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过程预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暴雪,数值,暴雨,切变,条件,环流,神经网络。
过程预报论文文献综述
张兰,徐道生,胡东明,张宇飞,李怀宇[1](2019)在《雷达反演资料的Nudging同化对华南暴雨过程短临预报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1 km分辨率的华南区域短临预报模式,利用松弛逼近法Nudging同化由雷达观测反演的风场和水物质,选取两次华南前汛期降水过程进行试验,目的在于研究调整初始风场和调整初始水物质场对于短临模式降水预报的不同影响。首先对反演结果进行了初步验证,结果表明试验中反演结果是基本合理的。进而将雷达反演结果 Nudging同化到模式预报中,和控制试验(test-ctl)进行比较可以看出:(1)仅Nudging同化水物质试验(test-qcqr)可以比较有效地改进0~7 h降水预报,特别是对于0~2 h降水偏少的现象改进最为显着。(2)仅Nudging同化风场试验(test-uv)对3~7 h预报有一定的改进,但总体来说改进的幅度很小。(3)同时Nudging同化水物质及风场试验(test-qcqr-uv)的结果最优,它对于0~10 h降水预报都有比较明显的改进。从微物理量的垂直分布来看,前期模式降水主要来源于Nudging同化到初始场中的水物质信息,所以test-qcqr和test-qcqr-uv对前期降水预报的改进都比较明显。Nudging同化雷达反演风场资料可以迅速的调整初始场中低层辐合线存在的偏差,但是它对降水的影响必须配合水物质的调整才能比较明显地体现出来。总的来说,Nudging同化水物质对于短临降水预报影响最为显着,而在此基础上Nudging同化雷达风场对于3 h之后的降水预报会有更好的改进。(本文来源于《高原气象》期刊2019年06期)
索慧[2](2019)在《2010年秋季内蒙古一次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及预报技术总结》一文中研究指出对2010年9月19日~21日发生在内蒙古地区的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及实况与两种数值模式预报场的对照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过程是典型的纬向型西太平洋副高类暴雨大尺度环流模式,天气形势具有在乌兰察布市南部产生强降水的水汽,高空环流形势及风场切变辐合条件,但由于对总体形势演变跟踪把握不准确,及过度依赖数值预报产品等原因造成暴雨的漏报。(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科技与经济》期刊2019年22期)
孔庆燕,陆虹,金龙,周秀华,史旭明[3](2019)在《低温雨雪过程的粒子群-支持向量回归预报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是多种气象要素在同时段、同区域相互配合迭加影响而形成的,具有显着的非线性、时变性特征,预报难度很大。为此首先采用逐步回归与核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因子特征提取构建模型的输入矩阵。进一步采用粒子群算法对支持向量回归预报模型的相关参数进行优化,以华南广西区域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的冷湿指数作为预报对象,建立粒子群-非线性支持向量回归预报模型(PSO-SVR)。由独立样本对比预报试验结果表明,在建模样本相同、预报因子相同的条件下,粒子群-支持向量回归预报模型对严重过程和一般过程低温雨雪天气过程冷湿指数的独立样本预报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7.39和7.65;而相应的回归预报方程对这两种过程的独立样本预报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1.18和7.94,显示了PSO-SVR预报模型的预报误差明显小于一般的线性回归方法。(本文来源于《自然灾害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毛家怡,尤文[4](2019)在《氩氧精炼烙铁过程喷溅RBF神经网络预报》一文中研究指出喷溅发生前的音频、振动和图像的主要特征作为输入特征,选择大型喷溅(爆发性喷溅)、中型喷溅(泡沫性喷溅)、小型喷溅(金属喷溅)的设定值作为输出,建立RBF的喷溅预测结构,利用AOD炉喷溅前的数据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验证。(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孙立谦[5](2019)在《科左中旗一次罕见暴雪天气过程的预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3月20日~21日,科左中旗境内出现一次罕见的大范围暴雪天气过程,本文探讨科左中旗出现暴雪的成因,对本次降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槽、低空切变线、高低空急流为主要影响系统,高低空急流耦合为降雪天气提供有利的动力条件,低空急流为降雪天气过程提供充沛的水汽条件。本次降雪过程对科左中旗地区影响重大,做好此次天气过程的分析,对日后科左中旗暴雪天气过程可提供有力的技术经验支持。(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9年19期)
聂松花,任昱祥,李冰琪[6](2019)在《鄂托克前旗近十年大到暴雪过程天气学及预报指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到暴雪是我国北方冬季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强降雪造成道路积雪、牲畜采食困难、大棚垮塌等,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对于强降雪的研究,国内外均在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各尺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鄂托克前旗位于鄂尔多斯(河套)西南部,大陆性气候与东亚季风气候分隔带,造成大到暴雪的影响系统与东部有较大差异,研究探讨当地的大到暴雪影响系统、机制、成因对提高本地区预报准确率、预防和减轻雪灾造成的损失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期刊2019年28期)
