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租借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华盛顿会议,广州湾租借地,北京政府,广州政府
租借地论文文献综述
郭康强[1](2019)在《华盛顿会议与中国收回广州湾租借地的努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华盛顿会议的召开为中国收回广州湾租借地提供了一个十分有利的时机。北京政府代表团在会上提出废止各国在华租借地案,首先得到了法国的呼应。华盛顿会议后,北京政府积极对法交涉以图收回广州湾,但遭遇了失败。北京政府收回广州湾的失败,表面上是由于法国的借口拖延,实际上主要受制于列强在远东的国际均势,而当时国内南北两个政权对峙的复杂政治格局也阻碍了广州湾的收回。但无论如何,此时期获得的外交成果和形成的舆论效应,为南京国民政府最终收回广州湾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湖北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丁超[2](2019)在《德国胶澳租借地的海域地名、知识来源及其历史地图绘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德《胶澳租界条约》及其合同中的海岛地名译写存在"中名德译"与"德名中译"两种模式。笛罗山、加帝庙、炸连叁处标志性海岛有其本土地名和外文别名,其本土地名应为(水)灵山岛、谷积岛(古迹岛)、褡裢岛。不同语种间的地名转写存在变异现象,致使地名的本土意义丢失。德国对胶澳的地理认知,与英国、日本以及清朝在胶澳的地理考察与地图测绘有着知识传承和相互影响。基于档案、地志及中外舆图,可对租借地的历史地图进行更为准确的绘制。遵循"名从主人"的原则对关键地名进行修订,可祛除外来地名文化的不良影响。(本文来源于《清史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虞文俊,黄萃[3](2019)在《旅大租借地新闻法制的历史考察(1905-1945)》一文中研究指出1905至1945年,旅顺大连(简称"旅大",日本称"关东州")作为租借地,由日本实施直接统治。在这40年间,日本殖民者通过新闻立法,统制旅大新闻业,使之成为侵华先锋部队。本文梳理中外资料,考察日本统治下的旅大新闻法制史。引导与规范:新闻法制的创建与确立期1905年后,日本人在旅大创办各种新闻业。为便于引导与规范,将日本新闻法复制到旅大,逐渐形成旅大的新闻法制。(本文来源于《青年》期刊2019年12期)
张雪琳[4](2018)在《中东铁路租借地及俄国远东地区中国传统戏曲发展情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民初时期,对比中国戏班在中国本土、俄国远东地区和中东铁路租借带的活动情况,得出结论:历经几百年没有变化的中国戏曲艺术在俄国内却受到了俄国文化的影响。中国戏剧被看作是民族关系问题的一部分,又可以看出它对外族历史经验的态度、它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排斥。在中东铁路租借地区和俄国远东地区,中国戏剧成为当地中国人日常生活和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同时它又成为俄国人认识外国文化的途径,也成为其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本文来源于《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周福振[5](2019)在《论势力范围、租借地与国家自由——以《民报》为考察对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报》学人认为西方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不仅损害了中国的国家自由,而且其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他们一方面抨击西方列强,一方面把革命的矛头直指清王朝的腐败。(本文来源于《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郭康强[6](2018)在《1898—1899年中法广州湾租借地勘界交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勘界是中法租借广州湾交涉中最为核心的问题,引起中法之间诸多纠纷。中法在广州湾地理概念理解上的歧见,在1898年4月9、10日交换照会前没有被意识到,清政府也没能利用复照之机及时予以限定。此后,双方在租借地范围问题上各执一词,交涉过程十分曲折。法方纵兵强占,中方则强硬抗争,屡拒法方勘界方案;继而彼此依形势做出一些让步,但分歧难以消除。因硇洲、东海两岛租让之争,中方内部出现分歧。"平石事件"爆发后,外交形势迅速恶化,清廷最终只得授权钦差大臣苏元春对法妥协并签订《广州湾租界约》,继而被迫接受法国多项索补条款。清政府对法广州湾勘界交涉中的难以作为,折射了中日甲午战争后应对"瓜分危机"的外交困境。(本文来源于《史林》期刊2018年04期)
