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电解质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解质,聚合物,离子,固态,纺丝,质子,阴离子。
电解质膜论文文献综述
金锋,李静,胡晨吉,董厚才,陈鹏[1](2019)在《基于一体化正极与电解质膜的高性能固态电池(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固态锂电池(SSLBs)因其高能量密度和出色的安全性而备受关注。然而,电极和电解质之间的较大的界面阻抗是阻碍SSLBs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在这项工作中,我们通过同时静电纺丝和静电喷雾的方法制备了一体化的聚丙烯腈(PAN)电解质和LiFePO_4正极膜(PAN-LFP)。通过这种方法制备的PAN-LFP膜具有很好的柔性,并且正极和电解质之间是紧密接触的。把此一体化的PAN-LFP膜与锂金属负极组装成的固态Li|PAN-LFP电池,具有很小的极化和优异的界面稳定性。在0.1C的电流下固态Li|PAN-LFP电池能够放出160.8mAh·g~(-1)的比容量,并且在0.2C的电流下循环500次后仍保持81%的初始容量。此外,所得的固态Li|PAN-LFP电池即使在破坏性实验中也能够正常工作(例如弯曲、剪切),显示出优异的安全性能。(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郭甜,陈昱锜,何泓材,李峥,冯玉川[2](2019)在《基于有机-无机复合固态电解质膜的全固态锂电池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聚合物电解质中添加Li_7La_3Zr_(1.4)Ta_(0.6)O_(12)(LLZTO)粉体可以降低聚合物材料的结晶度,促进锂离子迁移,进而提高固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以双叁氟甲基磺酸亚酰胺锂(LiTFSI)、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以及LLZTO粉体为原料制备了不同LLZTO含量的氧化物-聚合物复合固态电解质。研究发现,添加质量分数20%LLZTO的固态电解质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以及高机械强度,同时具有更宽的电化学窗口(5.5 V)。所制备的复合正极/固态电解质/复合负极全固态锂离子软包电池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76.32和143.31 mAh/g,首次库伦效率为81.3%,25次循环后电池放电容量保持率维持在93%以上。此外,循环前后阻抗变化较小,表现出较好的界面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电子元件与材料》期刊2019年07期)
陈凯,程丽乾,王兴勤,刘建红,吴宁宁[3](2019)在《聚偏氟乙烯基聚合物电解质膜在高能量密度金属锂负极固–液混合电池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聚合物基固态电解质膜的金属锂负极固–液混合电池是一种有望实现的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新型锂电池。采用大面积涂覆成膜的方式实现了高性能聚偏氟乙烯(PVDF)基聚合物电解质薄膜的制备,通过对电导率、耐高压性能、与金属锂负极界面稳定性、扣电性能等电化学性能的测试,验证其在高能量密度电池中应用的可能性,组装了350 W?h/kg的软包固–液混合电池和1~4层双电极软包电池,最后提出了有望实现400 W?h/kg以上超高能量密度的可行技术方案。(本文来源于《硅酸盐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张艳丽[4](2019)在《PAMPS基锂离子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电解质膜是决定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关键材料之一。当前聚合物电解质膜仍然存在一系列性能方面的不足,如传输过程中电导率过低、尺寸稳定性差、成膜性能差等,需要进一步改善。本文针对上述问题,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基础,利用磺酸基团的强离子活度与碳碳双键的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含有磺酸基团的共聚物,采用共混改性的方法对聚合物电解质膜进行改性,并通过共溶剂法、粘度法和EDS能谱分析对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相容性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聚合物电解质膜展开结构与性能的方面的研究,以此来实现聚合物电解质膜的性能优化。具体研究内容如下:含有磺酸基团和酰胺基团的聚合物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导电性及热稳定性,但单一的聚合物组成的电解质膜成膜性能很差,而含有碳氟结构的聚合物可以进一步提高聚合物的机械性能及离子电导率。