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因,荧光,报告,转录,活性,仙台,序列。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林雨虹,林怡婷,周琳琳,张秋玉[1](2018)在《人B7H4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的构建及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构建人B7H4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以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3条不同长度人B7H4启动子序列,并插入PGL3-Basic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中;待测序验证后,将3个重组质粒及pRL-TK内参质粒分别共转染HEK-293T细胞,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其启动子活性。测序结果显示构建的3个人B7H4基因启动子重组载体序列正确;重组载体转染HEK-293T细胞,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确定重组载体有启动子活性,其中PGL3-hB7H4-0.5kb重组载体的转录活性较高。本研究成功构建了3条含不同长度的B7H4启动子序列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为后续分析人B7H4启动子的转录调控元件及肿瘤微环境中调控B7H4表达的作用因素等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现代免疫学》期刊2018年01期)
孙勇,勒娟,潘晓峰,张方[2](2015)在《肠叁叶因子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的构建及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克隆肠叁叶因子(ITF)启动子序列,构建ITF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检测启动子活性。方法:运用PCR方法从人全血基因组DNA中获得目的基因;双酶切后连接到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上,构建不同长度的ITF启动子报告基因载体(-100--1 826bp);将重组质粒转染至HEK293细胞和LS174细胞48h后,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其启动子活性。结果:PCR扩增出不同长度的ITF启动子片段;双酶切及测序鉴定重组体构建正确;转染HEK293细胞和LS174细胞后检测启动子活性,100和200bp启动子活性较低,而300至1 826bp启动子活性较强。结论:成功构建了ITF启动子报告基因载体,具有活性的启动子最小长度为300bp。(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庞立丽,邵长胜,段招军[3](2014)在《人干扰素λ1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的构建及其转录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人干扰素λ1(interferonλ1,IFNλ1)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探讨仙台病毒及质粒IRF3-5D和HA-IRF7对其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提取BEAS-2B细胞基因组DNA,以其为模板,PCR扩增IFNλ1基因启动子,插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enhancer,构建IFNλ1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IFNL1-luc,将其转染293T细胞,同时用质粒IFNβ-luc和pGL3-enhancer转染作为对照。转染24 h后感染仙台病毒,于感染前和感染后4、12、18和24 h收集细胞,进行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用质粒IRF3-5D或HA-IRF7与质粒IFNL1-luc共转染,36 h后收集细胞,进行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结果 IFNλ1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IFNL1-luc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分别转染质粒IFNL1-luc和IFNβ-luc的细胞感染仙台病毒后,荧光素酶活性倍数均随时间延长呈明显上升趋势,至18 h达到峰值(分别为1 000倍和2 300倍),转染质粒pGL3-enhancer的细胞感染仙台病毒后,不同时间点收集的细胞,荧光素酶活性倍数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质粒HA-IRF7或IRF3-5D对IFNL1-luc的活化倍数明显高于pGL3-enhancer(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IFNλ1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IFNL1-luc,仙台病毒及质粒IRF3-5D和HA-IRF7均能激活IFNL1-luc的转录,为进一步研究调控IFNλ1表达的信号转导通路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4年06期)
胡若兰[4](2014)在《肺癌耐药基因CA916798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构建和转录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肺癌是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近50年来,许多国家都报道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男性肺癌发病率、死亡率均占所有癌症的第一位,女性发病率占第二位,死亡率占第二位,其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确。化学药物治疗(化疗)是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1],90%以上的肺癌需要接受化疗,其对小细胞型肺癌的疗效无论早期或晚期均较肯定,治疗非小细胞型肺癌的肿瘤缓解率为40%~50%,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改善、提高生活质量[2]。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 MDR)是指肿瘤细胞接触一种抗癌药物后对多种结构和作用机制不同的抗癌药均产生耐受性。