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芙蓉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洞穴,芙蓉,洞洞,旅游资源,旅游,水化,条件。
芙蓉洞论文文献综述
梁明强,李俊云,周菁俐,张键,陈朝军[1](2019)在《重庆市芙蓉洞空气环境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岩溶洞穴环境变化特征以及洞穴pCO_2与洞穴内外环境的关系,选取重庆市芙蓉洞2012~2016年洞穴内、外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位于洞穴深部的"辉煌大厅"的气温稳定在16.4±0.4℃,而距离洞口约150 m处"莲花观音"受"通风效应"影响,月均温变化幅度约为5℃,其年均温为19.1±1.0℃;(2)"辉煌大厅"的相对湿度常年保持在95%~100%,"莲花观音"的相对湿度平均值为94%,呈现"夏季低,冬季高"的特征,与洞穴外部大气相对湿度季节变化特征相似;(3)芙蓉洞内pCO_2呈现"秋季最高,冬季最低"的季节变化特征,其最大值常出现在10~11月,比土壤pCO_2最大值出现滞后1~2个月,大气降水量和上覆基岩厚度是影响洞穴pCO_2滞后于土壤pCO_2的主要因素;(4)上覆土壤pCO_2、洞穴温度和相对湿度对洞穴不同区域pCO_2的影响存在差异,其原因是由于洞穴空间形态、结构以及游客活动强度具有空间差异性。因此,在洞穴监测和探讨洞穴pCO_2的主要影响因素的过程中,需要重视洞穴各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04期)
[2](2019)在《重庆芙蓉洞:幻彩夺目的地下风景》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天气转暖,重庆武隆芙蓉洞旅游逐渐升温。该景点2007年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地,同时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还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我国最美洞穴之一。(本文来源于《发明与创新(大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张枫怡[3](2019)在《溶洞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旅游洞穴景区(景点)现已达708处,年均接待游客量约4000万人次,直接收入数十亿元,在百花齐放的中国旅游产业中占有重要位置。在强大的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如何平衡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合理利用和保护溶洞旅游资源是溶洞旅游发展中的一大难题。作为重要的自然旅游资源和遗产资源的溶洞旅游资源,其本身就具有重要的存在价值、选择价值和遗产价值等非使用价值。但是,溶洞旅游资源的非使用价值长期处于被人们忽视的状态,这是溶洞旅游开发与保护矛盾冲突的根本原因——重视体现近期经济利益的直接使用价值,忽略支撑溶洞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间接使用价值与非使用价值。并且,在溶洞旅游资源的实际发展过程中,由于所属权、管理权、特许经营权的归属情况,经营管理者在遗产旅游资源的发展和保护中更有主动权和决定权,而游客和当地居民处于被动的弱势地位,这种地位的不平等导致游客和当地居民在溶洞旅游资源保护中发挥的作用有限。因此,对溶洞非使用价值的研究就成为溶洞旅游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以世界自然遗产、我国5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重庆市芙蓉洞为案例地,以芙蓉洞景区的游客、当地居民和经营管理者为调查对象,以双边界二分式的问卷形式收集数据,通过建立多项Logistic模型,计算得出叁种主体的平均支付意愿和基于不同主体的芙蓉洞溶洞旅游资源的非使用价值,最后通过分析叁种主体平均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提出保护溶洞旅游资源的建议。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主体对芙蓉洞旅游资源的平均支付意愿相差较大。游客对芙蓉洞旅游资源的平均支付意愿为260.90元;居民对芙蓉洞旅游资源的平均支付意愿为94.66元;经营管理者对芙蓉洞旅游资源的平均支付意愿为144.73元。