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定形碳氮材料论文-徐辉,仰榴青,尹凡,杨刚

无定形碳氮材料论文-徐辉,仰榴青,尹凡,杨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无定形碳氮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氧化锡,负极材料,循环性能,电化学性能

无定形碳氮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徐辉,仰榴青,尹凡,杨刚[1](2019)在《无定形碳包覆锡基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氧化锡因其较高的理论比容量颇受关注,在电化学研究应用中,与碳材料复合改性后可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本文选用五水四氯化锡为锡源,氧化石墨烯和葡萄糖作为碳源,采用简单水解法、水热处理,可以大量合成SnO_2/C复合材料。通过对产物进行结构的表征、微观形貌的分析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氧化锡纳米颗粒均匀分散于无定形碳之间,复合材料循环100圈后放电比容量为541 mA·h/g。相比于纯SnO_2纳米颗粒,无定形碳能够抑制氧化锡的体积效应,提高材料整体的导电性,同时改善材料的循环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储能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潘广宏,梁文斌,唐堃,康利斌,LEMMON,PATRICK,JOHN[2](2019)在《孔道可调控的锂离子电池无定形碳负极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储能市场对高功率电池的需求,开发兼具高容量和高功率性能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成为必然趋势。本文通过改变煤基沥青在碳化过程中的空速,考察其对无定形碳材料结构的影响,提高煤基沥青无定形碳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应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拉曼(Raman)、N_2吸附-脱附和扫描电镜对所制备的无定形碳材料进行结构表征。通过比容量、库仑效率、倍率、循环性能评判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改变气体空速来调控无定形碳材料的孔道和碳层无定形度,实现同步提升容量和倍率性能的效果。当气体空速≥0.5 m/min时,充电容量可达近260 mA·h/g,2C充电容量可达约137 m A·h/g。(本文来源于《储能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鲁鹏,孙毅,项宏发,余彦[3](2018)在《叁维无定形碳材料储钠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与锂相比,由于钠在自然界中的储量高且价格低廉,因此钠离子电池越来越受到科学界和产业界的关注,被认为是可替代锂离子电池的下一代储能体系~([1])。碳材料在目前所报道的诸多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是最有可能实用化的材料体系。将材料纳米化并引入多孔结构能够缩短钠离子的扩散距离并且提高电极材料与电解液的接触,可以使倍率性能得到改善。然而,除了成本方面的考量之外,纳米化后过高的比表面积会增加SEI的形成并提升发生副反应的概率,从而降低材料的首次库伦效率和循环性能~([2])。(本文来源于《第五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摘要集》期刊2018-10-27)

邹浩,易发成,宋绵新,王孝强,边亮[4](2017)在《煅烧时间对TiO_2/无定形碳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_2/无定形碳复合光催化剂,对其进行DSC-TGA、XRD、Raman、TEM、HRTEM、UVVis DRS等表征,考察煅烧时间对光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样品均表现为TiO_2的锐钛矿相,且在可见区域都有很强的吸收;随着煅烧时间的增加,样品的粒径和含碳量先增大后减小;碳以无定形态的形式将相邻的结晶TiO_2连接在一起;煅烧时间为4h时,样品的甲基橙去除性能最好,总脱色率可达85.5%,2.6倍于商用P25。(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王凤英[5](2016)在《稻壳无定形碳与Si/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锂离子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循环寿命长,对环境友好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设备与电动汽车中。石墨作为商业化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理论比容量低、倍率性能差,已经逐渐不能满足日益剧增的能量需求,制备能代替石墨负极的材料迫在眉睫。无定形碳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较高的比容量等优势,其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应用较广;此外,单质硅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4200 mAh g-1),其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负极材料之一,但是在嵌锂/脱锂过程中,硅颗粒体积膨胀严重,造成硅电极粉化,导致容量剧烈衰减。目前,制备硅碳复合材料是改善硅负极材料循环性能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本文中利用农副产物稻壳(RH)制备多孔层片状无定形碳与纳米硅材料,并以环氧树脂为碳源制备出Si/C复合材料,对无定形碳与Si/C复合材料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在氮气保护、500℃的条件下对稻壳进行碳化,然后用2 mol L-1的NaOH溶液在150℃下对稻壳碳水热处理3 h,制备出多孔层片状无定形碳。通过电化学测试表明,在0.2 C的电流密度下,多孔层片状无定形碳的初始放电比容量为1647 mAh g-1,循环100圈后,可逆比容量为502 mAh g-1,库伦效率高于100%。(2)氮气保护,分别在600℃、700℃下对稻壳进行碳化,用2 mol L-1的NaOH溶液在150℃下对上述稻壳碳进行水热处理3 h。通过电化学测试发现,在600℃、700℃下制得的稻壳碳的比容量均不如500℃下制得的稻壳碳的比容量高。(3)通过镁还原法从RH中提取硅材料,以环氧树脂作为碳源,通过高温碳化制备Si/C复合材料。SEM及TEM结果表明,热解碳与硅颗粒形成了二次颗粒,硅颗粒尺寸小于10 nm。通过电化学测试表明,在100 mA g-1的电流密度下,该材料的初始放电比容量为1042 mAh g-1,循环50圈后,可逆比容量在575 mAh g-1左右,库伦效率为98.4%。(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05-01)

