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单层分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单层,分散,原子,脯氨酸,环己酮,正电,氧化铜。
单层分散论文文献综述
沈家庭,冯小辉,刘瑞,徐香兰,饶成[1](2019)在《CuO调配SnO_2表面用于碳烟颗粒燃烧:单层分散阈值效应对催化性能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柴油发动机由于具有良好的动力和经济性等优势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排放的尾气中碳烟颗粒物(PM)却给人类健康和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目前PM污染的治理引起了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催化燃烧成为PM污染消除技术中最有效的方法.金属氧化物负载到载体上时,通常会出现单层分散现象,其单层分散容量可以通过XRD, XPS和Raman等外推法测定.此外,当负载体系用作某种反应的催化剂时,往往会表现出单层分散阈值效应,即阈值附近的催化剂通常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等.目前单层分散理论已被广泛接受,成为设计高性能催化材料的重要指导思想.在过去八年本课题组将SnO_2基催化材料用于多种环保和能源反应,并系统地探究了其催化性能.结果表明, SnO_2含有丰富的表面活泼氧和晶格氧,且热稳定性高,是一种优良的催化剂载体.基于单层分散理论,为获得更实用的PM燃烧催化剂,我们利用浸渍法设计制备了系列不同Cu O负载量的Cu O/SnO_2催化剂,并使用XRD, XPS, Raman, TEM, STEM-mapping,H2-TPR, soot-TPR和O2-TPD等手段深入研究了其构效关系.利用XRD和XPS外推法测得的Cu O高度分散在SnO_2载体表面,其单层分散阈值为2.09 mmol100m~(-2),即相当于4.8%CuO负载量.低于该负载量时, CuO以亚单层分散态存在;而高于该负载量时,形成的Cu O微晶和单层分散态的Cu O共存.在单层分散阈值之前,催化剂的碳烟燃烧活性随Cu O负载量的升高而上升;进一步提高CuO负载量对其活性无明显的影响.Raman结果表明,在单层分散阈值之前, CuO负载到SnO_2载体上可有效形成表面活泼氧中心,且其含量随Cu O负载量升高而增加;进一步提高Cu O负载量则对其含量无明显改变.因此,Cu O/SnO_2催化剂用于碳烟颗粒燃烧具有明显的阈值效应.以上结果表明,表面活泼氧中心含量是决定该催化剂活性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王博[2](2018)在《自发单层分散理论用于固体进样电热蒸发测定镉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镉(Cd),是公认的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有害重金属元素,也是当前食品和环境安全中备受关注的重金属元素。目前,对于Cd的检测主要采用液体进样方式,结合光谱分析的方法。液体进样方式需要进行复杂而耗时的样品前处理,多采用微波消解或湿法消解等,目的是去除样品有机物等基体对检测过程的干扰。不过这一进样方式难以实现固体样品中重金属元素的快速检测。而采用固体进样技术,则无需消解,具有简单环保、高效等特点,可实现样品快速检测。然而,基体干扰问题限制了固体进样技术的快速发展。本论文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将广泛用于催化剂领域的自发单层分散理论用于固体进样-电热蒸发-原子荧光光谱法(SS-EVT-AFS)测Cd的研究中,建立了自发单层分散理论用于SS-ETV-AFS测定Cd的方法,实现了消除大米基体对检测的干扰及对于Cd高浓度样品的固体稀释。本论文主要取得以下研究进展:1.确定了自发单层分散理论用于固体进样原子荧光法测定Cd的方法,并进行初步机理研究。对Cd标准溶液与分散载体进行预处理,通过高温条件使Cd在分散载体表面均匀分散,结合SS-ETV-AFS法对Cd进行测定。