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脆弱生态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脆弱,生态系统,生态区,生态,林业厅,流域,生态环境。
脆弱生态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峰,马雪,冯晓明,周潮伟,傅伯杰[1](2019)在《重点脆弱生态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时空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有关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的研究多集中在局地尺度,在宏观尺度上的研究较少。重点脆弱生态区是我国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目标区域,在定量评估我国重点脆弱生态区1990—2015年土壤保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和产水服务的基础上,利用相关系数法并结合植被分布场数据对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6年间,重点脆弱生态区的土壤保持服务、NPP、产水服务呈现出南多北少的分布格局,且3种服务的年际变化较小,但均有上升的趋势;(2)重点脆弱生态区的3种生态系统服务之间是整体上协同,局部权衡的关系,并且协同关系呈减弱的趋势;(3)生态恢复区的生态系统服务的协同程度大于非生态恢复区,权衡关系减弱的动态变化趋势高于非生态恢复区。定量评估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的时空特征,有利于研究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相互关系在时间上的非线性和空间上的异质性,对重点脆弱生态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20期)
张红丽,仝文静[2](2019)在《生态脆弱区农户对农田防护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农田防护林是稳定新疆等生态脆弱区农田生态系统的根本,农户对其价值的认知直接影响农田防护林体系的建设。该研究通过对新疆6个地区及其下属乡镇实地调研以及一对一访问的调查问卷获取了新疆农户对农田防护林生态服务的认知度,并采用SPSS软件分析影响农户认知度的因素。结果表明:①农户对农田防护林生态服务认知度最高的是防风固沙;②不同地区的农户对农田防护林生态服务认知存在差异;③影响农户对农田防护林生态服务功能认知的主要因素为年龄、受教育程度、对采伐限额了解程度和农田与防护林距离。对此提出了①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农户教育培训;②加大政府宣传力度;③完善农田防护林生态补偿机制;④提高农户经济水平等建议。(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9年19期)
伍博炜,杨胜天,邵南方,彭瑞文,管亚兵[3](2019)在《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汾河流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利用变化改变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而影响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基于汾河流域1980年、2000年、2010年、2016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通过引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土地利用动态度等指标,从整体和不同阶段上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 1980—2016年汾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整体以耕地、草地和建设用地为主,土地利用变化是以耕地向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的方式为主,且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呈逐渐增长趋势。(2) 1980—2016年汾河流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先增长后减少的趋势,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一直处于减少的趋势,退耕还林(草)政策的持续实施是导致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持续减少的关键原因。(3)通过汾河流域主要行政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差异分析,1980—2016年汾河流域共有13个行政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处于增长的趋势;20个行政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处于减少的趋势。(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杨屹涵,王军邦,刘鹏,芦光新,李英年[4](2019)在《气候变化主导高寒脆弱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年际变化趋势(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叁江源,即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源头区,其高寒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敏感性使其成为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处于重要地位。了解气候变化的影响对于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措施的实施至关重要。由于生态系统过程的复杂性、研究数据的可靠性以及模型本身的不确定性等,使得对高原植被生产力变化的驱动因素存在多种归因解释。本研究利用遥感-过程耦合模型(GLOPEM-CEVSA)估算叁江源区2000–2012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基于像元尺度的气温和降水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叁江源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分布格局,探讨气候水热因素对NPP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模型模拟NPP与野外采样的地上生物量(AGB)显着线性相关,能够解释AGB空间变异的45%,高于MODIS生产力产品(MOD17A3)的解释能力(21%);(2)1990–2012年间叁江源区的气候呈暖湿化趋势,较之1990–2000年,近10年气候呈暖湿化加速趋势;(3)在暖湿化气候变化背景下,叁江源全区NPP的年际变化呈增加趋势(每10年增加13.7 g m–2),统计置信度为86%(即显着性水平P=0.14);叁大流域对比表明,黄河源头NPP增速最快(17.44g m–2 (10 yr)–1,P=0.158),其次是长江源头,澜沧江增速最低(12.2 g m–2 (10 yr)–1),统计置信度仅为67%;(4)NPP年际变化的气候因素分析发现,气温和降水能够解释全区草地NPP年际变异的83%,可解释全区高、中、低覆盖度草地NPP年际变异的78%、84%和83%。本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在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的植被生产年际变化趋势中起主导作用。这对认识全球气候变化对脆弱生态区的影响机制,及因地制宜地实施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具有重要科学和现实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期刊2019年04期)
贺祥[5](2019)在《脆弱生态环境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时空演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GIS软件和采用价值系数估值法,分析2005年、2010年及2015年黔东南州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2005—2015年黔东南州水域、建设用地与未利用地等面积增加幅度较大,水田、有林地和草地面积减少较多。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负增长,建设用地与未利用地、水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率较高,其余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呈倒"V"形变化;气候调节、水文调节、土壤保持、气体调节、生物多样性和净化环境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降低幅度较大;粮食生产服务价值降低,表明耕地面积流失量较大。各时期气候调节、水文调节、土壤保持、气体调节、净化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占总价值89%左右,结果与黔东南州森林面积较大,具有较强气候调节、土壤保持能力等特征一致。剑河县、雷山县、黎平县、天柱县、镇远县和榕江县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幅度高于全州,且与其变化趋势与方向相反;岑巩县、从江县、丹寨县、锦屏县、麻江县、叁穗县、施秉和台江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幅度低于全州,且与其变化趋势与方向一致;黄平县和凯里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幅度低于全州,且与其变化趋势与方向相反。