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黄瓜霜霉病植物提取物的筛选与研究

防治黄瓜霜霉病植物提取物的筛选与研究

郭庆港[1]2003年在《防治黄瓜霜霉病植物提取物的筛选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用80%乙醇对58种中草药进行超声波振荡提取,得到提取物,通过叶盘漂浮法和活体植株测试法测定了它们对黄瓜霜霉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结果表明,Ts-109、Ts-69和Ts-121提取物在10mg(中草药干重)/mL浓度时对霜霉病的保护作用防效均在80%以上;治疗作用防效均在70%以上,其中,Ts-109与Ts-69提取物保护和治疗作用的防效都在80%以上,同50%安克可湿性粉剂(0.5mg/mL)处于同一显着水平。在活体植株上对Ts-109和Ts-69提取物进行毒力测试,得出Ts-109和Ts-69提取物对霜霉病保护作用防效为50%时的浓度分别为3.95mg/mL和2.85mg/mL。 对Ts-109进行不同方法和不同时间的提取,结果表明,用80%乙醇经过超声波振荡提取30min或摇床振荡4d后提取物的防效较高,5mg/mL浓度时防效分别为68%和66%,而水煎煮后的提取物防效较差,在5mg/mL的浓度下煎煮10分钟防效仅为32%,20分钟防效为40%。 对Ts-109提取物进行HPLC分析,结果表明Ts-109提取物中主要含有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甲醚、大黄素和大黄酚。通过初步的分离测定,证明大黄酸、大黄素不是Ts-109提取物防治霜霉病的有效成分,大黄酚和芦荟大黄素在Ts-109防治霜霉病中起主要作用。对5种不同的Ts-109提取物进行HPLC分析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的Ts-109提取物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变化很大,对霜霉病的防效随着Ts-109提取物中总的有效成分的增加而升高,Ts-109提取物中活性成分之间具有协同作用。 将Ts-109提取物与其它30种植物提取物按1:1混配,结果表明Ts-109提取物与Ts-5,Ts-38,Ts-121和Ts-139的提取物混配有增效作用。其中Ts-109与Ts-5提取物混配后增效作用最明显,在2.5mg/mL时防效可增加20%。当Ts-109与Ts-5按3:1混配后防效最高,在浓度为2.5mg/mL时防效为86.36%,Ts-109与Ts-5按1:3混配后防效最低,仅为43.18%;将Ts-109与Ts-5按2:1混配后,采用80%乙醇超声波振荡提取30min后对霜霉病的保护作用最好,在浓度为2.5mg/mL时防效为68%,采用水煎煮的提取方法防效最低,防效仅为26%;