(2)不同主体对芙蓉洞旅游资源的非使用价值评估不同。基于游客的芙蓉洞溶洞旅游资源的非使用价值为6428万元,基于居民的芙蓉洞溶洞旅游资源的非使用价值为114.68万元,基于经营管理者的芙蓉洞溶洞旅游资源的非使用价值为2.13万元。(3)不同主体的芙蓉洞旅游资源支付意愿影响因素差异较大。游客的芙蓉洞旅游资源支付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初始投标值、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非使用价值的了解程度、遗产责任意识和遗产责任内容认知水平;居民的芙蓉洞旅游资源支付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初始投标值、职业类型、受教育水平、受益度、遗产责任意识、遗产责任内容认知水平;经营管理者的芙蓉洞旅游资源支付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始投标值、工作年限、遗产责任内容认知水平。(4)溶洞旅游资源的保护可从以下方面着手:提高游客和居民对溶洞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的认识;增强居民受益度,调动保护主动性;提高游客和居民的遗产责任意识;增强游客、当地居民、经营管理者对遗产责任内容的了解,多方合力,共同保护。(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3-23)
张枫怡,杨晓霞,向旭,杨逸枫[4](2019)在《基于单边界二分式条件价值法的洞穴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评估——以重庆芙蓉洞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公众对洞穴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的重视程度,以世界自然遗产地芙蓉洞为研究对象,采用单边界二分式条件价值法,以到芙蓉洞景区旅游的游客、重庆市民为调查对象,对芙蓉洞洞穴旅游资源的非使用价值进行评估。其结果表明:芙蓉洞洞穴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的平均支付意愿为330.49元,非使用价值总额为229.82亿元,远大于其门票收入;芙蓉洞洞穴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的平均支付意愿大小与被调查者对芙蓉洞非使用价值的了解程度、婚姻状况、年龄、职业、年收入、文化程度、人均出游花销显着相关。今后应加强对芙蓉洞非使用价值的认知,通过多种渠道宣传芙蓉洞的非使用价值,多方合力,共同保护芙蓉洞洞穴旅游资源。(本文来源于《中国岩溶》期刊2019年01期)
周菁俐[5](2018)在《重庆武隆芙蓉洞叁百万年老石笋的地貌演化及古气候意义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一直是人类生存的动力,地球和人类的密切关系,使得人类对于地球的研究从未停止,对地球过去历史的研究是为了对人类未来的生存环境提供准确的预测,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应对未来地球环境的变化。地球仍然维持着自己的运行规律,不同的是,人类现在越发面临着由自然和人为因素引发的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气候变暖、物种灭绝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和解决方案,需要对地球的固有规律进行研究,从而全面科学地认识和理解问题之所在,更好地与地球共处。洞穴石笋因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和形成方式,以诸多优势在古气候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其中,氧碳同位素、各种微量元素比值、灰度,沉积速率等均受洞外气候影响。此外,以石笋为代表的洞穴次生沉积物同样记录了洞穴的发育时间,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通过研究洞穴内部沉积物,来反映区域地貌的演化。但由于洞穴之间的差异性、各代用指标在雨水下渗过程中的变化、洞穴内部微观形态辨认的主观差异性及其他因素,学界对于石笋中指标的解译仍有很大争议,需要在进一步的研究中不断论述和证明。本文选用重庆市武隆县芙蓉洞洞内四根石笋及6个固定滴水监测点的现代沉积物进行研究,利用U-Pb技术对石笋进行定年,矿物成分分析(XRD)实验对石笋的矿物成分峰型谱进行分析,利用偏光显微镜观察现代沉积物的矿物形态,并对石笋及现代沉积物的氧同位素进行测试。