顺铂(cis-dichlorodiamine platinum,CDDP)属非特异性细胞周期药物,具有细胞毒性,可抑制癌细胞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复制过程。因其抗癌谱广、作用强、与多种抗肿瘤药有协同作用、无交叉耐药等特点,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用药已成为肺癌化疗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但由于多药耐药的产生,目前肺癌临床疗效仍不尽人意。迄今为止,多药耐药产生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但多项研究表明肺癌细胞对多重化疗药物产生耐受性是一个多基因参与的过程,如可以由MDR1基因编码P-170(P-gp)糖蛋白通过经典耐药途径介导,同时也可以由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酶活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拓扑异构酶)肺耐药相关蛋白(LRP)、细胞凋亡、细胞内pH变化等多种非经典耐药机制介导。不同药物诱导的多药耐药机制不尽相同[3][4][5]。因此,只有发现更多的多药耐药相关基因,并探索其导致肿瘤细胞产生耐受性的确切机制,才能更有效的解决化疗药物诱导的多药耐药现象,同时也为临床上获得更加有效的肿瘤一线化疗药物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1]。CA916798基因是我们研究实验组在前期研究中采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uppression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技术从人肺腺癌MDR细胞系SPC-A-1/CDDP中发现的新基因[2]。其定位于19q13.33,其全长1692bp,包含5个外显子,第五个外显子编码蛋白,包含117个氨基酸。通过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CA916798与原有耐药相关基因无明显同源性。进一步研究表明CA916798基因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CA916798基因在对顺铂较为敏感的小细胞肺癌细胞株H446的表达量处于极低水平,若将CA916798基因转染到该细胞株则明显增加它对顺铂的耐药性,细胞凋亡减少;而以对顺铂耐药且CA916798基因高表达的肺腺癌MDR细胞系A549/CDDP为研究对象时,采用RNA干扰抑制CA916798基因的表达则可有效逆转A549/CDDP对顺铂的耐药,细胞凋亡增加。以上结果高度提示我们CA916798基因是顺铂诱导的多药耐药相关的新基因。ScanProsite结果显示,该蛋白可能包含1个硫酸酪氨酸位点、3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和3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提示该蛋白的表达可能受一系列信号转导调控从而参与了癌细胞对顺铂的耐药作用。而顺铂如何参与其转录的调控及其与耐药的作用机制并不明确。对CA916798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将有利于进一步深入阐明多药耐药的发生机理,而且有望为临床逆转肺癌MDR提供新的治疗靶点。目的:对CA916798基因的核心启动子区域进行定位,并通过预测软件对核心启动子区进行结合位点预测,为后续的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1.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预测CA916798基因的启动子序列。2.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别构建CA916798基因启动子序列的载体。3.通过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报告基因筛选启动子序列。结果:1.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以及Promoter2.0软件预测,CA916798基因启动子部位高度可能在第四外显子上方的1.5kb和5.2kb。2.将上述5.1kb的启动子候选区域分段扩增,成功构建10个荧光素酶表达载体。3.通过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报告基因筛选出CA916798基因的启动子区域,位于CA916798基因片段上游179bp处,长度为568bp。并证实,顺铂可作用于启动子序列并诱导基因表达。4.通过TRANSFAC的AliBaba2.1、P-Match、Patch、MatrixCatch等在线软件的预测,表明9H序列区有潜在的与多种细胞因子结合的位点,如低氧诱导因子HIF-1、凋亡因子NIP、转录因子SP1以及NF-κB、c-Rel等。本研究结论:1.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预测人CA916798基因近端启动子可能位于第四外显子上游的1.5kb及5.2kb处。2.核心启动子区位于CA916798基因片段上游179bp处,长度为568bp。3.9H序列区有潜在的与多种转录因子结合的位点,如低氧诱导因子HIF-1、凋亡因子NIP、转录因子SP1以及NF-κB、c-Rel等。CA916798基因极有可能受到上述多条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从而影响肿瘤细胞的耐药性,为进一步揭示CA916798基因与肿瘤多药耐药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期刊2014-05-01)
王佳美,郎斌,朱弘焱,苏玉虹[5](2013)在《猪CFL2基因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的构建及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猪CFL2基因转录调控机制,通过PCR方法,从猪基因组DNA中获得CFL2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12段逐步缺失的CFL2启动子序列,分别定向克隆至含有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pGL4.10载体上。构建了12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4.10-222、pGL4.10-383、pGL4.10-482、pGL4.10-666、pGL4.10-912、pGL4.10-1021、pGL4.10-1093、pGL4.10-1305、pGL4.10-1369、pGL4.10-1554、pGL4.10-1680、pGL4.10-1826。以pGL4.74为内参质粒,分别瞬时转染小鼠成肌细胞C2C12、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人宫颈癌细胞HeLa,48 h后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其启动子活性。结果表明:pGL4.10-1554(-1 502~+51 bp)的转录活性最强,初步证实-1 502~-1 317 bp区域为CFL2启动子的活性区域,从而为进一步研究CFL2的转录调控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13年12期)