研究了载气流速、分散热力学(灰化温度)、分散动力学(灰化时间)、蒸发功率等实验条件对该方法检测Cd的影响,对部分常见无机元素进行干扰因素排查并通过二次离子质谱(SIMS)测试证明了Cd在分散载体Al_2O_3表面自发单层分散现象的存在,验证了Cd可通过本研究初步拟定的方法实现在载体表面自发分散并用于检测的可行性。2.建立了自发单层分散理论用于固体进样原子荧光法测定大米中Cd的方法。将自发单层理论与SS-ETV-AFS法相结合,实现了大米中Cd的检测分析。实验中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优化后的实验条件为:载气流速,600 mL/min;热力学条件(灰化温度),700℃;动力学条件(灰化时间),40 min;蒸发功率,120W。方法的检出限为0.3 pg,回收率在88%~110.3%范围内(n=3),多次测定样品RSD为2.9%,稳定性良好。该方法实现了基体置换,采用溶液配标,消除了大米中复杂的基体干扰对Cd元素检测的影响,可应用于大米样品中Cd的检测,测试结果令人满意。3.建立了自发单层分散理论用于固体进样原子荧光法测定塑料中Cd的方法。以检测用聚丙烯中镉、铬、汞、铅成分分析标准物质为例,将自发单层理论结合SS-ETV-AFS法实现了对塑料样品中高浓度Cd的检测,实现了对高浓度固体样品的固体稀释。实验中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优化后的实验条件为:载气流速,600 mL/min;热力学条件(灰化温度),600℃;动力学条件(灰化时间),30 min;蒸发功j率,100W。方法的检出限为0.8 pg,回收率在85.7%~110%范围内(n=3),多次测定样品RSD为6.6%,稳定性良好。该方法应用于所含Cd浓度较高的塑料样品中Cd的检测,且结果令人满意。(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5-01)
许亚威,仪桂云,王晓冬,周利星,魏莹[3](2017)在《聚苯乙烯微球在乙醇/水混合分散介质悬浮液气-液界面自组装:快速组装单层胶粒晶体》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组装单层聚苯乙烯(PS)胶粒晶体的方法。一定温度下,一定质量比乙醇和水(乙水比K)作为分散介质的悬浮液气-液界面处,可快速自组装出单层PS胶粒晶体。研究表明,悬浮液中的PS微球在对流的带动下到达气-液界面,在两个PS微球之间由弯液面产生的毛细管力推动下组装在一起,并形成组装核心。后续到达气-液界面的PS微球与组装核心持续组装,最终在悬浮液的气-液界面形成单层PS胶粒晶体。通过改变乙水比K,调整混合分散介质与到达气-液界面的PS微球之间的润湿性,进而改变组装推动力,最终实现单层PS晶体的组装。因此分散介质中的乙水比K是单层PS胶粒晶体形成的关键因素。PS微球的质量百分比浓度虽也可影响PS胶粒晶体薄膜的层数,但乙水比K<15∶1时,单纯降低浓度无法得到单层PS胶粒晶体。组装温度仅对晶体的质量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人工晶体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李云梦,王世荣,李祥高,肖殷[4](2016)在《超稳定有机光导材料分散体系的构建及高光敏单层光导器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载流子产生与传输功能集成到一层的高性能正电性薄膜器件是新型激光有机光导体的发展趋势。由于成膜树脂、传输材料分子和载流子产生材料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成膜之前的分散体系极易团聚而产生沉降现象,导致光导器件的性能劣化。本文以聚苯乙烯-丙烯酰胺(PSAM)、聚苯乙烯(PS)、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硬酯酸酰胺(SR)分别在二氯乙烷中对Y-酞菁氧钛(Y-TiOPc)粒子进行表面处理,获得稳定的分散体系,然后再与溶解空穴及电子传输材料的聚碳酸酯二氯乙烷溶液混合得到有机光导材料分散液。通过测试Y-TiOPc的粒径、ξ电位、光透过率和反射率,以及原子力显微成像分析等表征分散体系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获得长期稳定的PSAM@Y-TiOPc/TPD-m-TPD/DMDBQ/PC有机光导材料分散体系,制备的单层正电性有机光导器件具有优异的光导性能,V0=656.72V,E1/2=0.16μJ/cm2,Rd=29.10V/s,Vr=71.47V。(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6年01期)