基于实验结果讨论了芙蓉洞形成的时间、原因,乌江下游地区区域构造运动,长江叁峡地区贯通时限,石笋及现代沉积物氧同位素反映的气候信息,并尝试结合现代大气降水对大气环流的响应机制对上新世末气候状态进行分析,初步得出以下的结论:(1)U-Pb定年方法测得芙蓉洞内四根石笋年龄分别为FR7:3.05±0.13 Ma,FR8:3.0857±0.0039 Ma,FR9:3.033±0.089 Ma,FR10:3.24±0.23 Ma,四根石笋生长于上新世末期,年龄均老于3百万年,是目前少见的石笋测年结果。(2)通过对老石笋的XRD矿物分析实验和现代沉积物矿物形态的观察,发现不论是在上新世末还是现代,芙蓉洞内均存在方解石石笋与文石-方解石石笋。本研究中两根文石石笋的某些部位出现了方解石重结晶现象,但大部分仍保持了文石的原生矿物形态特征。(3)石笋的生长时代可以为探讨洞穴形成时间提供证据。本文结合石笋U-Pb年龄数据、洞穴海拔高度、洞口距古水面的高差、区域洞穴系统的特点,结合青藏高原隆升导致区域构造抬升的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芙蓉洞形成时间至少在3.24±0.23 Ma以前,形成于区域地壳抬升运动的间歇期,而非前人认为的晚更新世。(4)洞穴的年龄和抬升幅度可以表现出区域地貌的变动历史,由于横向洞穴多形成于构造稳定期,而纵向洞穴形成于构造抬升期。本文综合分析认为:芙蓉洞的形成与洞外水系的形成演化有关,叁峡应该贯通于芙蓉洞形成之前,即上新世末期或更早时期(3 Ma B.P.以前),支持了部分学者的研究结果。(5)通过对重庆地区大气降水氧同位素的现代监测分析,比对同期北大西洋涛动指数,证实青藏高原在现今海拔高度下对于西风带环流有阻隔作用,在冬季,北大西洋涛动指数正(负)位相时,表示北大西洋涛动增强(减弱),西风带风速增强(减弱)向北(南)移动,重庆地区降水氧同位素与北大西洋涛动指数呈正(不)相关。(6)比较上新世末期及第四纪以来芙蓉洞石笋氧同位素记录的绝对值差异,推测重庆地区水汽来源中来自西风带的北大西洋水汽组分在上新世较第四纪以来更大,为证明青藏高原在上新世末期之后才达到现今高度提供证据。但由于石笋氧同位素影响因素众多,关于青藏高原隆升高度的研究仍需各学科综合研究进行。(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8-04-01)
[6](2017)在《中国唯一世界自然遗产洞穴——芙蓉洞盛装再现》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4月24日来自重庆武隆的消息,中国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洞穴芙蓉洞,历经近3个月的重新打造、提档升级后,于4月25日上午10点开园,并于4月25—27日,对广大游客免费开放3天。芙蓉洞洞内的钟乳石琳琅满目丰富多彩,数量达7 0多种,几乎包括钟乳石所有沉积类型。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带、石盾、石葡萄、珊瑚晶花等,其矿物组成主要是方解石和石膏,也有文石、水菱镁石。其中大多数种类存在数量之众多,(本文来源于《遗产与保护研究》期刊2017年03期)
邱丽[7](2017)在《基于环境脆弱性评价和情景分析的洞穴旅游容量测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独特的地下空间,旅游洞穴具有环境容量低、敏感度高、抗干扰能力弱、稳定性差等特征。在规划和开发洞穴资源时,旅游容量是洞穴保护、管理的一个关键性参数,是洞穴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在越来越多的洞穴被开发成旅游目的地的背景下,旅游开发与游览活动使得洞穴环境产生很大的变异。同时,随着旅游需求快速增长,旅游者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科学测算洞穴旅游容量,维持洞穴环境的稳定性,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位于重庆市武隆区的芙蓉洞,是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因洞穴沉积物类型多样,堪称“洞穴沉积博物馆”,旅游价值和科研价值巨大。旅游旺季时,大量游客涌入,使洞穴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洞穴沉积物风化严重,景观价值和科研价值大打折扣。