本文以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水溶液为分散介质,利用溶液聚合法分别进行了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单体的自由基聚合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甲基丙烯酸叁氟乙酯(AMPS/TFEMA)的共聚,经过8h的反应分别得到浓度为20%的澄清透明呈粘稠状态的聚合物PAMPS溶液和呈蓝绿色粘稠的共聚物P(AMPS-TFEMA)溶液,经过纯化后,分别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XRD和XPS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并对热稳定性进行了测试。实验表明,经过红外光谱与~1HNMR对共聚物特征峰的分析,以及XRD和XPS的进一步表征,发现AMPS单体、AMPS与TFEMA已经分别成功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聚合物PAMPS和共聚物P(AMPS-TFEMA)。经过热重分析后发现,聚合物PAMPS和共聚物P(AMPS-TFEMA)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通过共溶剂法、粘度法和EDS能谱分析法研究了聚合物PAMPS、P(AMPS-TFEMA)与PVDF的共混相容性。结果表明,通过共溶剂法与粘度法发现,PAMPS的比例为10%-40%时,PAMPS/PVDF中表现出良好的相容性;PAMPS-PEG中,PEG的含量为20-30%时,(PAMPS-PEG)/PVDF有良好的相容性;P(AMPS-TFEMA)的比例为10%-40%时,P(AMPS-TFEMA)/PVDF表现出良好的相容性。并通过EDS能谱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共聚物与PVDF在一定配比内,相容性较好。利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出P(AMPS-TFEMA)/PVDF、PAMPS/PVDF和(PAMPS-PEG)/PVDF共混膜。利用红外光谱和SEM对膜的表面结构进行了观察并对膜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随着聚合物含量的增加,电解质膜呈现出膜孔较多且均匀完整。综合叁种聚合物膜的性能发现,机械性能最强的膜为(PAMPS-PEG)/PVDF,所能承受的最大力为17.99N;P(AMPS-TFEMA)/PVDF膜的电导率为2.6×10~(-3) S.cm~(-1),电化学窗口为3.5V,P(AMPS-TFEMA)/PVDF共混膜热分解温度为350℃,溶胀比的变化为3.06%。(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马攀龙,张忠厚,韩琳,陈荣源[5](2019)在《交联剂和无纺布增强聚丙烯腈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通过原位聚合的方法成功制备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交联的聚丙烯腈基凝胶聚合物电解质(PAN-EGDMA-GPE)膜和无纺布复合聚丙烯腈基凝胶聚合物(NWF-PAN-EGDMA-GPE)膜,利用红外光谱仪、综合热分析仪、万能试验机和电化学工作站分别对其分子结构、热性能、拉伸强度和离子电导率进行表征。结果表明:EGDMA交联剂和PP无纺布都可以明显提高GPE膜的拉伸强度;当EGDMA的用量为单体质量的2.5%,LiClO_4的浓度为1 mol/L,电解液质量含量为PAN-EDGMA-GPE的87.5%时,NWF-PAN-EGDMA-GPE膜的拉伸强度为8.47 MPa,比未增强的聚丙烯腈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拉伸强度(0.26 MPa)提高了31.6倍;同时,离子电导率为1.24×10~(-3)S/cm,具有最好的综合性能。(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S1期)
杨贺珍[6](2019)在《羧化壳聚糖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及全固态超级电容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便携式/柔性可穿戴电子设备的推广,柔性储能器件的开发成为研究热点。在柔性/全固态超级电容器等储能器件中,传统的隔膜/电解液结构已经不能满足使用的需求。由于凝胶聚合物电解质(GPE)具有形状可控、离子电导率高、无液体泄露、一定的机械强度、柔性、安全环保等优点而成为柔性/全固态超级电容器电解质中的首选。鉴于此,许多的研究者将目光投向于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本文基于羧化壳聚糖(CYCTS)制备了叁种不同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对羧化壳聚糖基凝胶电解质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将其与活性碳组装成全固态超级电容器,研究了全固态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盐酸交联羧化壳聚糖凝胶电解质膜(CCH)。以CYCTS为聚合物基体,通过溶液流延法和盐酸浸泡法,盐酸充当交联剂的同时也作为电解液,用快捷的方法制备了一种CCH膜。