王芳珠,刘晓燕,叶阑珊,刘晨光[5](2015)在《单层分散(L)-脯氨酸修饰的Pd/Al_2O_3催化剂上3,3,5-叁甲基环己酮的动力学拆分》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异佛尔酮(IP)不对称加氢产物得到的手性(R-或S-)3,3,5-叁甲基环己酮(TMCH)是非常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该文探究了(L)-脯氨酸修饰Pd/Al2O3催化剂上异佛尔酮的不对称加氢和3,3,5-叁甲基环己酮外消旋体的催化加氢动力学拆分。研究发现,异佛尔酮和(L)-脯氨酸的缩合物会显着抑制异佛尔酮的不对称加氢反应。(L)-脯氨酸在Pd/Al2O3加氢催化剂表面容易发生自发单层分散,有效提高3,3,5-叁甲基环己酮外消旋体加氢拆分产物的ee值。在(L)-脯氨酸单层分散的Pd/Al2O3催化剂上,反应温度为40℃、压力为1 MPa、反应时间为10 h时,3,3,5-叁甲基环己酮外消旋体加氢拆分产物的ee值达到100%。(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5年05期)
李云梦[6](2015)在《超稳定有机光导材料分散体系的构建及其单层光导器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半导体光电器件以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效益正日渐引起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其中唯一已进行大规模产业化的是有机光导体(OPC,Organic Photoconductor)。目前对功能分离型有机光导器件的研究已趋近成熟,而将载流子产生与传输功能集成为一层的高性能正电性薄膜器件逐渐成为有机光导体领域中新的研究热点。本文研究构建稳定分散的有机光导材料分散体系,并将其应用于制备单层光导器件,以提高器件的光电转换性能。以十八烷基胺(ODA)、硬酯酰胺(SR)、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苯乙烯(PS)及苯乙烯-丙烯酰胺共聚物(PSAM)等五种改性剂对Y-酞菁氧钛(Y-TiOPc)粒子进行表面修饰,考察改性剂对粒子的粒度分布、表面电位、表面形貌等的影响。将改性后的Y-TiOPc粒子与电子传输材料、空穴传输材料及高分子成膜树脂分散于有机介质中制备有机光导材料分散体系,通过测试分散体系的光透过率和反射率、不稳定动力学指数及原子力显微成像分析等表征分散体系的稳定性。结果表明,Y-TiOPc经PSAM改性后,平均粒径减小为199 nm,ζ电位为79 mV;分散体系的光透过率和反射率在60天内几乎不变,体系的稳定性优异。对Y-酞菁氧钛/3,3’-二甲基-5,5’-二叔丁基联苯醌/N,N’-二苯基-N,N’-二(3-甲基苯基)-1,1’-联苯-4,4’-二胺(CGM/ETM/HTM)叁组分单层有机光导器件的制备配方及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制备单层器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1,2-二氯乙烷为分散介质,聚碳酸酯为成膜剂,0.10 g/ml的浓度,CGM/HTM/ETM的复配比例为0.07:0.7:1,干燥温度为100~110°C,干燥时间为90~100 min。将基于PSAM/Y-TiOPc的有机光导材料分散体系应用于制备单层正电性光导器件,各项性能为V0=656.72 V,E1/2=0.16μJ/cm2,Rd=29.10 V/s,Vr=71.47 V;将该分散体系存放90天后制备单层光导器件,各项性能为V0=614.35 V,E1/2=0.19μJ/cm2,Rd=21.58 V/s,Vr=74.06 V,表明该分散体系的性能及稳定性优异,制备的单层光导器件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5-05-01)