在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和引领生态文明的建设的要求下,如何科学地测算芙蓉洞的旅游容量,实现科学的洞穴保护和管理,兼顾旅游开发活动和洞穴环境保护,对于芙蓉洞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本研究在构建旅游洞穴环境脆弱性指标体系基础上,通过对芙蓉洞的实地调研获取数据,运用专家打分法、灰色关联法、初始化等方法,对指标进行量化处理,计算环境脆弱度,评价芙蓉洞的环境脆弱性;其次,利用访谈法,兼顾旅游者、管理者、社区居民等方面利益,获取旅游情景主要要素的相关数据,利用情景分析法进行芙蓉洞旅游情景构建与分析。最后,基于环境脆弱性评价和旅游情景分析的双向影响,对芙蓉洞旅游容量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1)芙蓉洞自然环境十分脆弱,近一半区域处于极端脆弱状态,尤其是洞穴深处的部分区域环境极端脆弱。在旅游活动影响下,芙蓉洞人为环境脆弱性极高,约一半的区域处于高度和重度脆弱状态,仅有靠近洞口的区域环境脆弱性较低。芙蓉洞洞穴环境综合脆弱性极高,绝大部分区域处于高度脆弱状态,就其平均脆弱性来看,大部分区域处于高度或重度脆弱状态;就最大脆弱性来看,除艺术走廊外,其余区域的洞穴环境都极其脆弱。芙蓉洞洞穴环境脆弱性的高低与距离洞口的距离紧密相关,距离洞口越远,洞穴环境脆弱性越高;游客停留时间长、旅游活动剧烈的区域,环境脆弱度越高,但有序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芙蓉洞环境的脆弱性。(2)芙蓉洞旅游的预测情景有“限制旅游,减少开发”、“不做调整,维持现状”、“优先保护,适度开发”、“加大投资,大力开发”4个旅游情景。其中,“优先保护,适度开发”的情景要求对芙蓉洞进行合理适度的开发,在不降低洞穴景观质量的前提下,完善交通和基础设施,丰富旅游产品,提高服务质量,实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该情景可以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是合理的理想旅游情景,它又包括5个场景,其中场景1、2、3为合理的旅游场景。研究表明在洞穴管理和开发中应用情景分析是可行的,其可以为旅游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3)将环境脆弱性评价和理想的洞穴旅游情景迭加,进一步调整旅游情景,选取合理的旅游场景。在洞穴专家、环境专家和洞穴管理人员等成员的参与下,合理规划旅游场景。通过测算,得出芙蓉洞的日旅游容量为920人次。(4)芙蓉洞旅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加强洞穴监测工作,关注环境脆弱性;在科学确定旅游容量基础上,建立旅游环境监测预警机制;不断提高洞穴管理水平,健全绿色发展监管制度;重视生态与环境问题,完善政策和法律保障。(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7-04-10)
杨晓霞,翁子凡,向旭[8](2017)在《重庆武隆芙蓉洞灯光照明系统的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芙蓉洞现有灯光照明系统的供电方式、照明配电、照明控制、功能性照明系统和景观性照明系统等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和IPA法,分析了游客对芙蓉洞灯光照明系统的期望值和满意度。在此基础上,提出芙蓉洞灯光照明系统的优化对策:(1)排除照明设计中的安全隐患,提高灯具的防护等级,提高照明供电等级,确保芙蓉洞灯光照明系统的安全性;(2)凸显芙蓉洞灯光照明系统的主题性;(3)采用LED光源,充分发挥照明控制系统的作用,注重芙蓉洞灯光系统的生态性;(4)确定不同类型景观的照度水平,科学使用用光方式,做到洞穴照明方式多样化、灯光色彩多元化、灯具与电线隐形化,增强芙蓉洞灯光照明系统的景观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岩溶》期刊2017年01期)
黄春霞,李廷勇,韩立银,李俊云,袁娜[9](2016)在《重庆芙蓉洞洞穴水DIC-δ~(13)C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芙蓉洞滴水和池水中溶解无机碳碳同位素(DIC-δ~(13)C)的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及其气候环境指示意义,于2013年5月-2014年5月对芙蓉洞进行了洞穴监测。结果显示芙蓉洞山体土壤CO_2浓度和洞内空气CO_2浓度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半年浓度偏高,冬半年浓度偏低,受温度和降水量的共同影响。芙蓉洞5个滴水点的DIC-δ~(13)C平均值为-8.98‰,两个池水点的DIC-δ~(13)C平均值为-6.98‰,池水的DIC-δ~(13)C比滴水的重2‰。