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化速率论文_殷鉴,刘新英,张漫,李寒

导读:本文包含了同化速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速率,黄柏,乌拉,韧皮部,长白山,紫花苜蓿,氧化酶。

同化速率论文文献综述

殷鉴,刘新英,张漫,李寒[1](2018)在《基于WSN与自制同化箱的单叶、群体光合速率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具有节点部署更密集,数据稳定性更高,功率转换更节能等优点,在农业领域中受到广泛应用。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代谢的基础,其优劣直接影响其果实的品质和质量,而群体光合不是单叶光合的简单迭加,单叶相比,植物的生产力与群体光合的关系更为密切,对农林生态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群体光合测量方面,由于受到技术条件和研究方法的欠缺,开发的产品少且测量缓慢,精度不高,且采用肉眼人工读数方式记录数据,造成误差很大。在群体光合速率分析方面,只是单一比较了不同外界环境下的群体光合速率差异,并没有比较空气温湿度、光照和CO2浓度交互影响下的群体光合;在单叶光合与群体光合的差异方面也较少研究;【材料与方法】因此,本研究将无线传感器网络、同化箱和LI-6400XT相结合,开展日光温室番茄单叶,群体光合速率对比分析研究。在测量方面为获得更多的数据,选取易于改变测量环境的半封闭式同化箱测量方法,采用侧面开口,同时内部放置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测量同化箱内的气体温湿度、土壤温湿度、CO_2浓度、光强。将同化箱与LI-6400XT相结合,控制整个测量系统的循环流速以及获取整株番茄CO_2同化量。为获取整株番茄叶面积,采用网格与像素转换法,编程平台采用MATLAB。最后,将获取的数据代入半封闭式动态气室法计算公式,得到群体光合速率。为比较单叶、群体在日动态上的差别,同时采用LI-6400XT测量单叶光合速率;【结果与分析】由于群体光合测量过程繁琐,耗费时间长,精度不高,因此,本研究将温室环境因子与单叶光合速率相结合,建立了群体光合速率预测模型。在日动态上,群体光合午休现象持续时间更长,下降幅度更大,因此在高温条件下,群体光合比单叶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设计的群体光合速率测量系统气密性良好,通入2190μmol/mol的CO_2时,CO_2的浓度变化小于1μmol/mol。利用设计的系统得到了夏季群体光合速率,整套系统结构紧凑,易于操作,适合于长时间测量;测定方法合理、简单,适于植物群体光合速率的研究;【结论】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利用WSN测得的环境因子信息加单叶光合速率建立的群体光合速率预测模型相关系数为0.9196,表明此模型预测精度较高,能为群体光合研究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201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0-14)

杨博文,孙海龙,吴楚[2](2015)在《低磷胁迫对水曲柳幼苗光合速率与氮素同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温室内采用盆栽砂培的方法,对不同供磷水平(0.125、0.250、0.500和1.000 mmol/L)的水曲柳幼苗进行了光合速率与氮素同化的研究。结果表明,水曲柳幼苗最大净光合速率随供磷减少而降低,供磷水平最低(0.125mmol/L)时水曲柳幼苗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为正常供磷(1 mmol/L)的61%,而低磷水平处理(0.125、0.250、0.500mmol/L)时的光补偿点均高于正常供磷处理。各供磷水平下,叶片中的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均高于根系。随供磷的减少,叶片与根系中硝态氮含量均降低,同时,低磷水平处理(0.125、0.250、0.500 mmol/L)时根系铵态氮含量均高于正常供磷(1 mmol/L),表明低磷胁迫下水曲柳偏向铵态氮的吸收。但是,叶片全氮含量随供磷水平的降低而下降。供磷水平较低时(0.125和0.25 mmol/L)叶片硝酸还原酶(NR)活性低于根系,而在供磷水平较高时(0.5和1 mmol/L)则相反。随供磷的减少,叶片和根系NR活性,以及叶片天冬氨酸转氨酶(AAT)活性均逐渐降低,而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变化较小。上述结果表明,在低磷胁迫下水曲柳幼苗氮素吸收数量和同化酶活性均降低,减少了氮素向叶片的分配,导致植株光合速率下降。(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8期)

