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光化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性皮炎,光斑,红斑,病理,氯喹,戊酸,最小。
光化性论文文献综述
陈文慧,刘乐,赵玢,李伯埙[1](2019)在《硫酸羟氯喹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慢性光化性皮炎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硫酸羟氯喹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慢性光化性皮炎(CA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5例慢性光化性皮炎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羟氯喹组和他克莫司组,联合治疗组患者口服硫酸羟氯喹片100 mg/次,2次/d,同时外用他克莫司软膏,2次/d;羟氯喹组单纯口服硫酸羟氯喹片100 mg/次,2次/d;他克莫司组单纯外用他克莫司软膏,2次/d;3组患者均连续用药8周。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4周和8周后,联合治疗组与单纯用药组症状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2周后联合治疗组与单纯用药组症状积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和8周后,联合治疗组与单纯用药组症状积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患者的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方面,治疗8周后联合治疗组与单纯用药组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治疗后疗效方面,治疗2周后,联合治疗组与单纯用药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4周和8周后,联合治疗组和单纯用药组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治疗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硫酸羟氯喹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CAD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任捷,胡跃,马莉,严淑贤[2](2019)在《慢性光化性皮炎常见致敏药物成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光接触性变应原中药物成份在慢性光化性皮炎(chronic actinic dermatitis,CA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8年5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就诊的CAD患者,将679例CAD患者作为CAD组,将421例同期曝光部位无皮炎或湿疹样皮损的其他皮肤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光斑贴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AD组药物成份变应原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 <0.05),常见的变应原依次为氯丙嗪、对氨基苯甲酸和硫柳汞。CAD组中氯丙嗪、四氯水氧酰酰苯胺、叁氯生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 <0.05),其中,女性患者氯丙嗪、硫柳汞阳性率明显升高,男性患者氯丙嗪、四氯水氧酰酰苯胺阳性率明显升高(P <0.05)。结论光接触性变应原中的药物成份与CAD发病密切相关。CAD患者应避免接触光斑贴阳性药物及与其存在交叉反应的药物。(本文来源于《世界临床药物》期刊2019年09期)
周俐宏,孙晓丽,李邻峰[3](2019)在《合理光防护在慢性光化性皮炎治疗中的重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49岁,双手背起疹伴痒2月,加重泛发至全身1月。查体:头面、颈前V区、项背部、双前臂、双手背、双足背对称分布弥漫性水肿性红斑,其上散布肥厚性丘疹、部分融合成斑块,表面粗糙,伴抓痕、轻度渗出及黄痂。诊断:慢性光化性皮炎。经治疗好转,后因光防护不当复发,指导患者严格实施光防护及其他治疗后皮损消退,至今未复发。目前仍在随访中。(本文来源于《2019首届全国湿疹皮炎皮肤过敏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9-06-27)
左顺[4](2019)在《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慢性光化性皮炎的疗效观察及其相关免疫因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课题通过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雷公藤多苷对慢性光化性皮炎(Chronic actinic dermatitis,CAD)患者疗效、复发情况以及CAD患者血清中IFN-γ、IL-12水平的研究,以探讨其治疗CA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09月皮肤科门诊及病房CAD患者66例;正常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将CAD患者随机分成A(雷公藤多苷治疗组)、B(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组)及C(窄谱中波紫外线+雷公藤多苷治疗组)叁组。对B、C两组患者进行NB-UVB光疗,初始剂量为窄谱中波紫外线最小红斑(The minimal erythemadose of narrow-band ultraviolet B,NB-UVB-MED)70%,之后的治疗剂量由患者对NB-UVB耐受性而定,总疗程为28次,对A、C组给予雷公藤多苷片20mg 3次/日,口服治疗8周,叁组治疗结束后随访8周观察复发情况。测量CAD患者的NB-UVB-MED值(使用德国Waldmann公司NB-UVB-MED测定仪及NB-UVB舱室光疗仪)、治疗前后γ-IFN、IL-12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及治疗前后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评分。检测正常对照组的NB-UVB-MED值及血清γ-IFN、IL-12水平。使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CAD患者NB-UVB-MED值(226.67±142.46)mJ/cm~2显着低于正常人(626.67±207.38)mJ/cm~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之间NB-UVB-MED值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CAD患者中,A组纳入20人,B组21人,C组19人。