陈涛,孙军,谌芸,郭云谦,徐珺[7](2019)在《广州“5·7”局地突发特大暴雨过程的数值可预报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5月6日夜间至7日上午广州地区发生局地特大暴雨,分析表明对流触发与珠江口地区边界层南风增强等因素有密切关系。数值模式预报检验表明,ECMWF集合预报的强降水预报成员在初始条件上具有更显着的辐合上升、水汽和不稳定性条件,而GRAPES区域模式对6日20时初始场分析以及对边界层南风增强过程的预报都更为准确。集合敏感性分析表明,降水预报高敏感区分布与江南地区高压、南海高压以及华南低槽等关键天气系统的相对强度和位置有密切关系;降水对温度的预报敏感区主要位于关键区边界层内,近地面层到边界层底部温度越高、边界层顶越冷,越有利于对流不稳定性增强,有利于关键区内对流发展。通过3组探空预报试验分析了对流尺度降水预报关于初值热扰动、低层风场扰动和降水物理方案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与低层风场扰动试验组对比,降水预报对于初始热力扰动更为敏感;降水微物理方案预报试验表明,在小成员数的集合预报中物理方案扰动能够有效增大预报离散度。以上结果表明,分析对流尺度集合预报中各类初值扰动、物理扰动导致的预报变化和预报敏感性,能够更为全面地估计暖季中小尺度强降水事件的可预报性。(本文来源于《气象》期刊2019年09期)
单小明,李悦,丁霖[8](2019)在《金华市一次暴雨过程成因及EC预报误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加密资料、欧洲数值模式(ECMWF,简称"EC")资料对2018年5月7日08时至8日08时出现在金华市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成因分析,并将EC预报的环流形势、物理量场与实况进行对比分析,找出预报误差产生原因,提出春夏交替季节暴雨落区预报的订正着眼点。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落区沿850 hPa切变线呈带状分布,高低空系统呈后倾槽结构,强降水主要位于850 hPa切变线附近,地面倒槽顶后部;降水前期低空急流的建立为暴雨区输送了充分的水汽,与高空急流的耦合作用加强了上升运动;低层冷空气入侵为斜升不稳定提供了动力条件,江南倒槽及地面中尺度辐合中心的抬升触发作用加强了此次降水。而EC的暴雨落区预报偏东偏南,金华市暴雨漏报,浙南和东南沿海的暴雨空报,其主要原因:一是形势场和物理量场预报与实况有偏差;二是没有考虑到高低空系统呈后倾槽配置,暴雨倾向于出现在倒槽后部。低层弱冷空气迫使暖湿气流爬坡斜升,使暴雨落区偏北;叁是没有结合中尺度模式来调整中尺度辐合中心的位置;四是没有根据特殊地形的抬升作用来调整暴雨落区。以上4点也是对此次数值预报暴雨落区进行订正的着眼点。(本文来源于《浙江气象》期刊2019年03期)
高萌,刘帆,王瑾婷,谢逸雯,牛乐田[9](2019)在《关中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成因分析及陕西智能网格预报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西安多普勒雷达资料和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8月21—22日陕西关中地区发生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并就陕西智能网格对该次暴雨过程的降雨量预报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1)关中地区位于冷涡底部冷空气和副高外围暖湿空气交汇区,低层"人"字型切变、西南暖湿气流、东北急流、低涡辐合和地面冷锋是该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2)关中地区上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为暴雨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暴雨发生区上空的水汽辐合为暴雨的形成提供了水汽条件。(3)暴雨发生时,雷达图上出现大于60 dBz反射率因子,回波顶高达9~12 km,风向辐合等有利于短时强降水发生的特征;VIL大值区与强回波区、强降水中心区相对应。(4)陕西智能网格预报对系统性降水预报偏强,结果与实况基本一致;而对流性降水预报偏弱。(本文来源于《陕西气象》期刊2019年05期)
焦明若[10](2019)在《辽宁地区典型地震预报过程中的共性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继2015年纪念1975年海城7.3级地震成功预报40周年,以及今年将迎来1999年岫岩5.4级地震成功预报20周年,探讨这两次地震成功预报经验,对未来辽宁地震预报的指导作用,显得非常必要和紧迫。由于辽宁地区处于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带受影响的地区,郯庐带贯穿整个辽宁地区,以及辽(本文来源于《国际地震动态》期刊2019年08期)
过程预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2010年9月19日~21日发生在内蒙古地区的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及实况与两种数值模式预报场的对照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过程是典型的纬向型西太平洋副高类暴雨大尺度环流模式,天气形势具有在乌兰察布市南部产生强降水的水汽,高空环流形势及风场切变辐合条件,但由于对总体形势演变跟踪把握不准确,及过度依赖数值预报产品等原因造成暴雨的漏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过程预报论文参考文献
[1].张兰,徐道生,胡东明,张宇飞,李怀宇.雷达反演资料的Nudging同化对华南暴雨过程短临预报的影响[J].高原气象.2019
[2].索慧.2010年秋季内蒙古一次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及预报技术总结[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
[3].孔庆燕,陆虹,金龙,周秀华,史旭明.低温雨雪过程的粒子群-支持向量回归预报方法[J].自然灾害学报.2019
[4].毛家怡,尤文.氩氧精炼烙铁过程喷溅RBF神经网络预报[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9
[5].孙立谦.科左中旗一次罕见暴雪天气过程的预报分析[J].南方农机.2019
[6].聂松花,任昱祥,李冰琪.鄂托克前旗近十年大到暴雪过程天气学及预报指标分析[J].河南科技.2019
[7].陈涛,孙军,谌芸,郭云谦,徐珺.广州“5·7”局地突发特大暴雨过程的数值可预报性分析[J].气象.2019
[8].单小明,李悦,丁霖.金华市一次暴雨过程成因及EC预报误差分析[J].浙江气象.2019
[9].高萌,刘帆,王瑾婷,谢逸雯,牛乐田.关中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成因分析及陕西智能网格预报检验[J].陕西气象.2019
[10].焦明若.辽宁地区典型地震预报过程中的共性特征研究[J].国际地震动态.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