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酚类物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物质,活性,枸杞,多酚,横山,果实,抗氧化。
酚类物质论文文献综述
张可琢,余雅黔,唐瑞,郑宇琦,高家俊[1](2019)在《聚乙烯吡咯烷酮对油中酚类物质的吸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焦油中酚类物质的有效分离,可实现其高附加值利用。针对酚类物质的分离,本研究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吸附剂,研究了其对模型油中邻甲酚、间甲酚、对甲酚、1-萘酚和2-萘酚等的吸附性能。研究发现,PVP对酚类物质具有较大的吸附容量,其中对间甲酚、对甲酚、1-萘酚和2-萘酚的最大吸附量均可达1000 mg/g以上。同时发现,PVP上的Lewis碱性位点(C=O和C-N)可与酚羟基之间形成氢键作用,该作用的强度受酚类物质空间位阻影响。PVP具有一定的吸附选择性,在苯并呋喃或喹啉存在下,依然能够有效吸附2-萘酚。此外,使用过的PVP可再生并重复利用,同时实现酚的回收。可见,PVP是一种可用于分离煤焦油中酚类物质的优良吸附剂。(本文来源于《燃料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葛颖颖,杨琼琼,张丹,张家荣,Corke,Harold[2](2019)在《九种绿豆的酚类物质及其抗氧化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绿豆是一种富含蛋白质、淀粉、脂肪酸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的豆类,而且具有解毒、抗氧化等健康益处。这些健康益处可能与绿豆的生物活性化合物有关,特别是多酚、黄酮类化合物。系统评价了来自斯里兰卡的9种绿豆中游离、结合状态的总酚含量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各品种中游离和结合状态的总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存在较大差异,并且结合多酚提取物对抗氧化活性的贡献达到34.7%~56.0%。通过UPLC-QTOF-MS分析,初步鉴定出绿豆中的16种酚类化合物,比如二氢山奈酚-O-己糖苷、儿茶素-O-己糖苷、二氢槲皮素-O-己糖苷、山奈酚-O-己糖苷、叁羟基黄酮-O-鼠李糖苷、菊苣苷等。最后,运用HPLC定量绿豆中的主要多酚,发现碳苷黄酮牡荆素和异牡荆素是各品种中可溶和结合多酚中的最主要酚类化合物,占所有酚类化合物总量的90%以上。总的来说,绿豆是牡荆素和异牡荆素等膳食抗氧化多酚的重要天然来源。富含抗氧化多酚的绿豆品种可以进行大规模推广种植,具有重要的健康和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朱磊,刘云清,胡禧熙[3](2019)在《外源脱落酸处理时间对葡萄和葡萄酒酚类物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酚类化合物是葡萄中主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对葡萄果实和葡萄酒的感官和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葡萄始熟期施用外源脱落酸(ABA)可以促进果实着色和花色苷的积累,精准控制ABA处理时间可以有效改善葡萄果实和葡萄酒的感官品质和营养价值。以天津蓟县栽培的‘美乐’和‘赤霞珠’葡萄为试验品种,在果实始熟期初期(0~5%果实转色)、始熟期中期(30%~50%果实转色)和始熟期末期(95%~100%果实转色)用外源ABA 200mg·L-1喷施果穗。每个品种分为3个处理(3个时期)和1个对照组(不喷施ABA)。称量每个果实的果粒质量,手工分离葡萄皮和籽,测定果汁的可溶性固形物、pH值和可滴定酸含量。剩余的葡萄果实用于实验室小批量酿酒。利用比色法测定酚类总含量(总酚、类黄酮和黄烷–3–醇)和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利用液质联用(HPLC–MS/MS)分析花色苷的含量和组成,系统研究了始熟期外源ABA处理时间对葡萄和葡萄酒酚类特征的影响。结果:(1)始熟期外源ABA处理对成熟果实的果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pH值没有显着影响。对葡萄籽的酚类含量和抗氧化活性也没有影响,这是因为只有很少的外源ABA能进入到果实内部,绝大部分仍留在葡萄皮上。(2)在始熟期中期以前喷施ABA可以显着提高葡萄皮和葡萄酒的酚类总含量、抗氧化活性和花色苷总含量,尤其在始熟期中期处理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美乐’和‘赤霞珠’果皮总酚含量分别增加了14%~22%和48%~79%,葡萄酒总酚含量分别增加了3%~25%和2%~35%,果皮花色苷的积累量分别增加了1%~143%和53%~94%,葡萄酒花色苷的浓度分别增加了12%~36%和7%~19%。主要原因是花色苷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的表达量可由外源ABA诱导上调。(3)对于花色苷的组成,始熟期外源ABA处理使‘美乐’成熟果实的pt–单糖苷比例降低、乙酰化花色苷的比例升高,使‘赤霞珠’葡萄酒的香豆酰花色苷和羟苯基吡喃型花色苷的比例降低。对葡萄成熟果实和葡萄酒花色苷组成没有产生一致的影响。综上所述,始熟期中期前进行外源ABA处理可以显着提高葡萄果实和葡萄酒的感官品质和营养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1)
