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份证号51292619790511XXXX陕西7100002身份证号62042219810810XXXX陕西7100003身份证号51082419860516XXXX陕西710000
摘要:在公路桥梁施工技术的细节问题上一定要引起施工者的重视,细节处理不好势必影响整体工程质量。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施工程序,施工技术规范,保证施工材料,强化工程监督。其次进行严格的限制超载,避免对公路桥梁造成重大伤害。以延长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公路桥梁;施工技术;细节问题
引言:
我国基础设施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路和桥梁建设,其在国内道路交通和经济建设中发挥着突出的作用,公路和桥梁建设的质量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进行路桥和道路施工的时候,技术人员对其中的问题要想尽一切办法给予解决,以便于国内道路桥梁施工技术不断地进步,给道路和桥梁施工项目的质量和安全提供坚实的保障。
1路桥施工技术中的一些细节问题
任何工程都是由各个细节构成的,而工程的任何细节都可能存在着不确定性、脆弱性。据此,有人提出:“魔鬼存在于细节之中”。具体到当前国内路桥施工中的细节问题,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桥头跳车问题
在桥梁与路基的接合部,经常发生桥头跳车。桥头跳车引起车辆剧烈颠簸跳动,不仅降低行车速度,而且影响行车安全;还会增加对桥梁、道路的冲击荷载,加速桥台、支座的损坏,影响桥梁的使用。桥头跳车与路桥接合部处理不当有很大的关系。在桥梁施工时压实度不达标、施工企业选择台背填料不当(一些施工企业随意选择强度代、水稳性差的泥质页岩、粉质土、砂岩石渣作填料)、不重视施工细节,施工工艺不合理、都可能造成桥头跳车。
1.2混凝土裂缝问题
在路桥表面,常常可以发现许多混凝土裂缝。裂缝会降低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削弱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在车辆碾压下,裂缝还会不断生长、延伸,雨水则会顺着裂缝侵蚀路桥内部钢筋。产生混凝土裂缝的原因有很多:施工企业贪图小利,选择低价劣质混凝土;施工人员缺乏经验,在现场湿浇混凝土时用水量过大或浇筑混凝土不到位,振捣混凝土时漏振或振捣时间不足;后期养护不到位;施工企业在夏季施工时未采取降温措施,冬季施工时未采取保暖措施,都可能导致路桥表面出现混凝土裂缝。
1.3路面不平整
一些路桥路面平整度不达标,车辆在行驶时会出现颠簸,不仅加剧轮胎磨损,严重时还会威胁人员生命安全。施工人员缺乏责任心,没有严格控制每一层浇筑混凝土的厚度;施工企业为节约成本,选用粒径、体积较大的粗骨料作填充料,都可能降低路桥路面的平整度。
2解决路桥施工技术细节问题的建议
从整体上来看,国内路桥建设在施工技术上仍处于较低水平,在施工工艺、施工管理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解决这些细节问题的治本之道在于提升路桥施工技术水平,抓好施工管理。在路桥建设中,施工企业必须时刻牢记“细节决定成败”,认真解决好每一个细节问题。
2.1解决桥头跳车问题
桥头跳车的成因,在于桥梁主体抗压能力强,而桥头部分较为脆弱,却要承载更多的车辆荷载,因而在桥头连接部形成了集中应力。解决桥头跳车的方法较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在路桥结合部安装搭板,搭板一端用锚栓固定在台背上,另一端直接置于路面基层,引导车辆经过较大幅度下降,通过硬度较小的路基驶上硬度更大的桥面。搭板的长度依据预估的行车速度、预估的桥头与路基的沉降量之差、填方路基填土高度来综合确定,搭板的厚度依据搭板本身的长度、宽度、基层具体类型来计算确定,但这一数值不应低于20cm;搭板的顶面、底面均需配置一定数量的受力钢筋。搭板下端承力层要选择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稳定砂砾等强度高、稳定性好的材料。在路桥接合部设置一段斜坡,也可以减少桥头跳车。还可以根据路基预估沉降值与桥涵的长度,在桥头前端铺设一定长度的过渡性路面。过渡性路面的材料可选用预制六棱块或条石。为提高路面的行车性能,该路面形式可采用沥青表处路面(即由沥青和细骨料按比例组成,厚度不超过3cm的薄层路面)。但设置过渡性路面只是治标之策,填方路基稳定后,要重新铺设永久性路面。若发生较大的沉降,还需再铺设一层沥青混凝土。选择路基回填原料时,要综合考虑施工现场的气候、降雨、土质、环境等因素,尽量挑选质量好的粗骨料(透水性高、硬度大、摩擦角度合适、耐摩擦的砂石、砾岩,其粒径不超过5cm,其塑性指数小于12,其CBR值大于8)为回填材料,以提高路面的强度。粗骨料还有利于渗入台背缝隙的雨水顺利流出路基,从而减轻降水对路基的危害。