刘铁宁,董树亭,张吉旺,刘鹏,赵斌[3](2014)在《减源可有效调控密植玉米群体光合速率、~(13)C同化物分配及籽粒产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当前玉米产量的提高应部分归因于种植密度的增加,但过高的种植密度加剧了植株对光热资源及土壤养分的竞争,致使单株生长速率降低;与此同时,有限的碳氮资源供应亦增加了籽粒败育,显着降低了穗粒数及籽粒产量。冠层中部叶片是玉米籽粒产量的主要来源,密植条件下,穗位叶层光照强度仅为自然光强的18%~55%。此外,密植玉米群体存在叶片冗余现象。因此,本试验试图通过去除穗位叶上部叶片来改善密植玉米冠层光照状况并提高籽粒产量。【材料与方法】在种植密度为105 000株hm~(-2)的大田试验条件下,选用半紧凑型玉米品种金海5号,开花后3 d分别做不同程度去叶处理,包括去除植株顶部2片叶(S_2)、4片叶(S4)、6片叶(S_6),以不去叶植株为对照(S_0))。探究群体光合速率(CAP)、~(13)C同化物分配及籽粒产量对去叶的响应,以期为高密度栽培条件下产量潜力的进一步提高探讨新的技术途径。【结果与分析】较对照而言,去二叶处理植株具有较长的群体光合速率和叶面积指数持续期,且成熟期具有较高的干物质积累能力,收获指数也较大。此外,不同程度去除穗位叶上部叶片形成了不同的~(13)C同化物分配模式:去除植株顶部两片叶促进了~(13)C同化物向籽粒的运转,而过度去叶使其向籽粒的分配显着降低,这主要是由于大量~(13)C同化物滞留在茎秆和苞叶中。密植条件下去二叶植株同样具有较大的产量优势,两年产量较对照分别增加15%和12%。然而,花后3天是籽粒库容建成的关键时期,此时过度去叶(S4和S_6)显着降低粒数和粒重,致使籽粒产量显着降低。【结论】高密度种植条件下,适当去除植株顶部两片叶可延缓植株衰老,增强群体光合及干物质积累能力,促进~(13)C同化物向籽粒的运转,同时较高的源库比例有利于形成较大的粒重及籽粒产量。(本文来源于《2014年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与生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4-08-20)

王志强,姬明飞,樊哲翾,邓建明[4](2013)在《云杉植物幼苗整体光合、呼吸速率以及碳同化效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常认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提高生态系统生产力以及生态系统同化效率日益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其中,有效方法之一是:通过评估不同物种生长季碳同化效率并且为植树造林或生态恢复筛选出具有较高碳同化效率的优势物种,从而相对减少自然生态系统对大气CO2的排放,增加对大气CO2的吸收同化。本研究基于代谢异速理论,以及直接测定的整株植物瞬时净光合速率和暗呼吸速率;建立了型直接预测物种整个生长季碳同化效率的模型体系。我们通过对八个云杉物种及一个变种幼苗的整体光合、呼吸速率和生物量等指标的测定,对我们建立的模型体系进行了检验:(i)二氧化碳通量及能量与个体大小的1次方成正比,(ii)无论是瞬时净光合速率和暗呼吸速率,还是生长速率这些异速关系都与环境温度不相关。(iii)九个云杉分类组的生长季碳同化效率之间存在显着差异。而且欧洲云杉具有最高的生长季碳同化效率,而天山云杉生长季碳同化效率最低。本研究的理论模型体系和实验方法对评估其他物种生长季碳同化效率以及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同化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2分会场: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期刊2013-10-13)