周雄,邵翔,吴凯[7](2014)在《CuO单层膜上单原子分散Au的热稳定性及CO吸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Cu(110)单晶上生长的CuO单层膜表面成功的制备了单原子分散的Au。这些Au单原子具有很好的结构均一性和热稳定性——可以在室温以上稳定存在,并使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在单分子尺度上表征了其对CO的吸附。CuO单层膜的周期性势阱和增强的Au与CuO的相互作用力是造成Au单原子分散的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1分会:表面物理化学》期刊2014-08-04)
郝惠娣,朱娜,秦佩,程天琦,雷建勇[8](2014)在《单层桨气液搅拌釜的气液分散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对单层桨气液搅拌釜的气液分散特性进行研究。考察进气方式、介质黏度和单位体积功耗对气含率及功耗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气含率随介质黏度的增大而减小;在相同的单位体积功耗时,自吸分散的气含率高于表面充气分散的气含率;与表面充气分散相比,自吸分散的单位体积功耗和功率准数均低;与标准搅拌釜相比,单层桨气液搅拌釜的气含率分布均匀,气液分散效果更好,单位体积功耗低,达到相同分散效果时的搅拌转速低。(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期刊2014年06期)
许菊林,张爱原[9](2014)在《负载AgNO_3单层分散吸附剂吸附分离碳四烯烃/烷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浸渍法分别制备以SiO2和SBA-15为载体的硝酸银改性的单层分散型吸附剂,考察负载量对吸附剂分离碳四烯烃/烷烃的影响。实验发现,随着硝酸银负载量的增加,吸附剂对丁烯的吸附量增多,吸附分离能力增强,但是当硝酸银的负载在增加到一定值后,随着硝酸银负载量的增加,吸附剂对丁烯的吸附量开始减少。通过实验,认为硝酸银在二氧化硅上的分散阈值大约为0.29 g AgNO3/g SiO2,硝酸银在SBA-15上的分散阈值大约为0.45 g AgNO3/g SiO2。(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14年15期)
郑玉华[10](2013)在《基于单层分散思想利用SnO_2表面改性Al_2O_3制备高性能载体用于负载Pd》一文中研究指出γ-Al2O3是一种工业常用的、比表面积大,且晶体结构稳定的刚性载体;而Sn02为一种具有活泼晶格氧和部分表面活泼氧,但比表面积较小的半导体材料,在催化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基于单层分散的思想利用Sn02对γ-Al2O3载体进行表面改性,以期得到既具有表面活泼氧,又具有高比表面和高热稳定性的新型载体,并研究了其催化性能。第一部分:采用沉积-沉淀法将Sn02负载于γ-Al2O3载体上,得到一系列不同Sn02含量的Sn02/γ-Al2O3催化剂载体,并对其进行了N2-BET、H2-TPR、XRD和XPS等表征。利用XRD外推法,探明Sn02在T-A12O3上的单层分散容量为0.172mmol/100m2。以CO为探针反应,考察其催化性能,发现随着Sn02负载量的增加,CO的催化活性呈递增趋势。并采用浸渍法将Pd负载于SnO2/γ-Al2O3体系上,探测了其对CO催化氧化活性。第二部分:采用沉积-沉淀法,用稀土元素(La、Ce、Y)改性处于单层分散态的SnO2/γ-Al2O3催化剂载体。利用XRD、N2-BET、H2-TPR等表征手段考察其物理化学性质,并探测其CO氧化活性。发现添加Ce的活性最好,在高温段接近纯Sn02的活性。之后再采用浸渍法将不同含量的Pd负载于上述催化剂,探究了其CO氧化和CH4燃烧的性能。(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3-06-01)