降水会增加路基的含水量,继而造成较大的沉降。因此,在混凝土桥面与路面层之间不可忽略设置防水层,在台背回填的顶面也要设置防水层,以避免雨水渗透进路基。此外,在路面设置路面横坡(坡度大于1%),铺设一系列路缘石以导流路面积水,防止积水冲刷路基。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保护层,需加大混凝土的厚度。在保护层水平方向上配置更多的钢筋并加密箍盘间距,防止混凝土收缩造成裂缝等等。必须认真处理好所有这些细节问题。在任何一个细节上都不可马虎大意。为降低桥头的沉降量,还需科学地安排施工次序:首先填筑路基,然后钻桩,力求台背回填体与桥头路基在同一水平线上衔接。在施工过程中,不可盲目抢进度,要严格按照施工规程作业并应适当延长工期,保证路基自然沉降到位。
台背回填位于桥台与路基的接合部,大吨位钢轮压路机难以碾压到位,因此,可选用小型压路机(如山东VOTE手扶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台背回填每层填料的填筑厚度应控制在10~15cm之间;碾压时需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碾压遍数,确保每层压实度达标。若手扶振动压路机仍有无法碾压到位的死角,需进行人工强夯。
2.2处理混凝土表面裂缝
施工企业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主动提高混凝土施工的技术水平。要按照路桥设计要求,选择高质量的骨料、掺合料、高标号水泥,科学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在施工开始前必须对配制的混凝土样品进行检测、试验,运用水灰比测定样品的强度,才能最终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在搅拌混凝土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认真履行责任,按计算好的数据精确添加各种原材料并提高搅拌质量,以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与密实度。
在现场施工时,必须精确控制用水量,切不可“大水漫灌”。浇筑混凝土时,一次下料不可过厚,浇筑必须到位;振捣混凝土时,必须避免振捣不实与漏振,每一振点的振捣时间必须达到15~30s,要振捣混凝土直至其表面不再出现气泡、浮浆或坍陷。
施工时须采用隔热设计,夏季施工时要采取降温措施,冬季施工时要采取保温措施,防止热胀冷缩造成路面出现裂缝。拆除模板后,还要注意保养维护。发现混凝土表面出现宽度超过0.2mm的裂缝,可以涂抹防水材料或注入环氧树脂进行处理。
2.3提高路面的平整度
施工企业必须严格遵照设计图的要求,严格按照规范施工。在选择粗骨料时,仔细检查骨料的粒径与含泥量(骨料最大粒径不可超过3cm,骨料含泥量不可超过1%),即使是粒径符合标准的骨料,若它们的体积较大要进行打磨。
填筑混凝土时,施工人员必须提高责任心,有序进行分层填筑,保证每一层混凝土的平整度。在混凝土凝固后仔细检查其表面,若发现混凝土表面有不平整之处,可用一把4m长的铝合金直尺反复刮动该处,用人工方式进行找平。在刮动过程中需实时检查平整度。也可使用机械进行找平。
3结语
在路桥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必须拿出高度的责任感,主动提高施工技术,主动抓好每一个技术细节,不断提高路桥施工质量,以推动路桥建设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成龙.公路与桥梁施工技术中的细节问题与建议[J].交通世界,2019(13):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