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磁层等离子体波动对太阳风动压脉冲的即时响应

内磁层等离子体波动对太阳风动压脉冲的即时响应

论文摘要

波粒相互作用是控制地球内磁层环境的重要物理机制。理解和预报内磁层粒子动态演化要求深入认识相关等离子体波动的生成机制和时空分布。过往的研究强调了外部太阳风扰动对超低频(Ultra Low Frequency)等离子体波动的调控。然而,对于极低频(Extremely Low Frequency)和甚低频(Very Low Frequency)等离子体波动,相关研究通常关注于磁层内部活动对其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磁层外部太阳风的潜在作用。2012年9月以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RBSP卫星提供了全面系统的内磁层粒子和波动观测,结合已有的磁层卫星THEMIS观测以及长期稳定的太阳风卫星ACE和WIND观测,为系统研究太阳风调控磁层等离子体波动提供了必要条件。通过分析磁层与太阳风观测数据,结合数值模拟和理论推导,本文系统研究了内磁层等离子体波动对太阳风动压脉冲的即时响应。涉及的等离子体波动频率涵盖毫赫兹至数千赫兹,包括合声、等离子体层嘶声、外嘶声、磁声以及超低频脉动等,它们能够显著影响磁层辐射带高能粒子的加速和损失过程。主要科学发现包括:(1)太阳风动压正脉冲能够诱发磁层顶阴影效应,抑制合声的生存空间,进而导致等离子体层嘶声即时消失;(2)太阳风动压负脉冲能够增大磁层磁力线曲率和磁场梯度,抑制合声非线性激发,相继导致等离子体层嘶声和外嘶声即时消失;(3)太阳风动压正/负脉冲能够分别导致磁层收缩/膨胀,绝热加速/减速磁层热离子,进而导致磁声即时浮现/消失;(4)太阳风动压脉冲能够在地球磁层激发超低频脉动,进而调制背景磁场位型和热离子分布,最终促成准周期性合声、外嘶声和磁声的即时浮现。我们的研究展示了太阳风动压脉冲对于磁层等离子体波动时空分布的重要影响,同时提供了新的途径来检验相关等离子体波动的生成理论(例如,合声非线性激发理论、合声—等离子体层嘶声—外嘶声相互关联性理论、磁声伯恩斯坦模不稳定性理论和等离子体不稳定性的自发弛豫准周期震荡理论等)。这些研究成果可以促进磁层环境物理模型的发展,进而服务国家未来的空间探测保障需求。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
  •     1.1.1 太阳风结构
  •     1.1.2 内磁层等离子体结构
  •   1.2 地球磁层波粒相互作用
  •     1.2.1 单粒子轨道
  •     1.2.2 波粒共振作用
  •     1.2.3 等离子体波动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2章 数据和方法
  •   2.1 磁层和太阳风卫星项目
  •     2.1.1 RBSP卫星组
  •     2.1.2 THEMIS卫星组
  •     2.1.3 POES卫星组
  •     2.1.4 WIND和ACE卫星
  •   2.2 数据分析
  •     2.2.1 背景冷等离子体密度估算
  •     2.2.2 磁层波动信息计算
  •   2.3 理论基础
  •     2.3.1 等离子体波动准线性增长理论
  •     2.3.2 等离子体波动非线性增长理论
  •   2.4 数值模拟
  •     2.4.1 磁层磁场模型
  •     2.4.2 波动不稳定性模型
  • 第3章 太阳风动压脉冲诱发磁层合声和嘶声的即时消失
  •   3.1 太阳风动压负脉冲诱发合声、等离子体层嘶声和外嘶声同时消失
  •     3.1.1 观测
  •     3.1.2 分析
  •     3.1.3 小结
  •   3.2 太阳风动压正脉冲诱发等离子体层嘶声消失
  •     3.2.1 观测
  •     3.2.2 分析
  •     3.2.3 小结
  • 第4章 太阳风动压脉冲诱发磁层磁声即时浮现和消失
  •   4.1 观测
  •   4.2 分析
  •   4.3 小结
  • 第5章 太阳风动压脉冲即时调制合声、外嘶声和磁声
  •   5.1 观测
  •   5.2 分析
  •   5.3 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文章来源