王亚南[2]2005年在《植物提取物Ts-39与嘧霉胺混剂对番茄灰霉病菌抑制作用及机理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首先通过测定用不同溶剂、不同植物材料与溶剂质量体积比、不同超声波提取时间获得的Ts-39对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确定了Ts-39以80%乙醇为提取溶剂、超声波提取时间为30分钟、按植物材料与溶剂质量体积比为1:10的条件进行提取抑菌效果较高。 采用Horsfall方法测定了原药嘧霉胺、腐霉利、百菌清分别与Ts-39混配后的增效作用,嘧霉胺增效比值较大;采用离体叶片法和温室盆栽试验验证了嘧霉胺与Ts-39混剂具有增效作用,其中8T/2A处理增效作用最明显;用共毒系数法测定了8T/2A的共毒系数为137.04>120,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为最佳配比混剂。 在番茄八叶期通过盆栽试验对Ts-39的诱导抗病性进行了测定,包括下部诱导处理上部挑战接种(Sj)、上部诱导处理下部挑战接种(xj)、整株诱导处理整株挑战接种(Qsj和Qxj),在挑战接种前1~9天进行诱导处理,最后调查病情,结果发现整株诱导处理的植株病情最轻;下部诱导处理上部挑战接种的植株表现出一定的抗病性,其中sj6抗病性最明显;上部诱导处理的植株抗病性不明显;Qsj处理与sj处理的抑菌活性变化规律非常相似。结果表明诱导抗病性可能是Ts-39发挥作用的机制之一。 在植株下部诱导处理后1、2、3、5、7、9天摘取植株诱导处理叶片上一叶位叶片测定POD、PPO、PAL酶活性变化,包括在植株下部叶片喷施Ts-39、喷施灰霉病菌孢子悬浮液、喷施清水共3个诱导处理。结果表明,清水对照POD,PPO,PAL酶活性变化相对平稳;与清水对照相比灰霉病菌孢子悬浮液诱导处理后3天POD酶活性开始增加,诱导处理后6天达到高峰,诱导处理后9天仍高于清水对照酶活性水平。PPO、PAL在灰霉病菌孢子悬浮液诱导处理后1~9天中与清水对照相比酶活性变化平稳;Ts-39在诱导处理后5天与清水对照相比POD、PPO酶活性开始上升,诱导处理后7天达到高峰,诱导后9天仍高于清水对照水平。Ts-39诱导处理后1天与清水对照相比PAL酶活性就开始升高,2天就达到高峰,诱导处理后3天下降到诱导处理后1天的水平,诱导处理后5天PAL酶活性变化又有小的高峰出现。结合盆栽试验结果,8T/2A混剂中的Ts-39诱导番茄植株产生抗病性与酶活性变化有关。 通过对混剂中两种单剂对番茄灰霉病菌产孢量、孢子萌发、芽管伸长的抑制作用测定,明确了Ts-39主要抑制孢子萌发,嘧霉胺主要抑制病菌产孢和芽管伸长。在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阶段混剂增效作用明显。在番茄植株上混剂的增效作用可能是两种药剂组分在病菌的几个生长阶段共同作用的结果。 通过对混剂在不同温度、pH值以及不同时间紫外光照射下的稳定性的测定明确了混剂理化性质十分稳定。

