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旋翼直升机论文-游洪华

四旋翼直升机论文-游洪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四旋翼直升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直升机,风险分析,主旋翼,主桨叶

四旋翼直升机论文文献综述

游洪华[1](2019)在《基于SHEL模型的直升机主旋翼拆装风险》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人为因素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人的可靠性,预防和控制人为差错的发生。本文采用SHEL分析模型对日常工作中主旋翼拆装过程进行风险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信息》期刊2019年22期)

魏麟,何利清,林翔,刘晔璐[2](2019)在《某型直升机旋翼转速指示器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某型直升机的研发背景,研制了旋翼转速指示器,主要采用传感器处理技术、CPU处理技术、步进电机驱动技术等方法实现准确指示旋翼转速。给出了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案,在硬件方面,采用STM32系列的处理器,以可靠性为准则,并重点考虑整个系统的容差设计和抗干扰设计。在软件方面,采用层次化、标准化的软件框架,减少了代码的冗余量。旋翼转速指示器经过试验,各项参数均符合相关规定,具备实际工程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9年20期)

严岳胜,郑青春,张志龙,孙炫琪[3](2019)在《共轴对转双旋翼直升机主减速器构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与固定翼飞机相比,直升机存在飞行速度低、航程短等不足,因此高速直升机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共轴对转双旋翼为高速直升机采用较多的构型,针对其主减速器构型开展研究尤为迫切。直升机传动系统按结构形式可分为单旋翼、纵列旋翼、交叉旋翼、共轴对转双旋翼等类型(如图1所示)。近年来,随着高速直升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复合高速直升机成为重点研究和发展的方向,其中较为典型的(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期刊2019年05期)

舒航,李建伟,覃海鹰,王鉴,雷少保[4](2019)在《AC313直升机旋翼换装某直升机液弹阻尼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直升机"地面共振"临界状态条件,研究了球柔性旋翼采用液压阻尼器和液弹阻尼器的需用阻尼,并基于相关试验数据对AC313型直升机旋翼安装两种阻尼器的阻尼器载荷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AC313直升机旋翼换装某直升机液弹阻尼器能够防止"地面共振"发生,有效减小旋翼结构载荷。此研究对球柔性旋翼安装液弹阻尼器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直升机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陈敏[5](2019)在《直升机旋翼转速信号系统阻抗匹配性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直升机旋翼转速信号系统在额定转速下误报旋翼转速低故障问题,本文对旋翼转速信号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高频旋翼转速信号下带来的系统阻抗匹配性问题,并通过改进旋翼转速信号处理器的输入阻抗,有效控制负载的阻抗特性,从而实现信号源、传输线、负载之间的阻抗匹配,使系统获得较好的信号完整性。地面试验及装机试飞验证结果表明,该改进方案提高了旋翼转速信号的电压幅值,有效地解决了旋翼转速信号系统的误报警问题。(本文来源于《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期刊2019年09期)

张俊豪,夏品奇[6](2019)在《含不同桨尖的无轴承旋翼直升机气动机械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直升机旋翼桨尖形状可以有效提高旋翼气动性能,但可能会降低旋翼气弹稳定性。这方面的研究包括不同桨尖形状的旋翼气动性能、孤立旋翼气弹稳定性、无铰式旋翼直升机气动机械稳定性。不同桨尖形状的无轴承旋翼直升机的气动机械稳定性研究还未见到报道。研究了含不同桨尖无轴承旋翼直升机的气动机械稳定性,基于哈密顿原理和中等变形梁理论,并通过桨尖形状引起的非线性位移协调条件,建立了含不同桨尖形状的无轴承旋翼/机体耦合系统的气动机械动力学模型。计算的ITR无轴承旋翼直升机地面共振和空中共振的稳定性与实验结果一致,证明了建立的气动机械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计算了桨尖前掠、后掠、上反、下反、尖削和形状组合对无轴承旋翼直升机地面共振和空中共振稳定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桨尖形状能有效改变无轴承旋翼直升机的气动机械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振动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董鹰,戴梦漪,翟剑豪[7](2019)在《一种共轴式无人直升机旋翼桨距操纵分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某共轴双旋翼无人直升机新型旋翼操纵系统,针对该新型旋翼操纵系统开展了旋翼桨距操纵分配的详细计算与分析,首先确定了旋翼桨距操纵变化范围,并根据该无人直升机悬停角度确定了旋翼操纵零位,其次,以操纵零位为基准通过计算获得舵控系统到旋翼系统总距变化的对应关系,再以随机获取的位置点计算获得舵控系统到旋翼系统周期变距的对应关系,最终通过特征值求解舵控系统对应于旋翼桨距的操纵分配矩阵,并在计算过程中对一些假设条件进行了操纵误差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该操纵分配矩阵可用于某共轴双旋翼无人直升机飞控系统。(本文来源于《2019年(第四届)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08-15)

