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CT扫描应用于泌尿结石临床诊断价值

不同剂量CT扫描应用于泌尿结石临床诊断价值

(贵州省德江县人民医院影像科贵州铜仁565200)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剂量CT扫描应用于泌尿结石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疑似泌尿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给予这100例患者有效的分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剂量CT扫描检查;干预组50例,给予低剂量CT扫描检查,对两组患者CT扫描的图像质量、CT辐射剂量指数以及扫描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的CT剂量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干预组CT扫描的图像质量评分与对照组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CT扫描特异性、敏感性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CT扫描能够在确保图像质量、保证检测特异性、敏感性的基础上,降低辐射剂量,减小对患者身体的伤害,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可以在临床中得以广泛地推广应用。

【关键词】低剂量;CT扫描;泌尿结石;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69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9-0374-02

作为临床中一种极为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泌尿结石患者多表现为疼痛、血尿等,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传统的临床中多采用的是KUB、超声以及IVU检查,效果达不到预期[1]。近年来,多层螺旋CT扫描以其无创、实用的优越性在临床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为了研究不同剂量CT扫描在泌尿结石中的诊断价值,选取我院100例泌尿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对研究结果给予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选取的是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泌尿结石患者,并采取随机分组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干预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在22~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5±3.6)岁;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在20~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5±4.2)岁。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血尿、尿急以及腹背部疼痛等。患者无心、肺、肾功能不全及其它伴随症状。本次研究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并同意,按照相关规定签订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扫描前30min,指导患者饮水400ml左右,充盈膀胱后给予CT扫描,在扫描前指导患者吸气、呼气,尽量一次憋气完成扫描检查。CT扫描所采用的仪器为Philips16排螺旋CT。扫描时使患者保持仰卧位,扫描覆盖从耻骨到双肾上极位置。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即120kv、350mACT扫描,将准直宽度设为6mm×1.25mm,床速设置为18.80转/圈,管电流设置为120kv,层厚保持在5mm左右。干预组:按照患者的体重分别给予≥25kg者100mA、18.5~25kg者80mA以及≤18.5kg者50mA低剂量CT扫描。准直宽度、床速、螺距以及管电压等指标与对照组设置相同。

1.3观察指标

对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图像质量评分、敏感性、特异性以及辐射剂量进行综合分析。图像质量评分共为5分,分值越高,图像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辐射剂量、图像质量评分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组与对照组辐射剂量比较经过不同剂量CT扫描,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的辐射剂量为(6.3±1.2),对照组辐射剂量为(19.3±1.6),两组差异较大(P<0.05),统计学有意义,干预组的图像质量评分为(4.7±0.8)分,对照组为(4.8±0.6),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

2.2干预组与对照组检测敏感性、特异性比较干预组患者检测敏感性为95.43%,特异性为68.42%,对照组患者检测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4.42%、58.63%,差异较小,统计学无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临床中对泌尿结石的诊断与治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临床中男性泌尿结石的发病率普遍高于女性,患者多表现为尿急、尿痛等,部分患者在发病初期甚至无明显的症状表现,因而错过了治疗时机,因此对泌尿结石患者给予有效的诊断显得尤为重要。临床中采用超声及X线检查泌尿结石准确率较低,容易受到腹壁及粪便的影响,出现漏诊、误诊现象[2]。近年来,CT扫描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3]。常规剂量CT扫描尽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检测准确性,然而其采用大剂量CT扫描,容易对患者的组织器官造成损害。研究探究了低剂量CT扫描在泌尿结石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显示,干预组与对照组CT扫描的图像质量、敏感性、特异性差异不大(P>0.05),统计学无意义;而干预组的辐射剂量却显著降低,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患者的体质不同,其对辐射剂量的接受能力也有着明显的差异性,按照患者体质给予不同管电流扫描,能够降低辐射剂量。综上所述,对疑似泌尿结石患者给予不同剂量CT扫描,能够降低对患者的组织器官损伤,确保图像质量与扫描敏感性、特异性,值得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侯洪涛,郭忠伟.双源CT低剂量腹部扫描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34:77-80.

[2]方俊华,朱本权,龚娅玲,胡庆华.低剂量增强CT扫描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J].实用癌症杂志,2015,02:253-255+259.

[3]黄锦炽.泌尿结石临床诊断应用不同剂量CT扫描效果观察[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06:65-67.

标签:;  ;  ;  

不同剂量CT扫描应用于泌尿结石临床诊断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