焦文哲[3]2015年在《生防细菌和植物提取物等防治葡萄霜霉病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葡萄霜霉病菌是一种专性寄生菌,目前主要是采用化学药剂防治葡萄霜霉病,不但会造成环境污染,还容易使葡萄霜霉病菌产生抗药性。利用生物防治技术开展对葡萄霜霉病的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对13个内生细菌菌株、WCS417r的12个转phl基因菌株、3种植物研磨液和提取物进行葡萄霜霉病菌的孢子囊萌发抑制试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葡萄霜霉病的离体叶片防治试验及室外试验,最后进行了水杨酸诱导葡萄抗霜霉病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内生细菌和转phl基因菌株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检测了从不同植物中分离的13个内生细菌菌株、荧光假单胞杆菌WCS417r的12个转phl基因菌株对葡萄霜霉病菌孢子囊萌发的抑制效果,并进一步完成了对葡萄叶霜霉病室内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CN181和12个转phl基因菌株均可以有效降低葡萄霜霉病菌孢子囊萌发率,抑菌率达92.5%以上。在利用离体叶片进行室内防治试验中:CN181的防治效果达93.1%,12个转phl基因菌株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以L2c9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发病率为零,L1d6、L2d6和L3d6处理后葡萄霜霉病的发病率均在5.3%或以下,其他菌株处理后的发病率在7%~20%之间,防治效果达80%以上,而原始菌株WCS417r没有抑制和防病作用,表明转phl基因后的表达产物2,4-二乙酰间苯叁酚对葡萄霜霉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CN181、L1d6、L2d6、L3d6和L2c9的田间预防效果较好,均未发病,其治疗效果也达39.7%以上。2樟树枝叶提取物防治葡萄霜霉病的研究检测了樟树枝叶的研磨液和提取物对葡萄霜霉病菌孢子囊萌发的抑制效果,并进一步完成了对葡萄叶霜霉病室内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樟树研磨液和提取物均对孢子囊萌发有抑制效果,抑菌率达100%;樟树提取物经不同极性有机溶剂分离,分别获得正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相分离物,在1%的浓度下,其抑制率分别是58.4%、92.4%、32.5%、58.7%,说明四种组分对孢子囊萌发均有明显抑制效果,但乙酸乙酯相分离物富集了主要活性成分。在利用葡萄离体叶片进行室内防治试验中,1%的樟树研磨液、1%的正己烷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水相、0.3g/m L提取物、0.1 g/m L加50%芦荟研磨液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7.2%、100%、100%、68.9%、88.9%、94.7%和94.5%;5%樟树研磨液的预防效果显着,均未发病,治疗效果为94.1%。1 g/m L樟树提取物预防效果与治疗效果很好,均未发病。在田间防治试验中,5%的樟树研磨液、0.3 g/m L和0.6 g/m L提取物对葡萄霜霉病预防效果显着,均未发病;在治疗试验中,5%樟树研磨液对葡萄霜霉病无作用;0.3g/m L和0.6 g/m L提取物治疗效果分别为67.2%、60.0%,与对照相比有显着差异,在提取物中添加0.1%Cu SO4并未显着增加治疗效果。本研究首次揭示了樟树提取物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作用,为今后开发樟树枝叶作为植物源药剂奠定了基础。3桉树、马齿苋提取物防治葡萄霜霉病的研究检测了桉树、马齿苋研磨液和提取物对葡萄霜霉病菌孢子囊萌发的抑制效果,并进一步完成了对葡萄叶霜霉病室内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桉树、马齿苋研磨液和提取物均对孢子囊萌发有抑制效果,抑菌率达100%;在利用葡萄离体叶片进行室内防治试验中,1%的桉树、马齿苋研磨液和0.3 g/m L桉树、马齿苋提取物、0.1 g/m L桉树加50%芦荟研磨液、0.1 g/m L马齿苋加50%芦荟研磨液的防治效果分别为100%、100%、97.5%、97.5%、90.6%和94.0%,1 g/m L桉树和马齿苋提取物预防效果很好,均未发病;1 g/m L桉树提取物治疗效果达91.2%以上,1 g/m L马齿苋提取物治疗效果达95.9%以上。在田间防治试验中,5%的桉树、马齿苋研磨液和0.3 g/m L、0.6 g/m L提取物对葡萄霜霉病预防效果显着,均未发病;在治疗试验中,5%桉树、马齿苋研磨液对葡萄霜霉病无作用;0.3 g/m L和0.6 g/m L桉树提取物治疗效果分别为57.9%、74.7%;0.3 g/m L和0.6 g/m L马齿苋提取物治疗效果分别为53.7%、59.6%,与对照相比有显着差异,在提取物中添加0.1%Cu SO4并未显着增加治疗效果。4水杨酸诱导葡萄抗霜霉病的研究应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0.1 m M、0.5 m M、1 m M、3 m M、5 m M和7 m M)开展了诱导葡萄抗霜霉病的研究。在巨峰葡萄离体叶片上,浓度为1 m M的水杨酸诱导效果达100%,浓度为0.1 m M、0.5 m M、3 m M、5 m M和7 m M的水杨酸诱导效果达95.7%以上,与对照有显着性差异,浓度为7 m M的叶柄变黑,说明高浓度水杨酸对葡萄叶片有毒性。在美人指葡萄离体叶片上,浓度为0.1 m M、0.5 m M的水杨酸诱导效果达82.1%和97.9%,与对照有显着性差异,浓度为1 m M、3 m M、5m M和7 m M的叶柄变黑,说明高浓度水杨酸对葡萄叶片有毒性。室外喷施0.5 m M的水杨酸,巨峰葡萄前7 d的诱导效果达85.7%以上,对感病品种美人指葡萄无明显的诱导作用。

