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君来浙江省青田县塔山实验小学32390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复习课的地位非常重要,是学生针对之前已习得知识而开展的复习以及巩固,也是实现对数学知识点学以致用的过程。由此可见,对于复习来说,其重点不仅仅是对于已习得知识的“温故”。但是,纵观当前的小学数学复习课,大都集中于查缺补漏或者对旧知进行巩固,因此很难保证复习课的高效性。根据复习课的本质来看,对于整个复习的过程,必须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推动学生自主实现知识架构以促进自身思维的不断成长。
一、引导经历数学复习的过程
在传统复习模式之下,特别是基于计算类内容,很多教师都会采用反复练习的方式,或者针对计算过程中的关键节点附以相应的讲评。这种复习模式极大地影响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而且复习效果并不显著。那么怎样的复习方式才最有效,才能够使复习的过程成为学生的数学“探究之旅”呢?
在特级教师张冬梅的执教生涯中,她创立了极具个性化的复习模式。例如在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内容时,她为其设定了一个主题——“探索对称算式的奥秘”,由此最大程度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并通过“探索一组乘法算式的规律——怀疑规律——验证规律——否定规律——完善规律”这一完整的研究过程,使学生针对问题产生质疑,并通过不断推测、不断肯定以及不断否定的推导过程,逐步完善数学知识架构,有效地实现了数学思维能力的锻炼,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对于这种形式的复习课来说,既充满着思辨,又处处存在探究,使学生能够以亲历的过程获得新知,实现了一场充满意义的印象深刻的“探究之旅”,收获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内,既实现了对数学知识的有效巩固,同时也实现了对新知的积极探索;既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同时也能够体会到数学的奥妙。
二、引导学生串联数学知识链
在大多数情况之下,复习课的开展基本都会维持在单元课程学习之后,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实现对本单元内容的整体把握,这样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也更具有条理性。事实上,单元复习的方式,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将教材内容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关联,实现从点到面的总结与提炼,从而有效确保知识的有序性、结构性,使复习过程充满逻辑性。
例如,特级教师许卫兵在引导学生对“长度单位”开展复习的过程中,他所采用的主要方式就是串联,将长度单位形成一条具有逻辑性的知识链条。在板书的过程中,根据单位的大小不同,字体的大小也存在差异,这是对学生直观感受的强化;当介绍进率的时候,他借助了手指的方式,五根手指成为五个长度单位的具体代表,于是手指之间的间隔就成为了单位长度的进率。这种直观形象的复习模式,是对学生知识结构的有效完善。在以下的教学环节中,他还创设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对知识的拓展。在这样的复习模式之下,既完成了对旧知的巩固,同时也启发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链条,更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主动探求新知的意愿。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对于旧知的复习已经不再是教师的强行灌输,而是经过了学生共同努力、共同探索、不断质疑、不断问难以及不断释疑的过程,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奥妙,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培养了良好的情感。
三、引导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网
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下,大多数教师在进行梳理的时候只关心本单元内存在多少个知识点,却忽视了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于是学生在这样的复习模式中并不能将这些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知识链条或者知识结构网,很容易导致知识的遗忘。在数学复习课中,必须保障“横成片、竖成线”,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例如,在“多边形面积的整理与复习”这一课时中,我为学生设计了如下具有针对性的环节:
1.课前自主整理
首先引导学生在课前对已经掌握的平面图形以及各自相应的计算公式、具体的推导过程进行罗列。
2.课上交流引导
基于自己课前整理的内容和学生之间展开合作交流学习,查漏补缺,不断完善,深入理解每一个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3.借助横向比较的方式
基于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之处。
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以动画的方式进行演绎,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关联,形成了完整的知识架构。
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了多维度的比对,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了更全面的补充和完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整体观,有助于其日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收集零散的知识点,并高效地形成系统化网络结构。
总之,对于小学数学复习课来说,仅仅将教学目标停留在对已习得知识的不断巩固和重复记忆方面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当基于知识点,引导学生从点到线再到面,形成具有逻辑性的知识架构,引导学生发现点与点之间的关联,使学生能够掌握有效的数学方法,实现思维的“再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