秦海波,郑新军,李彦,马杰,李嵩[5](2012)在《荒漠灌木梭梭同化枝相对生长速率对温度升高响应的不确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地表大气和陆表温度的升高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同时这种趋势还将持续下去。全球变暖不仅改变了热量条件,还改变了水分条件。水热条件可以综合地反映为潜在蒸散量,进而影响植被生产力,而同化组织是植物对环境变化最为敏感的部位。本研究跟踪梭梭同化枝在2010年6—9月的生长动态,测定同化枝的光响应曲线以计算同化枝潜在同化速率,并利用气象数据及Hargreaves公式计算潜在蒸散量。通过分析梭梭同化枝相对生长速率与潜在同化速率,潜在蒸散量与潜在同化速率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了仅仅需要日最低、最高和平均温度,以及太阳总辐射数据,就可以估算梭梭同化枝相对生长速率的简单方法,经统计检验基本可行(P=0.016)。应用该种方法和1960—2000年6—9月本地月平均气象数据,讨论了在全球变暖背景不同的升温模式下,梭梭同化枝相对生长速率变幅的方向和大小的不确定性,由此表明了荒漠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的复杂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沙漠》期刊2012年05期)

杨世超,邓波,张蕴薇,杨富裕[6](2012)在《中苜一号紫花苜蓿碳同化分配与转移速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中苜一号)的生长条件进行控制,并在分枝期对其进行13 C脉冲标记,收集标记后第6,12,18,24,30d的叶、茎、根以及土壤样品,测定各样品中13 C含量,以此来探讨苜蓿光合碳的吸收与转移。结果表明:苜蓿各组分光合产物的分配顺序为茎>叶>根;13 C转移速率为叶>茎>根,随着时间的延长,苜蓿各组分13 C含量逐渐减少,最终达到稳定状态;渗漏到土壤中的13 C含量在0~10cm土壤层显着高于10~20cm,但10~20cm的13 C含量比较稳定。(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魏爱丽,张英华,黄琴,王志敏[7](2007)在《小麦不同绿色器官光合速率与碳同化酶活性及其基因型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比较了小麦不同基因型籽粒生长期旗叶与穗、茎、鞘等非叶绿色器官光合速率及光合碳同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存在显着的基因型差异。籽粒生长早期非叶器官净光合速率最大值低于旗叶,但后期的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小于旗叶。各器官RuBPC活性和PEPC活性的变化均呈单峰曲线,RuBPC活性表现为旗叶>芒>叶鞘>穗下节间>颖片(护颖、外颖),其中芒的酶活性与叶片差异很小;PEPC活性表现为穗颖、叶鞘、穗下节间均明显高于旗叶。各基因型各非叶器官不同时期PEPC/RuBPC活性平均比值均明显高于旗叶,后期非叶器官中PEPC活性甚至超过RuBPC活性。暗示在小麦生长后期的碳同化、特别是非叶器官的碳同化过程中,PEPC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后期非叶器官光合速率的相对稳定性可能与其较高的PEPC活性及活性下降缓慢有密切关系。在小麦品种改良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叶片而且要重视非叶绿色器官光合性能,特别是PEPC活性的选择。(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07年09期)

严晓宇,叶萌,彭煜程,夏先福,赵敏[8](2007)在《~(14)C同化物在黄柏韧皮部的运输速率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4C为示踪剂,用14CO2+CO2混合气体法进行半株标记,饲喂50μCi/株的NaH14CO3,标记时间为1h。燃烧法制样,在FJ2107P液体闪烁计数器上测定,14C同化物在黄柏韧皮部中的运输速率为47~54cm/h,平均速率为50.2cm/h。(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开发》期刊2007年02期)

王成云,魏岩,牟书勇,尹林克[9](2006)在《梭梭属植物同化枝的生长速率和PPO活性的季节性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生长在中国科学院吐鲁番沙漠植物园荒漠干旱胁迫下的梭梭属植物为研究对象,结合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几种重要环境因子,定期测定梭梭属植物生长季内同化枝净生长量、PPO活性。结果表明,两种梭梭在大气干旱严重的7~8月出现部分同化枝脱落和“生长休眠”;在整个生长季内,PPO活性与梭梭属植物生长速率呈显着正相关,PPO活性可以作为衡量梭梭属植物生长的指标之一;大气干旱是制约梭梭属植物生长的关键因子。(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徐惠风,刘兴土,徐克章[10](2004)在《乌拉苔草光合速率日变化及日同化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乌拉苔草沼泽是长白山沟谷湿地的重要类型 ,对其光合速率研究的结果表明 ,乌拉苔草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 ,最高峰出现在 1 0时 ,最大值是 1 8.0 7μmol(CO2 ) / (m2 ·s) ;与其该群落伴生的修氏苔草光合速率日变化出现“午休”现象。影响光合速率最大的环境因素是光量子通量密度和叶温 ,呈极显着的正相关 ,其他因素亦多呈正相关 ,环境因子综合影响了乌拉苔草的光合日进程。乌拉苔草光合作用的日总同化量为 1 896 0 1 .2 μmol(CO2 ) /m2 ,是光合能力较强的一种沼泽植物(本文来源于《湿地科学》期刊2004年02期)