高凡[6](2015)在《基于聚吡咯碳化的无定形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世纪的关注焦点是资源利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而电池技术的发展与叁者密切相关。锂离子电池具有高电压、高比容量、绿色环保以及长循环寿命等优势,自1991年问世以来,已在二次电池市场中与镍铬电池、镍氢电池呈叁足鼎立的态势。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液是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商品化的负极材料——石墨,存在理论容量低等问题,因此开发性能优良的负极材料具有重大意义。硬碳凭借较高的比容量、价格低廉等优势已经逐步成为研究学者眼中具有潜力的负极材料之一。碳纳米管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将其加入电极材料中能够形成有效的导电网络,从而提高充放电性能与能量密度。多壁纳米碳管(MWCNTs)与碳材料复合,一方面多壁纳米碳管有良好的导电性,有利于电子在复合材料中传递,另一方面可是团聚的多壁纳米碳管“解捆”,使电解液对于复合材料有较好的浸润性,有利于电解液离子的传递。本文的主要的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首先,制备出管状聚吡咯和颗粒状聚吡咯。分别在800℃、850℃、900℃、950℃下碳化,得到无定形碳,对比管状和颗粒状的无定形碳。通过XRD、SEM、TEM表征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得出900℃最优碳化温度。(2)利用多壁纳米碳管(MWCNTs)对得到的无定形碳进行改性,分别添加2.5wt%、5wt%、10wt%的MWCNTs,采用超声电磁搅拌将MWCNTs和无定形碳进行混合。研究MWCNTs含量对无定形碳/MWCNTs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得出5wt%的添加量相比另外两种比例在电化学性能上更具优势。(3)使用多壁纳米碳管(MWCNTs)对无定形碳进行改性,分别添加2.5wt%、5wt%、10wt%的MWCNTs,采用球磨法将MWCNTs和无定形碳进行混合。研究MWCNTs含量对无定形碳/MWCNTs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5-06-01)

吴惠,彭焘,寇宗魁,张建,程坤[7](2015)在《应用于氧还原反应的石墨烯-无定形碳核壳结构复合材料载铂催化剂(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氯化法制备石墨烯-无定型碳复合材料(GNS@a-C),并用作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氧还原反应Pt催化剂的载体.结果显示,所制Pt/GNS@a-C催化剂与传统商业催化剂Pt/C相比,有较好的活性和较高的稳定性:质量活性(0.121 A/mg)几乎是Pt/C(0.064 A/mg)的两倍.更重要的是,该新型催化剂加速4000圈后其电化学活性面积保留了最初的51%,与Pt/C的33%相比,前者有更好的电化学稳定性,显示它在PEMFC中将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马琳,黄国创,陈卫祥,王臻[8](2015)在《类石墨烯MoS_2/石墨烯@无定形碳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和电化学贮锂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葡萄糖协助的水热途径制备了类石墨烯结构的MoS2/石墨烯@无定形碳复合纳米材料(GL-MoS2/G@a-C),讨论了葡萄糖的质量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电化学贮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水热碳化产生的碳质材料抑制了热处理过程中MoS2在(002)面的层状堆积,导致热处理后复合材料中单层或少层数类石墨烯MoS2的形成。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与单纯MoS2相比,GL-MoS2/G@a-C复合纳米材料具有更好的电化学贮锂性能。当MoS2与石墨烯物质的量的比为1∶2、葡萄糖质量为0.6g时,所制备的GL-MoS2/G@a-C复合纳米材料的电化学贮锂可逆比容量达到1 135mAh/g,并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和显着增强的高倍率充放电特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文》期刊2015年06期)

