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性弱视论文_晁媛媛,苟琦,王侠

导读:本文包含了近视性弱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弱视,近视,屈光度,儿童,功能,视力,远视。

近视性弱视论文文献综述

晁媛媛,苟琦,王侠[1](2019)在《视知觉感知训练配合护理干预对3~6岁近视性弱视儿童视力和屈光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视知觉感知训练配合护理干预对3~6岁近视性弱视儿童视力和屈光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14例3~6岁近视性弱视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疗法,观察组采用视知觉感知训练联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的视力、屈光度变化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最小分辨角对数(log MAR)视力为(0. 32±0. 09),显着优于对照组的(0. 37±0. 11)(P <0. 05);观察组治疗后的屈光度变化值为(0. 59±0. 17) D,显着低于对照组的(0. 70±0. 23) D (P <0. 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 23%,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7. 19%(P <0. 05)。结论对3~6岁近视性弱视儿童实施视知觉感知训练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善患儿视力,降低屈光度变化值,有效抑制近视度数加深。(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李发标,叶星,麦雪燏,麦雪婷,陆强[2](2019)在《完全遮盖法与短时遮盖法治疗近视性弱视的效果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完全遮盖法与短时遮盖法综合方案治疗近视性弱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眼科收治的近视性弱视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和B组。两组均予以红光闪烁等常规治疗和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予以短时遮盖法(A组,27例)和完全遮盖法(B组,23例)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总有效率显着高于B组(P<0.05);治疗前A组裸眼视力、最佳视力与B组相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A组显着高于B组(P<0.05);A、B组组内的1、2、3组随访1年屈光度差异显着(P<0.05),A组随访期间的1、2、3组屈光度显着高于B组(P<0.05)。结论在近视性弱视的临床治疗中,短时遮盖法治疗效果显着优于完全遮盖法,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现代诊断与治疗》期刊2019年12期)

万娟[3](2019)在《同一屈光范围高度近视性弱视眼与高度近视眼眼底结构的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同一屈光度数范围内高度近视性弱视眼与高度近视眼在EDI-OCT下视网膜、脉络膜、视盘神经纤维层的形态特征。方法:本试验招募6~16岁的中国儿童19例26眼进行研究。将研究对象分为高度近视性弱视组(11眼)和高度近视组(15眼)。采用频域OCT深层影像扫描模式,检查黄斑中心凹及黄斑中心凹旁不同区域的视网膜、脉络膜和视盘神经纤维层厚度。结果:中心凹外1.0、1.5、2.0、2.5、3.0mm区域的视网膜厚度在绝大多数方位上,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下方3.0mm处,高度近视性弱视组脉络膜厚度显着薄于高度近视组(P=0.012)。两组各方位视盘神经纤维层厚度比较均无差异(P>0.05)。结论:在同一屈光度数范围内,中心凹周围的视网膜厚度,高度近视性弱视眼明显薄于高度近视眼,弱视的发生发展可能参与其变化过程。(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李正红,鲁学艳[4](2019)在《视感知觉疗法+调节功能训练治疗近视性弱视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近视性弱视应用视感知觉疗法+调节功能训练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9例近视性弱视患儿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5例,43眼)应用传统弱视治疗法,研究组(44例,50眼)应用视感知觉疗法+调节功能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半年后的临床效果及视力提升幅度。结果研究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94%,比对照组79.07%高,有统计学差异性(χ~2=4.586,P<0.05),患儿视力提升幅度高于对照组,屈光度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近视性弱视应用视感知觉疗法+调节功能训练治疗,患儿视力改善明显,可以广泛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刘莉静,颜华[5](2019)在《红光闪烁治疗仪联合红色视力表远距离视功能训练对儿童近视性弱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红光闪烁治疗仪联合红色视力表远距离视功能训练对儿童近视性弱视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2例近视性弱视患儿分组,对照组予短小遮盖+近距离功能性视力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红光闪烁治疗仪联合红色视力表远距离视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屈光动态变化、BCVA、弱视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近视性屈光度与治疗前对比无差异(P>0.05),而对照组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1a后的近视性屈光度、年均屈光度变化值和弱视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BCVA优于治疗前,治疗1a时优于治疗6mo(P<0.05)。结论:红光闪烁治疗仪联合红色视力表远距离视功能训练治疗儿童近视性弱视可有效降低年平均屈光度变化值,矫正最佳视力,降低弱视复发率。(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董俊丽[6](2019)在《视感知觉疗法联合调节功能训练治疗近视性弱视50例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视感知觉疗法联合调节功能训练治疗近视性弱视的临床疗效。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本院100例(128眼)近视性弱视患者,摸球法分为研究组(视感知觉疗法+调节功能训练)与对照组(传统治疗)。对比两组视力改善效果。结果干预6个月,研究组、对照组视力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1%、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12个月,研究组、对照组视力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5.45%、8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视性弱视治疗中联合应用视感知觉疗法与调节功能训练的效果更佳,能促使患者视力尽快恢复。(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09期)