结果表明:CYCTS在HCl条件下,分子链间以离子键和共价键相互交联。CCH膜的离子电导率高达8.69×10~(-2) S/cm,CCH基全固态超级电容器电位窗口为0~0.9 V,0.5 A/g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高达45.9 F/g,能量密度达到5.2 Wh/kg。(2)羧化壳聚糖接枝聚丙烯酰胺基凝胶电解质膜(CYCTS-g-PAM)。与酸性和碱性电解液相比,中性电解液的超级电容器可以提供更宽的工作电压,从而提高器件的能量密度。以Li_2SO_4为电解液,过硫酸钾(KPS)为自由基引发剂,丙烯酰胺(AM)为接枝单体单元,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通过引发自由基接枝共聚反应,制备了CYCTS-g-PAM-Li_2SO_4凝胶电解质膜。探究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对膜离子电导率和吸液率的影响,确定了制膜的最佳条件,研究了基于该膜的全固态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CYCTS-g-PAM-Li_2SO_4膜的机械性能相比CCH膜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固态超级电容器在0~1.4 V内获得了8.7Wh/kg的高能量密度。(3)羧化壳聚糖接枝聚丙烯酸钠基凝胶电解质膜(CYCTS-g-PAAS)。CCH膜在碱性溶液中会溶解,以CYCTS-g-PAM为基体,吸收碱性电解液会发生水解。为了使基于羧化壳聚糖的凝胶电解质膜能在碱性溶液中适用,以AA为接枝单元,KPS为引发剂,NaOH为中和剂,MBA为交联剂,以KOH为电解液,通过自由基接枝共聚反应,制备了CYCTS-g-PAAS-KOH膜用于全固态超级电容器。结果表明:CYCTS-g-PAAS-KOH基全固态超级电容器在0~0.9 V的工作电压下获得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本论文研究了基于羧化壳聚糖的叁种不同的凝胶电解质膜(HCl、Li_2SO_4、KOH作为导电物质)在全固态碳基超级电容器中的性能,成功实现了以羧化壳聚糖为聚合物基体,分别以酸性、中性、碱性电解液制备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目的。HCl交联制备羧化壳聚糖或羧化壳聚糖/聚合物复合物作为一种新型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材料,在其它储能器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9-03-14)
潘雪婷,高琪,朱雨昕,宁丹,胡朝霞[7](2018)在《叁乙烯二胺交联季铵化聚芳醚砜电解质膜的制备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聚芳醚砜为原料,经付克氯甲基化反应,以叁乙烯二胺为交联剂,通过非均相和均相2种季铵化方式制备了2类燃料电池用交联型阴离子交换膜CQPAES。所制备CQPAES膜的离子交换容量为1. 15~1. 25 mmol/g。与非交联膜相比,交联膜的耐溶剂性、尺寸稳定性均得到了提高,在高温高压水中的水解稳定性、强碱条件下的化学稳定性显着增强。季铵化方式对交联膜性能影响的研究表明,均相季铵化膜与非均相季铵化膜相比,可更好地控制交联膜的溶胀,相应交联膜的离子电导率更高。交联剂加入量为0. 1~0. 2时,交联膜的综合性能最佳。(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8年10期)
宫雪[8](2018)在《咪唑聚砜电解质膜的离子通道调控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清洁电化学技术,其中碱性燃料电池相比于酸性燃料电池,具有可使用非贵金属催化剂、氧还原活性高等优点。其核心部件之一的碱性聚合物电解质膜传递OH-、阻隔燃料。由于OH-离子尺寸大、扩散性差(相比于H+)、功能基团解离度低(相比于磺酸根),以及电池工作中存在大量游离的活性OH-和O2-·,碱性聚合物电解质膜亟待提高离子传导率和化学稳定性。本文利用物理静电纺丝法和化学接枝长侧链法设计碱性聚合物电解质膜内微观结构,调控离子传导通道,显着提升了膜的离子传导率和碱稳定性。进一步研究碱性电解质膜的氧化稳定性,设计构建碱性功能基团的氧化稳定性测试试剂体系,揭示其氧化降解机理。一方面,利用物理静电纺丝法调控离子传导通道长程连通性。提出利用咪唑聚砜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设计以咪唑聚砜为溶质、咪唑聚砜的良溶剂(乙二醇)和非溶剂(水)的混合体系为溶剂的堵孔液,实现了同种咪唑聚砜材料纺丝和堵孔,制备界面相容性良好的咪唑聚砜电解质膜,解决了因纤维与孔隙填充基质材料不同,离子传导通道易阻断的问题。并揭示了强电场诱导单根纤维内离子基团趋向纤维表面聚集、形成沿纤维取向的长程有序离子传导通道形成机制。电纺膜OH-离子传导率和碱稳定性显着提升,20℃离子传导率平均为同种咪唑聚砜浇铸膜的1.7倍,60℃离子传导率达70.2mS·cm-1(IEC=1.78 mmol·g-1),1M 60 ℃ KOH 中 24h,电纺膜的离子传导率剩余40%,为浇铸膜的2倍,电纺膜氢氧电池最大功率密度为87 mW·cm-1。进而,提出并制备电纺纤维化的功能化碳纳米管(FMWCNT)掺杂咪唑聚砜(IMPSf)纳米纤维、及其复合电纺电解质膜,双纤维增强,解决电解质膜的离子传导率和机械强度间的矛盾。