琚丽萍,邱妙颜,陈瑛,田景琰[6](2013)在《构建psiCHECK-2-解耦联蛋白2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及其荧光素酶活性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含解耦联蛋白2(UCP2)-3’非翻译区(UTR)序列的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探讨微小RNA(miR)-15b对UCP2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生物信息软件预测miR-15b的靶基因,分别将预测靶基因UCP2的3’UTR及其突变体克隆到荧光素酶载体psiCHECK-2骨架中,构建UCP2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并采用测序方法鉴定psiCHECK-2-UCP2载体是否构建成功。将UCP2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分别与miR-15b模拟物、miR-15b模拟物正常对照、miR-15b抑制剂、miR-15b抑制剂正常对照在293T细胞中共转染。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分析miR-15b对UCP2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测序鉴定证实psiCHECK-2-UCP2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构建成功。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显示转染UCP2野生型和UCP2突变型报告基因的293T细胞过表达miR-15b后,UCP2野生型报告基因的荧光素酶活性明显下降,下调31%(P=0.003),过表达miR-15b抑制剂后,UCP2野生型报告基因的荧光素酶活性明显增加,上调46%(P=0.01)。而miR-15b模拟物、miR-15b模拟物正常对照、miR-15b抑制剂、miR-15b抑制剂正常对照对UCP2突变型的表达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UCP2是miR-15b直接作用的靶基因,且miR-15b结合于UCP2基因3’UTR区域,转录后水平对UCP2有直接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内科理论与实践》期刊2013年06期)
张远,杨旬旬,吴风瑞,刘勇,丁彪[7](2013)在《小鼠Dnmt1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构建及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小鼠Dnmt1基因启动子5'端缺失片段活性,以小鼠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4条不同长度的小鼠Dnmt1基因启动子5'端系列缺失片段,双酶切后克隆入pGL3-Basic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构建Dnmt1启动子-pGL3-Basic重组质粒。随后经脂质体转染入NIH/3T3细胞并检测各缺失片段荧光素酶活性。结果表明,成功构建Dnmt1启动子5'端系列缺失片段-pGL3-Basic荧光报告基因重组质粒。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后发现,所有的重组质粒均表现出荧光素酶活性,且最长缺失片段Dnmt1-1-pGL3-Basic活性最强,约为其他的3倍左右。结果初步证明小鼠Dnmt1启动子在-1 866-+57 bp区域具有较强转录活性。(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3年10期)
崔琳,李强,路玲玲,宰军华,张莎莎[8](2013)在《脂联素调控序列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荧光素酶活性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将1 100 bp长度的人脂联素(adiponectin,AD)启动子上游的调控基因(包括启动子,-1066 To+4 bp)插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中,构建成含启动子调控序列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pGL3-Basic-ADI1100),用于脂联素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中的表达调控研究。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1 100 bp长度AD启动子片段,与PUC19T载体连接,将PUC19T-ADI1100质粒,及荧光素酶报告基因pGL3-Basic质粒转染大肠肝菌(DH5a)后扩增,提取并纯化PUC19T-ADI1100和pGL3-Basic;分别以KpnI,XhoI酶切pGL3-Basic;电泳并回收ADI1100片段和pGL3-Basic酶切大片段,在T4 DNA连接酶的作用下,将ADI1100片段插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pGL3-Basic中,并转染CHO细胞,检测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结果:通过酶切及基因测序的方法证实所构建质粒含有脂联素启动子上游调控序列;瞬时转染实验显示AD启动子在CHO细胞中的转录表达随时间的变化而升高,转染后48 h的双报告基因活性是pGL3-Basic的30倍。结论: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构建成功,为后续筛选有抑制肥胖作用的中药提供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3年06期)
