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内源激素论文_赵迪,卜海燕,王素玉,张雁明,刘坤

导读:本文包含了种子内源激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激素,种子,乌头,海拔,桐子,生长素,稻穗。

种子内源激素论文文献综述

赵迪,卜海燕,王素玉,张雁明,刘坤[1](2019)在《不同海拔露蕊乌头种子内源激素和萌发随储藏条件和时间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种子休眠与萌发直接关系到种质资源保存、种群更新和群落组建,而作为调控种子萌发与休眠的内源激素一直备受关注,但一直未形成普遍接受的理论或假说,更缺乏其对环境条件适应性的研究。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退化草地常见植物露蕊乌头(Aconitum gymnandrum)种子为对象,分析不同海拔种子在常温和低温储藏下内源激素(ZT、GA、IAA、ABA)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露蕊乌头种子处于较深休眠状态(最高萌发率仅为37.33%),且低温有利于维持其休眠;高海拔露蕊乌头种子萌发率显着高于低海拔种子,高海拔种子中较高的促进类激素含量(ZT、GA)及较低的ABA含量可能是其具有较浅休眠深度的原因;种子萌发或休眠释放不是促进类激素含量的升高或抑制类激素含量的降低引起的; IAA对露蕊乌头种子萌发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李凤荣,李叶芳,马诗雨,关文灵[2](2019)在《2,4-D处理对大百合种子休眠解除及内源激素变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筛选最佳浓度的基础上,利用液质联用色谱法,测定不同层积时期种子赤霉素、生长素和脱落酸的含量,分析3种激素及其相互作用在种子休眠解除中的动态变化,探索内源激素在大百合种子休眠解除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层积时间的增加,大百合胚的长度随之增长,层积135 d时,5 mg/L 2,4-D处理的胚长高出CK 9.03%。在5 mg/L 2,4-D处理下胚生长率最高,达到82%,发芽起始时间最早,为4℃下14 d后;发芽率最高,达75.33%。在层积过程中,CK和2,4-D处理脱落酸含量的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在生长素、赤霉素含量上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生长素含量在层积60 d时达到峰值,CK比2,4-D处理高出516.66 ng/g,赤霉素含量在层积120 d时达到峰值,2,4-D处理比CK高出52.17 ng/g。生长素与脱落酸、赤霉素与脱落酸之间的比值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层积60 d时,生长素与脱落酸的比值达到峰值,CK比2,4-D处理高了49.24,层积120 d时,2,4-D处理的生长素与脱落酸的比值比CK高出10.53,在层积120 d时,赤霉素与脱落酸的比值达到峰值,2,4-D处理高于CK处理1.63。可见,5 mg/L 2,4-D处理为最佳浓度,有利于种子休眠解除和萌发。脱落酸含量的变化与大百合种胚的发育呈负相关,生长素和赤霉素可能是促进大百合种子休眠解除的主要调节物质。(本文来源于《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赵迪[3](2019)在《不同海拔露蕊乌头种子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种子休眠与萌发受到内外因素影响,其中内源激素参与种子休眠的诱导、维持与终止一直备受关注。但对高寒植物种子内源激素调控种子休眠和萌发以及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对环境条件适应性的研究还较少。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退化草地常见种露蕊乌头(Aconitum gymnandrum)种子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状态下(干燥、吸胀)种子内源激素含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本研究分析了不同储藏条件、储藏时间、萌发条件、海拔梯度下干燥成熟种子内主要内源激素[玉米素(trans-Zeatin,ZT)、赤霉素(gibberenllins,GA)、生长素(auxins,IAA)、赤霉素(abscisic acid,ABA)]含量、萌发率及其相互关系;运用适宜浓度的外源赤霉素处理,测定不同海拔梯度、萌发条件下解除休眠的露蕊乌头种子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成果如下:1)露蕊乌头种子属于萌发光抑制型种子,高海拔种子休眠程度相对较低,低温冷藏有利于种子维持休眠状态。不同海拔露蕊乌头种子萌发率随储藏时间均呈波动性变化且趋势相似,约每12个月达到一次峰值,在储藏12-18、24-30、36个月种子萌发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同一萌发条件下,不同储藏时间的高海拔种子萌发率均高于低海拔种子,其中高海拔种子最高萌发率为37.33%,低海拔种子最高萌发率为28.67%;无论高海拔还是低海拔,露蕊乌头种子在常温储藏条件下的萌发率都普遍高于4℃冷藏储藏下,常温条件下萌发率最高达到37.33%,而4℃冷藏储藏下萌发率最高只有12.67%;而无论何种储藏条件,同一海拔种子都是黑暗条件下萌发率高于光照条件下,黑暗条件下萌发率最高为37.33%,而光照条件下最高萌发率为14%。