对应2013年7月的干旱气候,洞穴水DIC-δ~(13)C在10月相应出现明显偏重值,偏轻的DIC-δ~(13)C值则是对湿润气候的滞后响应。洞穴水的DIC-δ~(13)C变化对地表气候的响应具有明显的滞后期。洞穴水DIC-δ~(13)C主要受土壤CO_2的影响,基岩溶解作用、包气带的开放性等因素也会对洞穴水DIC-δ~(13)C造成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时间尺度上,洞穴水DIC-δ~(13)C变化响应了当地降水量以及地表湿润状况的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国岩溶》期刊2016年03期)
袁娜,李廷勇,王海波,李俊云,南素兰[10](2015)在《降水-滴水的δ~(18)O/δD年季变化及与大气环流的关系——以重庆芙蓉洞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2011年4月至2012年12月期间重庆市芙蓉洞外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降水量、温度和洞穴滴水、池水中δD,δ18 O的连续监测,分析了芙蓉洞地区降水中δD,δ18 O的变化特征及其与ENSO事件和季风指数的关系.当地大气降水线方程的截距和斜率均大于全球大气降水线,大气降水中δD和δ18 O值与大气温度成负相关关系,δ18 O与温度的相关系数为r=-0.693(n=20);与降水量的相关系数为r=-0.121(n=20);过量氘(d)也体现出夏季低冬季高的特点.不同季节的水汽源地差异是导致该地区大气降水中δD和δ18 O值出现季节差异的主要原因.芙蓉洞所在的中国南方季风区大气降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与ENSO有密切联系.当厄尔尼诺发生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强盛,西北太平洋季风指数高,导致中国南方地区大气降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值偏重;拉尼娜发生时,东南信风强,印度洋季风指数高,降水稳定同位素偏轻.(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9期)
芙蓉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天气转暖,重庆武隆芙蓉洞旅游逐渐升温。该景点2007年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地,同时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还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我国最美洞穴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芙蓉洞论文参考文献
[1].梁明强,李俊云,周菁俐,张键,陈朝军.重庆市芙蓉洞空气环境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
[2]..重庆芙蓉洞:幻彩夺目的地下风景[J].发明与创新(大科技).2019
[3].张枫怡.溶洞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评估[D].西南大学.2019
[4].张枫怡,杨晓霞,向旭,杨逸枫.基于单边界二分式条件价值法的洞穴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评估——以重庆芙蓉洞为例[J].中国岩溶.2019
[5].周菁俐.重庆武隆芙蓉洞叁百万年老石笋的地貌演化及古气候意义探究[D].西南大学.2018
[6]..中国唯一世界自然遗产洞穴——芙蓉洞盛装再现[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7
[7].邱丽.基于环境脆弱性评价和情景分析的洞穴旅游容量测算[D].西南大学.2017
[8].杨晓霞,翁子凡,向旭.重庆武隆芙蓉洞灯光照明系统的优化研究[J].中国岩溶.2017
[9].黄春霞,李廷勇,韩立银,李俊云,袁娜.重庆芙蓉洞洞穴水DIC-δ~(13)C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J].中国岩溶.2016
[10].袁娜,李廷勇,王海波,李俊云,南素兰.降水-滴水的δ~(18)O/δD年季变化及与大气环流的关系——以重庆芙蓉洞地区为例[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