李京,刘香,徐华,陈凡[7](2019)在《双眼视觉短塑性训练联合调节功能训练对8~12岁儿童近视性弱视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双眼视觉短塑性训练联合调节功能训练对8~12岁儿童近视性弱视的临床疗效与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眼科门诊接受治疗的8~12岁近视性弱视儿童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传统弱视治疗,观察组患儿在传统弱视治疗基础上给予双眼视觉短塑性训练联合调节功能训练,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视力和屈光状态变化状况、临床疗效及治疗满意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最佳矫正视力与屈光状态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_均>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最佳矫正视力与屈光状态改善状况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_均<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和治疗满意度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_均<0.05)。结论双眼视觉短塑性训练联合调节功能训练可显着改善8~12岁近视性弱视患儿的视力和屈光状态,提高临床疗效及治疗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2期)

钟凤元,罗晓红,陈华香,钟霖[8](2019)在《视知觉学习对近视性弱视患儿屈光度增长的影响及护理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视知觉学习对近视性弱视患儿屈光度的影响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于本院眼科就诊的52例近视性弱视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视知觉学习联合适当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与出院6个月的屈光度变化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近视性弱视儿童的屈光度增长较对照组更为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近弱视儿童,视知觉学习法较传统治疗方法对患儿屈光度的改善更为明显,护理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当代护士(上旬刊)》期刊2019年02期)

于洪峰[9](2018)在《儿童远视性弱视矫正后近视化的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儿童远视性弱视矫正后近视化临床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我院验光科接诊的共计160例远视性弱视儿童做为本次研究对象,另外选取与研究儿童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性的50例(100眼)视力正常的健康儿童做为本次的观察对象。将160例远视性弱视儿童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试验组,其余50例正常视力儿童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对试验组患者进行散瞳验光配镜操作,≤0.8是其矫正视力,对患儿确诊以后需保持每年一次的频率接受散瞳验光以及其他相关性质检查,随访期末矫正视力在≥0.9。结果:对高、中、轻度远视患者屈光度下降速度进行比对得出高度和轻度远视患儿下降速度较快的结果,中度远视屈光患者下降速度则相对缓慢一些,高、中、轻度各组远视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性较小,近视发展普遍存在于轻度远视患者群组内。结论:矫正远视性弱视情况以后近视情况出现相对比较容易,对患儿生活质量造成大幅度降低,所以在对其进行矫正治疗过程中要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并做到近视预防的相关措施。(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8年24期)

刘璃,许燕,朱旭红[10](2018)在《不同方法矫治儿童近视混合散光性弱视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合性散光在各种散光类型中并不多见,常常会导致患儿出现弱视[1],弱视是导致儿童视力低下的首要原因,目前常用的弱视治疗方法主要是屈光矫正、遮盖联合精细训练[2]。传统弱视治疗效果评估指标主要是矫正视力[3],而忽略了近视发展的情况。近年来国内文献报导儿童高度散光年均球镜变化明显,呈近视增加或远视降低,柱镜变化很小[4],国内学者对于改善弱视训练过程中的调节功能、延缓青少年近视进展进行了研究,目前(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21期)

近视性弱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完全遮盖法与短时遮盖法综合方案治疗近视性弱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眼科收治的近视性弱视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和B组。两组均予以红光闪烁等常规治疗和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予以短时遮盖法(A组,27例)和完全遮盖法(B组,23例)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总有效率显着高于B组(P<0.05);治疗前A组裸眼视力、最佳视力与B组相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A组显着高于B组(P<0.05);A、B组组内的1、2、3组随访1年屈光度差异显着(P<0.05),A组随访期间的1、2、3组屈光度显着高于B组(P<0.05)。结论在近视性弱视的临床治疗中,短时遮盖法治疗效果显着优于完全遮盖法,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近视性弱视论文参考文献

[1].晁媛媛,苟琦,王侠.视知觉感知训练配合护理干预对3~6岁近视性弱视儿童视力和屈光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

[2].李发标,叶星,麦雪燏,麦雪婷,陆强.完全遮盖法与短时遮盖法治疗近视性弱视的效果对比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

[3].万娟.同一屈光范围高度近视性弱视眼与高度近视眼眼底结构的特点[J].国际眼科杂志.2019

[4].李正红,鲁学艳.视感知觉疗法+调节功能训练治疗近视性弱视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19

[5].刘莉静,颜华.红光闪烁治疗仪联合红色视力表远距离视功能训练对儿童近视性弱视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19

[6].董俊丽.视感知觉疗法联合调节功能训练治疗近视性弱视50例效果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7].李京,刘香,徐华,陈凡.双眼视觉短塑性训练联合调节功能训练对8~12岁儿童近视性弱视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

[8].钟凤元,罗晓红,陈华香,钟霖.视知觉学习对近视性弱视患儿屈光度增长的影响及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

[9].于洪峰.儿童远视性弱视矫正后近视化的临床分析[J].人人健康.2018

[10].刘璃,许燕,朱旭红.不同方法矫治儿童近视混合散光性弱视的临床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8

论文知识图

组小鼠右眼屈光度及眼轴长度情况比较...小鼠眼轴测量 (×4)几1生12几协生皿L皿区困压毛找压生已吸....智能机宣传实验组A不同类型屈光不正性弱视疗效比较叁组小鼠视网膜血管网鬼笔环肽-FITC/...

标签:;  ;  ;  ;  ;  ;  ;  

近视性弱视论文_晁媛媛,苟琦,王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