2)种子内源激素含量与种子的休眠程度密切相关。在种子储藏过程中,种子中各内源激素含量表现出较大的变异,其中ZT含量波动范围为3.857~33.659μg/g,GA含量波动范围为218.221~1324.539μg/g,IAA含量波动范围为24.426~110.059μg/g,ABA含量波动范围为0.738~7.301μg/g。无论低海拔还是高海拔地区,种子在储藏过程中都处于较高的休眠状态。两种储藏条件下,随储藏时间的延长,种子内源激素含量表现出类似的变化趋势。相较低海拔种子,高海拔种子具有较低的休眠程度。尽管露蕊乌头种子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一直处于波动之中,但是高海拔种子中促进类激素ZT、GA、IAA含量及ZT/ABA、GA/ABA、IAA/ABA都要高于低海拔种子,而抑制类激素ABA含量则要低于低海拔种子。3)种子休眠释放不是促进类激素含量的升高或者抑制类激素含量的降低引起的。常温储藏下,低海拔干种子在储藏12个月萌发率最高,此时ZT、GA、IAA及ZT/ABA、GA/ABA、IAA/ABA都达到最大值,而ABA含量最低,然而这种趋势在其它储藏时间均未表现出来;露蕊乌头种子经外源赤霉素处理后,种子休眠得到有效释放,其中低海拔种子萌发率由0%提高到85.33%,高海拔种子萌发率由2%提高到80.67%。在吸胀过程中,无论是否在光照条件下,休眠释放的种子中ZT、GA及ZT/ABA、GA/ABA比值都低于休眠种子,且相对ZT、GA含量的降幅较大,ABA含量的降幅较小。此外,无论有无外源赤霉素处理,不同海拔露蕊乌头种子内ABA含量在种子萌发前均差异不显着。4)种子中IAA是打破露蕊乌头种子休眠与萌发必不可少的激素,其含量正向调节种子萌发。在吸胀过程中,IAA和IAA/ABA值在解除休眠种子萌发前出现一个高峰,休眠种子则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此外,随储藏时间的延长,露蕊乌头干种子四种内源激素中,只有IAA含量与种子萌发率显着正相关。(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张雁明,卜海燕,赵迪,徐当会,刘坤[4](2018)在《矮金莲花种子吸胀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种子萌发受多种环境因子的影响。足够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氧气是种子萌发的3个必须条件,光照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因子也影响种子萌发[1]。内源激素含量和比例以及种子对内源激素的敏感性均影响种子萌发[2]。吸胀作为种子萌发的起始阶段,对种子萌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矮金莲花(Trollius farreri Stapf)全草均可入药,主治伤风、感冒,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4]。目前,仅见矮金莲花种子萌发特性方面的研究[5],其种子萌发各阶段的生理变化尚不明确。本研究对矮金莲花种子吸胀阶段吸水率和内源(本文来源于《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王艳梅,姚兵,刘伟伟,王丽君,颜慧萍[5](2018)在《休眠解除后山桐子种子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低温解除休眠处理后,山桐子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及与种子萌发的关系,为明确山桐子种子萌发机制提供依据,也为其繁育与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及技术支撑。【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济源种源山桐子种子进行内源激素含量动态变化的测定。【结果】1)25℃恒温条件下,济源山桐子种子萌发率均低于10%;15℃/25℃变温条件下,没有经历低温处理的山桐子种子发芽率仅为33%~37%,随着5℃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发芽率逐渐升高,60天低温处理的济源山桐子种子发芽率可达98.0%。2)15℃/25℃变温条件下,济源山桐子种子内源激素IAA、GA_3、ZR含量均明显高于25℃恒温,而ABA含量正好相反,(IAA+GA_3+ZR)/ABA或GA_3/ABA比值变大。3)在变温条件下,没有低温处理的山桐子萌发过程中IAA与ABA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GA_3与ZR含量均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但经过5℃低温处理的山桐子种子只有ABA含量呈下降趋势,而IAA、GA_3、ZR含量均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差别是峰值出现时间不同。4)不同低温处理时间,(IAA+GA_3+ZR)/ABA与GA_3/ABA的比值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均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峰值分别达到3.8±0.2,2.0±0.1,但达到峰值的时间不同,0、20、40和60天的比值达到峰值的时间分别为20、12、12天或8天、8天。