高压静电场诱导FMWCNT克服范德华力,在纤维射流过程中,固定在单根纤维内并沿纤维取向,提高了分散性,增强了离子间聚集。然后热压制备FMWCNT/IMPSf电纺复合电解质膜,纤维含量相比于堵孔法增加。聚合物和碳纳米管上的咪唑基团相互作用,诱导膜内微观相分离,形成高效、低阻、连通离子传导通道。FMWCNT的掺杂以及聚合物的纤维化协同调控离子传导通道,将OH-离子传导能垒降至10.8-11.8kJ·mol-1,低于电纺IMPSf电解质膜(13.3kJ·mol-1)和浇铸IMPSf电解质膜(16.5kJ·mol-1),离子传导率、机械强度和碱稳定性显着提升。FMWCNT添加量为0.4wt.%的电纺复合电解质膜(E0.4),30℃离子传导率为67.5mS·cm-1,分别达未添加 FMWCNT 电纺膜(E 0)(32.1 mS·cm-1)和浇铸膜(20.5 mS cm-1)的 2.1 倍和 3.3倍。最大拉伸强度为24.4 MPa,是E 0电纺膜(9.6 MPa)的1.5倍。1 M、60 ℃ KOH中168h,E0.4膜剩余电导率61.7%,高于相同掺杂量的浇铸膜(54.9%)。最大单电池功率为 102.5 mW·cm-2。另一方面,利用化学接枝法诱导膜内分子自组装形成连通高效离子传导通道。提出在聚合物主链和离子基团之间引入含吸电子醚氧柔性侧链的化学接枝方法,解决现有接枝含醚氧类柔性侧链需要通过单体聚合物上具有特殊基团的问题。首先通过氯乙醇对咪唑功能基团化学修饰,引入含羟基烷基链,然后经氯甲基与羟基之间的Williamson反应在聚合物主链和功能基团之间引入含亲水醚氧柔性侧链(-CH2-O-(CH2)2-)。柔性侧链活动性增强、吸电子醚氧与咪唑基团之间的静电力、醚氧与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促进离子基团自组装聚集成簇,诱导聚合物电解质膜内亲水/憎水微观相分离,调控离子传导通道,离子传递能垒从短侧链咪唑聚砜电解质膜的24.82 kJ·mol-1降低到含醚氧柔性侧链的18.54kJ·mol-1。实现了电解质膜较低IEC(1.55mmol·g-1)下的高离子传导率(60℃,72mS·cm-1)、低溶胀率(60℃,7.3%)以及高碱稳定性(60℃、1MKOH热碱中浸泡168h后,膜的离子传导率剩余93.4%)。最后,研究了碱性电解质膜的氧化稳定性。设计构建了氧化稳定性测试试剂体系(K02/18-crown-6/DMSO),产生碱性燃料电池中的特定O2-·自由基,解决了因氧化稳定性试剂缺乏而无法开展阳离子基团氧化稳定性研究的问题。利用1HNMR表征碱性电解质膜中阳离子功能基团在K02/18-crown-6/DMSO试剂中的降解速率和结构变化,实现了碱性功能基团的氧化稳定性测试。通过1HNMR、13CNMR、31PNMR和MS,研究常用碱性功能基团,如咪唑类、季鳞类、季铵类阳离子基团在KO2/18-crown-6/DMSO试剂中的降解产物,揭示其氧化降解机理。上述功能基团的氧化稳定性顺序为:季铵类>季鏻类>咪唑类。苯基叁甲铵的苄基位易发生去质子化;咪唑易发生咪唑环上碳位置开环降解;季铵类β-H为O2-·主要进攻位点,生成叁甲胺降解产物;季鏻类中心原子为O2-·主要进攻位点,生成P=O降解产物。为制备高氧化稳定性的碱性聚合物电解质膜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10-20)
李英,张香平[9](2018)在《用于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聚合物电解质膜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在降低燃料电池水热管理复杂性、催化剂中毒方面有明显优势;可改善电池阴阳两极尤其是阴极氧气还原反应的动力学特性,提高电池的效率。聚合物电解质膜作为关键材料之一,在高温时易失水导致质子传导率降低、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不高等问题。本文基于磺酸、磷酸和离子液体等不同质子传递介质,对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进行综述,比较了各类聚合物电解质膜的优缺点及应用时存在的问题,着重探讨嵌段共聚物在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方面的潜在应用,指出离子液体的添加不但可作为质子载体,而且在构建嵌段聚合物结构方面可发挥"诱导剂"作用。提出通过分子设计可更好了解嵌段聚合物的空间构效关系,进而通过结构设计提高膜的质子传导性能和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8年09期)
罗芳[10](2018)在《离子液体掺杂ABPBI/环氧POSS星型杂化复合电解质膜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质子交换膜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核心部件,承担着传导质子、承载催化剂、分隔燃料和氧化剂的叁重作用,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燃料电池的寿命和工作性能。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是杜邦生产的全氟磺酸膜Nafion~?,但其使用温度被限制在100 ~oC以下,强烈依赖于水的存在,且价格昂贵。聚苯并咪唑类(PBIs)材料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及机械性能,掺杂磷酸后可以在高温条件下具备较好的质子传导能力,但磷酸在电池运行中易流失,会导致电极腐蚀、催化剂中毒等问题。