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动导引头论文-龙冲

随动导引头论文-龙冲

导读:本文包含了随动导引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导引头,模拟负载,虚拟仪器技术,随动系统

随动导引头论文文献综述

龙冲[1](2016)在《导引头随动模拟系统的开发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导引头随动控制部件是导引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能控制天线对目标进行扫描、截获并跟踪,以此来达到摧毁目标的目的。因此,导引头随动控制部件的性能对导弹导引头的制导功能有着很大影响。为了能简单的对导引头随动控制部件进行不同的项目测试,本论文结合机械式的模拟负载与高速性能的数据采集卡和数据通信卡,利用LabVIEW具有的模块化的功能和对硬件与软件功能的高度集成的特定,开发了一套导引头随动模拟系统。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完成了导引头随动模拟系统的框架设计。简单介绍了导引头随动模拟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和其主要的工作状态,分析了导引头随动控制部件的外部接口信号,在此基础上了完成了硬件的框架设计,选择了不同的硬件类型,简述了几种类型虚拟仪器的功能特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了本课题的基本实现方案。其次,完成了导引头随动模拟系统中负载模块的具体设计与仿真分析。根据课题需求设计了一种机械式的模拟负载,为了验证这种设计方案,首先用Pro/e建立了方位、俯仰机构的简单模型,将模型导入到ADAMS中,进行了简单的动力学验证。依据直流力矩电机的传递函数完成了负载控制系统的简单建模,并利用ADAMS和MATLAB各自的特点来对模拟负载系统进行了联合仿真分析,仿真结果显示,负载能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目标指定位置并且电机转速稳定。表明该负载系统的设计能够正确的应用到实际系统中。然后,完成了导引头随动模拟系统的软件具体设计,根据课题需求,通过系统要实施的不同功能对软件的总体模块进行设计,完成了整个系统的流程框图,在利用虚拟仪器技术的软硬件结合的技术对测试系统的不同组成功能进行了不同的具体设计。系统主要实现的是通过ARINC429总线通信协议,使导引头随动控制部件能够和上位机进行数据交互,主要能满足导引头随动系统在目标扫描工作状态,大范围扫描工作状态、截获与跟踪状态以及其他各种功能的顺利切换与测试。还完成了其他功能,如信息数据采集与人员管理。最后,完成了对整个测试系统的调试与结果分析,在实际环境中对整个系统进行联调与测试,主要根据导引头随动系统的目标扫描工作状态,大范围扫描工作状态、截获与跟踪状态来完成对导引头随动控制部件的整体测试,给出了部分实验数据以及结果分析。为进一步的实验和系统的设计提供了足够的理论基础与实验数据。(本文来源于《武汉工程大学》期刊2016-06-01)

邵学辉,吴盛君,徐力,李全运[2](2015)在《导引头随动系统数字样机设计及实现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导引头叁框架随动系统,根据其典型工作特点,建立了随动系统机械、控制元件、控制回路数学模型,并分析了影响随动系统性能的误差因素。按照模块化设计思想,形成了通用的、参数可调的随动系统数字样机,并开展了基于ADAMS和MATLAB环境的动力学和控制过程联合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随动系统数字样机能够实现物理样机的功能和性能,有效响应参数的变化,可为导引头随动系统指标论证分析、方案优化设计提供有效手段,未来将得到越来越普遍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应用科技》期刊2015年04期)

张美丽,翟磊[3](2015)在《信息延迟时间对导引头随动精度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目标信息在截获、处理和传输环节中均存在时间延迟现象,导致导引头接收的目标角度信息与实际的信息存在差异,进而影响了导引头的随动精度。基于此,针对信息延迟建立了目标角度误差计算模型,并通过MATLAB,对于不同条件下信息延迟时间引起的导引头随动精度误差进行了仿真分析。该方法可以为武器系统精度指标的确立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信息与电脑(理论版)》期刊2015年13期)

李鹏程,杨锁昌,李宝晨,岳智革[4](2015)在《红外成像导引头随动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红外成像导引头是精确制导导弹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导引头随动控制系统的性能决定着导弹的跟踪精度水平。为了提高其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和跟踪精度,设计了一种比例因子自校正模糊PID控制器并引入到导引头控制回路中。结果表明,与传统PID控制器相比,模糊PID控制器明显提高系统的动、静态指标,同时系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鲁棒性。(本文来源于《现代防御技术》期刊2015年03期)

刘小明[5](2012)在《基于自适应Kalman滤波的导引头随动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研究导引头随动系统中探测器信号处理延迟的影响及其补偿控制算法。提出了一种自适应Kalman滤波延迟补偿方案,利用Kalman滤波的预测能力得到当前时刻视线角的估计值,进而得到此时的跟踪误差的估计值,取代被延迟的探测器输出进行闭环控制。考虑到导引头探测器的低更新频率、非等间隔量测等工程特点,又对上述滤波算法进行了一系列改进。仿真表明方法可以明显提高导引头在弹体扰动情况下的跟踪精度。(本文来源于《航空计算技术》期刊2012年01期)