5)不同低温处理时间山桐子种子发芽率虽与单一内源激素没有相关性,但与(IAA+GA_3+ZR)/ABA与GA_3/ABA比值均达到显着或极显着相关。【结论】济源山桐子种子具有明显的冬休眠特征,在变温条件下经历不同时间5℃低温解除休眠后的济源山桐子在萌发过程中(IAA+GA_3+ZR)/ABA以及GA_3/ABA比值升高达到峰值的时间越早发芽率越高,当比值达到峰值的时间缩短到8天时,发芽率最大。低温解除休眠的作用是使山桐子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及早达到内源激素的平衡态。(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宋佳琦,王玉祥,张博[6](2018)在《内源激素变化及外源生长素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过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紫花苜蓿萌发过程内源激素的变化趋势及生长素对其萌发的影响,本研究以‘新牧4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Xinmu No.4’)为试验材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未萌发种子(M1)、露白种子(M2)、肧根长度1.0~1.2cm种子(M3)、苗期种子(M4)这四个萌发时期种子中内源激素的含量;并研究不同浓度IAA浸种处理对种子萌发及子叶中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萌发过程中,赤霉素含量逐渐增多,脱落酸含量逐渐减少,但在M4时期含量略有回升;生长素含量先减少随后逐渐增多。不同浓度IAA浸种处理后,10mg·L~(-1) IAA可显着提高种子的萌发势、萌发率,促进幼苗的生长,与对照相比,子叶中脱落酸含量显着减少(P<0.05),生长素、赤霉素含量显着增多(P<0.05)。综上所述,10mg·L~(-1)IAA浸种处理能促进苜蓿种子萌发,并促进子叶中生长素、赤霉素的合成。(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张雁明[7](2018)在《矮金莲花种子萌发的内源激素调控及其环境响应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种子休眠与萌发一直是国内外种子生理学和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直接关系到种群的自然更新及物种的延续。在众多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中,具有调节种子萌发与休眠作用的植物内源激素备受关注。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东北缘常见草本植物矮金莲花种子为实验材料,分析了不同海拔种子的萌发率和内源激素含量随储藏条件、储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内源激素从种子吸胀到萌发过程中的含量变化,探讨内源激素含量对矮金莲花种子萌发的调控机理。结果表明:(1)矮金莲花种子萌发率在光照条件下显着高于黑暗条件下,低海拔种子萌发率显着高于高海拔种子。有光条件下,常温储藏的高、低海拔矮金莲花种子均于储藏18个月时达到最高萌发率,分别为12.67%、54.67%;而冷藏的低海拔矮金莲花种子于储藏30个月时达到最高萌发率(66.67%),高海拔种子则持续维持较低萌发率(0-2.67%)。黑暗条件下,常温储藏的高低海拔种子均于储藏12个月时达到最高萌发率,分别为4.67%、46.67%;而冷藏的低海拔种子在储藏33个月时达到最高萌发率(52%),高海拔种子最高萌发率仅为1.33%(12个月)。(2)冷藏有利于低海拔种子维持休眠,休眠解除并不是萌发促进类激素的绝对升高或者萌发抑制类激素的绝对降低引起的。常温条件下,低海拔种子萌发率于储藏12-30个月时维持较高水平,ZT含量较为稳定,储藏12个月时达到一个极大值0.46 ug﹒g~(-1);而GAs和IAA却在萌发率最大时达到最低值319.57 ug﹒g~(-1)和3.13 ug﹒g~(-1);而储藏30个月左右时萌发率开始下降,IAA达到最大值19.95 ug﹒g~(-1),ABA于储藏27个月也达到最大值1.07 ug﹒g~(-1)。冷藏条件下,低海拔种子萌发率于储藏30-36个月时维持较高水平,种子中ZT含量储藏过程中波动较大,储藏6、27个月时出现低谷,储藏15、30个月时出现高峰;GAs含量基本保持降低趋势,于储藏33个月时达到最低值299.51 ug﹒g~(-1);种子中IAA含量波动较大,储藏15个月时达到最大值10.12 ug﹒g~(-1),之后便开始下降趋势,于储藏30个月达到最低值3.38 ug﹒g~(-1);ABA含量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储藏6、27个月时出现高峰,储藏15、30个月时出现低谷,与ZT呈现相反的趋势。(3)高海拔种子休眠程度较高,但内源激素随储藏时间的变化趋势却与低海拔种子较为相似,两种储藏条件下的高海拔种子中IAA含量均高于低海拔种子,其他内源激素含量基本低于低海拔种子。(4)较高的ZT含量可能是萌发启动因子,提升种子对GA的敏感性、降低种子对ABA的敏感性。冷藏30月的矮金莲花种子在光照条件下于第7天开始萌发,萌发率达到66.67%;而在黑暗条件下于第9天开始萌发,萌发率达39.33%。无论有无光照,随着种子吸胀时间的延长,GAs含量一直处于较高水平,ABA持续小幅度升高;ZT和GAs含量均在萌发前达到最高水平,IAA和ABA含量则在萌发时达到最高。ZT/ABA和GAs/ABA均在萌发前达到最大值,而萌发开始又有所下降;IAA/ABA在吸胀开始后迅速下降,之后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8-05-01)