CAD叁组间一般资料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CAD各组治疗后EAS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叁组治疗方法均可缓解患者皮损症状。C组疗效高于B组、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有效率高于B组、A组,P<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有效率比较,P>0.0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CAD患者中,治疗结束8周后A组随访到的人数为19人,B组19人,C组18人。C组复发率低于A组、B组,P<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复发率比较,P>0.0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CAD患者血清IFN-γ、IL-12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D叁组治疗后的IFN-γ、IL-12含量较治疗前均有显着降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窄谱中波紫外线、雷公藤多苷及联合治疗均对CAD患者有效,其中联合治疗效果最好,复发率最低。2.CAD患者IFN-γ、IL-12的含量比正常人高。窄谱中波紫外线、雷公藤多苷及二者联合治疗可能减低了CAD患者的IFN-γ、IL-12的水平。(本文来源于《河北北方学院》期刊2019-06-01)
肖丽,张汝芝[5](2019)在《日光-光动力疗法在光化性角化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局部光动力疗法(PDT)在非黑素瘤皮肤肿瘤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分为传统光动力疗法(c-PDT)和日光-光动力疗法(DL-PDT)。c-PDT主要用于Bowen病、浅表型和薄结节型基底细胞癌和光化性角化病(AK)的治疗。而DL-PDT是近年才研发的治疗方法,目前在欧美国家进行的临床研究较多,操作简单、疼痛轻微、患者依从性好,但易受到天气和光敏剂渗透的影响,关于DL-PDT的替代光源正在研发中。目前DL-PDT主要用于治疗较薄以及中等厚度的AK,尤其是多发性、大面积头面部AK的治疗。同时,DL-PDT还具有预防和(或)延缓AK产生,以及光子嫩肤作用。(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邱治梅,郝进,张颖,刁庆春,韩欣萦[6](2018)在《桂枝茯苓丸合小柴胡汤治疗慢性光化性皮炎30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桂枝茯苓丸合小柴胡汤治疗慢性光化性皮炎的疗效。方法:30例用桂枝茯苓丸合小柴胡汤治疗。结果:基本治愈19例(63.33%),显效8例(26.67%),好转3例(10.00%),总有效率100%。结论:桂枝茯苓丸合小柴胡汤治疗慢性光化性皮炎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实用中医药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李凌佳,刘彤云,何黎,顾华[7](2018)在《慢性光化性皮炎173例临床与病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慢性光化性皮炎(CAD)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73例慢性光化皮炎性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173例CAD患者中男158例,女15例,平均年龄(58. 26±12. 86)岁,其中60~79岁患者114例; 59例CAD患者行光敏试验检查,UVB敏感46例,对UVA、UVB均敏感11例,对UVA无反应42例。其中126例CAD患者行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45例,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73例,有渗出、结痂12例,棘层水肿77例,基底层完整50例,基底层液化变性21例,真皮胶原嗜碱变性33例,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26例,炎细胞外渗23例,合并蕈样肉芽肿3例,典型Pautrier微脓肿2例。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对Ki-67、CK、CRO-45均阳性。结论该病皮损主要位于曝光部位;组织病理似慢性湿疹、皮炎样改变,特征性表现为真皮胶原嗜碱变,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未见有光敏性皮炎(PD相)向光线性类网织细胞增生症(AR相)转化病例。(本文来源于《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李辉[8](2018)在《光化性肉芽肿3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例1.患者男,54岁,公务员,因颈部肤色丘疹渐增多5年余2013年10月5日就诊。患者5年前发现颈部出现肤色丘疹,无瘙痒、疼痛、麻木等不适,未治疗,日晒后皮疹逐渐增多,面积渐扩大,部分皮疹融合呈环状、半环状,未见消退,于我中心就诊,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全身淋巴结未触及,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专科检查:颈部左侧见散在肤色丘疹,5粒,绿豆大小,近颈中线处丘疹(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期刊2018年S2期)
袁迎莉,李毓阳,谢志杰,贺立娟,陈海富[9](2018)在《寄生虫病妄想合并慢性光化性皮炎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寄生虫病妄想是一种罕见的疑病性精神病,临床表现为皮肤有蚁行感、虫咬感。因深信自己皮肤感染了寄生虫,故患者多到皮肤科就诊,但临床检查却找不到任何寄生虫感染的证据。而慢性光化性皮炎是一组好发于中老年男性,以慢性光敏感为特征的病谱性疾病。这两种疾病的治疗均比较棘手,易反复发作或持久不愈。本文就海南省第叁人民医院一例寄生虫病妄想合并慢性光化性皮炎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报道。1病例简介患者男,62岁,农民,福建省晋江市人。因"全身(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18年14期)