王琴,刘凤兰,毛金梅,王建友,韩宏伟[4](2019)在《‘黑杞一号’与野生黑果枸杞的酚类物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黑杞一号’和野生黑果枸杞为研究对象,对其总酚、总花色苷、总单宁、单体花色苷和非花色苷单体酚类物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与野生黑果枸杞相比,‘黑杞一号’的总酚、总花色苷、总单宁含量分别高出14 250、390和3 330μg/g。(2)‘黑杞一号’和野生黑果枸杞中均检测出4种单体花色苷,包括双葡萄糖苷1种、咖啡酰化葡萄糖苷2种和香豆酰化葡萄糖苷1种,且‘黑杞一号’的4种单体花色苷均显着高于野生黑果枸杞,其中单体花色苷总量比野生黑果枸杞高116.88%(5 672.8μg/g),二甲花翠素咖啡酰化葡萄糖苷含量为野生黑果枸杞的14.93倍。(3)‘黑杞一号’和野生黑果枸杞中均检测到29种非花色苷单体酚,包括黄烷醇类7种、羟基苯甲酸类4种,黄酮醇类18种,并以原儿茶酸含量最高,但‘黑杞一号’非花色苷单体酚总量较野生黑果枸杞低51.42%(2.71μg/g)。(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陈道国,张国昀,张彤,张建国,何彩云[5](2019)在《沙棘浆果中酚类物质含量与自由基清除能力相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分析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果实中芦丁、槲皮素、异鼠李素、山奈酚、杨梅素、柚皮素和维生素E这7种酚类物质与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关系,为探讨酚类物质对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提供参考。[方法]以沙棘丰宁和向阳2栽培品种3个时期(绿果期、变色期和成熟期)的果实为实验材料,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测定芦丁、槲皮素、异鼠李素、山奈酚、杨梅素、柚皮素和维生素E这7种酚类物质含量,同时利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沙棘果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随后将7种酚类物质与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丰宁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显着高于向阳,且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在绿果期、变色期和成熟期依次降低,而向阳在绿果期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变色期最弱;丰宁果肉中芦丁、槲皮素、异鼠李素、山奈酚、杨梅素和柚皮素6种酚类物质含量高于向阳,其中,芦丁和杨梅素含量在3个不同时期均显着高于向阳(P<0.05);另外,果实3个不同发育时期中槲皮素、异鼠李素、柚皮素和杨梅素这4种物质含量在2沙棘品种中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芦丁、维生素E和山奈酚这3种物质在2沙棘品种中变化趋势不同。相关性分析发现:芦丁、槲皮素、异鼠李素、山奈酚、杨梅素和柚皮素与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的相关性系数均大于0.6,而维生素E与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相关性系数仅为0.17。[结论]芦丁、槲皮素、异鼠李素、山奈酚、杨梅素和柚皮素的含量与羟基自由基的清除具有正相关性,有助于促进沙棘果实中羟自由基的清除。(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夏晓雨,王凤娟,符群,张娜,郭庆启[6](2019)在《几种单元操作对蓝莓果汁饮料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究果汁饮料加工过程中几种常见的单元操作对蓝莓果汁饮料品质的影响,了解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在蓝莓果汁饮料加工过程中的变化,为蓝莓果汁饮料加工工艺及参数的选择提供参考。选取果汁饮料加工工艺中常见的超声波辅助提取、真空浓缩、均质及杀菌4种典型单元操作,对蓝莓果汁饮料经单元操作处理前后的总酚、总黄酮、花青素和原花青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并测定总还原能力及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蓝莓果汁饮料经过一定条件的超声波处理(180 W、30 min)后,总酚含量提高11.49%,抗氧化能力也得到显着提升(P <0.05);3种杀菌处理中,高温杀菌(120℃、15 min)对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损失影响程度最高,紫外杀菌(2 kJ/m2、30 min)能够最大程度的保留蓝莓果汁饮料中酚类物质的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均质处理(30 MPa、5 min、2次)在增加果汁饮料稳定性的同时对酚类物质含量变化影响较小,真空浓缩操作(0.08 MPa、60℃、30 min)经浓度还原计算后发现其降低了果汁饮料中酚类物质的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超声波处理可对蓝莓果汁饮料中的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起到促进积累和提升的作用,除超声波处理操作外,试验选取的单元操作普遍会降低蓝莓果汁饮料的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温度高于60℃处理对酚类物质含量变化影响显着(P <0.05),蓝莓果汁饮料的抗氧化能力与酚类物质的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付诗鸣,郑心,伍辰光,付晓燕[7](2019)在《花生发芽前后酚类物质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小白沙"花生种子及其芽苗菜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发芽前后酚类物质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未发芽花生中酚类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60%、水浴温度80℃、提取时间4 h、料液比1︰10 (g/mL),在此条件下总酚提取量为2.23 mg/g;花生芽中酚类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70%、水浴温度60℃、提取时间4 h、料液比1︰20 (g/mL),在此条件下总酚提取量为3.84mg/g,约为发芽前的1.7倍。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发芽后酚类物质对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还原能力较发芽前有所降低。(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9年09期)