杨凯,杨景煌,刘绍伟,孟珍贵,谢世清[8](2018)在《叁七种子后熟过程种胚发育和6种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形态和生理两个层面了解叁七种子休眠和萌发的作用机理,以期为叁七种子科学贮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视镜观测种胚发育情况,利用HPLC-MS测定不同后熟期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结果:种子收获时,种胚已经初步分化但未发育完全,在叁七种子后熟过程中,脱落酸(ABA)的含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赤霉素(GA_3)和反式玉米素(tZT)先升高后降低,生长素(IAA)持续升高,茉莉酸(JA)和水杨酸(SA)无明显变化规律。后熟30天,GA_3/ABA、tZT/ABA和IAA/ABA的比值逐渐升高,其变化趋势与种胚长度和胚率的增加呈正相关,表明GA_3、tZT和IAA对叁七种子萌发起到促进作用。结论:种胚发育不完全以及抑制物ABA的存在,可能是导致叁七种子形态生理休眠的主要原因,内源激素之间平衡关系的改变是调控叁七种子休眠解除与萌发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中药材》期刊2018年03期)

苏海兰,周先治,李希,陈敏健,卓景泰[9](2018)在《云南重楼种子萌发过程内源激素含量及酶活性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云南重楼种子萌发不同阶段的酶和内源激素的变化,本研究采用生理生化方法测定云南重楼种子萌发不同阶段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苹果酸脱氧酶(MDH)和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H)活性,以及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_3)、脱落酸(ABA)、水杨酸(SA)、反玉米素(TZ)、茉莉酸(JA)6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并分析比较其差异。结果表明,云南重楼种子在即将出苗阶段的SOD、POD活性迅速升高,CAT、MDH和G-6-PDH活性降低;IAA、GA_3含量均在即将出苗阶段显着高于其他阶段,种子休眠解除后ABA含量迅速下降。胚根刚突破种皮阶段,其SA、TZ、JA含量均最高,SOD、POD、IAA、GA_3间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MDH与G-6-PDH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ABA与GA_3呈显着负相关(P<0.05),SA、TZ、JA间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IAA/ABA、GA_3/ABA、SA/ABA在种子休眠解除和出苗阶段均呈上升趋势。综上,SOD、POD、GA_3是种子出苗阶段的关键物质,TZ、SA和JA对种子休眠解除具有重要的影响,IAA/ABA、GA_3/ABA及SA/ABA增大对种子休眠解除和出苗均有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为云南重楼种子繁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周述波,贺立红,贺立静,林伟[10](2017)在《杂交水稻种子萌芽与稻穗萌芽的内源激素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杂交水稻亲本金23B和V20B进行实验室种子的发芽与田间栽培诱导稻穗萌芽试验,研究2个发芽率差异显着的品种在不同阶段种子发芽与稻穗萌芽过程中其内源激素的变化。结果表明,种子萌芽与稻穗萌芽生理差异不是受内源激素中单一激素赤霉酸(GA_3)与脱落酸(ABA)在种子内的绝对含量决定的,而是种子内多种内源激素协同作用的结果,(GA_3+IAA)/(GA_3+IAA+ABA)(其中IAA为生长素)越大的品种越易萌芽,易发芽V20B的比值大于金23B,而ABA/(GA_3+IAA+ABA)越大的品种,越易抑制萌芽,不易发芽金23B的比值大于V20B;田间稻穗萌芽内源激素的变化及其他生理过程比实验室种子萌芽的生理过程更为复杂。(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15期)