樊英平,王民钢,裴晓龙,靳身武[6](2010)在《红外成像导引头随动系统建模及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红外成像制导武器的随动系统均采用单通道双环(速度环、位置环)结构,对结构虽简单可靠,但也影响了随动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导弹的跟踪性能,为分析论证成像导引头随动系统采用单通道叁环控制的可行性及优越性,建立了单通道叁环(电流环、速度环、位置环)控制的随动系统模型,对单通道叁环和单通道双环两种模型的时域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单通道叁环模型与双环模型在稳态误差相同的情况下,前者的动态性能更好,意味着采用单通道叁环的成像导引头随动系统会有更快的响应速度。通过分析和建模为成像导引头实现单通道叁环嵌套随动系统工程化提供了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0年02期)

赵超[7](2008)在《导引头随动系统中信号处理延迟的影响及其补偿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体制导引头的信号处理方式越来越复杂,造成了非常明显的信号处理延迟,这种纯延迟环节又严重影响着导引头随动系统的跟踪能力。首先采用相位裕度的概念定量分析了延迟大小对随动系统带宽的影响,然后针对目标、导弹、导引头空间运动关系的特点,介绍了一种基于机动目标"当前"统计模型和自适应Kalman预测滤波的探测器信号处理延迟补偿方案,采用探测器输出的跟踪误差和电位器输出的角度信息重构视线运动量测值,利用Kalman滤波获得当前时刻视线角位置的最优估计,进而得到当前时刻跟踪误差的预测值,取代被延迟的跟踪误差进行随动系统的闭环控制,仿真表明本方案有效可行。(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08年06期)

张盈华,万中南[8](2006)在《红外凝视成像导引头随动系统误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红外图像末制导导弹的落点精度,需要对红外成像导引头的输出误差进行估算。分析了红外凝视成像导引头伺服稳像平台的控制回路,并以该回路为依据,充分考虑系统中误差产生的外因和内因,讨论了存在于导引头输出量中的弹体扰动误差和成像误差,以及部件漂移误差和测速坐标系误差,推导了各误差项的表达形式,最后基于以上分析,就如何有效控制导引头误差,提高其精度,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方法和关键点。(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06年01期)

杨艳娟,金志华,田蔚风[9](2004)在《采用脉冲宽度调制驱动装置的反辐射导弹导引头随动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单介绍了现有两种反辐射导弹 (ARM )导引头随动系统 ,液压伺服随动系统和电动平台随动系统。在综合二者优点的基础上 ,设计了一种性能更优的捷联反辐射导弹 (ARM )导引头随动系统。它将惯性姿态测量元件与载体捷联安装 ,系统采用经典的比例积分微分 (PID)控制 ,伺服机构采用脉冲宽度调制 (PWM )驱动的直流力矩电机 ,引导规律为比例导引。文中详细分析了该种方案的主要性能和特点 ,仿真表明所设计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04年02期)

杨艳娟,马澍田,黄德鸣[10](2000)在《双通道电动ARM导引头随动系统的设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双通道电动ARM导引头随动系统 ,该系统的伺服机构采用的是PWM驱动的直流力矩电机 ,导引规律为比例导引 .介绍了系统的工作原理 ,对其主要的性能和特点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与说明 ,并且通过仿真证明所设计系统具有非常好的性能 .(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00年02期)

随动导引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导引头叁框架随动系统,根据其典型工作特点,建立了随动系统机械、控制元件、控制回路数学模型,并分析了影响随动系统性能的误差因素。按照模块化设计思想,形成了通用的、参数可调的随动系统数字样机,并开展了基于ADAMS和MATLAB环境的动力学和控制过程联合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随动系统数字样机能够实现物理样机的功能和性能,有效响应参数的变化,可为导引头随动系统指标论证分析、方案优化设计提供有效手段,未来将得到越来越普遍的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随动导引头论文参考文献

[1].龙冲.导引头随动模拟系统的开发与设计[D].武汉工程大学.2016

[2].邵学辉,吴盛君,徐力,李全运.导引头随动系统数字样机设计及实现方法研究[J].应用科技.2015

[3].张美丽,翟磊.信息延迟时间对导引头随动精度影响分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

[4].李鹏程,杨锁昌,李宝晨,岳智革.红外成像导引头随动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J].现代防御技术.2015

[5].刘小明.基于自适应Kalman滤波的导引头随动系统设计[J].航空计算技术.2012

[6].樊英平,王民钢,裴晓龙,靳身武.红外成像导引头随动系统建模及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0

[7].赵超.导引头随动系统中信号处理延迟的影响及其补偿算法[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8

[8].张盈华,万中南.红外凝视成像导引头随动系统误差分析[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6

[9].杨艳娟,金志华,田蔚风.采用脉冲宽度调制驱动装置的反辐射导弹导引头随动系统设计[J].兵工学报.2004

[10].杨艳娟,马澍田,黄德鸣.双通道电动ARM导引头随动系统的设计与分析[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0

标签:;  ;  ;  ;  

随动导引头论文-龙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