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震性能评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静力,性能,位移,延性,钢筋混凝土,结构,腹板。
抗震性能评估论文文献综述
燕登[1](2019)在《基于FEMA P-58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及减隔震性能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早期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理论存在未考虑分析中的不确定性、采用了非工程人员不易理解的性能指标、未考虑非结构构件等诸多缺陷。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中心(PEER)提出了新一代考虑全概率方法的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理论,并在2012年颁布了FEMA P-58抗震性能评估规范。采用消能减震与隔震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过去的绝大多数研究表明,减震结构以及隔震结构在降低结构响应方面有着不错的效果,如层间位移角等指标。但关于这些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地震损失以及非结构构件的损坏情况还有待研究。本文系统地介绍了采用FEMA P-58理论进行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估的基本方法与基本流程。首先,设计了一栋典型多层框架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添加屈曲约束支撑以及隔震支座形成BRB-框架结构与隔震框架结构,采用基于OpenSees开发的ViPSea软件建立了叁个结构的有限元模型,选取合适的地震动记录对叁个结构进行了结构响应分析。针对多遇地震、基本地震、罕遇地震、极罕遇地震四个地震动强度,本文使用FEMA P-58理论中基于强度的方法,给出了进行抗震性能评估及地震损失分析的具体操作流程,并对比了普通框架结构、BRB-框架结构、隔震框架结构在四个地震动强度下的结构响应情况及地震损失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FEMA P-58抗震性能评估方法选取了使非工程人员也易于理解的性能指标;采用了全概率的思想,考虑了地震损失评估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利用蒙特卡罗方法,提高了分析的精确度,降低了分析中的不确定性;采用性能组为单位进行性能评估,使性能评估具体到建筑物中的结构构件与非结构构件。2)结构响应分析结果显示,与普通框架结构相比,BRB-框架结构与隔震结构在各个强度等级的地震下层间位移角均降低了40%-60%;隔震结构的顶层楼层加速度降低了45%,而BRB-框架结构顶层的楼层加速度增大25%。建筑整体易损性分析结果显示,在“完好”、“轻微损坏”、“中等损坏”叁个性能水准下,隔震结构具有优良的安全储备,而本例中的BRB-框架结构具有优秀的抗倒塌能力。3)地震损失评估结果显示,采用隔震框架结构与BRB-框架结构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维修成本与维修时间。与普通框架相比,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结构的维修成本与维修时间可降低65%与58%,BRB-支撑框架结构可降低47%与34%。(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期刊2019-06-01)
刘少乾,吴涤,唐德强,周道良[2](2018)在《特大跨悬索桥索塔波形钢腹板横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Ⅱ):试验结果及性能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雅安至康定高速公路泸定大渡河特大桥在国内外首次采用波形钢腹板组合箱型结构作为高烈度地震区特大跨悬索桥的索塔横梁,采用拟静力模型试验方法对新型索塔横梁体系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分为2部分介绍:前文介绍了模型试验设计及其有限元计算分析,本文在前文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实测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性能、刚度退化、耗能能力等试验指标,并对索塔横梁体系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同时对其塑性铰长度取值进行了初步探讨。试验结果表明:波形钢腹板箱型横梁满足抗震设计要求,索塔横梁联接体系能够实现"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理念,为高烈度地区大跨径悬索桥索塔横向联接抗震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张海明,陈蓉,黄元文,吴永红,冉志红[3](2018)在《装配式钢筋砼拱桥节点抗震加固性能评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筋混凝土拱桥在西南山区应用广泛,但早期建造的大量此类桥梁抗震能力不足。为有效提高在役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的抗震性能,以云南怒江碧福大桥为对象,设计了叁种桥梁主拱与立柱连接节点抗震加固分析模型,提出采用拟静力加载叁维非线性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加固节点模型的位移和荷载,进一步分析模型耗能滞回曲线及转角弯矩曲线。结果表明:常用加固方法均有抗震作用;外包钢板加固抗震性能较好,且抗震潜力大,可抵御较强的地震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8年10期)
董文,余梅,雷延茹,陈军,周百昌[4](2018)在《一种贮存箱的抗震抗冲击性能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一种贮存箱及内部贮存件进行有限元建模,给出了峰值加速度0.3 g的随机地震载荷、45 km/h初速度紧急制动、45 km/h初速度急转弯和50 km/h初速度追尾四种工况下的动态响应分析。通过应力分析判断贮存箱在贮存及运输状态下受到极端载荷时,贮存箱体、预紧钢索及内部贮存件是否发生屈服破坏,通过底面接触情况分析贮存平台是否发生滑移。比较了预紧钢索在不同铺设角度情况下结构的承载情况,给出了钢索布置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兵器装备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曹忠民,林鹤云[5](2018)在《基于神经网络的钢绞线加固RC柱抗震性能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估钢绞线加固RC柱的抗震性能,基于27根钢绞线加固柱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结果,在利用灰色关联理论进行模型输入变量选择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径向神经网络模型的延性分析模型并进行了预测,研究了轴压比、钢绞线间距、预应力水平因素对加固柱延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反映延性与影响因素间的非线性变化规律;当剪跨比较小时,预应力水平以0.6为分界点,预应力水平小于0.6时提高对延性是有利的,预应力水平大于0.6时再提高将对延性不利;评估结果可为工程实际和抗震与优化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结构工程师》期刊2018年02期)
梁洪昌[6](2017)在《大跨度斜拉桥性能评估及抗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某公路斜拉桥工程分析实例,进行了抗震性能初步评估,采用反应谱法进行抗震分析,对主桥各关键截面进行抗震性能的详细评估,为类似桥梁抗震性能评估工作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7年21期)