韩洋洋[10](2018)在《慢性光化性皮炎患者最小红斑量测定及其相关免疫因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慢性光化性皮炎(CAD)是皮肤经日光或其他光线照射后引起的以慢性光敏感为特征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本研究旨在对张家口地区CAD患者和正常人的最小红斑量(MED)及光斑贴试验(PPT)进行测定并分析,探讨血清IL-8、TNF-α和s ICAM-1与CAD发病的相关性,并观察羟氯喹(HCQ)治疗CA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门诊CAD患者48例,以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利用德国Waldmann紫外线光疗仪和最小红斑量测定仪对48例CAD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MED值测定,同时采用德国Waldmann型紫外线光疗仪和标准光斑贴试验试剂盒,对48例CAD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PPT(光源UVB5J/cm2)。应用ELISA检测48例CAD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IL-8、TNF-α和s ICAM-1的含量。根据PPT结果将48例CAD患者分为PPT阳性组和PPT阴性组,随机把PPT阳性组与PPT阴性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羟氯喹200mg qd,对照组给予地氯雷他定10mg qd,治疗48d后检测血清IL-8、TNF-α和s ICAM-1水平,治疗不足48d痊愈,48天后检测,并再次观察MED变化情况。使用spss20.0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CAD患者组UVA-MED、UVB-MED分别为27.65J/cm2、42.50J/cm2;正常对照组UVA-MED、UVB-MED分别为40.01J/cm2、46.39J/cm2;CAD患者组UVA-MED和UVB-MED均较正常对照组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D患者组Ⅲ型皮肤和Ⅳ型皮肤UVA-ME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D患者组Ⅲ型皮肤UVB-MED低于Ⅳ型皮肤(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Ⅲ型皮肤UVA-MED低于Ⅳ型皮肤(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Ⅲ型皮肤UVBMED与Ⅳ型皮肤差异不明显(P>0.05);CAD组男性UVA-MED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8例CAD患者PPT阳性者22例,PPT阴性者26例,阳性率为46%,常见的光变应原为:芳香混合物占(28.35%),木材混合物(19.5%),硫双对氯酚(10%),苯海拉明(10%),秘鲁香脂(5%),叁氯碳酰苯胺(5%),6-甲基香豆素(4%),六氯酚(4%),D-松萝酸(2.5%)等。50例正常对照组PPT阳性者16例,PPT阴性者34例,阳性率为32%,常见的光变应原为芳香混合物(20.15%),木材混合物(9.5%),硫双对硫粉(10%),地衣那酸(10%),6-甲基香豆素(9.5%),秘鲁香脂(9.15%),四氯水杨酰苯胺(8%)等。(3)羟氯喹治疗PPT阴性和PPT阳性治疗组CAD患者有效率分别为100%和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羟氯喹治疗PPT阴性治疗组和PPT阳性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地氯雷他定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羟氯喹治疗组治疗后细胞因子IL-8、TNF-α和s ICAM-1均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地氯雷他定对照组治疗前后细胞因子变化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羟氯喹治疗组UVA-MED和UVB-MED高于地氯雷他定对照组(P<0.05)。上述研究结果提示:(1)CAD患者最小红斑量低于正常人,提示紫外线照射与CAD发病关系密切。(2)CAD患者光接触变应原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光接触变应原参是引起CAD发病的原因之一。(3)CAD发病与IL-8、TNF-α和s ICAM-1升高有一定关系。4.羟氯喹治疗CAD的机制可能与调节IL-8、TNF-α和s ICAM-1的分泌有关。(本文来源于《河北北方学院》期刊2018-06-01)
光化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光接触性变应原中药物成份在慢性光化性皮炎(chronic actinic dermatitis,CA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8年5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就诊的CAD患者,将679例CAD患者作为CAD组,将421例同期曝光部位无皮炎或湿疹样皮损的其他皮肤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光斑贴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AD组药物成份变应原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 <0.05),常见的变应原依次为氯丙嗪、对氨基苯甲酸和硫柳汞。CAD组中氯丙嗪、四氯水氧酰酰苯胺、叁氯生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 <0.05),其中,女性患者氯丙嗪、硫柳汞阳性率明显升高,男性患者氯丙嗪、四氯水氧酰酰苯胺阳性率明显升高(P <0.05)。结论光接触性变应原中的药物成份与CAD发病密切相关。CAD患者应避免接触光斑贴阳性药物及与其存在交叉反应的药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化性论文参考文献
[1].陈文慧,刘乐,赵玢,李伯埙.硫酸羟氯喹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慢性光化性皮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9
[2].任捷,胡跃,马莉,严淑贤.慢性光化性皮炎常见致敏药物成份分析[J].世界临床药物.2019
[3].周俐宏,孙晓丽,李邻峰.合理光防护在慢性光化性皮炎治疗中的重要性[C].2019首届全国湿疹皮炎皮肤过敏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9
[4].左顺.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慢性光化性皮炎的疗效观察及其相关免疫因子的研究[D].河北北方学院.2019
[5].肖丽,张汝芝.日光-光动力疗法在光化性角化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9
[6].邱治梅,郝进,张颖,刁庆春,韩欣萦.桂枝茯苓丸合小柴胡汤治疗慢性光化性皮炎3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
[7].李凌佳,刘彤云,何黎,顾华.慢性光化性皮炎173例临床与病理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8
[8].李辉.光化性肉芽肿3例[J].广东医学.2018
[9].袁迎莉,李毓阳,谢志杰,贺立娟,陈海富.寄生虫病妄想合并慢性光化性皮炎一例[J].海南医学.2018
[10].韩洋洋.慢性光化性皮炎患者最小红斑量测定及其相关免疫因子的研究[D].河北北方学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