赵旭,张欣珂,陈新军,张珊珊,何非[8](2019)在《葡萄酒中的酚类物质Ⅱ:辅色效应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葡萄酒消费量持续快速增长,葡萄酒正逐渐成为倍受青睐的酒精饮料之一。究其原因,葡萄酒独特的风味固然重要,而葡萄酒(尤其是红葡萄酒)喜人的颜色和丰富的生物活性功能同样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不同于绝大部分酒精饮料,葡萄酒中富含酚类物质,不仅赋予其醇厚的口感和艳丽的色泽,也会对饮用者的身体健康起到十分积极的功效。本文介绍了葡萄酒中主要酚类物质的生物活性,并对红葡萄酒颜色保持起到重要作用的辅色效应(包括辅色效应的研究历史、作用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概述,以期为我国葡萄酒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9年17期)
朱怡霖,张海生,赵鑫帅,薛焕焕,薛菁[9](2019)在《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横山老黑豆酚类物质》一文中研究指出比较8种大孔树脂对横山老黑豆酚类化合物的静态吸附和解吸特性,筛选出分离最佳的大孔树脂,分析静态吸附动力学曲线和最佳的乙醇解吸体积分数,优化不同的样品质量浓度和不同上样流速动态吸附工艺参数。HPLC方法确定8种酚酸含量以及5种异黄酮含量。结果表明,NKA-9大孔树脂的静态吸附和解吸对横山老黑豆酚类化合物的效果最好,静态吸附4 h可达到平衡,乙醇解吸体积分数为70%。动态吸附和解吸参数:样品上样质量质量浓度为1.96 mg/mL,上样流速为2.14 BV/h。HPLC分析和鉴定NKA-9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前后的横山老黑豆酚类物质种类没有变化,含量降低很少。横山老黑豆酚类物质中原儿茶酸、绿原酸、咖啡酸、大豆苷和染料木苷含量较高。(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赵晓珍,马玉华,张洪礼,赵凯,罗昌国[10](2019)在《桃果实中酚类物质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桃果实中酚类物质是桃果实在发育过程中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之一。目前已鉴定出酚酸类、黄烷醇类、黄酮醇类及花色苷类等物质40余种,具有抗氧化、预防肥胖和心血管疾病、抗肿瘤、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不同品种、组织、贮藏与加工方式对酚类物质的组成和含量均有一定影响。对桃果实中酚类物质的组成、含量分布及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桃果实中酚类物质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酚类物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绿豆是一种富含蛋白质、淀粉、脂肪酸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的豆类,而且具有解毒、抗氧化等健康益处。这些健康益处可能与绿豆的生物活性化合物有关,特别是多酚、黄酮类化合物。系统评价了来自斯里兰卡的9种绿豆中游离、结合状态的总酚含量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各品种中游离和结合状态的总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存在较大差异,并且结合多酚提取物对抗氧化活性的贡献达到34.7%~56.0%。通过UPLC-QTOF-MS分析,初步鉴定出绿豆中的16种酚类化合物,比如二氢山奈酚-O-己糖苷、儿茶素-O-己糖苷、二氢槲皮素-O-己糖苷、山奈酚-O-己糖苷、叁羟基黄酮-O-鼠李糖苷、菊苣苷等。最后,运用HPLC定量绿豆中的主要多酚,发现碳苷黄酮牡荆素和异牡荆素是各品种中可溶和结合多酚中的最主要酚类化合物,占所有酚类化合物总量的90%以上。总的来说,绿豆是牡荆素和异牡荆素等膳食抗氧化多酚的重要天然来源。富含抗氧化多酚的绿豆品种可以进行大规模推广种植,具有重要的健康和经济效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酚类物质论文参考文献
[1].张可琢,余雅黔,唐瑞,郑宇琦,高家俊.聚乙烯吡咯烷酮对油中酚类物质的吸附性能[J].燃料化学学报.2019
[2].葛颖颖,杨琼琼,张丹,张家荣,Corke,Harold.九种绿豆的酚类物质及其抗氧化活性[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3].朱磊,刘云清,胡禧熙.外源脱落酸处理时间对葡萄和葡萄酒酚类物质的影响[C].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2019
[4].王琴,刘凤兰,毛金梅,王建友,韩宏伟.‘黑杞一号’与野生黑果枸杞的酚类物质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19
[5].陈道国,张国昀,张彤,张建国,何彩云.沙棘浆果中酚类物质含量与自由基清除能力相关分析[J].林业科学研究.2019
[6].夏晓雨,王凤娟,符群,张娜,郭庆启.几种单元操作对蓝莓果汁饮料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
[7].付诗鸣,郑心,伍辰光,付晓燕.花生发芽前后酚类物质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比较[J].食品工业.2019
[8].赵旭,张欣珂,陈新军,张珊珊,何非.葡萄酒中的酚类物质Ⅱ:辅色效应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9
[9].朱怡霖,张海生,赵鑫帅,薛焕焕,薛菁.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横山老黑豆酚类物质[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9
[10].赵晓珍,马玉华,张洪礼,赵凯,罗昌国.桃果实中酚类物质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J].贵州农业科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