮的检测结果相对偏差≤20%的仅占比42.1%。经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两种方式的检测方法原理不同所引起的系统偏差。但通过单因子水质评价法进行评价时,两种方式的评价结果仍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自动监测系统根据响应机制能够直接反馈徐六泾断面水质综合变化情况。徐六泾水质自动监系统不仅为城市供水提供安全保障,更为保护长江口区域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质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1].仇建标.虾塘放苗前水质培肥阶段水体微藻群落结构变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9
[2].胡裕滔,周才杨,虞铭卫.长江徐六泾近6年水质变化趋势及其响应机制分析[J].人民长江.2019
[3].普靖茜,祁云宽,刘宇,刘绍俊.云南盘溪大龙潭水质变化及原因分析[J].环境科学导刊.2019
[4].李圣品,李文鹏,殷秀兰,金爱芳.全国地下水质分布及变化特征[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9
[5].廖轶鹏,周钰林,范子武,贾本有,李云.夏季引流条件下苏州古城区河网水质变化研究[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9
[6].赵秋娜.变化环境下洋河水库水质及蓄水变量相关性分析[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9
[7].康若熙,谢文理,赵文星,庞晓斯,余刚.从水质变化趋势看常州市武南区域重点河流治理成效[J].中国环境科学.2019
[8].傅博,黄国如.广东江门四堡水库水质时空变化及综合评价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9
[9].张昀哲,李保.长江口徐六泾断面近10年水质变化分析[J].水利水电快报.2019
[10].罗达.白石水库典型监测断面年际水质变化趋势分析[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