尹学梅[7](2017)在《两张亚新地学社制有关旅大租借地的地图》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结合相关历史资料,对天津博物馆藏武昌亚新地学社制的两张关于旅大租借地的地图进行详细介绍,并考证其出版时间,挖掘其重要意义和价值。(本文来源于《文物鉴定与鉴赏》期刊2017年09期)
解锟[8](2017)在《西法东渐之殊途:胶澳与威海卫租借地法制实践样本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租借地是西方人在近代中国领土上以其法制模式实施统治的场域。胶澳和威海卫都位于山东半岛,因地理优势,先后通过1897年《中德胶澳租借条约》、1898年《中英订租威海卫条约》沦为德国(大陆法系的代表)和英国(英美法系的代表)的殖民地。德国人和英国人都依各自的殖民利益目标建立起有别于这两个地区原有制度的殖民法律体系。两个地区的中国人初尝"民主参政议政"、目睹"西方法"对公共管理模式的全新塑造、亲历"西洋式"司法制度的运行,随之而来是他们诉讼习惯的改变以及对"西法理念"潜移默化地接受。屈辱于殖民统治的中国人颇有认同感地接受"被强加的"、"西方法"的事实是有深层原因的,这种以亲身感受获取的对"西方法"的全新认知和自主选择在不自觉中涵化为中国人法律意识的一种新的内在构成,并最终导致全新的法律观念的出现。这是一条考量殖民地法制的"殖民性"与"现代性"之外"被忽略"却又值得关注的"西法东渐"的路径。(本文来源于《政法论坛》期刊2017年04期)
贾彩彦[9](2017)在《近代租借地城市土地产权管理制度的变革及渊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城市土地管理制度的变革形成了不同的路径,其中租借地城市土地管理制度的变革有的有明显的移植和独创的特征,有的则有明显的"二元化"特征。以青岛和威海为例,二者同为租借地城市,但在土地产权管理制度的变革中,一个移植了西方的制度,确立了较为完善的近代化的土地产权管理制度,一个却更多地保留了中国传统的制度。制度的不同变革模式既有德、英不同法律传统的影响,又有文化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期刊2017年05期)
肖玮[10](2017)在《甲午战后海南岛未沦为法国租借地背后的英法博弈》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以来,英法两强在中国南部直至印度支那半岛的广大地区激烈角逐。中法战争之后,法国彻底征服越南,开始垂涎隔海相望的海南岛。甲午战争之后,为扭转和英国竞争中所处的劣势,法国派人考察海南欲行占领。英国出于维护自身在南中国的巨大利益不受法国威胁的目的而对此提出反对,清廷也并没有妥协,法方最终只得作罢。海南岛最终未落入法人之手,决定性的因素乃是英法之间的相互制衡。(本文来源于《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2期)
租借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德《胶澳租界条约》及其合同中的海岛地名译写存在"中名德译"与"德名中译"两种模式。笛罗山、加帝庙、炸连叁处标志性海岛有其本土地名和外文别名,其本土地名应为(水)灵山岛、谷积岛(古迹岛)、褡裢岛。不同语种间的地名转写存在变异现象,致使地名的本土意义丢失。德国对胶澳的地理认知,与英国、日本以及清朝在胶澳的地理考察与地图测绘有着知识传承和相互影响。基于档案、地志及中外舆图,可对租借地的历史地图进行更为准确的绘制。遵循"名从主人"的原则对关键地名进行修订,可祛除外来地名文化的不良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租借地论文参考文献
[1].郭康强.华盛顿会议与中国收回广州湾租借地的努力[J].湖北社会科学.2019
[2].丁超.德国胶澳租借地的海域地名、知识来源及其历史地图绘制[J].清史研究.2019
[3].虞文俊,黄萃.旅大租借地新闻法制的历史考察(1905-1945)[J].青年.2019
[4].张雪琳.中东铁路租借地及俄国远东地区中国传统戏曲发展情况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
[5].周福振.论势力范围、租借地与国家自由——以《民报》为考察对象[J].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6].郭康强.1898—1899年中法广州湾租借地勘界交涉研究[J].史林.2018
[7].尹学梅.两张亚新地学社制有关旅大租借地的地图[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7
[8].解锟.西法东渐之殊途:胶澳与威海卫租借地法制实践样本考察[J].政法论坛.2017
[9].贾彩彦.近代租借地城市土地产权管理制度的变革及渊源[J].社会科学.2017
[10].肖玮.甲午战后海南岛未沦为法国租借地背后的英法博弈[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