因此研发出一种质子传导能力稳定、且对电池无毒害作用的质子交换膜迫在眉睫。本文使用PBIs中结构最为简单的聚2,5-苯并咪唑(ABPBI)作为聚合物基材,选用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_4)作为非水质子导体进行填充提高复合膜质子传导率,同时使用环氧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EP-POSS)作为无机填料以期提高复合膜的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两步法合成ABPBI/EP-POSS复合膜。第一步使用聚3,4-二氨基苯甲酸(DABA)与EP-POSS的环氧基团发生开环反应。第二步采用原位聚合法使DABA与开环产物聚合,形成ABPBI/EP-POSS聚合物,并采用溶液流延法制备复合膜。SEM测试数据显示,无机填料在聚合物中分散均匀,TGA测试显示膜在300 ~oC内都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且亲水性提高,当EP-POSS含量为2%时,接触角为64.34°,吸水率可达20%,较原始膜提高了一倍,掺杂磷酸后的复合膜在90 ~oC时质子传导率可达0.02 S/cm。2、使用溶液聚合法合成ABPBI聚合物,分别使用溶液溶解ABPBI及离子液体进行共混,采用流延法制备成ABPBI/IL复合膜。通过FT-IR、TGA、SEM-EDS等仪器对ABPBI/IL复合膜进行表征,发现离子液体的引入使复合膜的热稳定性略有下降,但在300 ~oC以内仍保持较好的热稳定性。质子传导性能,吸水性能有较大提高,最高可达23%,质子传导率在90 ~oC时可达0.01 S/cm。3、使用离子液体掺杂ABPBI/EP-POSS复合膜。复合膜TGA测试结果显示,掺杂离子液体后复合膜热稳定性下降,但热稳定性仍较好。掺杂离子液体后复合膜的吸水性及质子传导性能得到提升,在90 ~oC下质子传导率可达7.18×10~(-3) S/cm。(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期刊2018-05-30)
电解质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聚合物电解质中添加Li_7La_3Zr_(1.4)Ta_(0.6)O_(12)(LLZTO)粉体可以降低聚合物材料的结晶度,促进锂离子迁移,进而提高固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以双叁氟甲基磺酸亚酰胺锂(LiTFSI)、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以及LLZTO粉体为原料制备了不同LLZTO含量的氧化物-聚合物复合固态电解质。研究发现,添加质量分数20%LLZTO的固态电解质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以及高机械强度,同时具有更宽的电化学窗口(5.5 V)。所制备的复合正极/固态电解质/复合负极全固态锂离子软包电池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76.32和143.31 mAh/g,首次库伦效率为81.3%,25次循环后电池放电容量保持率维持在93%以上。此外,循环前后阻抗变化较小,表现出较好的界面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解质膜论文参考文献
[1].金锋,李静,胡晨吉,董厚才,陈鹏.基于一体化正极与电解质膜的高性能固态电池(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2019
[2].郭甜,陈昱锜,何泓材,李峥,冯玉川.基于有机-无机复合固态电解质膜的全固态锂电池制备与性能研究[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9
[3].陈凯,程丽乾,王兴勤,刘建红,吴宁宁.聚偏氟乙烯基聚合物电解质膜在高能量密度金属锂负极固–液混合电池中的应用[J].硅酸盐学报.2019
[4].张艳丽.PAMPS基锂离子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9
[5].马攀龙,张忠厚,韩琳,陈荣源.交联剂和无纺布增强聚丙烯腈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研究[J].材料导报.2019
[6].杨贺珍.羧化壳聚糖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及全固态超级电容器[D].兰州理工大学.2019
[7].潘雪婷,高琪,朱雨昕,宁丹,胡朝霞.叁乙烯二胺交联季铵化聚芳醚砜电解质膜的制备与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8
[8].宫雪.咪唑聚砜电解质膜的离子通道调控及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
[9].李英,张香平.用于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聚合物电解质膜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8
[10].罗芳.离子液体掺杂ABPBI/环氧POSS星型杂化复合电解质膜的性能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