单层分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镉(Cd),是公认的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有害重金属元素,也是当前食品和环境安全中备受关注的重金属元素。目前,对于Cd的检测主要采用液体进样方式,结合光谱分析的方法。液体进样方式需要进行复杂而耗时的样品前处理,多采用微波消解或湿法消解等,目的是去除样品有机物等基体对检测过程的干扰。不过这一进样方式难以实现固体样品中重金属元素的快速检测。而采用固体进样技术,则无需消解,具有简单环保、高效等特点,可实现样品快速检测。然而,基体干扰问题限制了固体进样技术的快速发展。本论文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将广泛用于催化剂领域的自发单层分散理论用于固体进样-电热蒸发-原子荧光光谱法(SS-EVT-AFS)测Cd的研究中,建立了自发单层分散理论用于SS-ETV-AFS测定Cd的方法,实现了消除大米基体对检测的干扰及对于Cd高浓度样品的固体稀释。本论文主要取得以下研究进展:1.确定了自发单层分散理论用于固体进样原子荧光法测定Cd的方法,并进行初步机理研究。对Cd标准溶液与分散载体进行预处理,通过高温条件使Cd在分散载体表面均匀分散,结合SS-ETV-AFS法对Cd进行测定。研究了载气流速、分散热力学(灰化温度)、分散动力学(灰化时间)、蒸发功率等实验条件对该方法检测Cd的影响,对部分常见无机元素进行干扰因素排查并通过二次离子质谱(SIMS)测试证明了Cd在分散载体Al_2O_3表面自发单层分散现象的存在,验证了Cd可通过本研究初步拟定的方法实现在载体表面自发分散并用于检测的可行性。2.建立了自发单层分散理论用于固体进样原子荧光法测定大米中Cd的方法。将自发单层理论与SS-ETV-AFS法相结合,实现了大米中Cd的检测分析。实验中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优化后的实验条件为:载气流速,600 mL/min;热力学条件(灰化温度),700℃;动力学条件(灰化时间),40 min;蒸发功率,120W。方法的检出限为0.3 pg,回收率在88%~110.3%范围内(n=3),多次测定样品RSD为2.9%,稳定性良好。该方法实现了基体置换,采用溶液配标,消除了大米中复杂的基体干扰对Cd元素检测的影响,可应用于大米样品中Cd的检测,测试结果令人满意。3.建立了自发单层分散理论用于固体进样原子荧光法测定塑料中Cd的方法。以检测用聚丙烯中镉、铬、汞、铅成分分析标准物质为例,将自发单层理论结合SS-ETV-AFS法实现了对塑料样品中高浓度Cd的检测,实现了对高浓度固体样品的固体稀释。实验中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优化后的实验条件为:载气流速,600 mL/min;热力学条件(灰化温度),600℃;动力学条件(灰化时间),30 min;蒸发功j率,100W。方法的检出限为0.8 pg,回收率在85.7%~110%范围内(n=3),多次测定样品RSD为6.6%,稳定性良好。该方法应用于所含Cd浓度较高的塑料样品中Cd的检测,且结果令人满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层分散论文参考文献
[1].沈家庭,冯小辉,刘瑞,徐香兰,饶成.CuO调配SnO_2表面用于碳烟颗粒燃烧:单层分散阈值效应对催化性能的影响(英文)[J].催化学报.2019
[2].王博.自发单层分散理论用于固体进样电热蒸发测定镉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8
[3].许亚威,仪桂云,王晓冬,周利星,魏莹.聚苯乙烯微球在乙醇/水混合分散介质悬浮液气-液界面自组装:快速组装单层胶粒晶体[J].人工晶体学报.2017
[4].李云梦,王世荣,李祥高,肖殷.超稳定有机光导材料分散体系的构建及高光敏单层光导器件[J].功能材料.2016
[5].王芳珠,刘晓燕,叶阑珊,刘晨光.单层分散(L)-脯氨酸修饰的Pd/Al_2O_3催化剂上3,3,5-叁甲基环己酮的动力学拆分[J].精细化工.2015
[6].李云梦.超稳定有机光导材料分散体系的构建及其单层光导器件[D].天津大学.2015
[7].周雄,邵翔,吴凯.CuO单层膜上单原子分散Au的热稳定性及CO吸附[C].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1分会:表面物理化学.2014
[8].郝惠娣,朱娜,秦佩,程天琦,雷建勇.单层桨气液搅拌釜的气液分散特性[J].石油化工.2014
[9].许菊林,张爱原.负载AgNO_3单层分散吸附剂吸附分离碳四烯烃/烷烃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4
[10].郑玉华.基于单层分散思想利用SnO_2表面改性Al_2O_3制备高性能载体用于负载Pd[D].南昌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