    类型: 博士论文

    作者: 刘倪纲

    导师: 郑惠南,苏振鹏

    关键词: 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太阳风扰动,范艾伦辐射带,等离子体波,波粒相互作用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地球物理学

    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分类号: P353.8

    总页数: 118

    文件大小: 14911K

    下载量: 74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狄拉克半金属光栅中表面等离子体波的史密斯-珀塞尔相干多频太赫兹辐射[J]. 真空电子技术 2020(05)
    • [2].参量变化对长程表面等离子体波特性的影响[J]. 激光技术 2017(02)
    • [3].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技术应用于气体检测[J]. 化学进展 2008(01)
    • [4].电子平行金属表面运动激励表面等离子体波研究[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3(02)
    • [5].基于纳米天线的多通道高强度定向表面等离子体波激发[J]. 物理学报 2015(24)
    • [6].多通道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传感器研究[J]. 仪器仪表学报 2011(03)
    • [7].激光等离子加速器再破纪录[J].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9(11)
    • [8].带有增益介质层的混合脊状等离子体波导的传输特性[J]. 发光学报 2013(01)
    • [9].金属纳米结构表面的光场特性分析[J]. 滨州学院学报 2017(04)
    • [10].基于修正的长程表面等离子体波的折射率检测研究[J].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2017(03)
    • [11].内置调制层型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传感器研究[J]. 光学学报 2013(01)
    • [12].表面等离子体波成像传感器的实验研究[J].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0(02)
    • [13].具有长程传播和亚波长模式局域性的混合双楔形等离子体波导(英文)[J].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2018(06)
    • [14].基于介孔TiO_2薄膜等离子体波导的拉曼光谱技术研究[J]. 物理学报 2016(13)
    • [15].激发双线波导中的对称和反对称等离子体波导模式的新型耦合器[J]. 光学学报 2015(11)
    • [16].表面等离子体波在临近空间飞艇减阻中的应用研究[J]. 装备学院学报 2013(04)
    • [17].等离子体波导中光场感应电离软X射线激光研究进展[J].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09(09)
    • [18].基于MIM结构等离子体波导定向耦合器[J]. 中国激光 2015(02)
    • [19].双平行圆柱形MDM纳米棒等离子体波导的传输特性分析[J]. 发光学报 2013(08)
    • [20].半绝缘等离子体波导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工艺研究[J]. 物理学报 2010(03)
    • [21].表面等离子体波在金属纳米缝超强透射中的作用(英文)[J]. 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 2010(01)
    • [22].碳纳米管束/介质界面表面波激发与传输特性[J].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4(11)
    • [23].基于化学痕量检测的反水雷新技术[J]. 舰船科学技术 2013(05)
    • [24].基于强度型SPR传感器的毒品检测系统[J]. 中国公共安全 2013(19)
    • [25].基于双矩形腔边耦合波导的等离子体诱导透明效应[J]. 光子学报 2020(02)
    • [26].高能脉冲CO_2激光等离子体波导的研究[J].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09(12)
    • [27].石墨烯TE模表面等离子体波和表面等离子体波导的特性[J]. 光学学报 2017(11)
    • [28].金属表面等离子体激发的实时场分布研究[J]. 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2013(02)
    • [29].一种基于不平坦基底结构的混合等离子体波导[J]. 光子学报 2017(03)
    • [30].激光尾场加速电子的密度梯度注入的解析处理[J]. 物理学报 2016(04)

    标签:;  ;  ;  ;  ;  

    内磁层等离子体波动对太阳风动压脉冲的即时响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