种子内源激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筛选最佳浓度的基础上,利用液质联用色谱法,测定不同层积时期种子赤霉素、生长素和脱落酸的含量,分析3种激素及其相互作用在种子休眠解除中的动态变化,探索内源激素在大百合种子休眠解除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层积时间的增加,大百合胚的长度随之增长,层积135 d时,5 mg/L 2,4-D处理的胚长高出CK 9.03%。在5 mg/L 2,4-D处理下胚生长率最高,达到82%,发芽起始时间最早,为4℃下14 d后;发芽率最高,达75.33%。在层积过程中,CK和2,4-D处理脱落酸含量的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在生长素、赤霉素含量上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生长素含量在层积60 d时达到峰值,CK比2,4-D处理高出516.66 ng/g,赤霉素含量在层积120 d时达到峰值,2,4-D处理比CK高出52.17 ng/g。生长素与脱落酸、赤霉素与脱落酸之间的比值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层积60 d时,生长素与脱落酸的比值达到峰值,CK比2,4-D处理高了49.24,层积120 d时,2,4-D处理的生长素与脱落酸的比值比CK高出10.53,在层积120 d时,赤霉素与脱落酸的比值达到峰值,2,4-D处理高于CK处理1.63。可见,5 mg/L 2,4-D处理为最佳浓度,有利于种子休眠解除和萌发。脱落酸含量的变化与大百合种胚的发育呈负相关,生长素和赤霉素可能是促进大百合种子休眠解除的主要调节物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种子内源激素论文参考文献

[1].赵迪,卜海燕,王素玉,张雁明,刘坤.不同海拔露蕊乌头种子内源激素和萌发随储藏条件和时间的变化[J].生态学杂志.2019

[2].李凤荣,李叶芳,马诗雨,关文灵.2,4-D处理对大百合种子休眠解除及内源激素变化的影响[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

[3].赵迪.不同海拔露蕊乌头种子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9

[4].张雁明,卜海燕,赵迪,徐当会,刘坤.矮金莲花种子吸胀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8

[5].王艳梅,姚兵,刘伟伟,王丽君,颜慧萍.休眠解除后山桐子种子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J].林业科学.2018

[6].宋佳琦,王玉祥,张博.内源激素变化及外源生长素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过程的影响[J].草地学报.2018

[7].张雁明.矮金莲花种子萌发的内源激素调控及其环境响应规律[D].兰州大学.2018

[8].杨凯,杨景煌,刘绍伟,孟珍贵,谢世清.叁七种子后熟过程种胚发育和6种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J].中药材.2018

[9].苏海兰,周先治,李希,陈敏健,卓景泰.云南重楼种子萌发过程内源激素含量及酶活性变化研究[J].核农学报.2018

[10].周述波,贺立红,贺立静,林伟.杂交水稻种子萌芽与稻穗萌芽的内源激素变化[J].江苏农业科学.2017

论文知识图

层积过程中4种苔草种子内源激素处理后肉苁蓉种子内源激不同含水量种子在不同处理下的GA3/ABA值不同含水量种子在不同处理下的IAA/ABA值层积过程中山楂种子内源激素的...不同处理的胚和胚乳ABA含量变化

标签:;  ;  ;  ;  ;  ;  ;  

种子内源激素论文_赵迪,卜海燕,王素玉,张雁明,刘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