同化速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温室内采用盆栽砂培的方法,对不同供磷水平(0.125、0.250、0.500和1.000 mmol/L)的水曲柳幼苗进行了光合速率与氮素同化的研究。结果表明,水曲柳幼苗最大净光合速率随供磷减少而降低,供磷水平最低(0.125mmol/L)时水曲柳幼苗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为正常供磷(1 mmol/L)的61%,而低磷水平处理(0.125、0.250、0.500mmol/L)时的光补偿点均高于正常供磷处理。各供磷水平下,叶片中的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均高于根系。随供磷的减少,叶片与根系中硝态氮含量均降低,同时,低磷水平处理(0.125、0.250、0.500 mmol/L)时根系铵态氮含量均高于正常供磷(1 mmol/L),表明低磷胁迫下水曲柳偏向铵态氮的吸收。但是,叶片全氮含量随供磷水平的降低而下降。供磷水平较低时(0.125和0.25 mmol/L)叶片硝酸还原酶(NR)活性低于根系,而在供磷水平较高时(0.5和1 mmol/L)则相反。随供磷的减少,叶片和根系NR活性,以及叶片天冬氨酸转氨酶(AAT)活性均逐渐降低,而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变化较小。上述结果表明,在低磷胁迫下水曲柳幼苗氮素吸收数量和同化酶活性均降低,减少了氮素向叶片的分配,导致植株光合速率下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同化速率论文参考文献

[1].殷鉴,刘新英,张漫,李寒.基于WSN与自制同化箱的单叶、群体光合速率分析研究[C].201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2].杨博文,孙海龙,吴楚.低磷胁迫对水曲柳幼苗光合速率与氮素同化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5

[3].刘铁宁,董树亭,张吉旺,刘鹏,赵斌.减源可有效调控密植玉米群体光合速率、~(13)C同化物分配及籽粒产量[C].2014年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与生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4

[4].王志强,姬明飞,樊哲翾,邓建明.云杉植物幼苗整体光合、呼吸速率以及碳同化效率的研究[C].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2分会场: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2013

[5].秦海波,郑新军,李彦,马杰,李嵩.荒漠灌木梭梭同化枝相对生长速率对温度升高响应的不确定性[J].中国沙漠.2012

[6].杨世超,邓波,张蕴薇,杨富裕.中苜一号紫花苜蓿碳同化分配与转移速率的研究[J].草地学报.2012

[7].魏爱丽,张英华,黄琴,王志敏.小麦不同绿色器官光合速率与碳同化酶活性及其基因型差异研究[J].作物学报.2007

[8].严晓宇,叶萌,彭煜程,夏先福,赵敏.~(14)C同化物在黄柏韧皮部的运输速率测定[J].林业科技开发.2007

[9].王成云,魏岩,牟书勇,尹林克.梭梭属植物同化枝的生长速率和PPO活性的季节性变化[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6

[10].徐惠风,刘兴土,徐克章.乌拉苔草光合速率日变化及日同化量[J].湿地科学.2004

论文知识图

开花后3个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小麦品种C...不同处理下棉花叶片的A-Q响应曲线及单...净同化速率与穗增重速率的相关关...菊芋两品种的CO2同化速率(A)和...接种白叶枯病菌14h后大粒香和疣粒野生...个品种叶片净同化速率与育成年...

标签:;  ;  ;  ;  ;  ;  ;  

同化速率论文_殷鉴,刘新英,张漫,李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