许鑫,丁书江,于德梅[9](2014)在《亚钴酸镍纳米片与无定形碳纳米管复合结构材料及其锂离子存储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在磺化聚二乙烯基苯纳米管上面生长镍钴前驱体纳米片,然后将制备出的材料在惰性气体中进行高温煅烧处理,得到相应的亚钴酸镍纳米片与无定形碳纳米管组成的复合结构。对这种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这种材料相对于单一的亚钴酸镍纳米片和无定形碳纳米管具有较好的锂离子存储性能。一方面,纳米片堆积的空间有利于锂离子存储,缓冲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和进行快速的锂离子传输;另一方面,无定形碳纳米管具有较高的导电性,从而有利于锂离子存储性能的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4分会:化学电源》期刊2014-08-04)

魏航,安丽,夏定国[10](2014)在《无定形碳包覆Si掺杂的MnO颗粒作为高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在各种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中,MnO备受关注,其理论比容量较高,脱锂电位相对较负,且电极极化程度相对较小。但由于MnO导电性差,充放电过程中有体积膨胀效应,致使其比容量衰减较快。所以,通过碳包覆~([1])及掺杂~([2])的方法可以良好的提高MnO材料的电导率并显着改善MnO的储锂电化学性能。(本文来源于《第17届全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暨新型能源材料与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4-08-02)

无定形碳氮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满足储能市场对高功率电池的需求,开发兼具高容量和高功率性能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成为必然趋势。本文通过改变煤基沥青在碳化过程中的空速,考察其对无定形碳材料结构的影响,提高煤基沥青无定形碳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应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拉曼(Raman)、N_2吸附-脱附和扫描电镜对所制备的无定形碳材料进行结构表征。通过比容量、库仑效率、倍率、循环性能评判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改变气体空速来调控无定形碳材料的孔道和碳层无定形度,实现同步提升容量和倍率性能的效果。当气体空速≥0.5 m/min时,充电容量可达近260 mA·h/g,2C充电容量可达约137 m A·h/g。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定形碳氮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徐辉,仰榴青,尹凡,杨刚.无定形碳包覆锡基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9

[2].潘广宏,梁文斌,唐堃,康利斌,LEMMON,PATRICK,JOHN.孔道可调控的锂离子电池无定形碳负极材料[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9

[3].鲁鹏,孙毅,项宏发,余彦.叁维无定形碳材料储钠性能研究[C].第五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摘要集.2018

[4].邹浩,易发成,宋绵新,王孝强,边亮.煅烧时间对TiO_2/无定形碳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影响[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7

[5].王凤英.稻壳无定形碳与Si/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6

[6].高凡.基于聚吡咯碳化的无定形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5

[7].吴惠,彭焘,寇宗魁,张建,程坤.应用于氧还原反应的石墨烯-无定形碳核壳结构复合材料载铂催化剂(英文)[J].催化学报.2015

[8].马琳,黄国创,陈卫祥,王臻.类石墨烯MoS_2/石墨烯@无定形碳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和电化学贮锂性能[J].中国科技论文.2015

[9].许鑫,丁书江,于德梅.亚钴酸镍纳米片与无定形碳纳米管复合结构材料及其锂离子存储性能[C].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4分会:化学电源.2014

[10].魏航,安丽,夏定国.无定形碳包覆Si掺杂的MnO颗粒作为高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C].第17届全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暨新型能源材料与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14

标签:;  ;  ;  ;  

无定形碳氮材料论文-徐辉,仰榴青,尹凡,杨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