牛新海,张杰[8](2019)在《昌飞直升机旋翼系统抗疲劳制造技术取得新突破》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航空工业昌飞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成功解决了桨毂关键零件支臂抗疲劳增寿评估验证周期长、零件耐磨性差等难题,实现了直升机桨毂关键零件支臂寿命比设计要求提升一倍以上,标志着昌飞在直升机旋翼系统抗疲劳制造技术上取得新突破,填补了国内抗疲劳制造领域(本文来源于《中国航空报》期刊2019-07-16)

江兴亨,谢寒冰[9](2019)在《某直升机旋翼轴低周疲劳寿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旋翼轴是直升机传动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基于此,利用有限元计算分析与疲劳试验相结合方法,研究了某直升机旋翼轴低周疲劳寿命,计算结果及分析表明旋翼轴低周疲劳薄弱区域位于行星架位置;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方案可行,止扭方案效果好,旋翼轴失效部位与计算结果一致。另外,对旋翼轴断口分析显示裂纹起源于行星架轴颈受载圆周面根部转角R处,失效形式为疲劳断裂,根据疲劳条带计算获得疲劳裂纹扩展寿命与应变监测获得相近;该旋翼轴在规定载荷谱下疲劳寿命约为58.3万次,满足型号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期刊2019年07期)

孙青青[10](2019)在《直升机旋翼转速监测系统故障分析及改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直升机旋翼转速监测系统虚警问题,对旋翼转速磁传感器及旋翼转速信号处理器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出现虚警的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旋翼转速信号处理器信号采集电路的设计方案。经地面及飞行试验验证表明,改进电路可以有效降低虚警率。(本文来源于《电子制作》期刊2019年13期)

四旋翼直升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针对某型直升机的研发背景,研制了旋翼转速指示器,主要采用传感器处理技术、CPU处理技术、步进电机驱动技术等方法实现准确指示旋翼转速。给出了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案,在硬件方面,采用STM32系列的处理器,以可靠性为准则,并重点考虑整个系统的容差设计和抗干扰设计。在软件方面,采用层次化、标准化的软件框架,减少了代码的冗余量。旋翼转速指示器经过试验,各项参数均符合相关规定,具备实际工程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四旋翼直升机论文参考文献

[1].游洪华.基于SHEL模型的直升机主旋翼拆装风险[J].中国科技信息.2019

[2].魏麟,何利清,林翔,刘晔璐.某型直升机旋翼转速指示器的研制[J].电子设计工程.2019

[3].严岳胜,郑青春,张志龙,孙炫琪.共轴对转双旋翼直升机主减速器构型分析[J].航空动力.2019

[4].舒航,李建伟,覃海鹰,王鉴,雷少保.AC313直升机旋翼换装某直升机液弹阻尼器分析[J].直升机技术.2019

[5].陈敏.直升机旋翼转速信号系统阻抗匹配性技术研究[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9

[6].张俊豪,夏品奇.含不同桨尖的无轴承旋翼直升机气动机械稳定性[J].振动工程学报.2019

[7].董鹰,戴梦漪,翟剑豪.一种共轴式无人直升机旋翼桨距操纵分配研究[C].2019年(第四届)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大会论文集.2019

[8].牛新海,张杰.昌飞直升机旋翼系统抗疲劳制造技术取得新突破[N].中国航空报.2019

[9].江兴亨,谢寒冰.某直升机旋翼轴低周疲劳寿命研究[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9

[10].孙青青.直升机旋翼转速监测系统故障分析及改进研究[J].电子制作.2019

标签:;  ;  ;  ;  

四旋翼直升机论文-游洪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