闫燕林[4]2008年在《抑制稻瘟病菌植物源活性物质的筛选及分离鉴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稻瘟病是世界稻区发生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化学农药长期使用带来的环境安全、食品安全以及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因此,开发植物源农药用于稻瘟病的防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对不同中草药植物粗提物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测定,并从中分离到一种活性物质,同时,初步研究了活性物质的作用机制。研究选用不同溶剂,采取索式提取法获得了16种中草药植物的粗提物,通过离体叶段法测定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各粗提物在供试质量浓度为10 g/L时,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均在50%以上,其中Wzy、Sj、Cp和Bx粗提物效果较高,防效高达90%以上;Mx、Cyc、Thl、Dc、Hq和HLj粗提物效果次之,防效均大于80%;在供试质量浓度为5g/L时,Mx、Cp、Wzy、等12种植物粗提物的防治效果均在50%以上。16种植物粗提物进行系统分离,共得到266份分离流份,对所有分离流份采用离体叶段法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在供试质量浓度为0.33g/L时,Zzj-1、Sj-2、Cyc-2等34份分离流份的防治效果均高于60%。将防治效果高于60%的流份再进行质量浓度0.165g/L的进一步防效测定,显示Hq-5的防效最高,达75.6%;Zzj-3、Cyc-2、Dc-5等7份分离流份防效均在40%以上,其它流份的防效较低。通过TLC、HPLC、LC-MS分析,Hq-5由Hq-5A、Hq-5B和Hq-5C 3种化合物组成,已确定其中2种分别为Chrysin和Wogonin,Hq-5C结构有待进一步鉴定。3种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在质量浓度0.165 g.L~(-1)时,Hq-5C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最高,达70%以上,Hq-5A、Hq-5B的防治效果较低,确定Hq-5C为主要活性物质。室内毒力测定Hq-5C的EC_(50)值为150.85 mg/L。通过生长速率法测定Hq-5C对Fusarium graminearum、Sclerotinia sclerotiorum、Botrvtis cinerea、Rhizoctonia solani、Bioplaris oryzae、Colletotrichum cocodes 6种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在质量浓度200mg/L时除对Fusariumgraminearum、Sclerotinia sclerotiorum、Botrytis cinerea及Bioplaris oryzae仅有34%~42%的抑菌效果外,对Rhizoctonia solani和Colletotrichum cocodes无明显抑制作用。采用子叶法测定化合物Hq-5C在165mg/L时,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高达88.73%。化合物Hq-5C对供试其它5种病原菌引起的病害是否具有实际防治效果尚待进一步研究。经组织染色法观察Hq-5C对稻瘟病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接种后8 h未发现对稻瘟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附着胞的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但是经Hq-5B和Hq-5C处理大麦叶片上稻瘟病菌形成的附着胞颜色较对照浅;接种后36h经Hq-5C处理大麦叶片组织内稻瘟菌侵染菌丝形成率仅为2.72%,而对照高达99.33%,表明化合物Hq-5C对稻瘟病的防治作用可能是通过减少分生孢子附着胞黑色素的产生而抑制侵染菌丝的形成从而抑制了稻瘟病菌的侵入。

孙伟[5]2011年在《101种植物提取物对两种植物病原菌生物活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植物是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天然宝库,中国具有丰富的植物资源,从植物资源中寻找具有抑菌活性的物质,作为先导化合物开发植物源杀菌剂,是目前植物源农药研究的热点之一。华北地区具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其在医药和临床医学上的应用研究比较广泛,而在农业植物病原菌的防治方面研究较少。本论文选取了华北地区46个科101种植物,以苹果腐烂病菌和棉花立枯病菌为供试菌,以丙酮、乙醇两种溶剂进行提取,对其室内抑菌生物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效果较好的桑白皮进行了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为新型植物源杀菌剂的研制提供了依据,对防治农作物真菌病害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如下:101种植物丙酮提取物中,苦参、桑白皮、狼毒、藿香、贯众、白芍对苹果腐烂病菌的抑制率达到了80%以上,天明精、土木香、藿香、草石蚕、忽布筋骨草、苦参、白扁豆、虎杖、狼毒、淡花当药、贯众、地血香、蛇莓对棉花立枯病菌的抑制率达到了90%以上。101种植物乙醇提取物中,天明精、苦参、桑白皮对苹果腐烂病菌的抑制率达到了80%以上,土木香、苦参、桑白皮对棉花立枯病菌的抑制率达到了85%以上。选取桑白皮作为进一步的研究对象,进行抑菌活性成分的追踪。桑白皮乙醇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10mg/ml浓度下,乙酸乙酯萃取物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高,对苹果腐烂病菌的抑制率为96.05%,对棉花立枯病菌的抑制率为97.29%,石油醚相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效果较好,对苹果腐烂病菌的抑制率为80.05%,对棉花立枯病菌的抑制率为81.12%。对桑白皮乙酸乙酯萃取物采用柱层析分离进行活性追踪,结果表明,L11、L14、L17、L20对2种植物病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在70%以上,其它馏分的生物活性相对较弱。在10mg/ml的浓度下,馏分20对2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较高,对苹果腐烂病菌的抑制率达到了85.58%,对棉花立枯病菌的抑制率达到了90.12%,其次为馏分17,对苹果腐烂病菌和棉花立枯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78.38%和74.07%。采用TLC和柱层析分离对馏分20做进一步的分离并对各馏分进行了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L20-2活性最强,对其进行了GC-MS测定,表明馏分中有效成分可能是酚类、酮类和苯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混合物。