有林地、灌木林地与草地面积变化率较低,但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却明显下降,其提供的气候调节和水文调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其次是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水田和旱地的面积变化较小,但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幅度较大,水田与旱地提供的食物生产、原料生产等服务功能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建设用地与未利用地面积增加幅度较大,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较少,其美学景观功能服务价值降低。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认识土地利用变化对脆弱生态环境系统格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功能的影响,还可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及管理等方面提供有效建议。(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赵瑜,陈超,胡振琪[6](2018)在《中国西部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中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存在系统化、层次化总结不够的问题,对西部生态脆弱区研究中应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的进展、前景与难点进行梳理总结。结果表明:西部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多采用参数借用评估模型,原因在于该类评估模型具有数据精度限制和模型简单易用的特点;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主导因素的研究趋于具体化,而县域小尺度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成为研究趋势;就时空差异性和生态系统异质性的表征状况而言,遥感定量测量模型更适用于西部生态脆弱区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本文来源于《林业经济问题》期刊2018年04期)
李文华[7](2017)在《生态治理技术评价:中国脆弱生态区生态系统保护的新机遇(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退化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十分严峻,尤以中国典型脆弱生态区为甚。在2016年开始实施的"十叁五"规划中,中国政府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安全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议题。然而,长期以来,生态治理研究工作缺乏实施效果评价、忽视生态技术应用、忽略生态技术地域和经济适宜性。针对这些问题,科技部在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启动了"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包括8个领域的37个项目。其中,"生态技术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及全球生态治理技术评价"(2016YFC0503700,2016-2020)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牵头,参与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和中科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项目总体目标为辨识生态技术,构建典型脆弱生态区退化生态系统治理的生态技术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评价生态治理技术,筛选满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的生态技术;找出国外生态技术需求,推介适合发展中国家生态治理需求的生态技术模式。项目设置了6个密切相关的研究任务:生态退化分布与相应生态治理技术需求分析;生态技术评价方法、指标体系与模型开发;不同类型生态技术识别、演化过程与评价;国家重大生态工程关键技术评估;生态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技术筛选、配置与试验示范;生态技术评价平台与集成系统研发。本专辑将介绍本项目研究迄今取得的进展,包括生态技术辨识和评估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概述,中国及代表性国家水土流失、荒漠化和石漠化治理技术演化和评估案例等。希望本专辑对同类研究以及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期刊2017年04期)
程叁娟[8](2016)在《林产业:山区脱贫的必然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10月10日,《云南省林业厅关于推进林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实施意见》下发全省。这是云南林业主动服务国家扶贫开发战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最新举措。全省贫困地区主要集中在滇桂黔石漠化片区、乌蒙山片区、滇西边境片区、藏区和国(本文来源于《云南日报》期刊2016-10-17)
[9](2016)在《生态环境十年变化调查评估报告发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调查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近日发布。调查评估结果表明:全国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系统质量和服务功能低。“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遥感调查与评估”项目是经国务院批准,环(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报》期刊2016-06-24)
陆燕元,潘立[10](2016)在《脆弱生态区生态系统保护的困境与控制关键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阐述脆弱生态区系统生态保护的内涵及特点,探讨了脆弱生态区系统生态保护所面临的困境,指出脆弱生态区系统生态保护的控制要点。(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6年S1期)
脆弱生态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农田防护林是稳定新疆等生态脆弱区农田生态系统的根本,农户对其价值的认知直接影响农田防护林体系的建设。该研究通过对新疆6个地区及其下属乡镇实地调研以及一对一访问的调查问卷获取了新疆农户对农田防护林生态服务的认知度,并采用SPSS软件分析影响农户认知度的因素。结果表明:①农户对农田防护林生态服务认知度最高的是防风固沙;②不同地区的农户对农田防护林生态服务认知存在差异;③影响农户对农田防护林生态服务功能认知的主要因素为年龄、受教育程度、对采伐限额了解程度和农田与防护林距离。对此提出了①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农户教育培训;②加大政府宣传力度;③完善农田防护林生态补偿机制;④提高农户经济水平等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脆弱生态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晓峰,马雪,冯晓明,周潮伟,傅伯杰.重点脆弱生态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时空特征[J].生态学报.2019
[2].张红丽,仝文静.生态脆弱区农户对农田防护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的分析[J].北方园艺.2019
[3].伍博炜,杨胜天,邵南方,彭瑞文,管亚兵.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汾河流域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9
[4].杨屹涵,王军邦,刘鹏,芦光新,李英年.气候变化主导高寒脆弱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年际变化趋势(英文)[J].JournalofResourcesandEcology.2019
[5].贺祥.脆弱生态环境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时空演变的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9
[6].赵瑜,陈超,胡振琪.中国西部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J].林业经济问题.2018
[7].李文华.生态治理技术评价:中国脆弱生态区生态系统保护的新机遇(英文)[J].JournalofResourcesandEcology.2017
[8].程叁娟.林产业:山区脱贫的必然选择[N].云南日报.2016
[9]..生态环境十年变化调查评估报告发布[N].中国环境报.2016
[10].陆燕元,潘立.脆弱生态区生态系统保护的困境与控制关键点[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