甘露,黄明元,郭进强,万为人,罗炳德[9](2013)在《人14-3-3σ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的构建及其转录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人14-3-3σ基因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探讨该启动子的转录活性。方法运用UCSC软件对人14-3-3σ基因5′端2000bp进行启动子特征分析和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分析。克隆14-3-3σ基因5′端5个不同长度的启动子片段,与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重组,获得5个不同长度的14-3-3σ启动子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分别转染HeLa细胞,通过双荧光素酶活性分析实验进行转录活性分析。将转录因子AP-2α的过表达质粒pCMV-Myc/AP-2α分别与以上不同长度的14-3-3σ启动子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共转染HeLa细胞,通过双荧光素酶活性分析实验检测AP-2α对14-3-3σ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序列分析发现人14-3-3σ启动子基因5′端1349bp的区域内存在多个潜在的AP-2α结合位点,成功构建了5个不同长度的14-3-3σ启动子报告基因载体。双荧光素酶活性分析显示5个启动子片段均有转录活性,AP-2α可增强14-3-3σ启动子转录活性。结论成功构建了14-3-3σ启动子的报告基因载体,为进一步研究AP-2α对14-3-3σ的调控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现代预防医学》期刊2013年01期)
李升锦,周向东[10](2010)在《人MUC5AC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的构建及其转录活性分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克隆人黏蛋白/黏液素5AC(MUC5AC)基因启动子并构建该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探讨该启动子的活性及转录靶向性。方法:运用Vector NT1软件包对MUC5AC基因5′端1 348 bp进行启动子特征分析;以人A549细胞基因组DNA为模板分离出人MUC5AC基因5′端非翻译区大小为1 348 bp的片段并进行测序鉴定,再以扩增产物为模板对启动子进行5′端删除分析,分别扩增737 bp(-689/+48),372 bp(-324/+48),112 bp(-64/+48)的片段,与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重组构建,通过双荧光素酶活性进行转录活性分析。应用定点突变技术,在重组质粒的基础上建立MUC5AC启动子区SP-l结合位点和核因子(NF)-κB结合位点单独突变体,并测定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诱导的转染细胞荧光素酶的相对活性。结果:序列分析发现人MUC5AC基因5′端1 348 bp的区域内存在多个顺式作用元件,成功构建了4个不同长度的MUC5AC启动子报告基因载体。双荧光素酶活性分析372 bp片段为有活性的最小片段。NE可诱导含有MUC5AC启动子区NF-кB结合位点单独突变体(pGL3E-MUC5AC-NF-кB-MU)荧光素酶相对光强度增加,而NE不能诱导SP-l结合位点单独突变体(pGL3E-MUC5AC-SP-1-MU)荧光素酶表达增加。结论:上述载体的成功构建及序列分析为进一步研究MUC5AC基因的启动子活性及基因表达调控奠定了基础。MUC5AC 5′上游序列中-324/-64位点存在参与NE诱导MUC5AC基因表达的重要调控元件,位于此区域的顺式作用元件SP-1位点在NE诱导MUC5AC基因表达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0年08期)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克隆肠叁叶因子(ITF)启动子序列,构建ITF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检测启动子活性。方法:运用PCR方法从人全血基因组DNA中获得目的基因;双酶切后连接到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上,构建不同长度的ITF启动子报告基因载体(-100--1 826bp);将重组质粒转染至HEK293细胞和LS174细胞48h后,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其启动子活性。结果:PCR扩增出不同长度的ITF启动子片段;双酶切及测序鉴定重组体构建正确;转染HEK293细胞和LS174细胞后检测启动子活性,100和200bp启动子活性较低,而300至1 826bp启动子活性较强。结论:成功构建了ITF启动子报告基因载体,具有活性的启动子最小长度为300bp。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林雨虹,林怡婷,周琳琳,张秋玉.人B7H4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的构建及活性分析[J].现代免疫学.2018
[2].孙勇,勒娟,潘晓峰,张方.肠叁叶因子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的构建及活性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
[3].庞立丽,邵长胜,段招军.人干扰素λ1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的构建及其转录活性分析[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4
[4].胡若兰.肺癌耐药基因CA916798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构建和转录活性分析[D].第叁军医大学.2014
[5].王佳美,郎斌,朱弘焱,苏玉虹.猪CFL2基因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的构建及活性分析[J].畜牧与兽医.2013
[6].琚丽萍,邱妙颜,陈瑛,田景琰.构建psiCHECK-2-解耦联蛋白2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及其荧光素酶活性的分析[J].内科理论与实践.2013
[7].张远,杨旬旬,吴风瑞,刘勇,丁彪.小鼠Dnmt1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构建及活性分析[J].生物技术通报.2013
[8].崔琳,李强,路玲玲,宰军华,张莎莎.脂联素调控序列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荧光素酶活性的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
[9].甘露,黄明元,郭进强,万为人,罗炳德.人14-3-3σ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的构建及其转录活性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
[10].李升锦,周向东.人MUC5AC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的构建及其转录活性分析(英文)[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