杨燕[6]2010年在《植物提取物多羟基双萘醛对苹果腐烂病防治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植物提取物多羟基双萘醛(WCT)是从锦葵科植物筛选出来的一种活性化合物,研究发现对植物病毒复制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同时,可以防治黄瓜霜霉病,对TMV病毒粒体具有体外钝化作用,而且能诱导西葫芦对西瓜花叶病毒产生抗性。苹果树腐烂病俗称烂皮病,臭皮病,是我国北方苹果树的常见病害,可以造成树势衰弱、枝干枯死、死树,甚至毁园。为了明确WCT对苹果腐烂病的防治效果和生理病理学影响,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WCT和对照药剂对苹果腐烂病原菌菌株进行了室内药效测定。结果显示,WCT对苹果腐烂病菌的抑菌率达到77.4%,菌毒清抑制率为83.8%,愈合灵为63.4%。WCT浓度越高(50mg/ml以上至原液),抑菌效果越好。在果园对苹果腐烂病进行了WCT药剂涂抹防治并进行了调查,平均愈合率达到40.7%,平均增效达到66.1%。在涂抹WCT一年后的苹果树伤疤处能形成较厚较宽的愈合层。WCT对苹果树苗进行不同处理,分别测定了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和叶绿素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苹果树幼苗在涂抹WCT和SA后,PPO,POD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开始升高,明显高于健康对照。在第7天,POD酶活和叶绿素含量SA和WCT处理都达到最高点。根据以往研究结果表明PPO和POD活性一般和植物的抗病性呈正相关,只是不同酶和不同植物到达最高点的时间不同,本研究的结果是第2天或第7天。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结果显示有一个分子量为59KD的蛋白在涂抹WCT第7天明显比对照表达量高,并且SA处理表达量也很高。在WCT诱导处理或接菌后的苹果叶片上分子量59 kD的蛋白大量表达,说明这种蛋白是寄主植物产生的且与苹果对腐烂病的病程相关。通过肽指纹图谱(PMF)在SWISSPROT蛋白质数据库中比对发现该蛋白是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根据低分子量标准蛋白样品的相对迁移率Mr和分子量的对数Log Mw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出该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9。将纯化好的该蛋白溶液做皿内实验,发现蛋白浓度为0.38mg/ml对苹果腐烂病的菌株影响力最大。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健康植株和接菌植株都表达此蛋白,但表达量没有WCT和SA诱导处理的植株多。

参考文献:

[1]. 防治黄瓜霜霉病植物提取物的筛选与研究[D]. 郭庆港. 河北农业大学. 2003

[2]. 植物提取物Ts-39与嘧霉胺混剂对番茄灰霉病菌抑制作用及机理研究[D]. 王亚南. 河北农业大学. 2005

[3]. 生防细菌和植物提取物等防治葡萄霜霉病研究[D]. 焦文哲. 河北农业大学. 2015

[4]. 抑制稻瘟病菌植物源活性物质的筛选及分离鉴定[D]. 闫燕林. 华中农业大学. 2008

[5]. 101种植物提取物对两种植物病原菌生物活性的研究[D]. 孙伟.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6]. 植物提取物多羟基双萘醛对苹果腐烂病防治作用研究[D]. 杨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标签:;  ;  ;  ;  ;  ;  ;  ;  

防治黄瓜霜霉病植物提取物的筛选与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