李晨亮[7](2016)在《RC框架结构板式楼梯抗震影响分析与性能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楼梯是建筑正常使用过程中主要的垂直交通通道,在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来临时,也是重要的、也可能是唯一的逃生通道。然而,2008年汶川地震中现浇钢筋混凝土(简称RC)框架结构板式楼梯出现多种类型的破坏,且比框架的主体结构破坏更为严重,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此后,众多研究者展开楼梯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楼梯抗震设计建议,但缺少既有框架结构板式楼梯抗震性能评估及抗震改造措施的相关研究。本文结合已有试验研究及相应的有限元分析,对RC框架结构板式楼梯抗震性能与其评估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具体开展了以下主要工作:(1)从传统楼梯设计方法出发,根据历次震害调查,对地震作用下楼梯的破坏形态进行总结,并对板式楼梯震害机理进行分析。(2)利用OpenSees有限元软件,采用分层壳单元来模拟梯段板,选用修正的Kent-Park混凝土本构和Menegotto-Pinto钢筋本构,建立了带有板式楼梯的RC框架楼梯间结构的数值模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3)结合已有试验研究与楼梯间数值分析结果,分析了梯段板厚度、配筋方式、梯段板坡度和是否设置踏步对梯段板受拉和受压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楼梯构件、梯段板厚度、梯段板配筋方式以及梯段板跨度对楼梯间受力性能影响;并对现有隔离梯段板与梯梁、隔离平台板与框架柱两种楼梯抗震策略的优缺点进行分析。(4)通过对已有梯段板及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现象和试验结果的总结统计,确定了梯段板的抗震性能水平及其量化指标;并推导了框架结构层间位移角与其中梯段板抗震性能量化指标—轴向拉伸率之间的关系;最后以一栋五层框架结构为例,给出既有框架结构及其楼梯抗震性能评估的具体方法和步骤。(5)提出一种既有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抗震改造措施及相应的施工工艺。(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期刊2016-06-01)
李宝平,侯琳[8](2014)在《基于位移的RC框架结构抗震设计与性能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一个7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实例,采用Pushover分析方法,通过控制结构层间位移角和结构延性系数两个参数,从目标位移与静力弹塑性分析结果的吻合度和结构延性两个方面分别验证建筑结构设计方案中直接基于位移设计的设计方法与步骤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对于防止倒塌的性能水平,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能够使该框架结构具有合适的位移能力。仿真分析结果与目标位移相吻合,且延性系数的选取未超过限定值,从而验证了建筑结构设计方案中直接基于位移设计的设计方法与步骤合理。(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期刊2014年05期)
汤海燕[9](2014)在《高层混合结构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及其性能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许多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呈现不同程度的破坏,造成无法预测的损失。随着工程抗震技术的不断发展,抗震设计思想在日益更新。高层混合结构由于具有多道抗震设防体系,运用越来越广泛。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及性能评估尤其重要。在国内外相关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综合相关文献资料,对高层混合结构做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将课题组计算所得的弹性位移谱衰减关系,与现有弹性位移反应谱进行比较分析得到,此衰减关系更适合我国的地震情况,可用于长周期、高阻尼的地震工程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中,更适应现在的工程需求。考虑了震级、场地类别、断层距对位移反应谱的影响,发现震级对谱值和谱形的影响最大。阐述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的原理,利用上述弹性位移反应谱实现了一15层钢框架-剪力墙混合结构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并与现行的规范进行了对比分析。该方法可灵活的设定和调整性能目标,进行多性能的抗震设计,给予设计者更大的创造空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详细介绍了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通过对一15层和35层混合结构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利用能力谱法寻找性能点,将其推覆至性能点后进行性能评估,并对结构的变形性能进行校核。对直接基于位移设计的15层钢框架-混合结构进行增量动力弹塑性分析和基于IDA的易损性分析,按一定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实现具有概率意义的性能评估,所设计的结构能够满足叁水准的要求。(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4-05-28)
李亚[10](2014)在《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评估方法综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概括了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评价的方法,包括经验评估法、规范验证法、弹塑性时程分析法和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14年02期)
抗震性能评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雅安至康定高速公路泸定大渡河特大桥在国内外首次采用波形钢腹板组合箱型结构作为高烈度地震区特大跨悬索桥的索塔横梁,采用拟静力模型试验方法对新型索塔横梁体系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分为2部分介绍:前文介绍了模型试验设计及其有限元计算分析,本文在前文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实测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性能、刚度退化、耗能能力等试验指标,并对索塔横梁体系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同时对其塑性铰长度取值进行了初步探讨。试验结果表明:波形钢腹板箱型横梁满足抗震设计要求,索塔横梁联接体系能够实现"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理念,为高烈度地区大跨径悬索桥索塔横向联接抗震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震性能评估论文参考文献
[1].燕登.基于FEMAP-58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及减隔震性能评估[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9
[2].刘少乾,吴涤,唐德强,周道良.特大跨悬索桥索塔波形钢腹板横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Ⅱ):试验结果及性能评估[J].公路交通技术.2018
[3].张海明,陈蓉,黄元文,吴永红,冉志红.装配式钢筋砼拱桥节点抗震加固性能评估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8
[4].董文,余梅,雷延茹,陈军,周百昌.一种贮存箱的抗震抗冲击性能评估[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8
[5].曹忠民,林鹤云.基于神经网络的钢绞线加固RC柱抗震性能评估[J].结构工程师.2018
[6].梁洪昌.大跨度斜拉桥性能评估及抗震分析[J].山西建筑.2017
[7].李晨亮.RC框架结构板式楼梯抗震影响分析与性能评估[D].福州大学.2016
[8].李宝平,侯琳.基于位移的RC框架结构抗震设计与性能评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4
[9].汤海燕.高层混合结构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及其性能评估[D].湖南大学.2014
[10].李亚.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评估方法综述研究[J].科技信息.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